113-2_應用文習作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一)課程內容的專業範疇說明:描述本課程的專業向度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員了解並學習現代社會常用之應用文書。實用中文不同於純文學之寫作賞析,而著眼於實用,是平日生活中表情達意的工具,並且廣泛運用於當今社會及各類型職場上,可說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本課程擬藉由理論之導引、範例之簡介,並以實用為原則,以訓練學生撰寫技法,使其除具備「實用中文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並且嘗試達到更臻美善的境界,對於未來無論從事學術研究,或進入職場領域,均能得心應手,靈活運用。 (二)與校核心能力的關係: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博雅通識課程:「人文科學」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人文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知識力」,亦即「對學生具備熟習社會應用文書的期許」。 (三)與通識中心核心能力的關係: 對照於本校通識課程核心能力的養成設定,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積極態度與團隊合作 (1)能了解團隊與個人之分際,以及扮演之角色。 (2)能積極參與團隊,共同進行論題、論點之思考與批判。 (3)能在議題研究進行中,主動協助組員進行思考與批判。 2.組織、規劃與實踐 (1)能對論題與論點之性質進行規劃與預訂進度,並予執行。 (2)能依論題進行需要的資訊與協調人力和資源的整合。 (3)能按照計畫實施,並進行反思與修訂,激勵成員完成計畫。 3.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4.運用科技與資訊 (1) 能有效運用數位工具進行學習。 (2) 能有效運用數位工具展現所學。 5.此外在「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探索自我與發展潛力」、「鑑賞表現與創新」等核心能力,在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果的規劃中亦有相當的著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4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說明(課程內容、教學進度及分組、評量方式說明) 第2週 自傳與履歷/討論文本:角田光代〈名字〉 第3週 自傳與履歷/討論文本:余華〈我的靈感在海鹽〉 第4週 自傳與履歷/作業檢討 第5週 書信/配合討論文本:龍應台、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 第6週 書信/討論作品:吳念真〈Be A Giver—感謝先生篇〉、電影〈給小桃的信〉 第7週 國定假日 第8週 書信/討論作品:吳念真〈Be A Giver—感謝先生篇〉、電影〈給小桃的信〉 第9週 期中作業 第10週 研究報告:資料的搜尋與來源、方法及結構 第11週 研究報告:學院報告格式 第12週 企畫書:期末報告規劃提案、討論 第13週 企畫書:各組期末報告規劃書實作 第14週 簡報:題材的確定/配合討論文本:祈台穎等《尋百工》 第15週 簡報:細節的編排/配合討論文本: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 第16週 簡報:怎樣說故事?/配合討論文本:劉克襄〈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 第17週 期末作業討論(線上) 第18週 課程總結(線上)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自編教材 參考書:隨課程進度開列
評分標準
1.習作型評量(45%):各單元作業 2.期末等總結型評量(25%):期末分組報告 3.平時成績評量(20%+10%):含各單元課程作業、小組討論+出席率。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33
(一)課程內容的專業範疇說明:描述本課程的專業向度 本課程旨在引導學員了解並學習現代社會常用之應用文書。實用中文不同於純文學之寫作賞析,而著眼於實用,是平日生活中表情達意的工具,並且廣泛運用於當今社會及各類型職場上,可說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本課程擬藉由理論之導引、範例之簡介,並以實用為原則,以訓練學生撰寫技法,使其除具備「實用中文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並且嘗試達到更臻美善的境界,對於未來無論從事學術研究,或進入職場領域,均能得心應手,靈活運用。 (二)與校核心能力的關係: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博雅通識課程:「人文科學」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人文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知識力」,亦即「對學生具備熟習社會應用文書的期許」。 (三)與通識中心核心能力的關係: 對照於本校通識課程核心能力的養成設定,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積極態度與團隊合作 (1)能了解團隊與個人之分際,以及扮演之角色。 (2)能積極參與團隊,共同進行論題、論點之思考與批判。 (3)能在議題研究進行中,主動協助組員進行思考與批判。 2.組織、規劃與實踐 (1)能對論題與論點之性質進行規劃與預訂進度,並予執行。 (2)能依論題進行需要的資訊與協調人力和資源的整合。 (3)能按照計畫實施,並進行反思與修訂,激勵成員完成計畫。 3.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4.運用科技與資訊 (1) 能有效運用數位工具進行學習。 (2) 能有效運用數位工具展現所學。 5.此外在「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探索自我與發展潛力」、「鑑賞表現與創新」等核心能力,在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果的規劃中亦有相當的著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4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說明(課程內容、教學進度及分組、評量方式說明) 第2週 自傳與履歷/討論文本:角田光代〈名字〉 第3週 自傳與履歷/討論文本:余華〈我的靈感在海鹽〉 第4週 自傳與履歷/作業檢討 第5週 書信/配合討論文本:龍應台、安德烈《兩代共讀的36封家書》 第6週 書信/討論作品:吳念真〈Be A Giver—感謝先生篇〉、電影〈給小桃的信〉 第7週 國定假日 第8週 書信/討論作品:吳念真〈Be A Giver—感謝先生篇〉、電影〈給小桃的信〉 第9週 期中作業 第10週 研究報告:資料的搜尋與來源、方法及結構 第11週 研究報告:學院報告格式 第12週 企畫書:期末報告規劃提案、討論 第13週 企畫書:各組期末報告規劃書實作 第14週 簡報:題材的確定/配合討論文本:祈台穎等《尋百工》 第15週 簡報:細節的編排/配合討論文本:電影〈哪啊哪啊~神去村〉 第16週 簡報:怎樣說故事?/配合討論文本:劉克襄〈隱逝於福爾摩沙山林〉 第17週 期末作業討論(線上) 第18週 課程總結(線上)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自編教材 參考書:隨課程進度開列
評分標準
1.習作型評量(45%):各單元作業 2.期末等總結型評量(25%):期末分組報告 3.平時成績評量(20%+10%):含各單元課程作業、小組討論+出席率。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33
113-2_初級越南語(二)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1.正確唸出、寫出越南語文字,及訓練以培養初級越南語文法的能力. 2.訓練以培養初級越南語文法的能力. 3.加強聽講練習. 4.增加語彙及造句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第四課生詞,會話 第二週:第四課文法,習作 第三週:第五課生詞,會話 第四周:第五課文法、習作 第五週:越語習作 (一)(A 級) 第六週:第六課生詞,會話 第七週:第六課文法、習作 第八週:第七課生詞,會話 第九周:期中考 第十週:第七課文法,習作 第十一週:第八課生詞,會話 第十二週:第八課文法,習作 第十三週:越語習作 (一)(A 級) 第十四週:第九課生詞,會話 第十五周:第九課生詞文法、習作 第十六週:第十課生詞,會話 第十七週:文法,習作 第十八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期中考:40% 期末考:40% 課程表現: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0
1.正確唸出、寫出越南語文字,及訓練以培養初級越南語文法的能力. 2.訓練以培養初級越南語文法的能力. 3.加強聽講練習. 4.增加語彙及造句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第四課生詞,會話 第二週:第四課文法,習作 第三週:第五課生詞,會話 第四周:第五課文法、習作 第五週:越語習作 (一)(A 級) 第六週:第六課生詞,會話 第七週:第六課文法、習作 第八週:第七課生詞,會話 第九周:期中考 第十週:第七課文法,習作 第十一週:第八課生詞,會話 第十二週:第八課文法,習作 第十三週:越語習作 (一)(A 級) 第十四週:第九課生詞,會話 第十五周:第九課生詞文法、習作 第十六週:第十課生詞,會話 第十七週:文法,習作 第十八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期中考:40% 期末考:40% 課程表現: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0
113-2_初級越南語(一)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1.正確唸出、寫出越南語文字,及訓練以培養初級越南語文法的能力. 2.訓練以培養初級越南語文法的能力. 3.加強聽講練習. 4.增加語彙及造句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越南字母發音 第二週:越南字母、韻母發音 第三週:第一課生詞、發音練習 第四周:第一課會話、發音練習 第五週:第二課生詞、發音練習 第六週:第二課會話、習作 第七週:第三課生詞、會話 第八週:第三課習作、文法 第九周:期中考 第十週:第四課生詞,會話 第十一週:第四課習作,文法 第十二週:第五課生詞,會話 第十三週:第五課習作、文法 第十四週:第六課生詞,會話 第十五週:第六課習作,文法 第十六週:複習 第十七週:複習 第十八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期中考:40% 期末考:40% 課程表現: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0
1.正確唸出、寫出越南語文字,及訓練以培養初級越南語文法的能力. 2.訓練以培養初級越南語文法的能力. 3.加強聽講練習. 4.增加語彙及造句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越南字母發音 第二週:越南字母、韻母發音 第三週:第一課生詞、發音練習 第四周:第一課會話、發音練習 第五週:第二課生詞、發音練習 第六週:第二課會話、習作 第七週:第三課生詞、會話 第八週:第三課習作、文法 第九周:期中考 第十週:第四課生詞,會話 第十一週:第四課習作,文法 第十二週:第五課生詞,會話 第十三週:第五課習作、文法 第十四週:第六課生詞,會話 第十五週:第六課習作,文法 第十六週:複習 第十七週:複習 第十八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期中考:40% 期末考:40% 課程表現: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0
113-2_英語口語表達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1.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mselves better in English. 2. To build up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oral communication. 3. To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and familiarize the students to engage in meaningful English conversation. 4. The students may be more aware of different cultur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Distance learning site: meet.google.com/qkq-gfea-qqm Please also check the bulletin board of our school's Moodle learning platform before class for further details Week 1: general introduction Week 2: family Week 3: holidays and customs Week 4: computers Week 5: sports Week 6: movies Week 7: shopping Week 8: fashion Week 9: midterm Week 10: hotel Week 11: traveling basics Week 12: traveling in America Week 13: traveling in Europe Week 14: traveling in Asia Week 15: restaurants Week 16: American history Week 17: European history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1. Textbook: 50/50 Conversations: English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2. Handouts supplied by the teacher
評分標準
Class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is strictly required. Class discussion and performance 40% Midterm ( oral test ) 30% Final exam ( oral test ) 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16
1.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themselves better in English. 2. To build up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in oral communication. 3. To provide the opportunity and familiarize the students to engage in meaningful English conversation. 4. The students may be more aware of different cultur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Distance learning site: meet.google.com/qkq-gfea-qqm Please also check the bulletin board of our school's Moodle learning platform before class for further details Week 1: general introduction Week 2: family Week 3: holidays and customs Week 4: computers Week 5: sports Week 6: movies Week 7: shopping Week 8: fashion Week 9: midterm Week 10: hotel Week 11: traveling basics Week 12: traveling in America Week 13: traveling in Europe Week 14: traveling in Asia Week 15: restaurants Week 16: American history Week 17: European history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1. Textbook: 50/50 Conversations: English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2. Handouts supplied by the teacher
評分標準
Class attendance and participation is strictly required. Class discussion and performance 40% Midterm ( oral test ) 30% Final exam ( oral test ) 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16
113-2_運動飲食英文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To reach the better English level of listening and reading by the topics of sport and food * 請先加入老師的LINE以方便連絡 ID: jeffcarlosxu 並留言告知選修本科目 以便被加入本班的群組&FB社團“Sport&Food養生食療”課程連結將貼在LINE群組 請先加入 若於課程期間 將以Google meet進行課程,並將當日連結網貼於本班LINE群組或&FB社團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2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 請先加入老師的LINE以方便連絡 ID: jeffcarlosxu 並留言告知選修本課目, 以便被加入本班的群組&FB社團 Week 1 My Favorite Exercise Week 2 My Favorite Food and Fruit Week 3 The color of food and The organs & To Take Pulse Week 4 When to eat some Food & Herb as Medicine Week 5 How to Gain some Muscle and Loose Fat Week 6 To Train Pectoralis of Chest & The food with Protein Week 7 To Train the Shoulder Muscles & Vegetarian Protein Week 8 Review 1 Week 9 Mid-term Presentation Week 10 To Train Triceps & Ignited and Annealed Food Week 11 To Train the Back Muscle &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Week 12 To Train Biceps & The food with Vitamins Week 13 To Train the Muscle on Front Arms & The food with Minerals Week 14 To Train the Gluteal Muscles & Coffee and Caffeine Week 15 To Train the Thigh Muscle & Tea and Tannins Week 16 To Train the Calf Muscle & the Herbs for Covid-19 Week 17 Review 2 Week 18 Final Essay
教科書/參考書
1. 運動 健身 養生 2. 食品營養學 & 中醫食療方(五色 五臟 五音) 3. 內經 本草 傷寒論 & 金方 華陀神方
評分標準
* 請先加入老師的LINE以方便連絡 ID: jeffcarlosxu 並留言告知選修本課目 以便被加入本班的群組&FB社團 Attendance & Assignments : 50% Mid-term Presentation : 25% Final Essay : 25%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39
