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_專題研究(四)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如何從事研究和學術報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5.00%;田野調查-0.00%;實驗-35.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依照實驗指導老師之安排,針對特定之生物科技題目進行文獻搜尋、實驗操作、定期口頭或書面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上課講義及各個指導老師指定之論文和書籍

評分標準
指導教授評分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261

修課人數
4

113-2_專題討論(四)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授課形式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261

修課人數
3

113-2_人類遺傳疾病特論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此課程目的為提供臨床疾病與基礎遺傳研究的銜接,因人類有許多疾病與遺傳息息相關,本課程將藉由介紹這些遺傳疾病的成因,進一步讓同學了解與遺傳學相關的主題,特別對細胞遺傳學,分子遺傳學都能夠有進一步的認識。接著以介紹有關特定疾病的英文文獻,利用導讀與討論方式, 深入了解疾病機制,包括各類癌症,遺傳性神經疾病,代謝疾病等議題。 更讓同學藉由參與的專題報告,實際操作PBL的學習過程,藉由一個實際發生的遺傳疾病,訓練學生了解研究主題如何產生,介紹疾病特性,疾病成因機制,以及相關的遺傳背景知識,也了解患者所遇到的困難以及現有的治療方法,進而增進疾病診斷及治療的效果,希望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及吸收新知的能力,還能增進整合,分析,提問,解答能力,更鼓勵利用英文的報告,提升英文的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介紹,基本孟德爾遺傳介紹
2. 單一基因缺陷造成的遺傳疾病
3. 0228
4. 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包括,苯丙酮尿症,鎌刀型貧血症,地中海貧血症,Testicular Feminization,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全名為Spinal Muscular Atrophy)
5. 體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包括,思覺失調症,家族性高膽固醇症,亨丁頓舞蹈症,阿茲海默症、遺傳性視網膜失養症(inherited retinal degeneration, IRD)
6. X染色體聯鎖遺傳疾病,包括,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血友病,色盲,X染色體脆折症,裘馨氏肌肉萎縮症,法布瑞氏症 (Fabry disease)
7. 染色體數量異常的遺傳疾病,包括,唐氏症,Klinefelter Syndrome,Tuner Syndrome (細胞遺傳學介紹)
8. 0404
9. 染色體異常的遺傳疾病,Chromosome Translocation,包括,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 Philadelphia chromosome
10. 染色體異常的遺傳疾病,Chromosome Deletion,肺腺癌中的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簡稱EGFR)於19、21點位(簡稱exon 19 deletion、exon 21的L858R )
11. 染色體倍體化的疾病,包括,黑色素瘤,淋巴癌
12. 多基因的上位性遺傳epegenesis & 表關遺傳學 epigenetics 所造成的疾病,包括,血型的 Bombay Disease,組蛋白去乙醯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diabetes, obesity,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osteoporosis 骨質疏鬆, hyperthyroidism & hypothyroidism 甲狀腺功能異常
13. 粒線體基因變異的遺傳疾病,包括,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atrophy,Kearns-Sayre syndrome, 肌抽躍癲癇合併紅色襤褸肌纖維症(Myoclonic epilepsy with ragged-red fibers syndrome,簡稱MERRF綜合症)
14. 環境與基因交互作用所造成的疾病,如,禿頭,乳癌 & 先天代謝型疾病,包括,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蠶豆症)
15. 期中考
16. 文獻導讀與討論
17. 同學報告I
18. 同學報告II

教科書/參考書
(1)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Seventh Edition (2022) by Bruce Alberts, Alexander Johnson, Julian Lewis, et al. Garland Science, New York
(2) Concepts of Genetics. Authors: WS Klug, et al. 12th ED (Global Edition)
(3) Review and research articles will be assigned in class for each section.

