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2_清潔生產
教學目標
由傳統之污染管制進階至資源保育與永續發展,整合環境保護與管理之理念;在維持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時,也能確保減少環境生態之影響,在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育中取得適當之平衡點,使學生了解清潔生產之重要性,以達永續發展之目標。 課程內容由清潔生產引導觀念,再藉由不同之主題包含永續物料、循環經濟、環境管理、資源回收到永續目標等,同時也帶入綠色化學/能源/設施/建築/農業/交通/旅遊/經濟。藉由課程單元了解目前台灣永續之目標與透過學生主題報告,從局部性、區域性的環境議題,建立擴展為全球性的環境議題觀念。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清潔生產概論、 清潔生產理論基礎、 污染減量與預防、 清潔生產標準、指標評估與技術、 資源回收技術與管理、 生態工業園區、 綠色化學、綠色能源、綠色工程、 綠色設施、綠色建築、綠色農業、 綠色交通、綠色旅遊、綠色經濟
教科書/參考書
1. 清潔生產,作者:蔣本基,顧洋,談駿嵩,申永順,胡憲倫 ; 2. 綠色產業,作者:黃宗煌,蔣本基,陳奕宏,郭華仁,陳尊賢,張育森,蘇忠楨,張添晉
評分標準
10% 平時成績、 20% 課堂測驗(課堂上說明)、 50% 個人主題報告 (課堂上說明)、 20% 期末考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6
由傳統之污染管制進階至資源保育與永續發展,整合環境保護與管理之理念;在維持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時,也能確保減少環境生態之影響,在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育中取得適當之平衡點,使學生了解清潔生產之重要性,以達永續發展之目標。 課程內容由清潔生產引導觀念,再藉由不同之主題包含永續物料、循環經濟、環境管理、資源回收到永續目標等,同時也帶入綠色化學/能源/設施/建築/農業/交通/旅遊/經濟。藉由課程單元了解目前台灣永續之目標與透過學生主題報告,從局部性、區域性的環境議題,建立擴展為全球性的環境議題觀念。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清潔生產概論、 清潔生產理論基礎、 污染減量與預防、 清潔生產標準、指標評估與技術、 資源回收技術與管理、 生態工業園區、 綠色化學、綠色能源、綠色工程、 綠色設施、綠色建築、綠色農業、 綠色交通、綠色旅遊、綠色經濟
教科書/參考書
1. 清潔生產,作者:蔣本基,顧洋,談駿嵩,申永順,胡憲倫 ; 2. 綠色產業,作者:黃宗煌,蔣本基,陳奕宏,郭華仁,陳尊賢,張育森,蘇忠楨,張添晉
評分標準
10% 平時成績、 20% 課堂測驗(課堂上說明)、 50% 個人主題報告 (課堂上說明)、 20% 期末考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6
109-2_人工智慧於土木與環境工程之應用
教學目標
預測類型之演算法(以類神經網路為主,摺積神經網路或生產對抗網路為輔) 分類問題之演算法(以自組自組性特徵映射與學習向量量化為主) 最佳化演算法(以基因演算法、質粒群最佳化與相關仿生智慧演算法為主) 各種人工智慧演算法於土木與環境工程之案例分析實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人工智慧概述 類神經網路理論基礎 類神經網路誤差倒傳演算法之程式撰寫 預測(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其它預測類驗算法之介紹 適用於分類問題的演算法基礎理論 分類問題演算法之程式撰寫 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各種最佳化方法論之介紹比較與分析 質粒群最佳化之程式撰寫 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現今人工智慧發展與瓶頸之分享 分組執行工程個案分析簡報與討論
教科書/參考書
課程簡報與完備之程式碼 張斐章、張麗秋,類神經網路,東華書局
評分標準
作業 30% 程式開發 加分 分組簡報 30% 期末報告 30% 出席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24
預測類型之演算法(以類神經網路為主,摺積神經網路或生產對抗網路為輔) 分類問題之演算法(以自組自組性特徵映射與學習向量量化為主) 最佳化演算法(以基因演算法、質粒群最佳化與相關仿生智慧演算法為主) 各種人工智慧演算法於土木與環境工程之案例分析實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人工智慧概述 類神經網路理論基礎 類神經網路誤差倒傳演算法之程式撰寫 預測(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其它預測類驗算法之介紹 適用於分類問題的演算法基礎理論 分類問題演算法之程式撰寫 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各種最佳化方法論之介紹比較與分析 質粒群最佳化之程式撰寫 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現今人工智慧發展與瓶頸之分享 分組執行工程個案分析簡報與討論
教科書/參考書
課程簡報與完備之程式碼 張斐章、張麗秋,類神經網路,東華書局
評分標準
作業 30% 程式開發 加分 分組簡報 30% 期末報告 30% 出席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24
109-2_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理論與實務
教學目標
1. 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制度(Taiwan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T-REC)已於2017年正式上路,對於這個制度背後發展的理論基礎、國外實務經驗、以及對台灣能源政策之影響,皆是一個全新的經驗。在台灣,這個領域不論是對環境管理、能源政策、綠色經濟等,皆會帶來新的影響,進而創造新的產業與研究內容。因此,本課程針對國內外再生能源憑證做學理與實務應用的深入介紹,並結合校外實作課程,培養國內在這一全新領域的專業人才。
2.本學期課程配合2020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舉辦,課程中教學習如何計算估計本次本次全大運的碳排量,並提出碳中和之可行方法。
3.本課程為本校創新學院與工學院合開"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核心選修課程。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氣候變遷歷史與再生能源憑證制度概念介紹
第3週: 由碳權到再生能源憑證I-REC:外加性探討
第4週: 綠電市場自由化之展望
第5週: 台灣綠色電力發展之配套與對策
第6週: 綠電憑證與品質標籤
第7週: 電力排放係數與再生能源憑證
第8週: 再生能源憑證與碳權之比較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憑證與溫室氣體間接排放源最佳可行技術
第11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
第12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I)
第13週: I-REC的第三方查核機制
第14週: I-REC的第三方查核實務
第15週: T-REC申請流程與衍伸議題
第16週: 就業市場/碳專業人員新商機
第17週: 期末報告
第18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期中考(20%)、作業(20%)、報告(50%)、上課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976
修課人數
10
