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2_蝕刻製程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了解基本的蝕刻原理及其應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半導體製程概要
電漿基本原理、蝕刻基本原理
濕式蝕刻、乾式蝕刻
實際應用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資料
1. A.J. van Roosmalen, J.A.G. Baggerman, S.J.H. Brader. "Dry etching for VLSI", New York :Plenum Press,c1991.
2. editors, J.J. Pouch and S.A. Alterovitz."Plasma properties, deposition and etching "Aedermannsdorf, Switzerland ;Trans Tech Publications,c1993.Brookfield, VT
3. 期刊論文
評分標準
Based on 二次考試 和 出席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5
了解基本的蝕刻原理及其應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半導體製程概要
電漿基本原理、蝕刻基本原理
濕式蝕刻、乾式蝕刻
實際應用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資料
1. A.J. van Roosmalen, J.A.G. Baggerman, S.J.H. Brader. "Dry etching for VLSI", New York :Plenum Press,c1991.
2. editors, J.J. Pouch and S.A. Alterovitz."Plasma properties, deposition and etching "Aedermannsdorf, Switzerland ;Trans Tech Publications,c1993.Brookfield, VT
3. 期刊論文
評分標準
Based on 二次考試 和 出席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5
113-2_機械學習與化學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Goal: The purpose of this class is to introduce machine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emistry to Chemistry major students. We will start by reviewing Python programming language, Numpy, Matplotlib, Pandas packages. Then move on to the foundation of neural networks and how to train the neural network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deep learning networks, such as CNN, RNN, and GA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lass will cover how to use the Scikit-learn package and how to apply machine learning to the field of chemoinformatic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教學主題 教學活動
一 2/11 課程介紹 課程介紹並討論文獻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in chemoinformatics” WIREs Comput Mol Sci 2014. 2) “Machine learning in chemoinformatics and drug discovery” Drug Discovery Today, 2018, 23, 8.。學生分組(兩人一組)
二 2/18 複習Python 說明如何使用 Google Colab環境。複習Python程式語言。複習Numpy套件。上機實作Python programming 。分組討論。Reference: Data Science from Scratch by Joel Grus, O’Reilly, Chapter 2-3 前測:瞭解學生對本課程瞭解情形。
三 2/25 Data Analysis Data Analysis。Statistics。Probabilities。說明如何使用Python相關套件: Matplotlib, Pandas, Seaborn, Plotly. Reference: Data Science from Scratch by Joel Grus, O’Reilly, Chapter 5-6
四 3/4 監督式學習機器學習: 迴歸 Steps to solving Machine Learning Problems。Simple Linear Regression。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Decision Tree。Random Forest。說明如何使用Python相關套件: Scikit-Learn。Reference: Machine Learning from Scratch by AI Sciences。Data Analysis from Scratch with Python by Peters Morgen, AI Sciences, Chapter 9-10.
五 3/11 機器學習: 分類 Logistic Regression。K-Nearest Neighbors。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Random Forest Classification。 Reference: Machine Learning from Scratch by AI Sciences。Data Analysis from Scratch with Python by Peters Morgen, AI Sciences, Chapter 11.。
六 3/18 非監督式學習器學習: 聚類與降維 Clustering。K-Means Clustering。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t-SNE。 Reference: Statistics for Machine Learning by Pratap Dangeti, Packt, Chapter 8
七 3/25 強化學習 Reinforce Learning。Markov Decision。Dynamic Programming。Monte Carlo。Reference: Statistics for Machine Learning by Pratap Dangeti, Packt, Chapter 9。
八 4/1 感知器與神經網路 Perceptron。Neural Network。Back Propagation。Learning Algorithms: SGD,Momentum,AdaGrad。Adam。Reference: 深度學習入門Deep Learning from Scratch by 齊藤康毅。Deep Learning from Scratch by Seth Weidman。
九 4/8 感知器與神經網路 期中討論 Learning Algorithms: SGD,Momentum,AdaGrad。Adam。 就目前學習心得與困難處進行討論
十 4/15 XR XR入班授課
十一 4/22 XR XR入班授課
十二 4/29 自然語言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Analyzing words and sentences。Using NLTK。
十三 5/6 分子資料庫介紹 介紹MoleculeNet ( https://moleculenet.org/ ) ,MoleculeNet: A Benchmark for Molecular Machine Learning,Wu, Z.; Ramsundar, B.; Feinberg, E.N.; Gomes, J.; Geniesse, C.; Pappu, A.S.; Leswing, K.; Pande, V. arXiv: 1703.00564, 2017.。討論 “Esol: Estimating Aqueous Solubility Directly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 J. Chem. Inf. Comput. Sci. 2004, 44, 3, 1000-1005. 討論利用構效模型預測分子溶解率。上機實作: 利用LLM,分析Esol資料庫並撰寫簡單機器學習迴歸程式產生構效模型。分組討論溶解率構效關係模型
十四 5/13 分子資料庫介紹 討論 “TasteDB: A curated database of molecular tastants” Food Chemistry: Molecular Science, 2022,4,199989. 並討論分類甜或苦味分子。上機實作與分組討論: 利用LLM,分析TasteDB資料庫並撰寫簡單機器學習分類程式討論生成式AI使用經驗。 Data Visualization Lab,Classification 十五 5/20 1D分子表示方式 提示工程 利用LLM學習1D分子結構表示法(如:SMILES, SELFIES)。提示工程介紹,Prompt Engineering Guide ( https://github.com/dair-ai/Prompt-Engineering-Guide/ )。上機實作與分組討論: 利用LLM與提示工程學習1D分子結構表示法與RDKIT
十六 5/27 2D 分子表示方式,提示工程及應用 介紹並利用生成式AI學習其他分2D矩陣表示方式,如: Coulomb Matrix等,學習Dscribe程式套件。上機實作與分組討論: 利用LLM與提示工程學習2D分子結構表示法與Dscribe
十七 6/3 Chemical Graphs,提示工程及應用 討論如何利用提示工程技術與化學資訊學設計分子。介紹並討論文獻 ”Exploring Bitter and Sweet: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in molecular taste prediction” J. Chem. Inf. Model. 2024, 64, 4102-4111.。上機實作與分組討論: 利用LLM與提示工程分類甜味與苦味分子,並作分子設計
十八 6/10 期末考週。成果發表 學生將以英文口頭報告與數位海報(Digital Poster)方式與實機演練呈現其最後專題實作成果。課程評鑑。 後測
教科書/參考書
1. 我妻幸長, 吳嘉芳譯, 決心打底 Python 深度學習基礎養成 (旗標) 2. Machine Learning with Python and Scikit-Learn – Full Course (
評分標準
Grading: Google Colab Notebook Labs 60%
XR 課程與反思 10 %
期末專案報告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242
修課人數
2