To reach the better English level of listening and reading by the topics of sport and food * 請先加入老師的LINE以方便連絡 ID: jeffcarlosxu 並留言告知選修本科目 以便被加入本班的群組&FB社團“Sport&Food養生食療”課程連結將貼在LINE群組 請先加入 若於課程期間 將以Google meet進行課程,並將當日連結網貼於本班LINE群組或&FB社團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2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 請先加入老師的LINE以方便連絡 ID: jeffcarlosxu 並留言告知選修本課目, 以便被加入本班的群組&FB社團 Week 1 My Favorite Exercise Week 2 My Favorite Food and Fruit Week 3 The color of food and The organs & To Take Pulse Week 4 When to eat some Food & Herb as Medicine Week 5 How to Gain some Muscle and Loose Fat Week 6 To Train Pectoralis of Chest & The food with Protein Week 7 To Train the Shoulder Muscles & Vegetarian Protein Week 8 Review 1 Week 9 Mid-term Presentation Week 10 To Train Triceps & Ignited and Annealed Food Week 11 To Train the Back Muscle & Nutritional Supplements Week 12 To Train Biceps & The food with Vitamins Week 13 To Train the Muscle on Front Arms & The food with Minerals Week 14 To Train the Gluteal Muscles & Coffee and Caffeine Week 15 To Train the Thigh Muscle & Tea and Tannins Week 16 To Train the Calf Muscle & the Herbs for Covid-19 Week 17 Review 2 Week 18 Final Essay
教科書/參考書
1. 運動 健身 養生 2. 食品營養學 & 中醫食療方(五色 五臟 五音) 3. 內經 本草 傷寒論 & 金方 華陀神方
評分標準
* 請先加入老師的LINE以方便連絡 ID: jeffcarlosxu 並留言告知選修本課目 以便被加入本班的群組&FB社團 Attendance & Assignments : 50% Mid-term Presentation : 25% Final Essay : 25%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39
113-2_旅遊商務英文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students studying practical English when they are staying abroad or do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in any situation how to survive by themselv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and class grading policy Week 2: Transferable skills Week 3: Careers advice Week 4: Japan's economy Week 5: Topic conversation Week 6: Dealing with interruptions Week 7: Voicemail messages Week 8: Managing conversations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Building consensus Week 11: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Week 12: Managing information Week 13: Selling product Week 14: Dealing with disagreement Week 15: Dealing with conflict Week 16: Airline customer service Week 17: Topic conversation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Business Partner B1 Pearson 東華書局代理 Survival English with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from lecturer
評分標準
Midterm Exam: 15% Final Exam: 15% Class participation, class attendance, team work, assignments, oral practice: 7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1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students studying practical English when they are staying abroad or do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in any situation how to survive by themselv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and class grading policy Week 2: Transferable skills Week 3: Careers advice Week 4: Japan's economy Week 5: Topic conversation Week 6: Dealing with interruptions Week 7: Voicemail messages Week 8: Managing conversations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Building consensus Week 11: Innovative product design Week 12: Managing information Week 13: Selling product Week 14: Dealing with disagreement Week 15: Dealing with conflict Week 16: Airline customer service Week 17: Topic conversation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Business Partner B1 Pearson 東華書局代理 Survival English with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from lecturer
評分標準
Midterm Exam: 15% Final Exam: 15% Class participation, class attendance, team work, assignments, oral practice: 7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1
113-2_工商英文聽力和閱讀訓練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latest format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New TOEIC test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as well as their test-taking skills. 本課程教學內容以生活用語的需要及英語商務會話為主,再藉由模擬試題的演練搭配,以輔助同學能有效率地提升英文能力,進而順利地提升TOEIC成績及能順利將所學應用在工作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Practice-6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課程簡介 week 2 多益簡介及單字背誦方法分享 + 實作: TOEIC listening part 2 question and answer week 3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TOEIC listening part 2 question and answer week 4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2 question and answer week 5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1 Picture Week 6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reading part 5/6 week 7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reading part 5/6 week 8 Review 複習 week 9 MIDTERM 期中考 week 10 職場電影賞析 week 11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3 Conversation week 12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3 Conversation week 13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reading part 7 week 14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實作: reading part 7 week 15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4 week 16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4 week 17 Final Exam 1 期末考 1 (擇一參加或參加2場) week 18 Final Exam 2期末考 2 (擇一參加或參加2場)
教科書/參考書
1. Ki Taek Le. Score HIgh on The TOEIC Listening and Reading Test 2 三回合 2. my slides
評分標準
1. Daily Scores 平時成績40% 1.1 Attendance and Performance in class 出缺席 10% 1.2 Assignments 學習單 30% 2. Midterm 期中考30% 3. Final 期末考 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7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latest formats and techniques used in the New TOEIC test and to improve students' language skills as well as their test-taking skills. 本課程教學內容以生活用語的需要及英語商務會話為主,再藉由模擬試題的演練搭配,以輔助同學能有效率地提升英文能力,進而順利地提升TOEIC成績及能順利將所學應用在工作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Practice-6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課程簡介 week 2 多益簡介及單字背誦方法分享 + 實作: TOEIC listening part 2 question and answer week 3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TOEIC listening part 2 question and answer week 4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2 question and answer week 5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1 Picture Week 6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reading part 5/6 week 7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reading part 5/6 week 8 Review 複習 week 9 MIDTERM 期中考 week 10 職場電影賞析 week 11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3 Conversation week 12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3 Conversation week 13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reading part 7 week 14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實作: reading part 7 week 15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4 week 16 文法講解/單字補充/答題技巧分享 + 實作: listening part 4 week 17 Final Exam 1 期末考 1 (擇一參加或參加2場) week 18 Final Exam 2期末考 2 (擇一參加或參加2場)
教科書/參考書
1. Ki Taek Le. Score HIgh on The TOEIC Listening and Reading Test 2 三回合 2. my slides
評分標準
1. Daily Scores 平時成績40% 1.1 Attendance and Performance in class 出缺席 10% 1.2 Assignments 學習單 30% 2. Midterm 期中考30% 3. Final 期末考 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7
113-2_基礎法語(二)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透過基礎語言的學習,包括發音、字母、基礎文法與情境句型等,讓學生能聽說讀寫簡單法語。並藉由語言的學習,認識法國及其文化。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數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 1. 預備週 課程簡介;法國印象, 簡單問候語。 2. 法語發音 法語介紹; 字母發音, 發音規則 3. 第一課 (一) : 你好,我叫Anna 打招呼句型與用法; 自我介紹; 動詞變化 ( s’appeler) 4. 第一課 (二) 國籍; 住在哪裡; 數字 動詞變化 ( être ; habiter) 5. 第二課 (一):您好, 您說法語嗎? 語言; 職業 ; 陰/陽性 (1) 6. 第二課 (二) Aussi的用法 ; 陰/陽性(2) 7 .第三課 : (一)您叫甚麼名字? 形容對方的外貌;發音練習;動詞變化 8. 法國文化活動 ( 16+2周自主學習) 9. 期中考 10. 分組報告分享 (16+2周自主學習) 11. 第三課 (二) 興趣 ; 才藝 ; 定冠詞介紹 12. 第四課 : (一) : 這位是Juliette, 她很漂亮 ! 表達用語: Qui est-ce? C’est….. 感嘆句用法 13. 第四課 (二) 姓氏 ; 名字的拼寫 ; 倒裝 14 時間, 月曆, 四季 (一) 15 第七課(一) 這個多少錢? 詢問價錢 ; 詢問指定物品; 訊息, 表達評價 16. 第七課(二 ) 這個多少錢? 購物 17 分組會話口試 18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Initial 1, CLE international. 2005 參考書籍: 1. Sens et sons, 中央圖書出版社. 2. Grammaire du francais, Paris, Hachette. 3. Gonjugaison guide pratique, 冠唐國際圖書 4. 補充教材(自編文法補充講義, 法文報章雜誌、電影與歌曲等,由教師提供)
評分標準
出席及課程參與度20%、筆試成績40%, 口試成績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18
透過基礎語言的學習,包括發音、字母、基礎文法與情境句型等,讓學生能聽說讀寫簡單法語。並藉由語言的學習,認識法國及其文化。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數 課程主題 課程內容 1. 預備週 課程簡介;法國印象, 簡單問候語。 2. 法語發音 法語介紹; 字母發音, 發音規則 3. 第一課 (一) : 你好,我叫Anna 打招呼句型與用法; 自我介紹; 動詞變化 ( s’appeler) 4. 第一課 (二) 國籍; 住在哪裡; 數字 動詞變化 ( être ; habiter) 5. 第二課 (一):您好, 您說法語嗎? 語言; 職業 ; 陰/陽性 (1) 6. 第二課 (二) Aussi的用法 ; 陰/陽性(2) 7 .第三課 : (一)您叫甚麼名字? 形容對方的外貌;發音練習;動詞變化 8. 法國文化活動 ( 16+2周自主學習) 9. 期中考 10. 分組報告分享 (16+2周自主學習) 11. 第三課 (二) 興趣 ; 才藝 ; 定冠詞介紹 12. 第四課 : (一) : 這位是Juliette, 她很漂亮 ! 表達用語: Qui est-ce? C’est….. 感嘆句用法 13. 第四課 (二) 姓氏 ; 名字的拼寫 ; 倒裝 14 時間, 月曆, 四季 (一) 15 第七課(一) 這個多少錢? 詢問價錢 ; 詢問指定物品; 訊息, 表達評價 16. 第七課(二 ) 這個多少錢? 購物 17 分組會話口試 18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Initial 1, CLE international. 2005 參考書籍: 1. Sens et sons, 中央圖書出版社. 2. Grammaire du francais, Paris, Hachette. 3. Gonjugaison guide pratique, 冠唐國際圖書 4. 補充教材(自編文法補充講義, 法文報章雜誌、電影與歌曲等,由教師提供)
評分標準
出席及課程參與度20%、筆試成績40%, 口試成績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18
113-2_全民英檢準備班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本課程以台灣全民英檢考試為主軸,透過重點文法,閱讀,聽力,與單字的介紹與練習,同時涵蓋其他相關檢測考試,同學修完課程後能通過相關檢測考試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考試介紹 &重點文法 week 2重點文法2 & 聽力第一部分2 & 分類單字1 Week 3重點文法3 & 聽力第一部分3 & 分類單字2 Week 4 重點文法4 & 聽力第二部分1 & 分類單字3 Week 5 重點文法5 & 聽力第二部分2 & 閱讀1 Week 6 重點文法6 & 聽力第二部分3 & 閱讀2 Week 7 重點文法7 & 聽力第二部分4 & 閱讀 3 Week 8 重點文法8 & 聽力第三部分1 & 閱讀4 Week 9 重點文法9 & 聽力第三部分2 & 閱讀5 Week 10 重點文法10 & 聽力第三部分3 & 閱讀 6 Week 11 重點複習 & 聽力第三部分4 & 閱讀 7 Week 12 聽力第四部分1 & 閱讀 8 & 分類單字4 Week 13 聽力第四部分2 & 閱讀 9 & 分類單字5 Week 14 聽力第四部分3 & 閱讀 10 & 分類單字6 Week 15 聽力第四部分4 & 閱讀總整理 & 分類單字7 Week 16 聽力第四部分5 & 閱讀總整理 & 分類單字總整理 Week 17 模擬測驗 & 講解 Week 18 Final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Midterm & Final Exams 60% In-class Participation & Quizzes & Assignments 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26
本課程以台灣全民英檢考試為主軸,透過重點文法,閱讀,聽力,與單字的介紹與練習,同時涵蓋其他相關檢測考試,同學修完課程後能通過相關檢測考試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考試介紹 &重點文法 week 2重點文法2 & 聽力第一部分2 & 分類單字1 Week 3重點文法3 & 聽力第一部分3 & 分類單字2 Week 4 重點文法4 & 聽力第二部分1 & 分類單字3 Week 5 重點文法5 & 聽力第二部分2 & 閱讀1 Week 6 重點文法6 & 聽力第二部分3 & 閱讀2 Week 7 重點文法7 & 聽力第二部分4 & 閱讀 3 Week 8 重點文法8 & 聽力第三部分1 & 閱讀4 Week 9 重點文法9 & 聽力第三部分2 & 閱讀5 Week 10 重點文法10 & 聽力第三部分3 & 閱讀 6 Week 11 重點複習 & 聽力第三部分4 & 閱讀 7 Week 12 聽力第四部分1 & 閱讀 8 & 分類單字4 Week 13 聽力第四部分2 & 閱讀 9 & 分類單字5 Week 14 聽力第四部分3 & 閱讀 10 & 分類單字6 Week 15 聽力第四部分4 & 閱讀總整理 & 分類單字7 Week 16 聽力第四部分5 & 閱讀總整理 & 分類單字總整理 Week 17 模擬測驗 & 講解 Week 18 Final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Midterm & Final Exams 60% In-class Participation & Quizzes & Assignments 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26
113-2_職場英文聽讀訓練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https://meet.google.com/axu-yfmc-hdy
1 To improve students' test-taking skills
2.To help students build their self-study ability
3.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test-taking techniques-4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2/10 About the TOEIC test