1. 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制度(Taiwan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T-REC)已於2017年正式上路,對於這個制度背後發展的理論基礎、國外實務經驗、以及對台灣能源政策之影響,皆是一個全新的經驗。在台灣,這個領域不論是對環境管理、能源政策、綠色經濟等,皆會帶來新的影響,進而創造新的產業與研究內容。因此,本課程針對國內外再生能源憑證做學理與實務應用的深入介紹,並結合校外實作課程,培養國內在這一全新領域的專業人才。
2.本學期課程配合2020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舉辦,課程中教學習如何計算估計本次本次全大運的碳排量,並提出碳中和之可行方法。
3.本課程為本校創新學院與工學院合開"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核心選修課程。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氣候變遷歷史與再生能源憑證制度概念介紹
第3週: 由碳權到再生能源憑證I-REC:外加性探討
第4週: 綠電市場自由化之展望
第5週: 台灣綠色電力發展之配套與對策
第6週: 綠電憑證與品質標籤
第7週: 電力排放係數與再生能源憑證
第8週: 再生能源憑證與碳權之比較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憑證與溫室氣體間接排放源最佳可行技術
第11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
第12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I)
第13週: I-REC的第三方查核機制
第14週: I-REC的第三方查核實務
第15週: T-REC申請流程與衍伸議題
第16週: 就業市場/碳專業人員新商機
第17週: 期末報告
第18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期中考(20%)、作業(20%)、報告(50%)、上課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976
修課人數
10
109-2_工程事件之鑑識與預防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工程事件發生之原因 事先做好工程災害之預防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周 基礎與深開挖災害 第二周 地震天然災害探討 第三周 颱風天然災害探討 第四周 水患天然災害探討 第五周 海嘯天然災害探討 第六周 建築物破壞模式 第七周 擋土工破壞模式 第八周 合宜住宅破壞事件 第九周 橋梁節塊推進事件 第十周 爐渣與飛灰再利用探討 第十一周 焚化爐底渣再利用探討 第十二周 機場空橋斷損事件 第十一周 施工贋架倒塌探討 第十二周 火害後再利用探討 第十三周 氣爆事件 第十四周 鋼結構大樓安裝倒塌事件 第十五周 潛盾隧道施工缺失預防 第十六周 鋼結構腐蝕探討 第十七周 廠房屋牆面板事件 第十八周 高樓與裙樓之構造互制影響探討 第十五周
教科書/參考書
工程事件之鑑識預防與法務
評分標準
出席率50% 用功度30% 報告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18
幫助學生了解工程事件發生之原因 事先做好工程災害之預防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周 基礎與深開挖災害 第二周 地震天然災害探討 第三周 颱風天然災害探討 第四周 水患天然災害探討 第五周 海嘯天然災害探討 第六周 建築物破壞模式 第七周 擋土工破壞模式 第八周 合宜住宅破壞事件 第九周 橋梁節塊推進事件 第十周 爐渣與飛灰再利用探討 第十一周 焚化爐底渣再利用探討 第十二周 機場空橋斷損事件 第十一周 施工贋架倒塌探討 第十二周 火害後再利用探討 第十三周 氣爆事件 第十四周 鋼結構大樓安裝倒塌事件 第十五周 潛盾隧道施工缺失預防 第十六周 鋼結構腐蝕探討 第十七周 廠房屋牆面板事件 第十八周 高樓與裙樓之構造互制影響探討 第十五周
教科書/參考書
工程事件之鑑識預防與法務
評分標準
出席率50% 用功度30% 報告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18
109-2_地震及防災工程
教學目標
This course introduces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s. Covers strong ground motion measurements,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ground response analysis, dynamic soil properties, liquefacti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eismic slope stability, and seismic design of retaining structures. Application of commercial software for earthquake analysis and immediate disaster response is introduced and emphasized.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地震與防災工程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Week Topics
1、 Introduction, Fundamentals of Vibration
2、 Free and Forced Vibrations, with and without Damping (including solutions)
3、 Foundation – Vibrations / Foundation - Bearing Capacity Considering Earthquake Loading / 1D Wave Propagation
4、 Resonant Column Device /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for Gmax
5、 2D Wave Propagation /Cyclic Behavior of Soils/ Lab and In-Situ Tests
6、 Soil Models for Cyclic Loading(1)/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7、 Seismic Slope Instability/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s
8、 Soil Liquefaction/ Response and Liquefaction of Ocean Bed Subject to Wave Loading
9、 Midterm Exams
10、 Soil Models for Cyclic Loading (2)
11、 Composite Breakwater/Caisson under Water Wave Impact
12、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 USGS Earthquake Hazards Program
13、 Visit to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 of Kaohsiung City
14、 Earthquake Risk Analysis - Taiwan Earthquake Loss Evaluation System (TELES)
15、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Earthquake Sensor
16、 Design of Seismic Disaster Prevention Campus
17、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System in NUK
18、 Exhibition & Presentation
教科書/參考書
1.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Kramer, S.L., Prentice Hall, Inc., 653 pp., 1996.