Goal: The purpose of this class is to introduce machine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emistry to Chemistry major students. We will start by reviewing Python programming language, Numpy, Matplotlib, Pandas packages. Then move on to the foundation of neural networks and how to train the neural network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deep learning networks, such as CNN, RNN, and GA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lass will cover how to use the Scikit-learn package and how to apply machine learning to the field of chemoinformatic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教學主題 教學活動
一 2/11 課程介紹 課程介紹並討論文獻1) “Machine learning methods in chemoinformatics” WIREs Comput Mol Sci 2014. 2) “Machine learning in chemoinformatics and drug discovery” Drug Discovery Today, 2018, 23, 8.。學生分組(兩人一組)
二 2/18 複習Python 說明如何使用 Google Colab環境。複習Python程式語言。複習Numpy套件。上機實作Python programming 。分組討論。Reference: Data Science from Scratch by Joel Grus, O’Reilly, Chapter 2-3 前測:瞭解學生對本課程瞭解情形。
三 2/25 Data Analysis Data Analysis。Statistics。Probabilities。說明如何使用Python相關套件: Matplotlib, Pandas, Seaborn, Plotly. Reference: Data Science from Scratch by Joel Grus, O’Reilly, Chapter 5-6
四 3/4 監督式學習機器學習: 迴歸 Steps to solving Machine Learning Problems。Simple Linear Regression。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Decision Tree。Random Forest。說明如何使用Python相關套件: Scikit-Learn。Reference: Machine Learning from Scratch by AI Sciences。Data Analysis from Scratch with Python by Peters Morgen, AI Sciences, Chapter 9-10.
五 3/11 機器學習: 分類 Logistic Regression。K-Nearest Neighbors。Decision Tree Classification。Random Forest Classification。 Reference: Machine Learning from Scratch by AI Sciences。Data Analysis from Scratch with Python by Peters Morgen, AI Sciences, Chapter 11.。
六 3/18 非監督式學習器學習: 聚類與降維 Clustering。K-Means Clustering。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t-SNE。 Reference: Statistics for Machine Learning by Pratap Dangeti, Packt, Chapter 8
七 3/25 強化學習 Reinforce Learning。Markov Decision。Dynamic Programming。Monte Carlo。Reference: Statistics for Machine Learning by Pratap Dangeti, Packt, Chapter 9。
八 4/1 感知器與神經網路 Perceptron。Neural Network。Back Propagation。Learning Algorithms: SGD,Momentum,AdaGrad。Adam。Reference: 深度學習入門Deep Learning from Scratch by 齊藤康毅。Deep Learning from Scratch by Seth Weidman。
九 4/8 感知器與神經網路 期中討論 Learning Algorithms: SGD,Momentum,AdaGrad。Adam。 就目前學習心得與困難處進行討論
十 4/15 XR XR入班授課
十一 4/22 XR XR入班授課
十二 4/29 自然語言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Analyzing words and sentences。Using NLTK。
十三 5/6 分子資料庫介紹 介紹MoleculeNet ( https://moleculenet.org/ ) ,MoleculeNet: A Benchmark for Molecular Machine Learning,Wu, Z.; Ramsundar, B.; Feinberg, E.N.; Gomes, J.; Geniesse, C.; Pappu, A.S.; Leswing, K.; Pande, V. arXiv: 1703.00564, 2017.。討論 “Esol: Estimating Aqueous Solubility Directly from Molecular Structure” J. Chem. Inf. Comput. Sci. 2004, 44, 3, 1000-1005. 討論利用構效模型預測分子溶解率。上機實作: 利用LLM,分析Esol資料庫並撰寫簡單機器學習迴歸程式產生構效模型。分組討論溶解率構效關係模型
十四 5/13 分子資料庫介紹 討論 “TasteDB: A curated database of molecular tastants” Food Chemistry: Molecular Science, 2022,4,199989. 並討論分類甜或苦味分子。上機實作與分組討論: 利用LLM,分析TasteDB資料庫並撰寫簡單機器學習分類程式討論生成式AI使用經驗。 Data Visualization Lab,Classification 十五 5/20 1D分子表示方式 提示工程 利用LLM學習1D分子結構表示法(如:SMILES, SELFIES)。提示工程介紹,Prompt Engineering Guide ( https://github.com/dair-ai/Prompt-Engineering-Guide/ )。上機實作與分組討論: 利用LLM與提示工程學習1D分子結構表示法與RDKIT
十六 5/27 2D 分子表示方式,提示工程及應用 介紹並利用生成式AI學習其他分2D矩陣表示方式,如: Coulomb Matrix等,學習Dscribe程式套件。上機實作與分組討論: 利用LLM與提示工程學習2D分子結構表示法與Dscribe
十七 6/3 Chemical Graphs,提示工程及應用 討論如何利用提示工程技術與化學資訊學設計分子。介紹並討論文獻 ”Exploring Bitter and Sweet: The application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in molecular taste prediction” J. Chem. Inf. Model. 2024, 64, 4102-4111.。上機實作與分組討論: 利用LLM與提示工程分類甜味與苦味分子,並作分子設計
十八 6/10 期末考週。成果發表 學生將以英文口頭報告與數位海報(Digital Poster)方式與實機演練呈現其最後專題實作成果。課程評鑑。 後測
教科書/參考書
1. 我妻幸長, 吳嘉芳譯, 決心打底 Python 深度學習基礎養成 (旗標) 2. Machine Learning with Python and Scikit-Learn – Full Course (
)
3. Gasteiger, J.; Engel, T. Chemoinformatics: A Textbook, Wiley, 2003
評分標準
Grading: Google Colab Notebook Labs 60%
XR 課程與反思 10 %
期末專案報告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242
修課人數
2
113-2_層析實作與應用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教導藉由實際動手操作進行分離方法之實作與應用,培養未來從事工作時的分離方法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7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課程內容介紹;第二週~第四週:儀器操作能力驗證;第五週:儀器故障排除;第六週起每組以GC進行分離方法的確效,方法確效內容包含儀器最佳化條件尋找、linearity、accuracy (recovery)、precision (interday and intraday reproducibility)等;最後進行實際樣品分析。各組定期繳交書面進度報告,期末繳交總結書面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書面報告90%、及平時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0
本課程旨在教導藉由實際動手操作進行分離方法之實作與應用,培養未來從事工作時的分離方法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7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課程內容介紹;第二週~第四週:儀器操作能力驗證;第五週:儀器故障排除;第六週起每組以GC進行分離方法的確效,方法確效內容包含儀器最佳化條件尋找、linearity、accuracy (recovery)、precision (interday and intraday reproducibility)等;最後進行實際樣品分析。各組定期繳交書面進度報告,期末繳交總結書面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書面報告90%、及平時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0
113-2_薄膜製程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教導學生基本與最新之半導體製備薄膜方法與技術,提供學生對半導體薄膜製備原理有基礎知識的了解,藉以建立學生進入半導體科技領域之基本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Plasma Basics 2.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3.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4.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 5. Process Integration