Week 2: 2/17 Listening: Part 1 Photos
Week 3: 2/24 Listening: Part 1 Photos
Week 4: 3/3 Listening:Part 2 Question-response
Week 5: 3/10 Listening: Part 2 Question-response
Week 6: 3/17 Listening: Part 3 Conversations
Week 7: 3/24 Listening: Part 3 Conversations
Week 8: 3/31 Listening: Part 4 Talks
Week 9: 4/7 Listening: Part 4 Talks
Week 10: 4/14 Mid-term
Week 11: 4/21 Part 5 Incomplete Sentences
Week 12: 4/28 Part 5 Incomplete Sentences
Week 13: 5/5 Part 6 Text completion
Week 14: 5/12 Part 6 Text completion
Week 15: 5/19 Part 7 Text completion
Week 16: 5/26 Part 7 Reading Comprehension
Week 17: 6/2 Reading Practice
Week 18: 6/9 Final-Exam
教科書/參考書
1. Longman Preparation Series for the TOEIC Test 6th Ed. Intermediate Course. Pearson Education: New York, 2012.
2.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Grammar and listening/reading handouts
3. Supplementary Materials:Vocabulary Express 3000
評分標準
Attendance 15%<br> Mid-term 25%<br> Assignment(voicetube)20%<br> participation 15%<br> Final Exam 25%<br>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1
https://meet.google.com/axu-yfmc-hdy
1 To improve students' test-taking skills
2.To help students build their self-study ability
3.To enhance students' English speaking ability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test-taking techniques-4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2/10 About the TOEIC test
Week 2: 2/17 Listening: Part 1 Photos
Week 3: 2/24 Listening: Part 1 Photos
Week 4: 3/3 Listening:Part 2 Question-response
Week 5: 3/10 Listening: Part 2 Question-response
Week 6: 3/17 Listening: Part 3 Conversations
Week 7: 3/24 Listening: Part 3 Conversations
Week 8: 3/31 Listening: Part 4 Talks
Week 9: 4/7 Listening: Part 4 Talks
Week 10: 4/14 Mid-term
Week 11: 4/21 Part 5 Incomplete Sentences
Week 12: 4/28 Part 5 Incomplete Sentences
Week 13: 5/5 Part 6 Text completion
Week 14: 5/12 Part 6 Text completion
Week 15: 5/19 Part 7 Text completion
Week 16: 5/26 Part 7 Reading Comprehension
Week 17: 6/2 Reading Practice
Week 18: 6/9 Final-Exam
教科書/參考書
1. Longman Preparation Series for the TOEIC Test 6th Ed. Intermediate Course. Pearson Education: New York, 2012.
2.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Grammar and listening/reading handouts
3. Supplementary Materials:Vocabulary Express 3000
評分標準
Attendance 15%<br> Mid-term 25%<br> Assignment(voicetube)20%<br> participation 15%<br> Final Exam 25%<br>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1
113-2_初級日語會話(二)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 本課程須具備50音基礎
•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培養自我學習之方法,鼓勵開口說日語,達到聽說讀寫的基礎
• 透過課程安排與分享,以活用有趣的上課方式,增加學生對日本語言與文化的興趣與認識,提升學生第二外語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大綱、進度、書籍介紹、研習方式)
第2週 我想去日本 (國外旅行:美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
第3週 我的夢想是環遊世界一周 (嗜好:旅行、吃美食、看電影)
第4週 別忘了隨身物品 (別忘了:手機、傘、包包、手錶、錢包)
第5週 去過迪士尼樂園 (曾經去:泡溫泉、去韓國、爬過山)
第6週 現在在做什麼? (現在在:吃飯、上網、看電視、刷牙、洗澡)
第7週 可以抽菸嗎? (可以:照相嗎、喝嗎、進去嗎、開窗嗎)
第8週 分組練習 (1~7週課程內容)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這是去名古屋的巴士 (開往:東京、京都、大阪、土產)
第11週 房間打掃乾淨了 (乾淨的、安靜的、認真的)
第12週 我覺得交通很方便 (故障、出差、遲到、車禍)
第13週 我給吉田先生禮物 (母親節、禮物、回禮、手製)
第14週 我會說西班牙語 (會說英文、會開車、煮飯、游泳)
第15週 有錢的話就買筆電 (如果:下雨的話就、巴士不來的話就)
第16週 幫王先生泡咖啡 (幫:介紹朋友、買禮物、做便當)
第17週 總複習
第18週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指定用書: 好學日本語2
•參考用書: 大家的日本語初級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
•期末考(40%)
•平時成績(30%): 出席率、上課參與、口說練習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0
• 本課程須具備50音基礎
•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培養自我學習之方法,鼓勵開口說日語,達到聽說讀寫的基礎
• 透過課程安排與分享,以活用有趣的上課方式,增加學生對日本語言與文化的興趣與認識,提升學生第二外語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大綱、進度、書籍介紹、研習方式)
第2週 我想去日本 (國外旅行:美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
第3週 我的夢想是環遊世界一周 (嗜好:旅行、吃美食、看電影)
第4週 別忘了隨身物品 (別忘了:手機、傘、包包、手錶、錢包)
第5週 去過迪士尼樂園 (曾經去:泡溫泉、去韓國、爬過山)
第6週 現在在做什麼? (現在在:吃飯、上網、看電視、刷牙、洗澡)
第7週 可以抽菸嗎? (可以:照相嗎、喝嗎、進去嗎、開窗嗎)
第8週 分組練習 (1~7週課程內容)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這是去名古屋的巴士 (開往:東京、京都、大阪、土產)
第11週 房間打掃乾淨了 (乾淨的、安靜的、認真的)
第12週 我覺得交通很方便 (故障、出差、遲到、車禍)
第13週 我給吉田先生禮物 (母親節、禮物、回禮、手製)
第14週 我會說西班牙語 (會說英文、會開車、煮飯、游泳)
第15週 有錢的話就買筆電 (如果:下雨的話就、巴士不來的話就)
第16週 幫王先生泡咖啡 (幫:介紹朋友、買禮物、做便當)
第17週 總複習
第18週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指定用書: 好學日本語2
•參考用書: 大家的日本語初級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
•期末考(40%)
•平時成績(30%): 出席率、上課參與、口說練習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0
113-2_日本社會與語言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一)課程內容的專業範疇說明:描述本課程的專業向度 現代日本之社會風貌與流行時尚對台灣社會,尤其年輕人有極大吸引力。 然而往往只羨慕、模仿其表象,卻對其歷史、社會現況、精神內涵等,一 知半解。本課程將從日本語文(例:文學、影片、演歌…)及社會現象(例 :半澤直樹的加倍奉還、草食男、宅男…)探討大學生應該認識的日本社 會、文化之精神內涵;並與台灣的社會現象作連結比較分析。故,透過本 課程,將可加強對日本社會現象的理解與詮釋;並進而增進分析、組織、 規劃與實踐的能力,增進自己的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課程目標: (1) 能以日語「聽、說」數句常用之「生活用語」及「耳熟能詳之名詞」。 (2) 對日本文化精神之內涵,諸如:武士道、心、美…等,因認知而感動。 (3) 習得日本「歷史」「風土、民情」及「食衣住行育樂」等之基本知識。 (4) 啟發日後對日本更進一步探討之好奇心。 (5)建立日後前往日本留學、旅遊之「自信心」。 (二)與校核心能力的關係: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博雅通識課程:「人文科學」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文化及公民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社會力」,亦即「對學生具備社會責任的期許」。 (三)與通識中心核心能力的關係: 對照於本校通識課程核心能力的養成設定,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 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1)能從國際視野觀察日本社會的發展 (2)能從日本社會的角度,思考臺灣對國際社會可能的貢獻 (3)能從多元文化的角度,檢討日本社會問題 2.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能對日本社會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日本社會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1)能對日本社會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日本社會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日本社會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此外在「尊重生態與倫理關懷」、「組織、規劃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積極態度與團隊合作」、「探索自我與發展潛力」等核心能力,在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果的規劃中亦有相當的著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壹、本課程之要求: 一、教室秩序之要求 二、課程之要求:指定閱讀書籍、作業規定與評分標準等。 貳、課程簡介: 課程目標與授課內容概述 一、授課方式講解 二、課程目標講解 三、授課內容各主題概述 參、分組 第2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地理風土特徵與行政劃分】 一、日本的「地理位置」與「風土特徵」 (一) 日本的地理位置 (二) 「季節風(monsoon)」的風土特殊形態 二、因風土的影響所形成「日本人之性格」 三、日本國土的行政劃分 (一) 七大地方 (二) 1都、1道、2府、43縣 ※影片:「勇闖天涯系列DVD—日本」 第3週 ※ 本週主題:【日本歷史與現代政經】 一、由影片「風林火山」(節略)看:日本戰國時代 二、由時代劇「暴坊將軍」(節略)看:幕府時期與町人(tyounin) 社會 三、由影片「末代武士」(節略)看:日本天皇、明治維新與武士道 四、由影片「來自硫磺島的信」(節略)看:軍國主義與大和魂 五、日本的政治:憲法 (一) 天皇:精神的「象徵」 (二) 三權分立:立法(國會)、行政(內閣)、司法(裁判所) 六、日本的經濟、產業 (一) 日本的經濟 (二) 日本的產業 A.交通與輸送 B.公害與環境 第4週 ※ 本週主題:【日本語言的特性】 一、「階層化」的特性 (一) 日語中「上下、內外、男女」的區別 (二) 「尊敬語、謙讓語、鄭重語」的使用 二、日語的「說與動」:音調與動作 三、從語言的「使用分際」看日本社會的「自與他」 四、日語中語意「微妙(mimyou)」的語彙(*舉例) (一) 甘(amae) (二) 侘(wabi)與寂(sabi) (三) 本音(honne)與建前(tatemae) 第5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宗教】 一、日本的宗教簡介 (一) 神道教(sintou) A.大相撲(ozumou)與神道教 (二) 佛教 (三) 其他宗教 A. 地藏(zizou)信仰 B. 修驗道(syugendou) C. 基督教 第6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年中行事】 一、表列簡介日本的「年中行事(nentyuugyouzi)」 二、年中行事「節期與祭典(omaturi)」與宗教的關係 三、例舉簡介 (一) 新年(sinnen,osyougatu):1月1日 A.除夕(大晦日oomisoka) 、壓歲錢(年玉otositama) B.祈福鐘(除夜鐘zyoyanokane) C.初詣(hatumoude) D.年飯(料理) (二)成人式(seizinnsiki):1月第2星期一 (三)節分(setubun):2月3日 (四) 兒童節 A.女兒節「雛祭(hinamaturi)」:3月3日 B.