2. Principles of Soil Dynamics, Das, B.M., PWS Publishing Company, 592 pp., 1993.
評分標準
Mid-Term Exam 25%
Final Exam 25%
Homework 25%
Attendance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8
This course introduces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s. Covers strong ground motion measurements,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ground response analysis, dynamic soil properties, liquefacti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eismic slope stability, and seismic design of retaining structures. Application of commercial software for earthquake analysis and immediate disaster response is introduced and emphasized.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地震與防災工程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Week Topics
1、 Introduction, Fundamentals of Vibration
2、 Free and Forced Vibrations, with and without Damping (including solutions)
3、 Foundation – Vibrations / Foundation - Bearing Capacity Considering Earthquake Loading / 1D Wave Propagation
4、 Resonant Column Device /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for Gmax
5、 2D Wave Propagation /Cyclic Behavior of Soils/ Lab and In-Situ Tests
6、 Soil Models for Cyclic Loading(1)/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7、 Seismic Slope Instability/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s
8、 Soil Liquefaction/ Response and Liquefaction of Ocean Bed Subject to Wave Loading
9、 Midterm Exams
10、 Soil Models for Cyclic Loading (2)
11、 Composite Breakwater/Caisson under Water Wave Impact
12、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 USGS Earthquake Hazards Program
13、 Visit to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 of Kaohsiung City
14、 Earthquake Risk Analysis - Taiwan Earthquake Loss Evaluation System (TELES)
15、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Earthquake Sensor
16、 Design of Seismic Disaster Prevention Campus
17、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System in NUK
18、 Exhibition & Presentation
教科書/參考書
1.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Kramer, S.L., Prentice Hall, Inc., 653 pp., 1996.
2. Principles of Soil Dynamics, Das, B.M., PWS Publishing Company, 592 pp., 1993.
評分標準
Mid-Term Exam 25%
Final Exam 25%
Homework 25%
Attendance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8
109-2_結構健康監測與試驗
教學目標
結構健康監測是一門結合高科技儀器與訊號處理應用於土木工程結構監測技術的新興工程科學,是國內外目前對於維護大型公共工程建設的重要手段,防止結構突發破壞發生的最佳方法。因此,也是結合傳統土木與高科技防災之綜合應用。本課程運用網路科技,基於遠端控制、集中化管理監測資料的理念,規劃結構安全預警系統的現地監測與資訊管理兩大架構。有效地將結構變異訊息傳遞至遠端控制主管單位,以達到結構安全維護之目的。因此,本課程之教學目標:<br> 1. 學習高科技技術應用於土木工程之能力。<br> 2. 學習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規劃設計能力。<br> 3. 學習訊號分析與結構安全評估能力。<br>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 (1週)<br> 第二章 結構健康概念與管理 (2週)<br> 第三章 監測量測系統架構 (2週)<br> 第四章 現地監測系統架構 (2週)<br> 第五章 監測資料傳輸、處理與分析 (5週)<br> 第六章 監測案例分析與專案製作 (6週)<br>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自編講義。<br> 參考書:<br> 1. 結構工程期刊;2. 土木技術 <br>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作業與出席率)=50% <br> 監測專案製作報告(50%)<br>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6
結構健康監測是一門結合高科技儀器與訊號處理應用於土木工程結構監測技術的新興工程科學,是國內外目前對於維護大型公共工程建設的重要手段,防止結構突發破壞發生的最佳方法。因此,也是結合傳統土木與高科技防災之綜合應用。本課程運用網路科技,基於遠端控制、集中化管理監測資料的理念,規劃結構安全預警系統的現地監測與資訊管理兩大架構。有效地將結構變異訊息傳遞至遠端控制主管單位,以達到結構安全維護之目的。因此,本課程之教學目標:<br> 1. 學習高科技技術應用於土木工程之能力。<br> 2. 學習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規劃設計能力。<br> 3. 學習訊號分析與結構安全評估能力。<br>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 (1週)<br> 第二章 結構健康概念與管理 (2週)<br> 第三章 監測量測系統架構 (2週)<br> 第四章 現地監測系統架構 (2週)<br> 第五章 監測資料傳輸、處理與分析 (5週)<br> 第六章 監測案例分析與專案製作 (6週)<br>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自編講義。<br> 參考書:<br> 1. 結構工程期刊;2. 土木技術 <br>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作業與出席率)=50% <br> 監測專案製作報告(50%)<br>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6
109-2_有限元素法
教學目標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weak form theorem, students in this class will learn the concepts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long with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 and shall be able to develop the weak form from a given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e commercial FEM application computer programs will also be briefly introduced, although they are not the main scopes of this clas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re prerequisite courses. Possessing the computer-programming ability will be a plu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Week 2 Review on Continuum and Virtual Work