教科書/參考書
“半導體製程技術導論”(全華2014),”Introduction to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ong Xiao著。
評分標準
期中考45%、期末考45%、及平時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2
本課程旨在教導學生基本與最新之半導體製備薄膜方法與技術,提供學生對半導體薄膜製備原理有基礎知識的了解,藉以建立學生進入半導體科技領域之基本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Plasma Basics 2.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3.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4.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 5. Process Integration
教科書/參考書
“半導體製程技術導論”(全華2014),”Introduction to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ong Xiao著。
評分標準
期中考45%、期末考45%、及平時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2
113-2_化學研究(二)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瞭解研究理論及實做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5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與指導教授討論直接進行學術研討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參考書 文獻、專利、技術報告、會議論文
評分標準
指導教授依平時實驗工作表現和成果進行評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0
瞭解研究理論及實做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5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與指導教授討論直接進行學術研討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參考書 文獻、專利、技術報告、會議論文
評分標準
指導教授依平時實驗工作表現和成果進行評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0
113-2_化學特性分析實驗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提升學生研究的能力。
對特定之化學領域相關的題目進行文獻搜尋、實驗設計及操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4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與研究相關的論文、書籍或是上課講義等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參考書 文獻、專利、技術報告、會議論文
評分標準
指導教授評分:100 %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242
修課人數
1
提升學生研究的能力。
對特定之化學領域相關的題目進行文獻搜尋、實驗設計及操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4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與研究相關的論文、書籍或是上課講義等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參考書 文獻、專利、技術報告、會議論文
評分標準
指導教授評分:100 %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242
修課人數
1
113-2_當代有機金屬化學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有機金屬化學在現代有機合成領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課程將介紹有機金屬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主族金屬化學以及過渡金屬與有機分子結合形成有機金屬試劑的製備與劑量或催化反應型態。以及近年來有機金屬催化反應在有機合成方法學或有機材料合成上的發展。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Milestone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 Main-Group Organometallics (Li) (3) Main-Group Organometallics (Mg, Zn) (4) Main-Group Organometallics (B, Al) (5) Main-Group Organometallics (Si, Sn, Cu, Ag) (6) Introduction to the Chemistry of Transition Metals (7)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Addition Reactions) (8)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Substitution Reactions) (9)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Rearrangement and Elimination Reactions) (10)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C-C or C-X Coupling)
教科書/參考書
1. The Art of Writing Reasonable Organic Reaction Mechanisms, Second Edition, Robert B. Grossman, Springer 2. Organometallics, Third, Completely Revised and Extended Edition, Christoph Elschenbroich, WIELY-VCH 3. 有機合成, 方俊民, 何子樂, 周大紓, 陸天堯, 郭悅雄, 蔡蘊明, 藙軒圖書出版社 4. Transition Metals in the Synthesis of Complex Organic Molecules, 2nd ed., L.S. Hegedus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1999)
評分標準
課堂作業:60%;文獻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0
有機金屬化學在現代有機合成領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本課程將介紹有機金屬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主族金屬化學以及過渡金屬與有機分子結合形成有機金屬試劑的製備與劑量或催化反應型態。以及近年來有機金屬催化反應在有機合成方法學或有機材料合成上的發展。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Milestones in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 Main-Group Organometallics (Li) (3) Main-Group Organometallics (Mg, Zn) (4) Main-Group Organometallics (B, Al) (5) Main-Group Organometallics (Si, Sn, Cu, Ag) (6) Introduction to the Chemistry of Transition Metals (7)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Addition Reactions) (8)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Substitution Reactions) (9)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Rearrangement and Elimination Reactions) (10) Transition Metal-Catalyzed Reactions (C-C or C-X Coupling)
教科書/參考書
1. The Art of Writing Reasonable Organic Reaction Mechanisms, Second Edition, Robert B. Grossman, Springer 2. Organometallics, Third, Completely Revised and Extended Edition, Christoph Elschenbroich, WIELY-VCH 3. 有機合成, 方俊民, 何子樂, 周大紓, 陸天堯, 郭悅雄, 蔡蘊明, 藙軒圖書出版社 4. Transition Metals in the Synthesis of Complex Organic Molecules, 2nd ed., L.S. Hegedus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1999)
評分標準
課堂作業:60%;文獻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0
113-2_書報討論(二)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Seminar is a course that helps prepare students for employment 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s taking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oral and written presentations, use computers technology, and sharpen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get ready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r employment in any science area.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7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As scheduled.