鯉魚旗「鯉幟(koinobori)」:5月5日 (五)七夕(tanabata):7月7日 (六)盆(obon):8月15日 (七)七五三(sitigosan):11月15日 第7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教育】 一、日本的學校制度 (一) 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二)「名校」之迷思 二、傳統教育的精神方針 (一)「武士道」精神 A.社團(部活bukatu)—各職業運動(*職棒、足球、…)的 搖籃 B.運動會 (二) PTA之運作 三、「寬鬆式教育」下,傳統教育理念日益崩解之憂心 (一) 校園霸凌(izimeru)與登校拒否(toukoukyohi) (二) 從「極道鮮師」看「課堂癱瘓」之無奈 (三) 迷惘於「在意-不在意」的年輕世代 第8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住宅與社區文化】 一、日本住宅的特有構造與其中所隱含的日本人性格 (一) 玄關(genkann) (二) 紙門(襖husuma) (三) 迴廊(縁側engawa) 二、日本的社區之「集體意識文化」 (一) 守望相助的社區--「聯絡板(renrakuban)」 與「掃把畚箕」 (二) 安靜與清潔的社區—飼養寵物與曬棉被 三、「住宅、社區文化」與「社會現象」的對照 第9週 ※ 期中考 第10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社會(一)】 一、「責任、壓力、面子」的社會 (一) 責任制與加班(*殘業zanngyou) (二) 失業與流浪漢(homeless):(*影片『東京變奏曲』(節略)) 二、強調「自我領域性(縄張)」vs.「尊重他人」的社會 (一) 追求「秩序、安靜、清潔」之社會: A.住宅 B.搭電車 C.使用手機 三、喜歡「團體行動」,不喜突出「個人自我」的社會 (一)易形成流行「族」群的社會 A.「暴走族」「原宿族」 B.「御宅族」與「宅男」: ACG 第11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社會(二)】 一、孤寂與自由的社會 (一) cosplay (二) 「單身寄生族」與「蟄居族」 二、對抗「權威與傳統」之覺醒 (一) 對「半澤直樹」角色之憧憬(akogare) (二) 「派遣公司」之興起 三、東京--夢幻城市 (一) 「萌()」之「趣都」 (二) 日本人的夢幻避難所—遊園地(yuuenti) 四、東京的「外國人(gaizin)」漂流記 第12週 ※本週主題:【高齡化的社會】 一、老化人口與社會福利的關係 二、終身學習之觀念 (一) 鼓勵參加「志工」 (二) 培養新的興趣—攝影、園藝、語言…。 三、「老有所養」之社會 (一)「三世代」住宅之興起 (二) 暢行無阻的「無障礙空間」 (三)「養護中心」之完善 (四)「銀髮世代」與「偉大世代(great generation)」 (五)「終活旅行(syuukatu tour)」之盛行 第13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飲食文化】 一、傳統日本料理與正確吃法簡介 (一) 壽司(susi)與生魚片(sasimi) (二) 蕎麥麵(soba)與烏龍麵(udon)、拉麵(ra-men) (三) 炸物(揚物agemono) (四) 鍋物(nabe) (五)懷石料理(kaisekiryouri) 二、日本的飲食文化 (一) 居酒屋(izakaya)的文化 (二) 站著吃(立食tatigui)與併桌(合席aiseki) (三) 大聲吸麵與喝湯沒有湯匙 三、餐桌的禮儀與禁忌 ※影片:從「將太壽司」與「壽司之神」看日本料理人之「心(kokoro)」 ※參考書籍:『Order日本料理大丈夫(日本料理點菜沒問題)』 第14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美學文化】 一、日本人眼中的「美」 (一) 櫻花與富士山 (二) 「紅與白」相輝映之美: 切腹(seppuku) 二、「道」之美學 (一) 戲劇: 能(nou)、歌舞伎 (kabuki) (二) 華道(kadou)、茶道(sadou)、書道(syodou) (三) 文學: 俳句(haiku)、文學 (四) 武技: 劍道、弓道、合氣道、柔道 三、「衝突與矛盾」的美學 第15週 ※ 期末分組報告: 一、分組將針對本課程所選擇之研究主題,提出口頭報告。 二、須事先將此報告內容上傳至教學平台。 第16週 ※ 期末分組報告: 一、分組將針對本課程所選擇之研究主題,提出口頭報告。 二、須事先將此報告內容上傳至教學平台。 第17週 ※ 期末分組報告: 一、分組將針對本課程所選擇之研究主題,提出口頭報告。 二、須事先將此報告內容上傳至教學平台。 第18週 ※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一、 選讀書籍: 1.『日本事情入門--現代日本社会(現代日本社會)』,佐佐木瑞枝著,大新書局,2000。 2.『乙男蟻女』,茂呂美耶著,麥田出版,2011。 二、指定用書 1.教師自編之文獻與講義,每週以Power Point檔呈現。 2.湯禎兆著,『整形日本』,博雅書屋,2012。 3.佐佐木瑞枝著,『日本事情入門--現代日本社会(現代日本社會)』,大新書局,2000。 4.日本網路資源。 三 參考書籍 1.湯禎兆著,『整形日本』,博雅書屋,2012。 2.傻呼嚕同盟著,『御宅學』,平裝本出版公司,2013。 3.劉黎兒著,『日本現在進行式』,時報文化出版,2011。 4.貝塚茂樹著,『日本日本人(日本與日本人)』,角川書店,1974。 5.桑田忠親著,『日本史(7)将軍大名(將軍與大名)』,社,1969。 6.桑田忠親著,『日本史(8)武士町人(武士與庶民)』,社,1969。 7.向坊 隆 著作代表,『高齡化社會(東京大學公開講座29)』,東京大学出版會,1979。 8.佐佐木瑞枝著,『日本事情入門--現代日本社会(現代日本社會)』,大新書局,2000。 9.專修大學編,『、ーー高齢社会人間 (好!再來該如何?—高齡社會與人間』,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84。 10.致良日語工作室編譯,『日本剖析--日本(日本的上下左右)』,致良出版社,2006。 11.永田 久,『年中行事「科学」--暦文化知恵 (將年中行事科學化—月曆中的文化與智慧)』,日本経済新聞社,1989。 12.日本博學俱樂部著,『「間違日本語」本(「容易用錯之日本語」的書』, PHP文庫,2002。 13.茂呂美耶著,『乙男蟻女』,麥田出版,2011。 14.皆川盤水監修,『地名俳句歲時記』,東京新聞出版局,2000。 15.皆川盤水監修,『(月別)仏教俳句歲時記』,東京新聞出版局,2001。 16.山本鉱太郎著,『東京山手散歩(東京山手線周邊自由行)』,保育社,1985。 17.和辻哲郎著,『風土--人間学的考察』,岩波書店,1979。 18.和辻哲郎著,『古寺巡禮』,岩波書店,1979。 19.Betty Reynolds著,妮爾譯,『Order日本料理大丈夫(日本料理點菜沒問題)』,2000。 20.Roger J.Davies、池野 修合著,王家軒、劉建宏合譯,『頑張(加油!): 28個關鍵字解讀當代日本文化 』,遠足文化事業,2013。 21.Will Ferguson著,廖素珊譯,『日本,搭個便車吧!』,馬可孛羅文化,2003。 22.網路:日本雅虎
評分標準
依課程目標延與定義相關標準,其配分比例如下: 1.作業: (1)指定作業—包含選讀書目之閱讀報告(共7篇)(21%)及電影賞析回饋單(共3篇) (9%),共佔總成績 之30%。 (2)期末作業—包含期末報告(10%)、期末報告製作(10%)、期末報告撰寫(10%),共佔總成績之30%。 2.期中考試佔總成績之10% 3.期末考試佔總成績之10% 4.討論區互動:本課程共開有4個討論主題。回應1個討論區基本分5分,酌情加減分。佔總成績20%。 5.出席:全勤,總成績加5分,缺席1次不加扣分,缺席2次扣原始分數5分,缺席3次扣總成績10分, 缺席4次扣總成績20分,缺席5次扣總成績30分,缺席6次(含)以上總成績以0分計。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31
(一)課程內容的專業範疇說明:描述本課程的專業向度 現代日本之社會風貌與流行時尚對台灣社會,尤其年輕人有極大吸引力。 然而往往只羨慕、模仿其表象,卻對其歷史、社會現況、精神內涵等,一 知半解。本課程將從日本語文(例:文學、影片、演歌…)及社會現象(例 :半澤直樹的加倍奉還、草食男、宅男…)探討大學生應該認識的日本社 會、文化之精神內涵;並與台灣的社會現象作連結比較分析。故,透過本 課程,將可加強對日本社會現象的理解與詮釋;並進而增進分析、組織、 規劃與實踐的能力,增進自己的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課程目標: (1) 能以日語「聽、說」數句常用之「生活用語」及「耳熟能詳之名詞」。 (2) 對日本文化精神之內涵,諸如:武士道、心、美…等,因認知而感動。 (3) 習得日本「歷史」「風土、民情」及「食衣住行育樂」等之基本知識。 (4) 啟發日後對日本更進一步探討之好奇心。 (5)建立日後前往日本留學、旅遊之「自信心」。 (二)與校核心能力的關係: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博雅通識課程:「人文科學」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文化及公民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社會力」,亦即「對學生具備社會責任的期許」。 (三)與通識中心核心能力的關係: 對照於本校通識課程核心能力的養成設定,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 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1)能從國際視野觀察日本社會的發展 (2)能從日本社會的角度,思考臺灣對國際社會可能的貢獻 (3)能從多元文化的角度,檢討日本社會問題 2.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能對日本社會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日本社會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3.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1)能對日本社會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日本社會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日本社會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此外在「尊重生態與倫理關懷」、「組織、規劃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積極態度與團隊合作」、「探索自我與發展潛力」等核心能力,在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果的規劃中亦有相當的著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壹、本課程之要求: 一、教室秩序之要求 二、課程之要求:指定閱讀書籍、作業規定與評分標準等。 貳、課程簡介: 課程目標與授課內容概述 一、授課方式講解 二、課程目標講解 三、授課內容各主題概述 參、分組 第2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地理風土特徵與行政劃分】 一、日本的「地理位置」與「風土特徵」 (一) 日本的地理位置 (二) 「季節風(monsoon)」的風土特殊形態 二、因風土的影響所形成「日本人之性格」 三、日本國土的行政劃分 (一) 七大地方 (二) 1都、1道、2府、43縣 ※影片:「勇闖天涯系列DVD—日本」 第3週 ※ 本週主題:【日本歷史與現代政經】 一、由影片「風林火山」(節略)看:日本戰國時代 二、由時代劇「暴坊將軍」(節略)看:幕府時期與町人(tyounin) 社會 三、由影片「末代武士」(節略)看:日本天皇、明治維新與武士道 四、由影片「來自硫磺島的信」(節略)看:軍國主義與大和魂 五、日本的政治:憲法 (一) 天皇:精神的「象徵」 (二) 三權分立:立法(國會)、行政(內閣)、司法(裁判所) 六、日本的經濟、產業 (一) 日本的經濟 (二) 日本的產業 A.交通與輸送 B.公害與環境 第4週 ※ 本週主題:【日本語言的特性】 一、「階層化」的特性 (一) 日語中「上下、內外、男女」的區別 (二) 「尊敬語、謙讓語、鄭重語」的使用 二、日語的「說與動」:音調與動作 三、從語言的「使用分際」看日本社會的「自與他」 四、日語中語意「微妙(mimyou)」的語彙(*舉例) (一) 甘(amae) (二) 侘(wabi)與寂(sabi) (三) 本音(honne)與建前(tatemae) 第5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宗教】 一、日本的宗教簡介 (一) 神道教(sintou) A.大相撲(ozumou)與神道教 (二) 佛教 (三) 其他宗教 A. 地藏(zizou)信仰 B. 修驗道(syugendou) C. 基督教 第6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年中行事】 一、表列簡介日本的「年中行事(nentyuugyouzi)」 二、年中行事「節期與祭典(omaturi)」與宗教的關係 三、例舉簡介 (一) 新年(sinnen,osyougatu):1月1日 A.除夕(大晦日oomisoka) 、壓歲錢(年玉otositama) B.祈福鐘(除夜鐘zyoyanokane) C.初詣(hatumoude) D.年飯(料理) (二)成人式(seizinnsiki):1月第2星期一 (三)節分(setubun):2月3日 (四) 兒童節 A.女兒節「雛祭(hinamaturi)」:3月3日 B.鯉魚旗「鯉幟(koinobori)」:5月5日 (五)七夕(tanabata):7月7日 (六)盆(obon):8月15日 (七)七五三(sitigosan):11月15日 第7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教育】 一、日本的學校制度 (一) 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二)「名校」之迷思 二、傳統教育的精神方針 (一)「武士道」精神 A.社團(部活bukatu)—各職業運動(*職棒、足球、…)的 搖籃 B.運動會 (二) PTA之運作 三、「寬鬆式教育」下,傳統教育理念日益崩解之憂心 (一) 校園霸凌(izimeru)與登校拒否(toukoukyohi) (二) 從「極道鮮師」看「課堂癱瘓」之無奈 (三) 迷惘於「在意-不在意」的年輕世代 第8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住宅與社區文化】 一、日本住宅的特有構造與其中所隱含的日本人性格 (一) 玄關(genkann) (二) 紙門(襖husuma) (三) 迴廊(縁側engawa) 二、日本的社區之「集體意識文化」 (一) 守望相助的社區--「聯絡板(renrakuban)」 與「掃把畚箕」 (二) 安靜與清潔的社區—飼養寵物與曬棉被 三、「住宅、社區文化」與「社會現象」的對照 第9週 ※ 期中考 第10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社會(一)】 一、「責任、壓力、面子」的社會 (一) 責任制與加班(*殘業zanngyou) (二) 失業與流浪漢(homeless):(*影片『東京變奏曲』(節略)) 二、強調「自我領域性(縄張)」vs.「尊重他人」的社會 (一) 追求「秩序、安靜、清潔」之社會: A.住宅 B.搭電車 C.使用手機 三、喜歡「團體行動」,不喜突出「個人自我」的社會 (一)易形成流行「族」群的社會 A.