評分標準
(1) Written Midterm Exam (35%)
(2) Oral presentation (35% ), 50min -presentation & discussion (ppt required) for each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Undergraduate students can team up every two persons, articles will be provided, English presentation is preferred and award with 10% bonus).
(3) Participation (15%).
(4) Final written report (1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61

修課人數
7

113-2_光譜學特論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讓授課學生能充分了解有機光譜學之專業知識與應用,授課內容主要包含各式有機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光譜、紫外光譜及質譜)的講解和應用,並針對講義內列舉的化合物做詳盡地結構鑑定,並結合相關的國際期刊(SCI)與個人實驗上所獲得天然物做補充說明與推演,啟發授課學生對有機光譜學的興趣和熱忱,進而培育出具有化合物結構解析能力的人才。 光譜學特論: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zmu-piob-xvc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以PowerPoint教材輔助口頭講授教學、問題研討及Homework等方式。-10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單元:Special Topics on Mass Spectrometry (第一週至第三週)、第二單元:Special Topics on Infrared Spectrometry (第四週至第六週)、第三單元:Special Topics on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第七週至第八週)、第四單元:Special Topics on Proton NMR Spectrometry (第九週至第十一週)、第五單元:Special Topics on Carbon-13 NMR Spectrometry (第十二週至第十三週)、第六單元:Special Topics on 2D NMR Spectrometry (第十四週至第十六週)。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zmu-piob-xvc

教科書/參考書
1、“Spectroscopy” 4th, Lampman, G. M., Pavia, D. L. and Vyvyan, J. R., 2010. 2、“Introduction to Spectroscopy: A Guide for Students of Organic Chemistry” Pavia, D. L., Lampman, G. M., Kriz, G. S., 3th, 2001. 3、“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7th, Silverstein, R. M., Webster, F. X. and Kiemle, D. J., 2005.

評分標準
平時出勤:10%、Homework口頭報告:9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61

修課人數
6

113-2_植物生長與發育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探討植物生長調節劑及環境因子對於植物生長發育所帶來的影響及其重要性. 學生在先修科目[植物生理學]中大致了解其作用與功能性後,於本課程中將進一步討論不同發育時期及各組織的生理意義.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2/12 Introduction 2 2/19 Cell Wall: Structure, Formation and Expansion 3 2/26 Invited Seminar Dr. 許全智 4 3/5 Signal from Sunlight 5 3/12 Circadian Clock and Paper Discussion 6 3/19 Embryogenesis 7 3/26 Invited Seminar Dr. 許惇偉 8 4/2 Holiday 9 4/9 Mid-term Report 10 4/16 Seed dormancy, germination & establishment 11 4/23 Vegetative growth and Organogenesis 12 4/30 Invited Seminar Dr. 劉明容 13 5/7 Gametophytes, Pollination, Seeds and Fruits 14 5/14 Plant Senescence and Cell Death 15 5/21 Invited Seminar Dr. 蘇睿智 16 5/28 Assimilation of Inorganic Nutrients 17 6/4 Impacts and applications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s on crops 18 6/11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 Plant Physiology and Development, 7th Edition

評分標準
期中書面報告 30% 期末考    50% 課堂參與   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61

修課人數
15

113-2_藥用植物活性成分與結構鑑定特論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讓授課學生了解藥用植物活性成分與其結構鑑定的專業知識,授課內容主要包含各式色層分析方法之基本概念與專業知識講解,並實際應用於藥用植物活性成分層析,再針對講義內列舉或個人實驗上所獲得藥用植物活性成分做詳盡地解說與實作演練,啟發授課學生對藥用植物活性成分與結構鑑定的興趣和熱忱,進而培育出具有色層分析與結構鑑定能力的人才。 藥用植物活性成分與結構鑑定特論: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jvf-kowi-rkz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Chapter 1. Introduction and General Considerations for Medicinal Plants、Chapter 2. Introduction and Concepts for the Bioactive Metabolites (Monoterpenoids、Sesquiterpenoids、Diterpenoids、Triterpenoids、Tetraterpenoids、Amino Acids、Peptides、Proteins、Alkaloids、N-Heteroaromatics) from Medicinal Plants、Chapter 3. General Percepts for the Shikimic Acid、Polyketide、Mevalonic Acid Pathways for Bioactive Metabolites、Chapter 4. Introduction and General Conceptions for Chromatographic Experiments on Bioactive Metabolites Purification、Chapter 5. Introduction and Gener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1H、13C、DEPT-90、DEPT-135、1H–1H COSY、TOESY、HMQC、HQSC、HMBC、NOESY、ROESY、CD、ECD Spectra、Chapter 6. Structural Elucidation for Natural Products、Chapter

教科書/參考書
1) “Bioactive compounds in plants – benefits and risks for man and animals” edited by Aksel Bernhoft, ISBN 978-82-7099-583-7, 2010. 2) “Preparative Chromatography Techniques: Applications in Natural Product Isolation” edited by Hostettmann, K., Marston, A., and Hostettmann, M., 1998. 3)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A Mechanistic, Biosynthetic and Ecological Approach, Kurt B. G. Torssell, 2th, 1997.