教科書/參考書
International journals related to chemistry.
評分標準
based on presentation skills, question asking, and attendance.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0
Seminar is a course that helps prepare students for employment 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s taking this course, th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oral and written presentations, use computers technology, and sharpen their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get ready for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r employment in any science area.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7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As scheduled.
教科書/參考書
International journals related to chemistry.
評分標準
based on presentation skills, question asking, and attendance.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342
修課人數
0
113-2_有機合成反應的回顧與討論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學生學習了大二/大三的基礎有機化學課程之後,本課程將過去被開發的有機合成反應作了歸納與整理,並講解合成反應的反應機構與特點,讓學生對於有機化學合成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於學生未來從事有機化學合成相關的研究工作,也有助於未來研究所考試中,有機化學科目的準備。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9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日期 Topic 1 Feb. 12 課程簡介 / Sec. I, Reviews of organic reactions 2 Feb. 19 3 Feb. 26 4 Mar. 05 5 Mar. 12 6 Mar. 19 Sec. II, Organometallics 7 Mar. 26 8 Apr. 02 校慶補假 9 Apr. 09 Sec. III, Oxidation reactions 10 Apr. 16 1st Middle Exam, Sec. I~III, 9:00AM-12:00PM 11 Apr. 23 Sec. IV, Reduction reactions 12 Apr. 30 13 May 07 Sec. V, Rearrangement reactions 14 May 14 15 May 21 16 May 28 Sec. VI, Macrocyclic synthesis, coupling reactions and multi-component condensations 17 Jun. 04 18 Jun. 11 Final Exam, Sec. IV~VI, 9:00AM~12:00PM
教科書/參考書
自訂
評分標準
1. 期中考試(45%)與期末考試成績(45%);平時表現/作業(10%)。 2. 上課期間,能回答出老師對於上課內容的提問,每次均會加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0
學生學習了大二/大三的基礎有機化學課程之後,本課程將過去被開發的有機合成反應作了歸納與整理,並講解合成反應的反應機構與特點,讓學生對於有機化學合成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於學生未來從事有機化學合成相關的研究工作,也有助於未來研究所考試中,有機化學科目的準備。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9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日期 Topic 1 Feb. 12 課程簡介 / Sec. I, Reviews of organic reactions 2 Feb. 19 3 Feb. 26 4 Mar. 05 5 Mar. 12 6 Mar. 19 Sec. II, Organometallics 7 Mar. 26 8 Apr. 02 校慶補假 9 Apr. 09 Sec. III, Oxidation reactions 10 Apr. 16 1st Middle Exam, Sec. I~III, 9:00AM-12:00PM 11 Apr. 23 Sec. IV, Reduction reactions 12 Apr. 30 13 May 07 Sec. V, Rearrangement reactions 14 May 14 15 May 21 16 May 28 Sec. VI, Macrocyclic synthesis, coupling reactions and multi-component condensations 17 Jun. 04 18 Jun. 11 Final Exam, Sec. IV~VI, 9:00AM~12:00PM
教科書/參考書
自訂
評分標準
1. 期中考試(45%)與期末考試成績(45%);平時表現/作業(10%)。 2. 上課期間,能回答出老師對於上課內容的提問,每次均會加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0
113-2_書報討論(二)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訓練快速博覽期刊文章,並將資訊有效傳達給同儕。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投影片的製作與口頭報告技巧 2. 參與聆聽專題邀約演講、口頭報告、資料搜尋整理。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書面報告35%、口頭報告65%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0
訓練快速博覽期刊文章,並將資訊有效傳達給同儕。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投影片的製作與口頭報告技巧 2. 參與聆聽專題邀約演講、口頭報告、資料搜尋整理。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書面報告35%、口頭報告65%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0
113-2_食品暨藥物檢驗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介紹食品暨藥物分析概念和技巧,培育食品暨藥物檢驗人才。藉由上課的答問,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和溝通的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內容與進度介紹 2.食品添加物與食品安全 3.藥學工業 4.藥物的物性與化性 5.食品與藥物檢測的重要性 6.人為主觀判斷與儀器檢驗 7.良好作業規範與分析方法之確效 8.簡易分析檢驗方法 9.器分析檢驗方法‒光譜法) 10.儀器分析檢驗方法‒層析法 11.儀器分析檢驗方法‒質譜法 12.偽藥檢測技術 課程進度及內容可能會因上課實際狀況而有所調整。
教科書/參考書
PowerPoint講義和網路多媒體教材
評分標準