「暴走族」「原宿族」 B.「御宅族」與「宅男」: ACG 第11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社會(二)】 一、孤寂與自由的社會 (一) cosplay (二) 「單身寄生族」與「蟄居族」 二、對抗「權威與傳統」之覺醒 (一) 對「半澤直樹」角色之憧憬(akogare) (二) 「派遣公司」之興起 三、東京--夢幻城市 (一) 「萌()」之「趣都」 (二) 日本人的夢幻避難所—遊園地(yuuenti) 四、東京的「外國人(gaizin)」漂流記 第12週 ※本週主題:【高齡化的社會】 一、老化人口與社會福利的關係 二、終身學習之觀念 (一) 鼓勵參加「志工」 (二) 培養新的興趣—攝影、園藝、語言…。 三、「老有所養」之社會 (一)「三世代」住宅之興起 (二) 暢行無阻的「無障礙空間」 (三)「養護中心」之完善 (四)「銀髮世代」與「偉大世代(great generation)」 (五)「終活旅行(syuukatu tour)」之盛行 第13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飲食文化】 一、傳統日本料理與正確吃法簡介 (一) 壽司(susi)與生魚片(sasimi) (二) 蕎麥麵(soba)與烏龍麵(udon)、拉麵(ra-men) (三) 炸物(揚物agemono) (四) 鍋物(nabe) (五)懷石料理(kaisekiryouri) 二、日本的飲食文化 (一) 居酒屋(izakaya)的文化 (二) 站著吃(立食tatigui)與併桌(合席aiseki) (三) 大聲吸麵與喝湯沒有湯匙 三、餐桌的禮儀與禁忌 ※影片:從「將太壽司」與「壽司之神」看日本料理人之「心(kokoro)」 ※參考書籍:『Order日本料理大丈夫(日本料理點菜沒問題)』 第14週 ※ 本週主題:【日本的美學文化】 一、日本人眼中的「美」 (一) 櫻花與富士山 (二) 「紅與白」相輝映之美: 切腹(seppuku) 二、「道」之美學 (一) 戲劇: 能(nou)、歌舞伎 (kabuki) (二) 華道(kadou)、茶道(sadou)、書道(syodou) (三) 文學: 俳句(haiku)、文學 (四) 武技: 劍道、弓道、合氣道、柔道 三、「衝突與矛盾」的美學 第15週 ※ 期末分組報告: 一、分組將針對本課程所選擇之研究主題,提出口頭報告。 二、須事先將此報告內容上傳至教學平台。 第16週 ※ 期末分組報告: 一、分組將針對本課程所選擇之研究主題,提出口頭報告。 二、須事先將此報告內容上傳至教學平台。 第17週 ※ 期末分組報告: 一、分組將針對本課程所選擇之研究主題,提出口頭報告。 二、須事先將此報告內容上傳至教學平台。 第18週 ※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一、 選讀書籍: 1.『日本事情入門--現代日本社会(現代日本社會)』,佐佐木瑞枝著,大新書局,2000。 2.『乙男蟻女』,茂呂美耶著,麥田出版,2011。 二、指定用書 1.教師自編之文獻與講義,每週以Power Point檔呈現。 2.湯禎兆著,『整形日本』,博雅書屋,2012。 3.佐佐木瑞枝著,『日本事情入門--現代日本社会(現代日本社會)』,大新書局,2000。 4.日本網路資源。 三 參考書籍 1.湯禎兆著,『整形日本』,博雅書屋,2012。 2.傻呼嚕同盟著,『御宅學』,平裝本出版公司,2013。 3.劉黎兒著,『日本現在進行式』,時報文化出版,2011。 4.貝塚茂樹著,『日本日本人(日本與日本人)』,角川書店,1974。 5.桑田忠親著,『日本史(7)将軍大名(將軍與大名)』,社,1969。 6.桑田忠親著,『日本史(8)武士町人(武士與庶民)』,社,1969。 7.向坊 隆 著作代表,『高齡化社會(東京大學公開講座29)』,東京大学出版會,1979。 8.佐佐木瑞枝著,『日本事情入門--現代日本社会(現代日本社會)』,大新書局,2000。 9.專修大學編,『、ーー高齢社会人間 (好!再來該如何?—高齡社會與人間』,日本放送出版協会,1984。 10.致良日語工作室編譯,『日本剖析--日本(日本的上下左右)』,致良出版社,2006。 11.永田 久,『年中行事「科学」--暦文化知恵 (將年中行事科學化—月曆中的文化與智慧)』,日本経済新聞社,1989。 12.日本博學俱樂部著,『「間違日本語」本(「容易用錯之日本語」的書』, PHP文庫,2002。 13.茂呂美耶著,『乙男蟻女』,麥田出版,2011。 14.皆川盤水監修,『地名俳句歲時記』,東京新聞出版局,2000。 15.皆川盤水監修,『(月別)仏教俳句歲時記』,東京新聞出版局,2001。 16.山本鉱太郎著,『東京山手散歩(東京山手線周邊自由行)』,保育社,1985。 17.和辻哲郎著,『風土--人間学的考察』,岩波書店,1979。 18.和辻哲郎著,『古寺巡禮』,岩波書店,1979。 19.Betty Reynolds著,妮爾譯,『Order日本料理大丈夫(日本料理點菜沒問題)』,2000。 20.Roger J.Davies、池野 修合著,王家軒、劉建宏合譯,『頑張(加油!): 28個關鍵字解讀當代日本文化 』,遠足文化事業,2013。 21.Will Ferguson著,廖素珊譯,『日本,搭個便車吧!』,馬可孛羅文化,2003。 22.網路:日本雅虎
評分標準
依課程目標延與定義相關標準,其配分比例如下: 1.作業: (1)指定作業—包含選讀書目之閱讀報告(共7篇)(21%)及電影賞析回饋單(共3篇) (9%),共佔總成績 之30%。 (2)期末作業—包含期末報告(10%)、期末報告製作(10%)、期末報告撰寫(10%),共佔總成績之30%。 2.期中考試佔總成績之10% 3.期末考試佔總成績之10% 4.討論區互動:本課程共開有4個討論主題。回應1個討論區基本分5分,酌情加減分。佔總成績20%。 5.出席:全勤,總成績加5分,缺席1次不加扣分,缺席2次扣原始分數5分,缺席3次扣總成績10分, 缺席4次扣總成績20分,缺席5次扣總成績30分,缺席6次(含)以上總成績以0分計。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31
113-2_電影音樂欣賞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透過音樂來記憶電影,進而豐富及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及鑑賞能力。(知識)
2. 以理性分析為出發點,找出音樂與電影的關聯性。(技能)
3. 最主要目標為啟發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特別是與電影情節、影像、結構如何與相關音樂之聯結與契合。(態度)
4. 在電影世界中學習音樂生活、豐富人生。(其他)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平時成績-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01週:概論, 音樂類型介紹
每學期片單會以實際上課情況著以彈性調整 第02週:Section 1 : The Maestro --- Ennio Morricone 第03週:Film :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第04週:The director and the composer , a perfect match 第05週:The pre-existing music in the movie and the function 第06週:How music affects the tempo of the film 第07週:Section 2 : Alberto Iglesias and Almodovar 第08週:The style of Spanish Music 第09週:電影音樂介紹--- Hable Con Ella(悄悄告訴她 第10週:How music was shaped by film. 第11週:分組討論 第12週:電影音樂介紹--- Paris, je t'aime 第13週:音樂類型:原創 第14週:音樂類型:非原創Pre-Existing music 第15週:音樂類型 : The Classical music in films. 第16週:期末報告 第17週:期末報告 第18週:走訪衛武營 (以上課程教師得以隨時修正與補充之,並保有隨時修改本課程之權利)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 20% 學習心得:40% 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36
1. 引導學生透過音樂來記憶電影,進而豐富及培養學生的感受力及鑑賞能力。(知識)
2. 以理性分析為出發點,找出音樂與電影的關聯性。(技能)
3. 最主要目標為啟發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特別是與電影情節、影像、結構如何與相關音樂之聯結與契合。(態度)
4. 在電影世界中學習音樂生活、豐富人生。(其他)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平時成績-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01週:概論, 音樂類型介紹
每學期片單會以實際上課情況著以彈性調整 第02週:Section 1 : The Maestro --- Ennio Morricone 第03週:Film :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第04週:The director and the composer , a perfect match 第05週:The pre-existing music in the movie and the function 第06週:How music affects the tempo of the film 第07週:Section 2 : Alberto Iglesias and Almodovar 第08週:The style of Spanish Music 第09週:電影音樂介紹--- Hable Con Ella(悄悄告訴她 第10週:How music was shaped by film. 第11週:分組討論 第12週:電影音樂介紹--- Paris, je t'aime 第13週:音樂類型:原創 第14週:音樂類型:非原創Pre-Existing music 第15週:音樂類型 : The Classical music in films. 第16週:期末報告 第17週:期末報告 第18週:走訪衛武營 (以上課程教師得以隨時修正與補充之,並保有隨時修改本課程之權利)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 20% 學習心得:40% 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36
113-2_從巴洛克到搖滾樂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認識西方音樂之古典, 爵士到流行音樂的變遷�z 領略音樂作品在創作當時的文化與社會背景 藉由不同年代與風格的音樂作品介紹,引領學生建立欣賞音樂的基本入門知識, 讓聆聽音樂融入日常生活, 達到音樂生活化, 生活音樂化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課程簡介; 音樂組成之要素 第二週 巴洛克樂派 第三週 古典樂派 第四週 浪漫樂派(一) 第五週 平時學習單寫作(一)與音樂作品指定聆聽 {彈性修業 ) 第六週 浪漫樂派(二) 第七週 國民樂派 第八週 印象樂派 第九週 期中學習單寫作 第十週 現代音樂簡介 第十一週 爵士樂&小組討論與分享 第十二週 百老匯歌舞劇(一) 第十三週 百老匯歌舞劇(二) 第十四週 新世紀音樂 第十五週 自主空間音樂會賞析 與 第十六週 搖滾樂 自主空間音樂會賞析 第十七週 近代流行音樂 第十八週 學習單寫作與期末報告總整與繳交 {彈性修業) 課程將依課堂狀況微調
教科書/參考書
1. Donald J. Grout and Claude V. Palisca :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 New York : W.W Norton&Companys, 1960 ) 2. Hugh M. Miller , 桂冠學術編輯譯 : 音樂概論 (台北 : 桂冠出版社 , 1999 ) 3. Jonny King : What jazz Is ( New York : Walker Publishing Company Inc , 1997 )
評分標準
平時學習單30% 期中考試30% 期末報告40% 全勤總成績加 3 分 ; 缺席1次不加扣分 ; 缺席2次扣總成績分數 5分; 缺席3次扣總成績 10分 缺席4次扣15 5次(含)以上總成績以0分計算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9
引導學生認識西方音樂之古典, 爵士到流行音樂的變遷�z 領略音樂作品在創作當時的文化與社會背景 藉由不同年代與風格的音樂作品介紹,引領學生建立欣賞音樂的基本入門知識, 讓聆聽音樂融入日常生活, 達到音樂生活化, 生活音樂化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課程簡介; 音樂組成之要素 第二週 巴洛克樂派 第三週 古典樂派 第四週 浪漫樂派(一) 第五週 平時學習單寫作(一)與音樂作品指定聆聽 {彈性修業 ) 第六週 浪漫樂派(二) 第七週 國民樂派 第八週 印象樂派 第九週 期中學習單寫作 第十週 現代音樂簡介 第十一週 爵士樂&小組討論與分享 第十二週 百老匯歌舞劇(一) 第十三週 百老匯歌舞劇(二) 第十四週 新世紀音樂 第十五週 自主空間音樂會賞析 與 第十六週 搖滾樂 自主空間音樂會賞析 第十七週 近代流行音樂 第十八週 學習單寫作與期末報告總整與繳交 {彈性修業) 課程將依課堂狀況微調
教科書/參考書
1. Donald J. Grout and Claude V. Palisca :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 New York : W.W Norton&Companys, 1960 ) 2. Hugh M. Miller , 桂冠學術編輯譯 : 音樂概論 (台北 : 桂冠出版社 , 1999 ) 3. Jonny King : What jazz Is ( New York : Walker Publishing Company Inc , 1997 )
評分標準
平時學習單30% 期中考試30% 期末報告40% 全勤總成績加 3 分 ; 缺席1次不加扣分 ; 缺席2次扣總成績分數 5分; 缺席3次扣總成績 10分 缺席4次扣15 5次(含)以上總成績以0分計算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49
113-2_電影中的音樂媒介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流行音樂雖被歸屬為次文化之藝術, 卻與人们生活息息相關,作曲作詞者常將當時的人,事,物 甚至於生活環境..等融入音樂創作中,藉由社會的變遷來探討對流行音樂影響,由不同年代的社會背景來探討台灣流行音樂的類型與風格之演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課程簡介 何謂「流行音樂」,「社會脈動與流行音樂有何關聯」,「台灣流行音樂概況背景— 台語、國語」 第二週: 日治時代與台灣光復後的流行音樂 第三週: 台灣國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 第四週: 唱自己的歌—現代校園民歌一 第五週: 平時學習單寫作(一)與音樂作品聆聽 {彈性修業} 第六週: 唱自己的歌—現代校園民歌二 第七週: 經濟起飛後的流行音樂(一) 第八週: 經濟起飛後的流行音樂(一) 第九週: 期中學習單寫作 第十週: 流行音樂說故事(影音賞析) 第十一週: 音樂、電影與文化 第十二週: 狂飆的流行音樂工業 第十三週: 多元文化中的台灣流行音樂 (一) 第十四週: 多元文化中的台灣流行音樂 (二) 第十五週: 流行音樂與公共議題 第十六週: 數位音樂製作與發行與音樂作品交流賞析 (自主空間音樂會賞析) 第十七週: 台灣流行音樂與社會變遷課程總整與回顧 第十八週: 學習單寫作與期末報告總整與繳交 (彈性修業) 課程將依課堂狀況微調