評分標準
期中報告:40%、期末口頭40%、書面報告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61

修課人數
6

113-2_藥用植物生物技術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訓練學生,使其瞭解藥用植物生物技術的基本知識、研究現況及實驗技術,包括無菌繁殖、細胞培養、次級代謝物生產、生物反應器、基因改造及育種等,以開啟學生對於藥用植物生技研究及產業之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序論及課程介紹;藥用植物生物技術之研究概況;藥用植物試管內培養技術;藥用植物次級代謝物之生產;藥用植物之育種技術;藥用植物之基因改造;藥用植物之代謝體學

教科書/參考書
1. Oliver Kayser, Wim J. Quax. 2007. Medicinal Plant Biotechnology: From Basic Research 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Wiley. 2. Medicinal Plant Biotechnology/editor: Rajesh Arora。 3.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平時表現:30%、期末考試:7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061

修課人數
6

113-2_植物細胞培養學特論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純理論教學,訓練學生瞭解植物細胞培養之技術及獨立研讀相關國際期刊文獻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介紹 2.植物細胞培養學介紹 3.國際期刊論文選讀與討論

教科書/參考書
植物學及植物細胞培養學相關國際期刊論文; Plant Cell Reports, Plant Cell Tissue Organ Culture, In Vitro-Plant, Plant Science等。

評分標準
依上課情形,討論及書面報告或考試綜合評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61

修課人數
2

113-2_專題研究(二)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如何從事研究和學術報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5.00%;田野調查-0.00%;實驗-35.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依照實驗指導老師之安排,針對特定之生物科技題目進行文獻搜尋、實驗操作、定期口頭或書面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上課講義及各個指導老師指定之論文和書籍

評分標準
指導教授評分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361

修課人數
9

113-2_專題討論(二)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訓練學生上台口頭報告期刊論文及研究進度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依修課人數安排每周報告進度;校外專家演講;企業參訪等 113_2 碩一專討課程大綱 1 2/12 Introduction 2 2/19 Invited Seminar 羅氏大藥廠 雲永沄經理 3 2/26 Invited Seminar Dr. 許全智 4 3/5 Students’ presentations 5 3/12 Students’ presentations 6 3/19 Students’ presentations 7 3/26 Invited Seminar Dr. 許惇偉 8 4/2 Holiday 9 4/9 Mid-term Week 10 4/16 Students’ presentations 11 4/23 Students’ presentations 12 4/30 Invited Seminar Dr. 劉明容 13 5/7 Students’ presentations 14 5/14 Students’ presentations 15 5/21 Invited Seminar Dr. 蘇睿智 16 5/28 Students’ presentations 17 6/4 Students’ presentations 18 6/11 Final Week

教科書/參考書
生命科學相關領域期刊論文

評分標準
各老師依學生上台口頭報告之表現給予評分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361

修課人數
7

113-2_中國傳統醫學導論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1.傳統醫學是中國們累積與大自然及疾病奮鬥經驗與智慧的結晶,是相當寶貴的文化及知識資產。經由認識與學習傳統醫學基本概念,提升醫學知能,促進醫病溝通;可達到生活保健的目的,降低疾病罹患率,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2.介紹傳統醫學之理論基礎,導入與西方神經、血管新生、與生物能量研究之關係。 3.幫助同學建立進一步深造、證照考取、謀職之能力、與養生習慣。 線上課程 GoogleMeet網址https://meet.google.com/mzz-kwnx-jgm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田野調查-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陰陽、易理與中醫。 2.五行學說與中醫。 3.脈象與循環生理學。 4.「氣」、「血」、「津」、「液」概念之介紹。 5.針灸與經絡學說。 6.經絡學說之科學證據與方向。 7.14經絡介紹。 8.穴性分析與利用。 9.中藥簡介。

教科書/參考書
黃帝內經 針炙大全 本草備要 中醫學概論(二版. 2021.07) · 朱明添、江曉菁、陳光慧、黃如萍、楊淑媚. 華格那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86-362-769-2 ·