Week 3 Functional Variation
Week 4 Weak Form Integral
Week 5 Weak Form Integral
Week 6 General Degree of Freedom and Trial Functions
Week 7 Various Approximations to the Stationary Condition
Week 8 Stiffness Derivation for One Dimensional Elements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Discretization
Week 11 Nodal Degree of Freedom and Shape Functions
Week 12 Two-Dimensional Rectangular Elements
Week 13 Two-Dimensional Triangular Elements
Week 14 Three-Dimensional Hexahedral Elements
Week 15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Week 16 Numerical Integration
Week 17 Introduction to Some Commercial FEM Codes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by J.N.Reddy (虹橋書店)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by Robert D. Cook (歐亞書局)
評分標準
Class participation 10%
Homework 30%
Midterm 30%
Final exam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12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weak form theorem, students in this class will learn the concepts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long with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 and shall be able to develop the weak form from a given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e commercial FEM application computer programs will also be briefly introduced, although they are not the main scopes of this clas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re prerequisite courses. Possessing the computer-programming ability will be a plu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Week 2 Review on Continuum and Virtual Work
Week 3 Functional Variation
Week 4 Weak Form Integral
Week 5 Weak Form Integral
Week 6 General Degree of Freedom and Trial Functions
Week 7 Various Approximations to the Stationary Condition
Week 8 Stiffness Derivation for One Dimensional Elements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Discretization
Week 11 Nodal Degree of Freedom and Shape Functions
Week 12 Two-Dimensional Rectangular Elements
Week 13 Two-Dimensional Triangular Elements
Week 14 Three-Dimensional Hexahedral Elements
Week 15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Week 16 Numerical Integration
Week 17 Introduction to Some Commercial FEM Codes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by J.N.Reddy (虹橋書店)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by Robert D. Cook (歐亞書局)
評分標準
Class participation 10%
Homework 30%
Midterm 30%
Final exam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12
109-2_岩石力學
教學目標
大地工程遇到之地質材料不外乎為土壤與岩石兩大類,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瞭解大地工程中,岩石之基本特性考量、岩石相關之分類、工程參數、分析與應用等。另本課程為大地工程技師之考試科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概論 岩石分類與指標性質 岩石強度與破壞準則 岩體初始應力 岩體弱面 岩石力學在地下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岩坡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基礎工程之應用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Goodman, R. E. (1989), Introduction to Rock Mechanics,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參考書: 1. Bieniawski, Z.T. (1984), Rock Mechanics Design in Mining and Tunneling, 虹橋書局. 2. Hoek, E., & Brown, E.T. (1980),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n Rock, MAA. 3. Hoek, E., and Bray, J.W. (1981), Rock Slope Engineering, MAA. 4. Brady, B.H.G., & Brown, E.T. (1993), 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 2nd ed., Chapman & Hall. 5. Hoek, E. (2000), Rock Engineering, course notes, http://www.rocscience.com//
評分標準
作業15%,期中考35%,期末考35%,期末報告1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10
大地工程遇到之地質材料不外乎為土壤與岩石兩大類,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瞭解大地工程中,岩石之基本特性考量、岩石相關之分類、工程參數、分析與應用等。另本課程為大地工程技師之考試科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概論 岩石分類與指標性質 岩石強度與破壞準則 岩體初始應力 岩體弱面 岩石力學在地下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岩坡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基礎工程之應用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Goodman, R. E. (1989), Introduction to Rock Mechanics,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參考書: 1. Bieniawski, Z.T. (1984), Rock Mechanics Design in Mining and Tunneling, 虹橋書局. 2. Hoek, E., & Brown, E.T. (1980),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n Rock, MAA. 3. Hoek, E., and Bray, J.W. (1981), Rock Slope Engineering, MAA. 4. Brady, B.H.G., & Brown, E.T. (1993), 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 2nd ed., Chapman & Hall. 5. Hoek, E. (2000), Rock Engineering, course notes, http://www.rocscience.com//