教科書/參考書
自訂講義 1. 呂鈺秀(2009)。《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出版社 2. 簡上仁(1992)。《台灣歌謠》,台北:眾文圖書。 3. 劉星(1984)。《中國流行歌曲之源流》。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4. 蔡益彬(1980)。《時代新聲:愛國歌曲》。台北:偉文圖書。 5. Andy Bennett著、孫憶南譯(2004)。《流行音樂的文化》(臺北:書林圖書)。 6. Simon Firth著、彭倩文譯(1993)。《搖滾社會學》,台北:萬象圖書。 7. 張釗維(2003)。《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灣現代民歌運動史》,台北:滾石文化。 8. 馬世芳(1995)。《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台北:滾石文化。 9.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圖書。 10. 翁嘉民(1992)。《從羅大佑到崔健:當代流行音樂的軌跡》,台北:萬象圖書。 11. 翁嘉民(1996)。《迷迷之音:蛻變中的台灣流行歌曲》,台北:萬象圖書。 12. 楊克隆(2007)。《台灣歌謠欣賞》,台北:新文京。 13. 高宣揚(2003)。《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圖書。 14. 張鐵志(2004)。《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台北:商周出版社。 15. 閃靈樂團(2008)。《這就是GUTS!夢想這回事,從來沒有句點》,台北:圓神出版社。 16. 徐玫玲(2001)。<流行歌曲在台灣:發展、反思和與社會變遷的交錯>,《輔仁學誌》,28期。Pp.219-233。 17. 徐玫玲(2005),〈亞細亞的孤兒VS向前走:談台灣流行音樂研究的瓶頸與願景>,《關渡音樂學刊》。Pp. 51-59。 18. 顏綠芬、徐玫玲(2006)。《台灣的音樂》,台北:允晨文化。 19. 陶曉清(1994)。《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台北:台大人文學報。 20.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009)《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台北:時報出版社。 21. 陳郁秀、呂鈺秀、溫秋菊、顏綠芬、陳麗琦、徐玫玲(2008)。《台灣音樂百科辭典》,台北:遠流出版社。 22. Roy Shuker(2003)。《Understanding Popular Music》,London:Amold。 23. Tim Wall(2003)。《Studying Popular Music Culture:Studying in the Media》。London:Amold 24. Joe Kotarba、Merrill(2008)。《Understanding Society through Popular Music》,New York:Taylor&Francis
評分標準
平時學習單 30 % 期中學習單 30% 期末報告 40% 出缺席率 : 全勤總成績加 3 分 ; 缺席1次不加扣分 ; 缺席2次扣總成績分數 5 分; 缺席3次扣總成績 10 分 缺席4次扣15分 5次(含)以上總成績以0分計算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60
流行音樂雖被歸屬為次文化之藝術, 卻與人们生活息息相關,作曲作詞者常將當時的人,事,物 甚至於生活環境..等融入音樂創作中,藉由社會的變遷來探討對流行音樂影響,由不同年代的社會背景來探討台灣流行音樂的類型與風格之演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課程簡介 何謂「流行音樂」,「社會脈動與流行音樂有何關聯」,「台灣流行音樂概況背景— 台語、國語」 第二週: 日治時代與台灣光復後的流行音樂 第三週: 台灣國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 第四週: 唱自己的歌—現代校園民歌一 第五週: 平時學習單寫作(一)與音樂作品聆聽 {彈性修業} 第六週: 唱自己的歌—現代校園民歌二 第七週: 經濟起飛後的流行音樂(一) 第八週: 經濟起飛後的流行音樂(一) 第九週: 期中學習單寫作 第十週: 流行音樂說故事(影音賞析) 第十一週: 音樂、電影與文化 第十二週: 狂飆的流行音樂工業 第十三週: 多元文化中的台灣流行音樂 (一) 第十四週: 多元文化中的台灣流行音樂 (二) 第十五週: 流行音樂與公共議題 第十六週: 數位音樂製作與發行與音樂作品交流賞析 (自主空間音樂會賞析) 第十七週: 台灣流行音樂與社會變遷課程總整與回顧 第十八週: 學習單寫作與期末報告總整與繳交 (彈性修業) 課程將依課堂狀況微調
教科書/參考書
自訂講義 1. 呂鈺秀(2009)。《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出版社 2. 簡上仁(1992)。《台灣歌謠》,台北:眾文圖書。 3. 劉星(1984)。《中國流行歌曲之源流》。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4. 蔡益彬(1980)。《時代新聲:愛國歌曲》。台北:偉文圖書。 5. Andy Bennett著、孫憶南譯(2004)。《流行音樂的文化》(臺北:書林圖書)。 6. Simon Firth著、彭倩文譯(1993)。《搖滾社會學》,台北:萬象圖書。 7. 張釗維(2003)。《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灣現代民歌運動史》,台北:滾石文化。 8. 馬世芳(1995)。《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台北:滾石文化。 9.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圖書。 10. 翁嘉民(1992)。《從羅大佑到崔健:當代流行音樂的軌跡》,台北:萬象圖書。 11. 翁嘉民(1996)。《迷迷之音:蛻變中的台灣流行歌曲》,台北:萬象圖書。 12. 楊克隆(2007)。《台灣歌謠欣賞》,台北:新文京。 13. 高宣揚(2003)。《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圖書。 14. 張鐵志(2004)。《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台北:商周出版社。 15. 閃靈樂團(2008)。《這就是GUTS!夢想這回事,從來沒有句點》,台北:圓神出版社。 16. 徐玫玲(2001)。<流行歌曲在台灣:發展、反思和與社會變遷的交錯>,《輔仁學誌》,28期。Pp.219-233。 17. 徐玫玲(2005),〈亞細亞的孤兒VS向前走:談台灣流行音樂研究的瓶頸與願景>,《關渡音樂學刊》。Pp. 51-59。 18. 顏綠芬、徐玫玲(2006)。《台灣的音樂》,台北:允晨文化。 19. 陶曉清(1994)。《台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台北:台大人文學報。 20.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2009)《台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台北:時報出版社。 21. 陳郁秀、呂鈺秀、溫秋菊、顏綠芬、陳麗琦、徐玫玲(2008)。《台灣音樂百科辭典》,台北:遠流出版社。 22. Roy Shuker(2003)。《Understanding Popular Music》,London:Amold。 23. Tim Wall(2003)。《Studying Popular Music Culture:Studying in the Media》。London:Amold 24. Joe Kotarba、Merrill(2008)。《Understanding Society through Popular Music》,New York:Taylor&Francis
評分標準
平時學習單 30 % 期中學習單 30% 期末報告 40% 出缺席率 : 全勤總成績加 3 分 ; 缺席1次不加扣分 ; 缺席2次扣總成績分數 5 分; 缺席3次扣總成績 10 分 缺席4次扣15分 5次(含)以上總成績以0分計算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60
113-2_臺灣原住民族藝術文化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 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學習為原住民族終身教育的重點,因應社會能力認證之培養。 (二)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歷史文化。 (三) 透過學習原住民族語言,增加族語學習管道、促進學習動機及拓展族語使用場域。 (四) 加強族語認證通過率。 ★上課時段:每週二18:20~20:05 ★上課地點:C108、C107、C106理學院教室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13學年分為阿美族、布農族、排灣族 三種族語課】 週次 進 度 1 原住民語言與文化認同、社會議題探討,政府資源介紹。 2 課程簡介: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群、族群的起源傳說及族群分布與特色。 3 原住民族族語書寫符號語音系統,簡介族語認識基本詞彙及應用。 4 原住民族語課程 5 原住民族語課程 6 原住民族語課程 7 原住民族語課程 8 原住民族語課程 9 期中考 10 原住民族語課程 11 原住民族語課程 12 族語認證-基本詞彙、生活句子 13 族語認證-簡短對話、念念看 14 族語認證-看圖識字、說話 15 原住民族語課程 16 原住民族語課程 17 分享--成果展 18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教材與講義
評分標準
期中考 30分 期末考 30分 出席(平時表現、作業)40分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14
教學目標: (一) 原住民族語言文化學習為原住民族終身教育的重點,因應社會能力認證之培養。 (二)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語言歷史文化。 (三) 透過學習原住民族語言,增加族語學習管道、促進學習動機及拓展族語使用場域。 (四) 加強族語認證通過率。 ★上課時段:每週二18:20~20:05 ★上課地點:C108、C107、C106理學院教室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13學年分為阿美族、布農族、排灣族 三種族語課】 週次 進 度 1 原住民語言與文化認同、社會議題探討,政府資源介紹。 2 課程簡介:認識台灣原住民族群、族群的起源傳說及族群分布與特色。 3 原住民族族語書寫符號語音系統,簡介族語認識基本詞彙及應用。 4 原住民族語課程 5 原住民族語課程 6 原住民族語課程 7 原住民族語課程 8 原住民族語課程 9 期中考 10 原住民族語課程 11 原住民族語課程 12 族語認證-基本詞彙、生活句子 13 族語認證-簡短對話、念念看 14 族語認證-看圖識字、說話 15 原住民族語課程 16 原住民族語課程 17 分享--成果展 18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教材與講義
評分標準
期中考 30分 期末考 30分 出席(平時表現、作業)40分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14
113-2_臺灣原住民族文化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一、本課程期望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以台灣原住民十六族(不含平埔族)為主要範疇,藉著課程講解、影片、文字及學生親自參文化分享,寓教於樂的話劇與舞蹈,產生文化理解,培育關懷原住民族的知識力、社會力、品格力及創造力。 二、本課程實務上的目標,透過學生上台報告,期待培養學生對台灣原住民文化或景點的導覽解說能力。 三、本課程精神上的目標,期待在多元文化的台灣社會,期使漢民族與國際各民族的多元學習與善解包容原住民文化,創造台灣社會穩定與共存共榮的意願與能力。(台灣原住民族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在全球化與兩岸關係的發展中,展現台灣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呈現之一,隨著全球的政經發展與台灣主流文化中的漢化,儘管本土化的熱潮,原住民文化在強勢文化的環境中漸漸流於產業觀光形式,侵蝕文化的本質特性。原住民的部落看似正視,但原住民都市化或是經濟依賴中的社會流動,依賴部落文化土壤外,仍必須依賴學校教育紮根與發揚。) 四、安排專題報告,使同學們從“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接收者 (Passive Info. Consumer) 轉化為主動學習者 (Active Learner)。讓同學們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課堂學習更有生產力,合作搜集資料與整理ppt報告內容,能上台歷練講述的壓力體驗與能力展現。老師可觀察學生應用原住民族文化的知識能力,視情況給學生差異化的協助,教室中的主角從教師變成學生,老師成為幕後的導演與助手,學生從報告中展現能力而增長潛能與激發信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3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部份教學方式採取“情境教學法”,以避免照本宣科,亦為了補充教材範圍內容: 1.有時在教科書外,老師結合課程之章節,會適度舉例講述或播放簡短影片. 2.透過影片確保學生吸收到課程要傳達的重點概念,透過影片情境歷程誘導學生廣化思考力與理解度。 3.“情境教學法”有時老師講述場景時,為了深化學生的對未來社會真時情境的感受與認知,對話音量語調變化戲劇性彷如現場。 4. PPT及pdf的內容,若有不解之處,歡迎隨時於課堂提出. 5、若因疫情則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下午第5.6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6.每節上課實施簽到,與無預警連結學校點名系統點名,請班長及小老師協助老師進行班級經營,觀察實際班上同學實際上線參與人數與人員。班上電腦大師協助教學進行中遇到之電腦與視訊問題。上課時請同學專注上課,討論時或被老師抽問時能即時回應,以活絡遠距教學氣氛。 7.重要測驗(如期中期末考)請修課同學到校參加,以維護公平性。 若有修課同學因確診或居家隔離而無法線上到課者,則須先有請假紀錄在前,則安排替代方案(如:線上補課、補考、改以書面報告),以及老師規劃其他彈性補修課程方式,以協助同學們安心就學。若因疫情遠距教學視訊期間,同學要改以同步視訊輪流提報或視訊舞蹈驗收。 第1週 1.評量方式、老師自我介紹及課程簡介 2.族群文化照片分享抽籤編組及評量標準說明 3.原住民族舞蹈或話劇展演編組及評量標準說明 4.選舉班上本課程之幹部(班長、小老師、服務) *請同學先加入本課程LINE社群(名稱:1132臺灣原住民族文化 ) 第2週 臺灣原住民族總說:(名稱、地理分布、人口、族群分類的歷史與方式) 請同學先加入本課程LINE社群(名稱:1121臺灣原住民族文化) 第3週 泰雅族的文化、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的文化 第4週 排灣族的文化與邵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的文化 第5週 16+2課程:原住民族舞蹈講解分析 第6週 布農族的文化 第7週 阿美族文化與鄒族的文化 第8週 校慶補假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16+2課程:電影賞析 第11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 2.魯凱族的文化 第12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2.族的文化 第13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2.(達悟)族的文化 第14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2.夏族的文化 第15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2.瑪蘭族、撒奇萊雅族的文化 第16週 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 第17週 期末考試前 分組實施原住民族舞蹈演練 第18週 課程總結座談期末考試:分組實施原住民族舞蹈驗收