作業與報告: 30% 平時考: 40% 期末考試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5
介紹食品暨藥物分析概念和技巧,培育食品暨藥物檢驗人才。藉由上課的答問,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和溝通的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內容與進度介紹 2.食品添加物與食品安全 3.藥學工業 4.藥物的物性與化性 5.食品與藥物檢測的重要性 6.人為主觀判斷與儀器檢驗 7.良好作業規範與分析方法之確效 8.簡易分析檢驗方法 9.器分析檢驗方法‒光譜法) 10.儀器分析檢驗方法‒層析法 11.儀器分析檢驗方法‒質譜法 12.偽藥檢測技術 課程進度及內容可能會因上課實際狀況而有所調整。
教科書/參考書
PowerPoint講義和網路多媒體教材
評分標準
作業與報告: 30% 平時考: 40% 期末考試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5
113-2_書報討論(一)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書報討論報告涉及個人的背景知識、思考邏輯、表達技巧、聽眾背景與興趣,做好成功的書報討論報告,需要有充分的準備與練習。在準備過程中,從一開始選擇文獻、進而閱讀文章內容、整理演講稿、到最後臨場表現與精準問答,整個過程中,需要整合個人聽、說、讀、寫的能力。每次成功的書報討論報告,都會顯著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與邏輯處理能力,建立個人的信心與風格。本課程的目標包含訓練學生從搜尋文獻資料、閱讀與明瞭文獻的內容、彙整與編輯上台報告的資料,進而培養學生上台報告的膽量與膽識,與磨練學生在台上的應變能力,也加強學生在有機化學領域的專業知識,活用所學到的知識與經驗。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期刊文獻資料
評分標準
1. 每位學生必須準備一次”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講解”與一次”書報討論的報告”。 2. 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講解: 1).開學上課時,抽籤決定每位學生講解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順序與內容。 2).在排定上台講解的當天,每位學生以「黑板書寫」的方式,來講解有機合成反應的原理與反應機構。 3. 書報討論的報告: 1).文獻的選擇: a).選擇一篇在2024年以後發表的有機全合成反應的paper,作為報告的主要文獻,再配合相關合成反應的參考文獻。 b).Topic的選擇:所選擇的文獻不可以是學生自己實驗室group meeting講解過的papers、指導教授講解過的 papers、學生自己碩士論文相關研究的papers、其它課程中講解過的papers(含大學時期上課時,曾經使用過 的papers)等;若發現有上述情形者,學期總成績為零分。 c).學生選定好報告的主要文獻之後,email給任課老師原始文獻的電子檔(PDF file)。 d).若是任課老師無法接受學生選擇的文獻為講題時,將通知同學更換文獻。 e).任課老師同意學生選擇的文獻之後,才開始準備abstract的撰寫。 2).撰寫abstract: a).在課程網頁上,學生自行下載abstract template,請勿更改abstract中的格式(如:字型、字體size、 紙張size、行距、段落的間距等)。 b).開學後的第9週(Apr. 09, 2025)前,email繳交一份abstract電子檔(1~2頁)給任課老師。 c).Abstract的內容應包含簡要證明或解釋選擇該文獻的原因,例如:該文獻的有機合成反應、 有機合成路徑、 新合成方法、合成反應瓶頸的突破、合成反應的應用性等,不能直接copy 或是翻譯文獻的abstract來作為 自己的abstract,要用自己的心得,來說明為何選擇該合成文獻 作為報告的主要文獻。 d).任課老師會將學生的abstract公告在課程網頁上,一旦公告之後,將不得再更改abstract的內容, 請謹慎考慮與充分準備之後,才將資料email給任課老師。 e).若是未繳交abstract,學期中不得上台報告,書報討論上台報告的期末成績為零分。 f).Chemical draw的規格: ACS Document 1996。 3).上台報告的投影片: a).排定上台報告日期的前一天(星期三18:00PM以前),email給任課老師一份上台報告的投影片 (PowerPoint file),作為期末成績的評分考量。 b).上台報告當天,列印一份當天報告的投影片給任課老師[橫式列印在A4的紙張,一面A4的紙張有四張報告的 投影片,並使用雙面列印],以供評分參考。 c).星期四當天上台報告的同學,可以自行邀請其它應用化學系老師與其他未選修書報討論課程的學生 來聆聽。 4).主席:由下一次要上台報告的修課同學擔任主席。 5).演講時間:每位同學演講時間約40分鐘~1小時,可視情況而延長時間。 4. 評分方式: 1).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討論:15% 2).Abstract:5% a).若是未繳交abstract,本部份的成績為零分,也不得參與上台報告,書報討論報告的期末總成績 為零分。 3).書報討論的報告:70% a).老師評分:70% i). 投影片內容的編輯。 ii). 當天演講的臨場表現。 iii).回答聽眾(學生/老師)提問時的表現等。 b).同學評分:30%。 i). 若第一次的上台報告表現不佳,期末必須重新上台報告,成績以80%計算(70 x 80% = 56%)。 由於時間有 限,每位學生只有一次重新上台報告的機會。 4).對於邀請演講者的演講內容之發問:5% a).依照學生發問的次數與發問的內容來加分。 b).全學期至少4次。 5).對於同學的報告內容之發問:5% a).依照學生發問的次數與發問的內容來加分。 b).全學期至少12次(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討論6次/書報討論的報告6次)。 6).主席:視表現加分。 7).缺席/遲到/未簽到:每次扣學期總成績5分。 8).請假:若因重大事故無法上課,請於上課前 30 分鐘前,本人親自向任課老師或應用化學系辦公室請假; 若有不可 抗拒之因素以致無法聯絡除外,但必須事後提出證明。 9).未竟事宜於課堂隨時補充說明 10).若有任何問題,隨時歡迎到辦公室與任課老師討論 (理學院503室)。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1
書報討論報告涉及個人的背景知識、思考邏輯、表達技巧、聽眾背景與興趣,做好成功的書報討論報告,需要有充分的準備與練習。在準備過程中,從一開始選擇文獻、進而閱讀文章內容、整理演講稿、到最後臨場表現與精準問答,整個過程中,需要整合個人聽、說、讀、寫的能力。每次成功的書報討論報告,都會顯著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與邏輯處理能力,建立個人的信心與風格。本課程的目標包含訓練學生從搜尋文獻資料、閱讀與明瞭文獻的內容、彙整與編輯上台報告的資料,進而培養學生上台報告的膽量與膽識,與磨練學生在台上的應變能力,也加強學生在有機化學領域的專業知識,活用所學到的知識與經驗。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期刊文獻資料
評分標準