評分標準
作業15%,期中考35%,期末考35%,期末報告1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10
109-2_環工生物原理
教學目標
本課程將介紹基礎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基因檢測概念,以及微生物在各種工程應用上所扮演之角色,期望能建立學習者對於微生物的應用課題能繪製進一步輪廓。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Chapter 1. 基礎微生物學 Chapter 2. 微生物之代謝與能量轉換 Chapter 3. 微生物生長動力學 Chapter 4. 水體指標微生物 Chapter 5. 活性污泥程序 Chapter 6. 厭氧處理程序與甲烷化 Chapter 7. 生物氮去除程序 Chapter 8. 生物磷去除程序 Chapter 9. 危害化學物質之去毒化程序 Chapter 10. 生物復育系統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1. Madigan M.T., J.M. Martinko and J. Parker (2003),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Ten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參考書:1. Boyer R. (1999), Concepts in Biochemistr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評分標準
期中考 30 % 期末考 30 % 專題報告 20% 課堂問答或小考(含點名) 20 %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5
本課程將介紹基礎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基因檢測概念,以及微生物在各種工程應用上所扮演之角色,期望能建立學習者對於微生物的應用課題能繪製進一步輪廓。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Chapter 1. 基礎微生物學 Chapter 2. 微生物之代謝與能量轉換 Chapter 3. 微生物生長動力學 Chapter 4. 水體指標微生物 Chapter 5. 活性污泥程序 Chapter 6. 厭氧處理程序與甲烷化 Chapter 7. 生物氮去除程序 Chapter 8. 生物磷去除程序 Chapter 9. 危害化學物質之去毒化程序 Chapter 10. 生物復育系統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1. Madigan M.T., J.M. Martinko and J. Parker (2003),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Ten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參考書:1. Boyer R. (1999), Concepts in Biochemistr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評分標準
期中考 30 % 期末考 30 % 專題報告 20% 課堂問答或小考(含點名) 20 %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5
109-2_專題討論
教學目標
1.拓展研究生在環境專業領域之相關知識。
2.培養研究生發掘問題與參與討論之習慣。
3.訓練研究生發表心得與撰寫報告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2/24(三) 課程介紹
2. 3/3(三) 區域能源整合(蔣本基 教授)
3. 3/10(三) 陳詠琛
4. 3/17(三) 柯開畯
5. 3/23(三) 中石化安順廠參訪
6. 3/31(三) 黃靖翔
7. 4/6(二) 松益發建設有限公司(解智贏 董事長特助)
8. 4/14(三) 黃佳慧
9. 4/21(三) 期中考
10. 4/28(三) 東海大學 蘇恩沁 教授
11. 5/4(二) 建濠源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陳邦彥 總經理)
12. 5/12(三) 柯承均、陳戊寅
13. 5/19(三) 陳宥任
14. 5/26(三) 楊蕙瑄
15. 6/1(二) 可寧衛股份有限公司(吳金河 經理)
16. 6/9(三) 蕭培辰
17. 6/16(三) 周侑霖、陳偉嘉
18. 6/23(三)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週報告之同學提供
評分標準
1. 課堂報告(30%)
2. 心得報告(40%) 請於每場演講後一週內繳交(報告者不用繳交),以12pt打字並列印於A4紙張
3. 出席率(20%)
4. 課堂討論(10%)
5. 如因特殊理由無法出席,需請指導教授開具證明;其餘情形一律視為缺席,每次扣出席成績2分。遲到者視為缺席。
6. 上課期間若有擅自中途進出,未尊重發表者情形時,將酌予扣出席成績。
7. 請各位同學注意聽講,提出問題並參與討論。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11
1.拓展研究生在環境專業領域之相關知識。
2.培養研究生發掘問題與參與討論之習慣。
3.訓練研究生發表心得與撰寫報告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2/24(三) 課程介紹
2. 3/3(三) 區域能源整合(蔣本基 教授)
3. 3/10(三) 陳詠琛
4. 3/17(三) 柯開畯
5. 3/23(三) 中石化安順廠參訪
6. 3/31(三) 黃靖翔
7. 4/6(二) 松益發建設有限公司(解智贏 董事長特助)
8. 4/14(三) 黃佳慧
9. 4/21(三) 期中考
10. 4/28(三) 東海大學 蘇恩沁 教授
11. 5/4(二) 建濠源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陳邦彥 總經理)
12. 5/12(三) 柯承均、陳戊寅
13. 5/19(三) 陳宥任
14. 5/26(三) 楊蕙瑄
15. 6/1(二) 可寧衛股份有限公司(吳金河 經理)
16. 6/9(三) 蕭培辰
17. 6/16(三) 周侑霖、陳偉嘉
18. 6/23(三)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週報告之同學提供
評分標準
1. 課堂報告(30%)
2. 心得報告(40%) 請於每場演講後一週內繳交(報告者不用繳交),以12pt打字並列印於A4紙張
3. 出席率(20%)
4. 課堂討論(10%)
5. 如因特殊理由無法出席,需請指導教授開具證明;其餘情形一律視為缺席,每次扣出席成績2分。遲到者視為缺席。
6. 上課期間若有擅自中途進出,未尊重發表者情形時,將酌予扣出席成績。
7. 請各位同學注意聽講,提出問題並參與討論。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0952
修課人數
11
109-2_測量學實習
教學目標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與土環系B班測量學同時修習,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952
修課人數
10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與土環系B班測量學同時修習,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952
修課人數
10
109-2_測量學實習
教學目標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修畢土環系A班測量學,且學期成績達60以上,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852
修課人數
33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修畢土環系A班測量學,且學期成績達60以上,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852
修課人數
33
109-2_營建與環保法規實務
教學目標
土木環境工程學生畢業後即須投入工程實務操作,故須具備對工程實務的基本了解與認識,方能符合社會期待與需求。本課程由工程規劃的生命週期,逐步介紹工程建設實務的操作程序,輔導學時實作演練,同時傳達每一個過程步驟所需的法律知識,令學生在畢業後能與實務工作無縫接軌,加速進入社會的學習曲線,同時增進工程效益,進而能增益民眾生活。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國家法規體系、公法與私法 第二週:國家土地管制 第三週:區域計劃、都市計劃 第四週:建築管理—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第五週:建築管理—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第六週: 建築設計管理—建築技術規則 第七週: 建築設計管理—建築技術規則 第九週:期中考 第十週:建築管理—建築申請與建造管理 第十一週:建築管理—建築申請與建造管理 第十二週:營建從業法規—營造業、建築師、顧問公司、技師、工地主任 第十三週:營建從業法規—營造業、建築師、顧問公司、技師、工地主任 第十四週:政府採購類型與程序 第十五週:政府採購法 第十六週:違反工程法規的刑事責任 第十七週:違反工程法規的刑事責任 第十八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全國法規資料庫及各主管機關法規