教科書/參考書
一、指定用書 王嵩山。2001。臺灣的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 二、參考書籍 1.陳雨嵐。2004。台灣的原住民。臺北:遠足文化。 2.鈴木質。1999。王美晶譯《臺灣原住民風俗》。臺北:原民文化事業。 3.徐雨村。2007。台灣南島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東:國立史前博物館。 4.王嵩山。2010。台灣原住民─人族的文化旅程。臺北:遠足文化。 5.網路資源、數位學習網站影音資料庫 http://210.240.188.84:8081/indigene/ http://libsun.ntcu.edu.tw/cul_tw/ http://www.apc.gov.tw/portal/
評分標準
壹 ppt課堂報告:25% 一、課堂討論(電影欣賞討論):(成績占本項4成) 評量的重點: (一)內容是否能緊扣影片的情節。 (二)內容是否涉民族文化的概念。 (三)內容有無批判性(例如兩性平權)。 (四)內容有無人權與倫理關懷點 (五)內容有無時代背景的分析。 (六)內容是否為原創(非抄襲)。 (七)內容有無呈現文化觀點思維應用,邏輯分析、評鑑與創造能力。 溫馨提示 :1.嚴禁COPY 他人內容(內容COPY他人內容經發現者,成績0分計算。) 2.請勿抄襲網路回應資料。 二、課堂報告16族某一族群文化:(成績占期末考成績的40%) (分組,每組報告18-20分鐘,順序抽籤決定) 評量重點與成績分配: (一)報告中的照片與族群文化內涵深度?照片的詮釋力與報告內容有無批判性?20% (二)有無問題與原住民族群倫理與人權關懷點。報告內容有無邏輯分析與形成內容焦點,延伸探討有關原住民族文化的心理學、社會學、人類歷史地理、環境背景等方面的探討。30% (三)有無註明組別學號與姓名?有無註明資料來源。5% (四)內容是否為原創?照片或影片是否個人所拍攝或個人本身於照片中?10% (五)報告是否按時繳交?是否前三日將ppt傳給老師的email信箱?(fushui39@gmail.com)? 10% (六)報告時間控制是否適當?報告音量是否清晰?報告道具與技巧表現?10% (七)各組有無表現團隊精神? 5% (八)ppt展現方式的內容編排與字體大小(size至少26號字)是否適當與美觀?5% (九)其他5%(前四組報告由於準備時間較短,酌予加分。之後各組報告將予以常態評量。) Ppt報告時間管制與成績評量等第說明 一、時間管制 *報告時間使用時間18-22分鐘 (時間不足18分鐘,或超過23分鐘會扣分) 按鈴第1次按1響:第18分鐘 (時間終止前4分鐘) 按鈴第2次按2響:第20 分鐘 (時間終止前2分鐘) 按鈴第3次按3響:第22 分鐘 (時間終止)請盡快下結語 *請班長與小老師 指派一位計時員 附註: 1.請於報告前先將ppt報告資料灌入桌面。 2.為訓練講台報告經驗,報告時請使用:(1)教室的有線麥克風(2)雷射筆 3.報告完,台上報告者台下收聽者,均可提問,互動討論。 4.老師也會臨場抽問台上同學的報告的內容,請同學們專心聆聽報告者的內容。 5.一節課報告一組,正常上下課,上課點名。 6.報告期間上課時間調整為連續上兩節,提早10分鐘(14:50)下課。 二、成績等第: A+ = 95 上下 A = 87上下 A- = 82上下 B+ =78上下 B =75上下 C+ =68上下 C = 重報 貳、期中考(筆試) 25% 一、上課講解與討論各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內容、教材等,佔筆試的7成。 二、為測試同學上課專心與理解程度,上課時播放過之圖片、影片,及相關口述的情節與內容,佔筆試的3成。 參、期末考:30%(若因故無法實施改為筆試) 原住民族舞蹈或話劇展演(分組) 一、 表演內容與族群文化的關係。 二、 表演的精緻度與張力。 三、 各組的團隊精神與倫理關懷。 四、 道具表現。 五、 創意表現。 六、 組織與規劃的能力。 七、 表演時間掌握。 肆、課堂紀律與加分項目:20% 一、全勤(未曾請過任何假及課堂遲到者)同學於其平時成績總成績加 4 分。個人有擔任本課程幹部或有特殊表現與服務貢獻者,另行特別加分。 二、為提升學習效能,上課期間禁止不適當之行為:如無故講話、做其他事、睡覺、滑手機、看本課程外之書籍者,列入平時成績扣分。除老師外,老師授權班長、小老師上課期間代為觀察並逕行登記。 三、曠課一節扣學期總成績2分,遲到早退、請假(不含公假與喪假)等扣學期總成績0.5分,其餘不良表現另依比例酌減學期成績。規定須繳之作業遲繳嚴重扣分,未繳者不予評量。 四、依照校規曠課到整學期課程一定比率而扣考。曠課、遲到、請假等次數紀錄,依比例酌減學期成績。 五、有校外觀摩原住民文化活動者,經老師認證,得於平時成績加分。 伍、有關於運動競技系的修行學分規定(酌減到堂上課作法),遵照學校規定執行之。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23
一、本課程期望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以台灣原住民十六族(不含平埔族)為主要範疇,藉著課程講解、影片、文字及學生親自參文化分享,寓教於樂的話劇與舞蹈,產生文化理解,培育關懷原住民族的知識力、社會力、品格力及創造力。 二、本課程實務上的目標,透過學生上台報告,期待培養學生對台灣原住民文化或景點的導覽解說能力。 三、本課程精神上的目標,期待在多元文化的台灣社會,期使漢民族與國際各民族的多元學習與善解包容原住民文化,創造台灣社會穩定與共存共榮的意願與能力。(台灣原住民族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在全球化與兩岸關係的發展中,展現台灣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呈現之一,隨著全球的政經發展與台灣主流文化中的漢化,儘管本土化的熱潮,原住民文化在強勢文化的環境中漸漸流於產業觀光形式,侵蝕文化的本質特性。原住民的部落看似正視,但原住民都市化或是經濟依賴中的社會流動,依賴部落文化土壤外,仍必須依賴學校教育紮根與發揚。) 四、安排專題報告,使同學們從“臺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接收者 (Passive Info. Consumer) 轉化為主動學習者 (Active Learner)。讓同學們在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課堂學習更有生產力,合作搜集資料與整理ppt報告內容,能上台歷練講述的壓力體驗與能力展現。老師可觀察學生應用原住民族文化的知識能力,視情況給學生差異化的協助,教室中的主角從教師變成學生,老師成為幕後的導演與助手,學生從報告中展現能力而增長潛能與激發信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3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部份教學方式採取“情境教學法”,以避免照本宣科,亦為了補充教材範圍內容: 1.有時在教科書外,老師結合課程之章節,會適度舉例講述或播放簡短影片. 2.透過影片確保學生吸收到課程要傳達的重點概念,透過影片情境歷程誘導學生廣化思考力與理解度。 3.“情境教學法”有時老師講述場景時,為了深化學生的對未來社會真時情境的感受與認知,對話音量語調變化戲劇性彷如現場。 4. PPT及pdf的內容,若有不解之處,歡迎隨時於課堂提出. 5、若因疫情則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下午第5.6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6.每節上課實施簽到,與無預警連結學校點名系統點名,請班長及小老師協助老師進行班級經營,觀察實際班上同學實際上線參與人數與人員。班上電腦大師協助教學進行中遇到之電腦與視訊問題。上課時請同學專注上課,討論時或被老師抽問時能即時回應,以活絡遠距教學氣氛。 7.重要測驗(如期中期末考)請修課同學到校參加,以維護公平性。 若有修課同學因確診或居家隔離而無法線上到課者,則須先有請假紀錄在前,則安排替代方案(如:線上補課、補考、改以書面報告),以及老師規劃其他彈性補修課程方式,以協助同學們安心就學。若因疫情遠距教學視訊期間,同學要改以同步視訊輪流提報或視訊舞蹈驗收。 第1週 1.評量方式、老師自我介紹及課程簡介 2.族群文化照片分享抽籤編組及評量標準說明 3.原住民族舞蹈或話劇展演編組及評量標準說明 4.選舉班上本課程之幹部(班長、小老師、服務) *請同學先加入本課程LINE社群(名稱:1132臺灣原住民族文化 ) 第2週 臺灣原住民族總說:(名稱、地理分布、人口、族群分類的歷史與方式) 請同學先加入本課程LINE社群(名稱:1121臺灣原住民族文化) 第3週 泰雅族的文化、太魯閣族、賽德克族的文化 第4週 排灣族的文化與邵族、卡那卡那富族、拉阿魯哇族的文化 第5週 16+2課程:原住民族舞蹈講解分析 第6週 布農族的文化 第7週 阿美族文化與鄒族的文化 第8週 校慶補假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16+2課程:電影賞析 第11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 2.魯凱族的文化 第12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2.族的文化 第13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2.(達悟)族的文化 第14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2.夏族的文化 第15週 1.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2.瑪蘭族、撒奇萊雅族的文化 第16週 同學分組報告(成績列入期末考試40%) 第17週 期末考試前 分組實施原住民族舞蹈演練 第18週 課程總結座談期末考試:分組實施原住民族舞蹈驗收
教科書/參考書
一、指定用書 王嵩山。2001。臺灣的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臺北:聯經。 二、參考書籍 1.陳雨嵐。2004。台灣的原住民。臺北:遠足文化。 2.鈴木質。1999。王美晶譯《臺灣原住民風俗》。臺北:原民文化事業。 3.徐雨村。2007。台灣南島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台東:國立史前博物館。 4.王嵩山。2010。台灣原住民─人族的文化旅程。臺北:遠足文化。 5.網路資源、數位學習網站影音資料庫 http://210.240.188.84:8081/indigene/ http://libsun.ntcu.edu.tw/cul_tw/ http://www.apc.gov.tw/portal/
評分標準
壹 ppt課堂報告:25% 一、課堂討論(電影欣賞討論):(成績占本項4成) 評量的重點: (一)內容是否能緊扣影片的情節。 (二)內容是否涉民族文化的概念。 (三)內容有無批判性(例如兩性平權)。 (四)內容有無人權與倫理關懷點 (五)內容有無時代背景的分析。 (六)內容是否為原創(非抄襲)。 (七)內容有無呈現文化觀點思維應用,邏輯分析、評鑑與創造能力。 溫馨提示 :1.嚴禁COPY 他人內容(內容COPY他人內容經發現者,成績0分計算。) 2.請勿抄襲網路回應資料。 二、課堂報告16族某一族群文化:(成績占期末考成績的40%) (分組,每組報告18-20分鐘,順序抽籤決定) 評量重點與成績分配: (一)報告中的照片與族群文化內涵深度?照片的詮釋力與報告內容有無批判性?20% (二)有無問題與原住民族群倫理與人權關懷點。報告內容有無邏輯分析與形成內容焦點,延伸探討有關原住民族文化的心理學、社會學、人類歷史地理、環境背景等方面的探討。30% (三)有無註明組別學號與姓名?有無註明資料來源。5% (四)內容是否為原創?照片或影片是否個人所拍攝或個人本身於照片中?10% (五)報告是否按時繳交?是否前三日將ppt傳給老師的email信箱?(fushui39@gmail.com)? 10% (六)報告時間控制是否適當?報告音量是否清晰?報告道具與技巧表現?10% (七)各組有無表現團隊精神? 5% (八)ppt展現方式的內容編排與字體大小(size至少26號字)是否適當與美觀?5% (九)其他5%(前四組報告由於準備時間較短,酌予加分。之後各組報告將予以常態評量。) Ppt報告時間管制與成績評量等第說明 一、時間管制 *報告時間使用時間18-22分鐘 (時間不足18分鐘,或超過23分鐘會扣分) 按鈴第1次按1響:第18分鐘 (時間終止前4分鐘) 按鈴第2次按2響:第20 分鐘 (時間終止前2分鐘) 按鈴第3次按3響:第22 分鐘 (時間終止)請盡快下結語 *請班長與小老師 指派一位計時員 附註: 1.請於報告前先將ppt報告資料灌入桌面。 2.為訓練講台報告經驗,報告時請使用:(1)教室的有線麥克風(2)雷射筆 3.報告完,台上報告者台下收聽者,均可提問,互動討論。 4.老師也會臨場抽問台上同學的報告的內容,請同學們專心聆聽報告者的內容。 5.一節課報告一組,正常上下課,上課點名。 6.報告期間上課時間調整為連續上兩節,提早10分鐘(14:50)下課。 二、成績等第: A+ = 95 上下 A = 87上下 A- = 82上下 B+ =78上下 B =75上下 C+ =68上下 C = 重報 貳、期中考(筆試) 25% 一、上課講解與討論各民族的社會與文化內容、教材等,佔筆試的7成。 二、為測試同學上課專心與理解程度,上課時播放過之圖片、影片,及相關口述的情節與內容,佔筆試的3成。 參、期末考:30%(若因故無法實施改為筆試) 原住民族舞蹈或話劇展演(分組) 一、 表演內容與族群文化的關係。 二、 表演的精緻度與張力。 三、 各組的團隊精神與倫理關懷。 四、 道具表現。 五、 創意表現。 六、 組織與規劃的能力。 七、 表演時間掌握。 肆、課堂紀律與加分項目:20% 一、全勤(未曾請過任何假及課堂遲到者)同學於其平時成績總成績加 4 分。個人有擔任本課程幹部或有特殊表現與服務貢獻者,另行特別加分。 二、為提升學習效能,上課期間禁止不適當之行為:如無故講話、做其他事、睡覺、滑手機、看本課程外之書籍者,列入平時成績扣分。除老師外,老師授權班長、小老師上課期間代為觀察並逕行登記。 三、曠課一節扣學期總成績2分,遲到早退、請假(不含公假與喪假)等扣學期總成績0.5分,其餘不良表現另依比例酌減學期成績。規定須繳之作業遲繳嚴重扣分,未繳者不予評量。 四、依照校規曠課到整學期課程一定比率而扣考。曠課、遲到、請假等次數紀錄,依比例酌減學期成績。 五、有校外觀摩原住民文化活動者,經老師認證,得於平時成績加分。 伍、有關於運動競技系的修行學分規定(酌減到堂上課作法),遵照學校規定執行之。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23