1. 每位學生必須準備一次”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講解”與一次”書報討論的報告”。 2. 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講解: 1).開學上課時,抽籤決定每位學生講解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順序與內容。 2).在排定上台講解的當天,每位學生以「黑板書寫」的方式,來講解有機合成反應的原理與反應機構。 3. 書報討論的報告: 1).文獻的選擇: a).選擇一篇在2024年以後發表的有機全合成反應的paper,作為報告的主要文獻,再配合相關合成反應的參考文獻。 b).Topic的選擇:所選擇的文獻不可以是學生自己實驗室group meeting講解過的papers、指導教授講解過的 papers、學生自己碩士論文相關研究的papers、其它課程中講解過的papers(含大學時期上課時,曾經使用過 的papers)等;若發現有上述情形者,學期總成績為零分。 c).學生選定好報告的主要文獻之後,email給任課老師原始文獻的電子檔(PDF file)。 d).若是任課老師無法接受學生選擇的文獻為講題時,將通知同學更換文獻。 e).任課老師同意學生選擇的文獻之後,才開始準備abstract的撰寫。 2).撰寫abstract: a).在課程網頁上,學生自行下載abstract template,請勿更改abstract中的格式(如:字型、字體size、 紙張size、行距、段落的間距等)。 b).開學後的第9週(Apr. 09, 2025)前,email繳交一份abstract電子檔(1~2頁)給任課老師。 c).Abstract的內容應包含簡要證明或解釋選擇該文獻的原因,例如:該文獻的有機合成反應、 有機合成路徑、 新合成方法、合成反應瓶頸的突破、合成反應的應用性等,不能直接copy 或是翻譯文獻的abstract來作為 自己的abstract,要用自己的心得,來說明為何選擇該合成文獻 作為報告的主要文獻。 d).任課老師會將學生的abstract公告在課程網頁上,一旦公告之後,將不得再更改abstract的內容, 請謹慎考慮與充分準備之後,才將資料email給任課老師。 e).若是未繳交abstract,學期中不得上台報告,書報討論上台報告的期末成績為零分。 f).Chemical draw的規格: ACS Document 1996。 3).上台報告的投影片: a).排定上台報告日期的前一天(星期三18:00PM以前),email給任課老師一份上台報告的投影片 (PowerPoint file),作為期末成績的評分考量。 b).上台報告當天,列印一份當天報告的投影片給任課老師[橫式列印在A4的紙張,一面A4的紙張有四張報告的 投影片,並使用雙面列印],以供評分參考。 c).星期四當天上台報告的同學,可以自行邀請其它應用化學系老師與其他未選修書報討論課程的學生 來聆聽。 4).主席:由下一次要上台報告的修課同學擔任主席。 5).演講時間:每位同學演講時間約40分鐘~1小時,可視情況而延長時間。 4. 評分方式: 1).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討論:15% 2).Abstract:5% a).若是未繳交abstract,本部份的成績為零分,也不得參與上台報告,書報討論報告的期末總成績 為零分。 3).書報討論的報告:70% a).老師評分:70% i). 投影片內容的編輯。 ii). 當天演講的臨場表現。 iii).回答聽眾(學生/老師)提問時的表現等。 b).同學評分:30%。 i). 若第一次的上台報告表現不佳,期末必須重新上台報告,成績以80%計算(70 x 80% = 56%)。 由於時間有 限,每位學生只有一次重新上台報告的機會。 4).對於邀請演講者的演講內容之發問:5% a).依照學生發問的次數與發問的內容來加分。 b).全學期至少4次。 5).對於同學的報告內容之發問:5% a).依照學生發問的次數與發問的內容來加分。 b).全學期至少12次(基礎有機合成反應的討論6次/書報討論的報告6次)。 6).主席:視表現加分。 7).缺席/遲到/未簽到:每次扣學期總成績5分。 8).請假:若因重大事故無法上課,請於上課前 30 分鐘前,本人親自向任課老師或應用化學系辦公室請假; 若有不可 抗拒之因素以致無法聯絡除外,但必須事後提出證明。 9).未竟事宜於課堂隨時補充說明 10).若有任何問題,隨時歡迎到辦公室與任課老師討論 (理學院503室)。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1
113-2_創意化學實驗(B)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創意化學實驗】為應用化學系大學部三年級必修課程(1學分,6鐘點),因應科技部新任部長吳政忠擘劃卅年後台灣在世界角色所訂出【創新、包容、永續】的願景,本課程規畫於109學年度上學期以創新與永續為主題發展新課綱進行。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係以保護地球為宗旨所發展的17項目標,目的為如何永續的運用有限的資源。自2015年以來,SDG成為各學校、業界、政府機構等主要思考方向,本校也以【SDG-Inside】的理念,發展國際連結共同推動永續發展合作行動。
由Anastas 與 Warner 提出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概念,主要思考如何減少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與產物的數量及毒性,達到人類永續生存之目標,因此綠色化學又被稱為【永續化學】(Sustainable Chemistry)。透過綠色化學的思考提供一種創新方法將化學、經濟和環境效益相互結合以解決重要的環境問題,將是未來重要的趨勢。
因應綠色永續化學發展,本學期主要以從廢棄物到材料(W2M: Waste to Materials)與油水分離為主軸,預計學生以團隊分組方式針對以上兩個方向,發想相關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5/11 和 5/18 碳量子點小組採線上教學, 請同學於5/11 上課時間準時登入 google meet 請同學於5/18 上課時間準時登入 google meet google meet 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yhq-juoh-hbp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4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分為 A(單號)與B(雙號)班選課,混合AB班編組,一共分8組。本課程將以兩個問題單元方式教授,上課方式分整班授課、專案討論、個案研討,實驗操作,成果報告等方式進行。
課程資料均放置於 google classroom (課程代碼 ), 以學校gmail帳號加入
週次 日期 內容與進度 授課地點
1 2/12 課程與分組設計: 課程介紹 (前測) (同意書) 一般教室
2 2/19 如何閱讀文獻,如何從事資料庫搜尋 一般教室
3 3/5 如何撰寫企畫書 一般教室
4 3/8 情境/問題設定 (引導實驗) 一般教室、實驗室
5 3/12 情境/問題設定 (引導實驗) 一般教室、實驗室
6 3/19 情境/問題設定 (引導實驗) 一般教室、實驗室
7 3/26 發掘/定義問題 一般教室
8 4/2 校慶補假
9 4/9 發掘/定義問題 一般教室
10 4/16 探究與自主學習 一般教室、實驗室
11 4/23 探究與自主學習 一般教室、實驗室
12 4/30 探究與自主學習 一般教室、實驗室
13 5/7 探究與自主學習 一般教室、實驗室
14 5/14 規劃解決方案 一般教室、實驗室
15 5/21 規劃解決方案 一般教室
16 5/28 成果發表會 (PPT報告)? 一般教室
17 6/4 成果發表會 (PPT報告) 一般教室
18 6/11 執行後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課程評鑑,最終版本實驗報告與企畫書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綠色化學】
[1] Anastas, P. T.; Warner, J. C., Green chemistry : theory and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England ; New York, 1998; p 135
[2] Keith, L. H.; Gron, L. U.; Young, J. L., Green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Chemical Reviews 2007, 107, (6), 2695-2708
[3] Namiesnik, J., Green analytical chemistry - Some remarks.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1, 24, (2), 151-153.