評分標準
上課表現程度 50% 期末報告 5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74
土木環境工程學生畢業後即須投入工程實務操作,故須具備對工程實務的基本了解與認識,方能符合社會期待與需求。本課程由工程規劃的生命週期,逐步介紹工程建設實務的操作程序,輔導學時實作演練,同時傳達每一個過程步驟所需的法律知識,令學生在畢業後能與實務工作無縫接軌,加速進入社會的學習曲線,同時增進工程效益,進而能增益民眾生活。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國家法規體系、公法與私法 第二週:國家土地管制 第三週:區域計劃、都市計劃 第四週:建築管理—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第五週:建築管理—土地使用分區管制 第六週: 建築設計管理—建築技術規則 第七週: 建築設計管理—建築技術規則 第九週:期中考 第十週:建築管理—建築申請與建造管理 第十一週:建築管理—建築申請與建造管理 第十二週:營建從業法規—營造業、建築師、顧問公司、技師、工地主任 第十三週:營建從業法規—營造業、建築師、顧問公司、技師、工地主任 第十四週:政府採購類型與程序 第十五週:政府採購法 第十六週:違反工程法規的刑事責任 第十七週:違反工程法規的刑事責任 第十八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全國法規資料庫及各主管機關法規
評分標準
上課表現程度 50% 期末報告 5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74
109-2_環境規劃與管理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環境規劃與管理涵蓋之範疇與所需具備之觀念。
2. 建立學生宏觀與整合分析環境問題之基本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續論
2.環境問題之起源與因應
3.環境政策
4.環境影響評估
5.環境經濟分析(1)
6.環境經濟分析(2)
7.環境質量管理(1)
8.環境質量管理(2)
9.期中考、專題報告主題確認
10.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1)
11.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2)
12.能源與環境(1)
13.能源與環境(2)
14.案例探討(1)
15.案例探討(2)
16.專題期末報告(1)
17.專題期末報告(2)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課 本:「環境規劃與管理」,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參考書籍:
1.陳鶴文,「環境規劃與管理」,五南。
2.林駿「環境規劃與管理(上、下)」,鼎茂。
3.於幼華,「台灣環境議題特論」,五南。
4.張揚祺等,「環境資訊管理與決策分析」,滄海。
5.Ni-Bin Chang, “Systems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2010
6.Thomas H. Tietenber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6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3.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
期末報告:40%
作業:20%
課堂討論:10%
* 期末報告題目及內容大綱須於第九週前與授課老師討論後確認。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1
1. 使學生了解環境規劃與管理涵蓋之範疇與所需具備之觀念。
2. 建立學生宏觀與整合分析環境問題之基本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續論
2.環境問題之起源與因應
3.環境政策
4.環境影響評估
5.環境經濟分析(1)
6.環境經濟分析(2)
7.環境質量管理(1)
8.環境質量管理(2)
9.期中考、專題報告主題確認
10.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1)
11.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2)
12.能源與環境(1)
13.能源與環境(2)
14.案例探討(1)
15.案例探討(2)
16.專題期末報告(1)
17.專題期末報告(2)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課 本:「環境規劃與管理」,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參考書籍:
1.陳鶴文,「環境規劃與管理」,五南。
2.林駿「環境規劃與管理(上、下)」,鼎茂。
3.於幼華,「台灣環境議題特論」,五南。
4.張揚祺等,「環境資訊管理與決策分析」,滄海。
5.Ni-Bin Chang, “Systems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2010
6.Thomas H. Tietenber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6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3.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
期末報告:40%
作業:20%
課堂討論:10%
* 期末報告題目及內容大綱須於第九週前與授課老師討論後確認。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1
109-2_污水工程
教學目標
污水工程為環境工程中,傳統衛生工程之重要基礎課程,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6之「乾淨飲水與衛生」。內容包括下水道工程、污水之物化處理技術及生物處理技術。特別是微生物的處理技術是污水處理的核心,是生物科技在環境工程應用做典型與成熟的例子。污泥的處置與沼氣回收再利用是全球面臨氣候變遷下,綠能與減碳的機會與挑戰。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污水廠參訪-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污水工程概論介紹
污水下水道工程設計
的物理化學處理單元介紹
勻池設計
初沈池設計
終沈池設計
生物處理簡介
生物二級處理技術
厭氧消化處理技術
污泥的處理與綠能再利用
教科書/參考書
Water supply and pollution control, W. Viessman Jr. etal., 2014 (第8版)
評分標準
出席情形10%;作業20%; 期中考 30%; 期末考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25
污水工程為環境工程中,傳統衛生工程之重要基礎課程,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6之「乾淨飲水與衛生」。內容包括下水道工程、污水之物化處理技術及生物處理技術。特別是微生物的處理技術是污水處理的核心,是生物科技在環境工程應用做典型與成熟的例子。污泥的處置與沼氣回收再利用是全球面臨氣候變遷下,綠能與減碳的機會與挑戰。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污水廠參訪-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污水工程概論介紹
污水下水道工程設計
的物理化學處理單元介紹
勻池設計
初沈池設計
終沈池設計
生物處理簡介
生物二級處理技術
厭氧消化處理技術
污泥的處理與綠能再利用
教科書/參考書
Water supply and pollution control, W. Viessman Jr. etal., 2014 (第8版)
評分標準
出席情形10%;作業20%; 期中考 30%; 期末考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25
109-2_營建管理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工程規劃與控制之理論與內容,培養學生工程規劃與控制相關技術與資訊工具之操作技能,課程中並藉由完整的實務案例介紹、討論與演練,期使同學對理論與實務應用能有更深入之瞭解,提升同學進入業界的競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3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20%、作業20%、期末考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4