113-2_臺灣歷史與文化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遠距教學進行方式:課堂前一周會在E-起來高大教學平台教學網站的公布欄,公告google-meet會議連結鏈 本課程係「高雄學」課群之第一年課程。為使廣大的華人社會能夠掌握高雄學的內涵,培養在地認識,思考安身立命與因應之道,本課群提供了四年一貫的相關課程。在第一年,以「台灣的歷史與文化」為導論性課程,探討台灣從遠古直到戰後的歷史與文化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於第二、三、四年再進深討論「高雄-政經篇」、「高雄-歷史篇」,以及「高雄-文化篇」。
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 探索自我與發展潛能:
(1)能透過對歷史問題的探索,帶回對自身的經驗或存在境遇,進行觀照或反思。
(2)學生使用適宜的研究方法,組織富有邏輯次序的文章架構,以及訓練學生上台報告的能力。
2、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3、鑑賞、表現與創新:
(1)能對文本進行閱讀、理解,與重新詮釋。
(2)能有條理與脈絡的對作品進行鑑賞與評論。
此外在「組織、規劃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積極態度與團隊合作」、「尊重生態與倫理關懷」等核心能力,在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果的規劃中亦有相當的著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導論
第二週 戰後史(1)接收前後
第三週 戰後史(2)國府遷台
第四週 戰後史(3)戒嚴體制
第五週 戰後史(4)戰後經濟
第六週 戰後史(5)民主化
第七週 戰後史(6)國際環境
第八週 戰後史(7)解嚴之後
第九週 戰前史(1)史前時代的台灣
第十週 戰前史(2)原住民的生活與文化
第十一週 戰前史(3)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第十二週 戰前史(4)鄭氏治台時期
第十三週 戰前史(5)清領前期的對台政策
第十四週 戰前史(6)日治時期的抗日與治台政策
第十五週 戰前史(7)日治時期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第十六週 期末報告(I)
第十七週 端午節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II)
教科書/參考書
1.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合著,《臺灣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2)
2. 許介鱗:《戰後台灣史記》卷一、二、三(台北:文英堂,1996年)。
3. 丹尼‧羅伊(Denny Roy)著,何振盛、杜嘉芬譯:《台灣政治史(Taiwan: A Political History)》(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4年)。
4. 薛化元著,《臺灣開發史》(台北市:三民書局,1999)。
5. 戴寶村著,《臺灣政治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
6. 張炎憲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出版,1996)。
7. 張炎憲編,《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市:玉山出版社,1996)。
評分標準
1.作業:課後回饋20% 2.課堂討論:50% 3.出席: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12
遠距教學進行方式:課堂前一周會在E-起來高大教學平台教學網站的公布欄,公告google-meet會議連結鏈 本課程係「高雄學」課群之第一年課程。為使廣大的華人社會能夠掌握高雄學的內涵,培養在地認識,思考安身立命與因應之道,本課群提供了四年一貫的相關課程。在第一年,以「台灣的歷史與文化」為導論性課程,探討台灣從遠古直到戰後的歷史與文化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於第二、三、四年再進深討論「高雄-政經篇」、「高雄-歷史篇」,以及「高雄-文化篇」。
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 探索自我與發展潛能:
(1)能透過對歷史問題的探索,帶回對自身的經驗或存在境遇,進行觀照或反思。
(2)學生使用適宜的研究方法,組織富有邏輯次序的文章架構,以及訓練學生上台報告的能力。
2、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3、鑑賞、表現與創新:
(1)能對文本進行閱讀、理解,與重新詮釋。
(2)能有條理與脈絡的對作品進行鑑賞與評論。
此外在「組織、規劃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積極態度與團隊合作」、「尊重生態與倫理關懷」等核心能力,在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果的規劃中亦有相當的著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導論
第二週 戰後史(1)接收前後
第三週 戰後史(2)國府遷台
第四週 戰後史(3)戒嚴體制
第五週 戰後史(4)戰後經濟
第六週 戰後史(5)民主化
第七週 戰後史(6)國際環境
第八週 戰後史(7)解嚴之後
第九週 戰前史(1)史前時代的台灣
第十週 戰前史(2)原住民的生活與文化
第十一週 戰前史(3)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第十二週 戰前史(4)鄭氏治台時期
第十三週 戰前史(5)清領前期的對台政策
第十四週 戰前史(6)日治時期的抗日與治台政策
第十五週 戰前史(7)日治時期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第十六週 期末報告(I)
第十七週 端午節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II)
教科書/參考書
1.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合著,《臺灣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2)
2. 許介鱗:《戰後台灣史記》卷一、二、三(台北:文英堂,1996年)。
3. 丹尼‧羅伊(Denny Roy)著,何振盛、杜嘉芬譯:《台灣政治史(Taiwan: A Political History)》(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2004年)。
4. 薛化元著,《臺灣開發史》(台北市:三民書局,1999)。
5. 戴寶村著,《臺灣政治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
6. 張炎憲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出版,1996)。
7. 張炎憲編,《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市:玉山出版社,1996)。
評分標準
1.作業:課後回饋20% 2.課堂討論:50% 3.出席: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12
113-2_電影文學與人生
通識人文科學類
教學目標
文學與電影兩者具借鑒觀摩之效、相輔相成之妙、互通有無之功。然而,兩者也有一定的分別。文學以文字展現天地宇宙與無限時空,而電影則以聲影畫面馳騁古往今來,光怪陸離。兩者同樣可以狀物描人,抒情寫意,論道敘事,在文學技巧和電影表現手法中,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電影歷史中,大量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片,而不少電影表現手法也被文學家融入文學創作之中,其間的保留、整理、刪減與改變,正反映了電影對文學的繼承與突變。而電影語言(表現手法)的養份也被現代詩歌、小說吸收,在剪裁、用字上,著重凸出現場畫面感和立體效果。本課程藉著欣賞具有文學內涵的藝術電影,進而培養具有人文思考與文化內涵的認識與感知能力。
二十一世紀顯然是影音多媒體擅場的新世代。即便如此,文字仍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性,對於表述人生、記錄文化具有「關鍵少數」的地位,不容忽視。本課程嘗試以電影名片、文學作品,闡釋文學之於電影,如何會通與轉化,以指引非文學與電影專業科系學生,能閱讀分析構成文學與電影美學的語言為目標。並嘗試以電影為獨立之文學藝術作品,進行解讀與欣賞。教學內容著重於閱讀文學及討論電影,以電影創意、攝影、鏡頭、燈光、音效、音樂等多媒體語言的角度,比較文學作品之閱讀觀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並以較寛廣的視野,學習欣賞文學與電影。寄望學子從電影欣賞及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尋繹人生哲學思維,藉以達到身心安頓的目標,迎向多角度經營的創意人生。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全學期共18週
第一週 導論與課程綱要
第二週 短片賞析(註:分組)
第三週 影片一 (第一組) (註:分組抽籤 )
第四週 影片二(第二組)
第五週 影片三(第三組)
第六週 分組報告(第一組〜第二組)
第七週 影片四(第四組) 第八週 清明節補假一天 第九週 期中考週
第十週 分組報告(第三組〜第四組)
第十一週 影片五(第五組)
第十二週 影片六(第六組)
第十三週 影片七(第七組)
第十四週 分組報告(第五組〜第六組)
第十五週 影片八(第八組)
第十六週 分組報告(第七組~第八組)
教科書/參考書
劉森堯譯:《電影藝術面面觀》,台北:志文,1984年 舒坦:《電影與文學》,台北:台揚,1992年
簡政珍:《電影閱讀美學》,台北:書林,1993年
馬健君:《天堂樂園─電影・文學・人生》,台北:張老師文化,1995年
焦雄屏譯:《認識電影》,台北:遠流,2000年
樊明德:《電影與人生》,台北:五南,2002年
曾偉禎:《從心看電影》,台北:法鼓文化,2006年
張武恭:《電影鑑賞&創意》,台北:新文京,2007年
霍華‧蘇伯(Howard Suber)著,游宜樺譯《電影的魔力》,台北:早安財經文化,2012年
評分標準
依課程目標延與定義相關標準,其配分比例如下:
1.指定作業—電影分組賞析回饋單,佔總成績之15%。
2.期末作業—期末個人書面報告,佔總成績之35%。
3.期中分組報告—佔總成績35%。
4.出席率:佔總成績15%。(缺席一次扣3分)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60
文學與電影兩者具借鑒觀摩之效、相輔相成之妙、互通有無之功。然而,兩者也有一定的分別。文學以文字展現天地宇宙與無限時空,而電影則以聲影畫面馳騁古往今來,光怪陸離。兩者同樣可以狀物描人,抒情寫意,論道敘事,在文學技巧和電影表現手法中,不難發現它們之間的聯繫。電影歷史中,大量的文學作品被改編成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片,而不少電影表現手法也被文學家融入文學創作之中,其間的保留、整理、刪減與改變,正反映了電影對文學的繼承與突變。而電影語言(表現手法)的養份也被現代詩歌、小說吸收,在剪裁、用字上,著重凸出現場畫面感和立體效果。本課程藉著欣賞具有文學內涵的藝術電影,進而培養具有人文思考與文化內涵的認識與感知能力。
二十一世紀顯然是影音多媒體擅場的新世代。即便如此,文字仍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性,對於表述人生、記錄文化具有「關鍵少數」的地位,不容忽視。本課程嘗試以電影名片、文學作品,闡釋文學之於電影,如何會通與轉化,以指引非文學與電影專業科系學生,能閱讀分析構成文學與電影美學的語言為目標。並嘗試以電影為獨立之文學藝術作品,進行解讀與欣賞。教學內容著重於閱讀文學及討論電影,以電影創意、攝影、鏡頭、燈光、音效、音樂等多媒體語言的角度,比較文學作品之閱讀觀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並以較寛廣的視野,學習欣賞文學與電影。寄望學子從電影欣賞及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尋繹人生哲學思維,藉以達到身心安頓的目標,迎向多角度經營的創意人生。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全學期共18週
第一週 導論與課程綱要
第二週 短片賞析(註:分組)
第三週 影片一 (第一組) (註:分組抽籤 )
第四週 影片二(第二組)
第五週 影片三(第三組)
第六週 分組報告(第一組〜第二組)
第七週 影片四(第四組) 第八週 清明節補假一天 第九週 期中考週
第十週 分組報告(第三組〜第四組)
第十一週 影片五(第五組)
第十二週 影片六(第六組)
第十三週 影片七(第七組)
第十四週 分組報告(第五組〜第六組)
第十五週 影片八(第八組)
第十六週 分組報告(第七組~第八組)
教科書/參考書
劉森堯譯:《電影藝術面面觀》,台北:志文,1984年 舒坦:《電影與文學》,台北:台揚,1992年
簡政珍:《電影閱讀美學》,台北:書林,1993年
馬健君:《天堂樂園─電影・文學・人生》,台北:張老師文化,1995年
焦雄屏譯:《認識電影》,台北:遠流,2000年
樊明德:《電影與人生》,台北:五南,2002年
曾偉禎:《從心看電影》,台北:法鼓文化,2006年
張武恭:《電影鑑賞&創意》,台北:新文京,2007年
霍華‧蘇伯(Howard Suber)著,游宜樺譯《電影的魔力》,台北:早安財經文化,2012年
評分標準
依課程目標延與定義相關標準,其配分比例如下:
1.指定作業—電影分組賞析回饋單,佔總成績之15%。
2.期末作業—期末個人書面報告,佔總成績之35%。
3.期中分組報告—佔總成績35%。
4.出席率:佔總成績15%。(缺席一次扣3分)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303
修課人數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