[4] Delaguardia, M.; Ruzicka, J.,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Conscientious Analytical-Chemistry through Miniaturization, Containment and Reagent Replacement. Analyst 1995, 120, (2), N17-N17.
[5] Anastas, P. T., Green chemistry and the role of analytical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Critical Review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1999, 29, (3), 167-175.
[6] Ghule, K.; Ghule, A. V.; Chen, B. J.; Ling, Y. C.,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O nanoparticles coated paper and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study. Green Chemistry 2006, 8, (12), 1034-1041
[7] Ling, Y. C.; Lo, B.; Ghule, A.; Hsu, K. Y.; Chen, W. Y.; Tai, C. C.; Kuo, T. C.; Lien, P. J. In Supercritical CO2 Assisted Photoresist Stripping and Wafer Cleaning, The 3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Tianjin, China, 23-26 Oct., 2004; Tianjin, China, 2004; p 15.
【資料搜尋】
[8] GRB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https://www.grb.gov.tw/search;keyword=Carbon%20dots;type=GRB05;scope=1
評分標準
本課程將於第十六與十七週舉辦成果發表會,每組學生需口頭報告及準備壁報論文有關其實驗內容與數據與產品企劃,另外需繳交實驗報告與企劃書裝訂本。學期成績計算包含三個部分:(1) 教師依平常表現計算"平時成績"(含會議討論前置工作準備、會議記錄登記、分配工作之進行),(2) 各組實報告、計劃書、壁報論文以及口頭報告結果,(3) 評量機制計分(含學生自我與同組同學間互評)。
50 % 平時成績(含上課紀錄、小組會議記錄本、學生自評與互評)
20 % 成果發表會: 壁報論文與口頭報告
30 % 實驗報告與企劃書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0
【創意化學實驗】為應用化學系大學部三年級必修課程(1學分,6鐘點),因應科技部新任部長吳政忠擘劃卅年後台灣在世界角色所訂出【創新、包容、永續】的願景,本課程規畫於109學年度上學期以創新與永續為主題發展新課綱進行。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係以保護地球為宗旨所發展的17項目標,目的為如何永續的運用有限的資源。自2015年以來,SDG成為各學校、業界、政府機構等主要思考方向,本校也以【SDG-Inside】的理念,發展國際連結共同推動永續發展合作行動。
由Anastas 與 Warner 提出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概念,主要思考如何減少化學反應中的反應物與產物的數量及毒性,達到人類永續生存之目標,因此綠色化學又被稱為【永續化學】(Sustainable Chemistry)。透過綠色化學的思考提供一種創新方法將化學、經濟和環境效益相互結合以解決重要的環境問題,將是未來重要的趨勢。
因應綠色永續化學發展,本學期主要以從廢棄物到材料(W2M: Waste to Materials)與油水分離為主軸,預計學生以團隊分組方式針對以上兩個方向,發想相關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案。
5/11 和 5/18 碳量子點小組採線上教學, 請同學於5/11 上課時間準時登入 google meet 請同學於5/18 上課時間準時登入 google meet google meet 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yhq-juoh-hbp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4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分為 A(單號)與B(雙號)班選課,混合AB班編組,一共分8組。本課程將以兩個問題單元方式教授,上課方式分整班授課、專案討論、個案研討,實驗操作,成果報告等方式進行。
課程資料均放置於 google classroom (課程代碼 ), 以學校gmail帳號加入
週次 日期 內容與進度 授課地點
1 2/12 課程與分組設計: 課程介紹 (前測) (同意書) 一般教室
2 2/19 如何閱讀文獻,如何從事資料庫搜尋 一般教室
3 3/5 如何撰寫企畫書 一般教室
4 3/8 情境/問題設定 (引導實驗) 一般教室、實驗室
5 3/12 情境/問題設定 (引導實驗) 一般教室、實驗室
6 3/19 情境/問題設定 (引導實驗) 一般教室、實驗室
7 3/26 發掘/定義問題 一般教室
8 4/2 校慶補假
9 4/9 發掘/定義問題 一般教室
10 4/16 探究與自主學習 一般教室、實驗室
11 4/23 探究與自主學習 一般教室、實驗室
12 4/30 探究與自主學習 一般教室、實驗室
13 5/7 探究與自主學習 一般教室、實驗室
14 5/14 規劃解決方案 一般教室、實驗室
15 5/21 規劃解決方案 一般教室
16 5/28 成果發表會 (PPT報告)? 一般教室
17 6/4 成果發表會 (PPT報告) 一般教室
18 6/11 執行後測、學生自評、學生互評、課程評鑑,最終版本實驗報告與企畫書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綠色化學】
[1] Anastas, P. T.; Warner, J. C., Green chemistry : theory and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England ; New York, 1998; p 135
[2] Keith, L. H.; Gron, L. U.; Young, J. L., Green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Chemical Reviews 2007, 107, (6), 2695-2708
[3] Namiesnik, J., Green analytical chemistry - Some remarks.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01, 24, (2), 151-153.
[4] Delaguardia, M.; Ruzicka, J., Towards Environmentally Conscientious Analytical-Chemistry through Miniaturization, Containment and Reagent Replacement. Analyst 1995, 120, (2), N17-N17.
[5] Anastas, P. T., Green chemistry and the role of analytical methodology development. Critical Review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1999, 29, (3), 167-175.
[6] Ghule, K.; Ghule, A. V.; Chen, B. J.; Ling, Y. C.,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ZnO nanoparticles coated paper and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study. Green Chemistry 2006, 8, (12), 1034-1041
[7] Ling, Y. C.; Lo, B.; Ghule, A.; Hsu, K. Y.; Chen, W. Y.; Tai, C. C.; Kuo, T. C.; Lien, P. J. In Supercritical CO2 Assisted Photoresist Stripping and Wafer Cleaning, The 3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ology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 Applications, Tianjin, China, 23-26 Oct., 2004; Tianjin, China, 2004; p 15.