使學生了解工程規劃與控制之理論與內容,培養學生工程規劃與控制相關技術與資訊工具之操作技能,課程中並藉由完整的實務案例介紹、討論與演練,期使同學對理論與實務應用能有更深入之瞭解,提升同學進入業界的競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3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20%、作業20%、期末考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4
109-2_專題研究〈二〉
教學目標
透過主題之設定,使同學學習相關研究或規劃從目標訂定、實驗設計、執行操作、成果評估及修正改善等各階段所需具備之各項知識,並建立獨立研究或團隊工作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請注意: 1. 本課程須選定指導老師,並繳交指導老師確認單(請至系辦網頁下載填寫),如無指導老師則無期末成績。 2. 本課程須修滿一年(上下學期各一次)始可獲得3學分,如僅修一學期則不列入畢業學分。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評分標準
由各指導老師評定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0
透過主題之設定,使同學學習相關研究或規劃從目標訂定、實驗設計、執行操作、成果評估及修正改善等各階段所需具備之各項知識,並建立獨立研究或團隊工作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請注意: 1. 本課程須選定指導老師,並繳交指導老師確認單(請至系辦網頁下載填寫),如無指導老師則無期末成績。 2. 本課程須修滿一年(上下學期各一次)始可獲得3學分,如僅修一學期則不列入畢業學分。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評分標準
由各指導老師評定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0
109-2_房屋結構設計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利用結構學之理論,去完成建築物結構設計之作品。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建築結構設計概論:介紹結構系統規劃之概念與設計作業之流程簡介 2.常用高樓結構系統介紹:分成RC 造與S 造二類介紹,特別著重於地震帶常用之抗震體系。 3.三樓建物手算實例介紹:以手算STEP BY STEP 方式演練-案例,由決定荷載、應力分析到桿件及基礎設計 4.三樓建物電腦算實例介紹:以ETABS軟體為工具,以前述手算案例,說明如何建立輸入資料檔,並將結果與手算比較
教科書/參考書
1.講義 2.參考書:CSI-ETABS使用手冊 3.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設計手冊(強度設計法),科技圖書,1975 年1 月(第一版),1990年(第13 版),卓瑞年 著 4.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內政部100.1.19台內營字第0990810250號令修正。 5.”建築技術規則”,內政部營建署,營建雜誌社79 年(初版)/104 年版。 6.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张仲先、王海波主編,2006年。 7.ACI 318-14,(63,71,77,83,89,95,99,02,05,08,11,14,17) 8.AISC 360-16,(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ASD 9th-89 & LRFD 4th-05 9.AISC 341-16,(Seismic Provisions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10.IBC-2015 ,(UBC-76,85,88,91,97,IBC-2000,2003,2009,2012,2015) 11.ASCE 7-16 ,(02,05,10,16) 12.“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by SCHULEER,1976.11(陳宏謀 譯,曉園出版社,1988.9) 13.“Structural Concept’s & Systems for Architect’s & Engineers”, by Lin/Stotesbury,1980(劉錫蘭譯.科技圖書,1988.9) 14.“構造計算指針同解說”日本建築中心,(1988,1995,2000) 15.“Notes on ACI 318-11”(77,83,89,91,95,99,02,05,08,11) 16.“Structural Analysis &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by TARANATH.1988 17.“Tall Building Structures Analysis &Design”, Stafford Smith &Coull, 1991.John Wiely. 18.“Seismic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 Masonry Buildings”, T. Paulay & Preiestley, 1991.John wiley & Sons. Inc 19.Design of Concrete Buildings for Earthquake and Wind Forces. by S.K. Ghosh and August W.Domel,1992.2 P.C.A,(馬陵出版社)P.C.A 20.“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86 年6 月蔡益超等(結構學會)/100 年7 月營建雜誌 21.“混凝土結構設計/施工規範”90 年8 月王承順等(土木水利學會)/100 年7 月營建雜誌 22.“鋼結構設計(LRDF & ASD)/施工規範” 80 & 84 年,陳生金等(結構學會)/99 年9月鋼結構協會出版 23.“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89 年陳正興等(大地學會)/90年10月營建出版 24.“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25.“高層建築抗震設計”,劉大海,楊翠如,中國建工,1993/台灣淑馨1997 26.“高層建築結構設計”,清華大學土木系方鄂華編著,1992,8.地震出版社 27.“建築結構系統”許茂雄,1999.9 28.“建築結構設計原理”, 陳清泉2000.1 29.“鋼結構設計(LRFD & ASD)”,陳生金2001.9 科技 30.“921 集集大地震建築物破壞分析與對策(三版)”,蔡萬來2014.4 詹氏 31.“鋼結構行為與設計”,陳生金2008.12 科技 32.“鋼結構工程實務”,陳純森2011,6 科技 33.“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配筋準則(第二版)”,結構學會/結構技師公會 2011.11 科技 34.“房屋結構鋼筋施工綱要與品管”,結構學會/結構技師公會 2013.11 科技 35.“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補強及修復參考圖說及解說,地震工程學會 2015.12 科技
評分標準
1.作業成績:20% 2.出席狀況:10% 3.期中考:30% 4.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2
引導學生利用結構學之理論,去完成建築物結構設計之作品。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建築結構設計概論:介紹結構系統規劃之概念與設計作業之流程簡介 2.常用高樓結構系統介紹:分成RC 造與S 造二類介紹,特別著重於地震帶常用之抗震體系。 3.三樓建物手算實例介紹:以手算STEP BY STEP 方式演練-案例,由決定荷載、應力分析到桿件及基礎設計 4.三樓建物電腦算實例介紹:以ETABS軟體為工具,以前述手算案例,說明如何建立輸入資料檔,並將結果與手算比較
教科書/參考書