評分標準
報告 筆試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061

修課人數
16

113-2_天然物結構鑑定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讓授課學生能充分了解天然物純化與有機光譜學領域之專業知識(尤其是化合物的醇、醚、酸、酯、醯胺等官能基及天然物核磁共振光譜的特殊訊號與解析)及其相關延伸與應用(天然物結構與活性的研究),啟發學生對天然物結構鑑定的興趣和熱忱,進而培育天然物研究(中草藥)相關領域的人才。 天然物結構鑑定: 視訊通話連結:https://meet.google.com/jvf-kowi-rkz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以PowerPoint教材輔助口頭講授教學、問題研討及Homework等方式。-10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單元:天然物色層分析綜述 (W1、W2)、第二單元:天然物核磁共振氫光譜I (W3、W4)、第三單元:天然物核磁共振氫光譜II (W5、W6)、第四單元:天然物核磁共振氫光譜III (W7、W8)、第五單元:天然物核磁共振碳光譜 (W9、W10)、第六單元:天然物核磁共振2D光譜與結構演譯 (W11、W12)、第七單元:天然物核磁共振2D光譜案例推演 (W13、W14、W15)、第八單元:測圖操作技術與程式軟體實作應用 (W16)。

教科書/參考書
1) Organic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Using 2D NMR Spectroscopy, Jeffery H. Simpson, 2008. 2) “Spectrometric Identific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 7th, Silverstein, R. M., Webster, F. X. and Kiemle, D. J., 2005. 3) Natural Product Chemistry: A mechanistic, biosynthetic and ecological approach, Kurt B. G. Torssell, 2th, 1997. 4) Purific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for Natural Products, Shi-Yie Cheng, 2013.

評分標準
Homework Assignments:70%、Final Report: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061

修課人數
9

113-2_生物統計學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能系統地掌握生物學試驗設計與各種處理生物資料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正確處理和分析生物資料的能力,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以後的科學研究打下基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1-8: 導論、資料敘述、敘述統計、抽樣分布、估計、假說檢定、單一樣本檢定、 W9-16單一樣本檢定、變異數分析、變異數分析、簡單迴歸分析、複迴歸分析、無母數分析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Freund & Perles. 2007. Modern Elementary Statistics, 12th ed. Pearson. 中譯本:陳臺芳譯,出版社:全華 參考書:Dytham, C. 2010. Choosing and Using Statistics: A Biologist's Guide. Wiley-Blackwell.

評分標準
期中: 45% 期末: 45% 參與度: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261

修課人數
48

113-2_書報討論(二)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訓練大四學生閱讀生命科學國際期刊研究論文、撰寫摘要、製作簡報、上台報告等,統整所學,並提升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7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每周安排同學上台報告、討論或聽演講。每位同學上台報告一次。

教科書/參考書
收錄於SCI資料庫具impact factor之生命科學國際期刊論文。

評分標準
依書面摘要、上台報告表現、出席情形、討論參與度綜合評分。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061

修課人數
34

113-2_醫用微生物學與傳染病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此課程主要介紹醫學微生物基本觀念,內容涵蓋臨床常見的致病細菌、病毒、真菌與寄生蟲,所設計的課程除了學習臨床疾病及其致病機轉等基本知識外,也會介紹醫院中是如何做微生物診斷及檢測,以概論方式探討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傳染病,了解醫學微生物之預防、控制及治療。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醫用微生物學概述 (Week 1) 2. 邀請演講者授課 (調課至3/6 早上10點) 3. 細菌致病機制、實驗室診斷 (Week 2-3) 4. 抗菌劑 (Week 4) 5. 葡萄球菌與相關的革蘭氏陽性球菌、鏈球菌屬與腸球菌 (Week 5-6) 6. 病毒的致病機轉、診斷 (Week 7-8) 7. 期中考 (Week 9) 8. 主治醫師醫院感染症預防治療經驗分享 (Week 10) 9. 抗病毒藥物與感染管控 (Week 11) 10. 腺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冠狀病毒與諾羅病毒 (Week 12-13) 11. 真菌疾病的致病成因、抗真菌劑 (Week 14-15) 12. 期末報告 (Week 16-18)

教科書/參考書
1. Patrick R. Murray, Ken S. Rosenthal, Michael A. Pfaller. 2021. Medical Microbiology 9th Edition 2. 醫用微生物學 (第9版)/ 商惠芳、王蓮成-譯者;2022 (ISBN13:9789869965446)