【資料搜尋】
[8] GRB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https://www.grb.gov.tw/search;keyword=Carbon%20dots;type=GRB05;scope=1
評分標準
本課程將於第十六與十七週舉辦成果發表會,每組學生需口頭報告及準備壁報論文有關其實驗內容與數據與產品企劃,另外需繳交實驗報告與企劃書裝訂本。學期成績計算包含三個部分:(1) 教師依平常表現計算"平時成績"(含會議討論前置工作準備、會議記錄登記、分配工作之進行),(2) 各組實報告、計劃書、壁報論文以及口頭報告結果,(3) 評量機制計分(含學生自我與同組同學間互評)。
50 % 平時成績(含上課紀錄、小組會議記錄本、學生自評與互評)
20 % 成果發表會: 壁報論文與口頭報告
30 % 實驗報告與企劃書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42
修課人數
0
113-2_物理化學(一)
應用化學系
教學目標
The goal of this class is to introduce quantum mechanics and learn how to apply quantum mechanics to chemical systems.
課程資訊放置google classroom (代碼: yf6e4qv) 請用學校g-mail帳號加入課程. Classroom explanation with PPT slides, take-home exercise, and extra Video Clip for preview materials. This course is offered in Chinese/English mixed style. The textbook provides all materials needed to be covered, I will try to keep the same order as the textbook as possible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same.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Contents Chapter
1 2/12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Thermodynamics 1
2 2/19 Heat, Work, Internal Energy, Enthalpy, and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2
3 2/26 Heat, Work, Internal Energy, Enthalpy, and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2
4 3/5 The Importance of State Functions: Internal Energy and Enthalpy 3
5 3/12 Thermochemistry 4
6 3/19 期中考一
7 3/26 Entropy and the Second and Third Laws of Thermodynamics 5
8 4/2 放假 5
9 4/9 Chemical Equilibrium 6
10 4/16 Chemical Equilibrium 6
11 4/23 Real Gases 7
12 4/30 期中考二
13 5/7 Phase Diagrams and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Solids, Liquids, and Gases 8
14 5/14 Phase Diagrams and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Solids, Liquids, and Gases 8
15 5/21 Ideal and Real Solutions 9
16 5/28 Electrolyte Solutions 10
17 6/4 Electrochemical Cells, Batteries, and Fuel Cells 11
18 6/11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使用課本:
1. Engel, T.; Reid, P., “Physical Chemistry”, Pearson
2. Engel, T.; Reid, P., “Thermodynamics,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Pearson.
參考用書 :
1. Atkins, P.; de Paula, J.; “Physical Chemist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2. Cooksky, A.; “Physical Chemistry: Thermodynamics,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Kinetics”, Pearson
評分標準
Student Responsibility:
All course materials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Google Classroom site, students need to check it regularly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t is required for you to “pre-study” materials before class and also “review” the course materials each week after class. In-class quizzes or discussions will related to either concept checking during class time or materials review from the last class in any format.
Grading:
平時成績 20 %
期中考一 25 %
期中考二 25 %
期末考 30 %
考試約2.5小時,考試方式仿大考形式,若需計算機請於考試前向系上借計算機,非考試用品(例如: 個人計算機、手機、翻譯機、鉛筆盒等)勿攜入教室,考試期間若非必要不得離開教室(i.e. 上廁所),違規者學期成績以零分計算。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242
修課人數
2
The goal of this class is to introduce quantum mechanics and learn how to apply quantum mechanics to chemical systems.
課程資訊放置google classroom (代碼: yf6e4qv) 請用學校g-mail帳號加入課程. Classroom explanation with PPT slides, take-home exercise, and extra Video Clip for preview materials. This course is offered in Chinese/English mixed style. The textbook provides all materials needed to be covered, I will try to keep the same order as the textbook as possible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same.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Contents Chapter
1 2/12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Thermodynamics 1
2 2/19 Heat, Work, Internal Energy, Enthalpy, and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2
3 2/26 Heat, Work, Internal Energy, Enthalpy, and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2
4 3/5 The Importance of State Functions: Internal Energy and Enthalpy 3
5 3/12 Thermochemistry 4
6 3/19 期中考一
7 3/26 Entropy and the Second and Third Laws of Thermodynamics 5
8 4/2 放假 5
9 4/9 Chemical Equilibrium 6
10 4/16 Chemical Equilibrium 6
11 4/23 Real Gases 7
12 4/30 期中考二
13 5/7 Phase Diagrams and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Solids, Liquids, and Gases 8
14 5/14 Phase Diagrams and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Solids, Liquids, and Gases 8
15 5/21 Ideal and Real Solutions 9
16 5/28 Electrolyte Solutions 10
17 6/4 Electrochemical Cells, Batteries, and Fuel Cells 11
18 6/11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使用課本:
1. Engel, T.; Reid, P., “Physical Chemistry”, Pearson
2. Engel, T.; Reid, P., “Thermodynamics, Statistical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Pearson.
參考用書 :
1. Atkins, P.; de Paula, J.; “Physical Chemistry”,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2. Cooksky, A.; “Physical Chemistry: Thermodynamics,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Kinetics”, Pearson
評分標準
Student Responsibility:
All course materials will be included in the Google Classroom site, students need to check it regularly for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t is required for you to “pre-study” materials before class and also “review” the course materials each week after class. In-class quizzes or discussions will related to either concept checking during class time or materials review from the last class in any format.
Grading:
平時成績 20 %
期中考一 25 %
期中考二 25 %
期末考 30 %
考試約2.5小時,考試方式仿大考形式,若需計算機請於考試前向系上借計算機,非考試用品(例如: 個人計算機、手機、翻譯機、鉛筆盒等)勿攜入教室,考試期間若非必要不得離開教室(i.e. 上廁所),違規者學期成績以零分計算。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242
修課人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