1.講義 2.參考書:CSI-ETABS使用手冊 3.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設計手冊(強度設計法),科技圖書,1975 年1 月(第一版),1990年(第13 版),卓瑞年 著 4.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內政部100.1.19台內營字第0990810250號令修正。 5.”建築技術規則”,內政部營建署,營建雜誌社79 年(初版)/104 年版。 6.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张仲先、王海波主編,2006年。 7.ACI 318-14,(63,71,77,83,89,95,99,02,05,08,11,14,17) 8.AISC 360-16,(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ASD 9th-89 & LRFD 4th-05 9.AISC 341-16,(Seismic Provisions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10.IBC-2015 ,(UBC-76,85,88,91,97,IBC-2000,2003,2009,2012,2015) 11.ASCE 7-16 ,(02,05,10,16) 12.“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S”, by SCHULEER,1976.11(陳宏謀 譯,曉園出版社,1988.9) 13.“Structural Concept’s & Systems for Architect’s & Engineers”, by Lin/Stotesbury,1980(劉錫蘭譯.科技圖書,1988.9) 14.“構造計算指針同解說”日本建築中心,(1988,1995,2000) 15.“Notes on ACI 318-11”(77,83,89,91,95,99,02,05,08,11) 16.“Structural Analysis &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 by TARANATH.1988 17.“Tall Building Structures Analysis &Design”, Stafford Smith &Coull, 1991.John Wiely. 18.“Seismic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 Masonry Buildings”, T. Paulay & Preiestley, 1991.John wiley & Sons. Inc 19.Design of Concrete Buildings for Earthquake and Wind Forces. by S.K. Ghosh and August W.Domel,1992.2 P.C.A,(馬陵出版社)P.C.A 20.“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86 年6 月蔡益超等(結構學會)/100 年7 月營建雜誌 21.“混凝土結構設計/施工規範”90 年8 月王承順等(土木水利學會)/100 年7 月營建雜誌 22.“鋼結構設計(LRDF & ASD)/施工規範” 80 & 84 年,陳生金等(結構學會)/99 年9月鋼結構協會出版 23.“建築物基礎構造設計規範”89 年陳正興等(大地學會)/90年10月營建出版 24.“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北京) 25.“高層建築抗震設計”,劉大海,楊翠如,中國建工,1993/台灣淑馨1997 26.“高層建築結構設計”,清華大學土木系方鄂華編著,1992,8.地震出版社 27.“建築結構系統”許茂雄,1999.9 28.“建築結構設計原理”, 陳清泉2000.1 29.“鋼結構設計(LRFD & ASD)”,陳生金2001.9 科技 30.“921 集集大地震建築物破壞分析與對策(三版)”,蔡萬來2014.4 詹氏 31.“鋼結構行為與設計”,陳生金2008.12 科技 32.“鋼結構工程實務”,陳純森2011,6 科技 33.“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配筋準則(第二版)”,結構學會/結構技師公會 2011.11 科技 34.“房屋結構鋼筋施工綱要與品管”,結構學會/結構技師公會 2013.11 科技 35.“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補強及修復參考圖說及解說,地震工程學會 2015.12 科技
評分標準
1.作業成績:20% 2.出席狀況:10% 3.期中考:30% 4.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2
109-2_鋼結構設計
教學目標
使同學利用過去所學工程力學理論課程,應用到鋼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主要為應用解析方法及試驗結果,利用鋼結構設計規範來設計鋼結構。修習本本課程後,即能從事一般鋼造建築結構之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鋼結構基本知識 2.鋼材材料性質及力學性質 3.拉力桿件設計 4.壓力桿件設計 5.梁桿件設計 6.梁柱桿件設計 7.螺栓接合設計 8.銲接接合設計
教科書/參考書
1.教科書: (1)鋼結構設計:極限設計法與容許應力設計法/陳生金 2.參考書: (1)鋼構造建築物鋼結構設計技術規範/內政部營建署 (2)AISC, Manual of Steel Construction, LRFD, 2005. (3)AISC, Manual of Steel Construction, ASD, 2005. (4)鋼結構設計(2版)/李錫霖, 蔡榮根 (5)
評分標準
1.期中考:30% 2.期末考:30% 3.作業:20% 4.出席率: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20
使同學利用過去所學工程力學理論課程,應用到鋼結構設計。鋼結構設計主要為應用解析方法及試驗結果,利用鋼結構設計規範來設計鋼結構。修習本本課程後,即能從事一般鋼造建築結構之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鋼結構基本知識 2.鋼材材料性質及力學性質 3.拉力桿件設計 4.壓力桿件設計 5.梁桿件設計 6.梁柱桿件設計 7.螺栓接合設計 8.銲接接合設計
教科書/參考書
1.教科書: (1)鋼結構設計:極限設計法與容許應力設計法/陳生金 2.參考書: (1)鋼構造建築物鋼結構設計技術規範/內政部營建署 (2)AISC, Manual of Steel Construction, LRFD, 2005. (3)AISC, Manual of Steel Construction, ASD, 2005. (4)鋼結構設計(2版)/李錫霖, 蔡榮根 (5)
評分標準
1.期中考:30% 2.期末考:30% 3.作業:20% 4.出席率: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20
109-2_結構學實例解析
教學目標
土木工程的執行肩負提升人類生活品質與保障人類生命安全的雙重使命,結構安全為一切建築的根本,惟有透過結構分析確保結構安全,才可以達到前述的使命,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結構學的基本概念及理論基礎,並透過例題的的解析,使學生能具備判別結構穩定、静定度和静定穩定結構力學分析之學識能力,進一步可以投入相關就業及升學考試,最終目的在培養成為工程師之基本學能,以培養未來投入國家各種建設之優秀人才。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大綱說明 2.靜定桁架 3.靜定梁與靜定剛架穩定判別及靜不定度 4.共軛樑法 5.諧和變形法與能量力法 6.傾角變位法 7.彎矩分配法 8.能量位法 9.影響線 10.其他
教科書/參考書
1.歐陽,「解說結構學」,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6月。 2.陳宏謀,「結構學觀念分析」上、下冊,標竿出版社出版,民國81年8月。 3.劉非凡,「主題式結構學(含概要)高分庫題」,千華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8年5月。 4.茍昌煥,「結構學(上)、(下)」,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8年9月27日。 5.Hibbeler, R.C., “ Structural Analysis” ,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USA, 1995.
評分標準
平時:10%(平時之出勤學習狀況) 作業:30%(依課程章節分派3~6次之作業,依作業繳交及習作狀況進行評分) 考試:60%(期中考30%、期末考30%)或(期中20%、期中20%及期末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21
土木工程的執行肩負提升人類生活品質與保障人類生命安全的雙重使命,結構安全為一切建築的根本,惟有透過結構分析確保結構安全,才可以達到前述的使命,本課程的目標在協助學生瞭解結構學的基本概念及理論基礎,並透過例題的的解析,使學生能具備判別結構穩定、静定度和静定穩定結構力學分析之學識能力,進一步可以投入相關就業及升學考試,最終目的在培養成為工程師之基本學能,以培養未來投入國家各種建設之優秀人才。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大綱說明 2.靜定桁架 3.靜定梁與靜定剛架穩定判別及靜不定度 4.共軛樑法 5.諧和變形法與能量力法 6.傾角變位法 7.彎矩分配法 8.能量位法 9.影響線 10.其他
教科書/參考書
1.歐陽,「解說結構學」,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107年6月。 2.陳宏謀,「結構學觀念分析」上、下冊,標竿出版社出版,民國81年8月。 3.劉非凡,「主題式結構學(含概要)高分庫題」,千華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8年5月。 4.茍昌煥,「結構學(上)、(下)」,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18年9月27日。 5.Hibbeler, R.C., “ Structural Analysis” ,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USA, 1995.
評分標準
平時:10%(平時之出勤學習狀況) 作業:30%(依課程章節分派3~6次之作業,依作業繳交及習作狀況進行評分) 考試:60%(期中考30%、期末考30%)或(期中20%、期中20%及期末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