評分標準
期中筆試45%、期末報告45%、課堂平時表現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61

修課人數
33

113-2_食品安全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此課程主要希望一般學生可以了解食品中毒之潛在危險,進而避免中毒引起不必要之紛爭,利己利人。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簡介 2.毒性與安全評估 3.食品衛生安全與管理 4.食品腐敗中毒及其預防 5.細菌性食中毒 6.天然毒素 7.食品中的殘留物與污染 8.環境相關之有毒物質 9.食品加工調理產生之有毒物質 10.生物技術與基因食品的安全 11.包裝資材與洗劑

教科書/參考書
1.王有忠 食品安全 華香園出版 2.顏國欽食品安全學 藝軒出版 3. 陳建元 食品衛生與安全 華格那出版

評分標準
期末考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61

修課人數
13

113-2_免疫學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教導學生有關免疫學的相關知識,主要包括動物的免疫系統組成、免疫反應的類型及對傳染物體的防禦機製,使學生於修習本課程後能對動物的免疫功能有深入的瞭解。 如因疫情關係進行遠距教學,將使用google meet程式,網址:meet.google.com/rtj-edhw-kkq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9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Elements of the immune sytem and their roles in denfense, 2.Innate immunity:the immediate response to ifection 3.Innate immunity:the induced response to ifection , 4. Antibody structure and the generation of B-cell diversity, 5.Antigen recognition by T lymhocytes, 6.The development of B lymphocytes,7.The development of T lymphocytes, 8.T cell-Mediated immunity,9. Immunity mediated by B cells and antibodies, 10.Preventing infection at mucosal surfaces, 11. immunological memory and vaccination.

教科書/參考書
Parham,P. The Immune System 5rd ed(2021).W. W. Norton & Company

評分標準
期中考40%、期末考40%、平時成績 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61

修課人數
20

113-2_植物生理學實驗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基本儀器使用方式,實驗操作技巧與植物生理學相關實驗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6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植物水勢,蒸散速率,色素含量分析, peroxidase活性分析,harpin純化,植物與病原交互作用分析, 過氧化物分析, 總糖含量分析等 1 2/13 課程簡介及分組 2 2/20 Pipette 的使用 3 2/27 測定植物組織水勢 4 3/6 植物色素之抽取與分析 5 3/13 蒸散作用 6 3/20 呼吸商數的測定 7 3/27 檢討報告 8 4/3 國定假日 9 4/10 期中考週 10 4/17 Catalase 活性及影響其活性因子的測定 11 4/24 測定 ROS 含量 12 5/1 植物組織內 POD 的活性分析 13 5/8 MDA 含量測定 14 5/15 植物組織內醣的總含量 15 5/22 植物組織內 Proline 含量 16 5/29 檢討報告 17 6/5 植生實驗期末考 18 6/12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植物生理學課本及上課講義

評分標準
實驗報告(50%) 期末考(30%) 出席及實驗態度(2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261

修課人數
11

113-2_專題研究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訓練研究生針對生物科技領域之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研讀與探討,訓練同學閱讀文獻、口頭報告及溝通討論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7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報告內容以生物科技相關領域文獻為主,每週以2~3位同學報告為原則。

教科書/參考書
以最近三年內之生物科技領域科學期刊為主。

評分標準
由參與課程聽講之老師評分,平均所得為學期分數。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61

修課人數
16

113-2_酵素學
生命科學系
教學目標
本課程可讓學生為讓學生對重要的生化分子酵素有所瞭解,針對酵素之結構、反應原理、機構、純化及調控進行介紹,以利後續就學與就業發展。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2. Enzyme structure 3. Enzyme purification 4. Enzyme kinetic 5. Enzyme chemical modification 6. Enzyme interaction 7. Enzyme regulation 8. Abozyme and Artificial Enzyme 9. Applications

教科書/參考書
1. 教師自編講義及材料 2. Nicholas C. Price and Lewis Stevens, 1999, FUNDAMENTALS OF 3. ENZYMOLOGY-The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Catalytic proteins, 4. Lubert Stryer et, al (2012) Biochemistry 7-th 5. David L. Nelson et al. (2011)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6-th 6. 酵素化學實驗 莊榮輝編

評分標準
專題報告 80%、其他 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61

修課人數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