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_城市發展研究專題
教學目標
「城市發展研究專題」旨在透過城市歷史的檢視,省思檢視環境規劃和設計專業的發展,包括實作的歷史與思想的歷史。本課程主要將藉由相關的文獻選讀,引領同學建立並勾勒對於城市發展的理解輪廓。本課程主要將藉由理論性的文獻選讀,引領同學建立並勾勒一個對城市發展的理解輪廓,也包括台灣的個案研究資料的閱讀。除了文獻資料的閱讀外,經驗研究的引發探討是另一個課程進行的重點,包括像是「國土規劃」、「歷史街區再造」、「都市更新」等議題,將作為同學在文獻閱讀的同時,進行觀察省思及印證。更樂見能夠延伸到個人論文研究的探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城市發展所涉及到的設計與規劃論述的實踐,既是對環境和社會的介入,也是對未來和歷史的塑造;這其中也同時包括介入、塑造和干預所造成的差錯、偏移及意外後果。而其所形成之設計與規劃的歷史與理論,則是對城市發展過程的選擇性呈現,而非中立的單純紀錄。 在這樣的意義上,如果設計與規劃行動是對於社會與空間現實的一種介入和干預,那麼,在複雜、充滿衝突和緊張的社會世界裡,必然會引發並牽動多重且可能不均等的各種社會秩序、文化想像、生活慣習、環境生態,以及權力關係;這些,才是討論城市發展何以產生、產出什麼結果的重要關鍵。 選課上建議有意願以此方向作為論文研究同學為上。 四、課程進度(視修課人數調整之) 第 一 週 1.加退選週──課程介紹 第 二 週 2.選課確認,討論分組 〈西方規劃史概說〉 第 三 週 3.西方現代都市規劃與設計的起源與發展 第 四 週 4.西方現代都市規劃與設計的起源與發展 〈台灣的城市規劃〉 第 五 週 5.1945年以前的台灣城鎮 第 六 週 6.戰後的台灣城市發展(一):依賴發展與非正式性 第 七 週 7.戰後的台灣城市發展(二):交通運輸系統的影響 第 八 週 8.戰後的台灣城市發展(三):社區參與、地方發展與都市保存 第 九 週 9.期中考──期末報告提綱說明 第 十 週 10.戰後的台灣城市發展(四):全球城市競爭、新都市主義與文化治理 〈城市規劃的理論研究〉 第十一週 11.規劃這個專業 第十二週 12.田園城市與區域規劃 第十三週 13.規劃的排他性:城市美化運動、縉紳化與企業主義城市 第十四週 14.基礎設施與技術政治 〈西方規劃理論變遷與治理的轉向〉 第十五週 15.規劃理論的變遷 第十六週 16.生態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期末報告暨作業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Relph, Edward(1998)The Modern Urban Landscape.(現代都市地景)謝慶達譯,台北:田園城市。 Hall, Peter(2017)Cities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明日城市:二十世紀城市規劃設計的思想史)吳綱立譯,台北:聯經出版社。 Kotkin, Joel(2006)《城市的歷史》(謝佩妏譯),台北:左岸。 Mumford, Lewis(1994)《歷史中的城市》(宋俊嶺、倪文彥譯),台北:建築與文化出版社。 Schorske, Carl E.(2002)《世紀末的維也納》(黃煜文譯),台北:麥田。 Harvey, David(2007)《巴黎,現代性之都》(黃煜文譯),台北:群學。 Hollis, Leo(2011)《倫敦的崛起:知識份子打造的城市》(宋美瑩譯),台北:貓頭鷹。 Kevin, Lynch(2014)The Image of the City.(城市的意象)胡家璇譯,台北:遠流出版。 Parker, Simon(2007)Urban Theory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Encountering the City. (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王志弘、徐苔玲譯,台北:群學出版。 Knox, Paul L.(2019)Cities and Design. (城市與設計)徐苔玲、王志弘譯,台北:群學出版。 Howard, Ebenezer(2020)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百年眾望經典.明日田園城市)吳鄭重譯,台北:聯經出版。 饗庭伸(2020)都市:人口減少時代都市計画.(折疊都市:從日本的都市規劃實踐經驗,探尋人口減少時代的城市設計和人本生活)林書嫻譯,台北:臉譜出版。 Jacobs, Jane(2007)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吳鄭重譯注,台北:聯經出版。 Sadik-Khan, Janette & Solomonow, Seth(2018)Streetfight: Handbook for an Urban Revolution.(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從紐約公共空間的凋零與重生,探尋以人為本的街道設計和智慧運輸)高子梅譯,台北:臉譜出版。 Rybczynski, Witold(2019)Makeshift Metropolis: Ideas About Cities. (關於城市建築,我想說的是…建築思想家黎辛斯基的城市再思考)黃中憲譯,台北:貓頭鷹出版。 Sennett, Richard(2020)Building and Dwelling: Ethics for the City.(棲居:都市規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如何打造開放城市,尋找居住平衡的新契機?)洪慧芳譯,台北:馬可孛羅出版。 Hou, Jeff, Caroline Chen(2013)City Rebelling.(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吳比娜等譯,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王志弘編(2015)《叛民城市:台北暗黑旅誌》,台北:公共冊所出版。 Zukin, Sharon(2010)Landscapes of Power: From Detroit to Disney World.(權力地景:從底特律到迪士尼世界)王志弘等譯,台北:群學出版。 Zukin, Sharon(2012)Naked City: 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裸城: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王志弘等譯,台北:群學出版。 Sorkin, Michael(2024)Variations on a Theme Park: The New American City and the End of Public Space.(失根城市:當代都市的斷裂、擬仿,與公共空間的消失)賴彥如譯,台北:大家出版社。 Moskowitz, Peter(2018)How to Kill a City: Gentrific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Fight for the Neighborhood.(如何謀殺一座城市: 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吳比娜、賴彥如譯,台北:行人出版社。Green, Ben(2020)The Smart Enough City: Putting Technology in Its Place to Reclaim Our Urban Future.(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廖亭雲譯,台北:行人出版。
評分標準
做為研究所的學習,本課程期許同學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勇於學習表達、積極參與課程討論的態度。平時成績佔40﹪(包括參與討論和導讀),期中作業佔20﹪,期末報告成績40﹪。期中作業選取一本關於設計或規劃研究的專書或學位論文進行閱讀心得的寫作,期末報告針對一個有關設計規劃議題,進行報告撰寫與作業的繳交。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214
修課人數
7
「城市發展研究專題」旨在透過城市歷史的檢視,省思檢視環境規劃和設計專業的發展,包括實作的歷史與思想的歷史。本課程主要將藉由相關的文獻選讀,引領同學建立並勾勒對於城市發展的理解輪廓。本課程主要將藉由理論性的文獻選讀,引領同學建立並勾勒一個對城市發展的理解輪廓,也包括台灣的個案研究資料的閱讀。除了文獻資料的閱讀外,經驗研究的引發探討是另一個課程進行的重點,包括像是「國土規劃」、「歷史街區再造」、「都市更新」等議題,將作為同學在文獻閱讀的同時,進行觀察省思及印證。更樂見能夠延伸到個人論文研究的探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城市發展所涉及到的設計與規劃論述的實踐,既是對環境和社會的介入,也是對未來和歷史的塑造;這其中也同時包括介入、塑造和干預所造成的差錯、偏移及意外後果。而其所形成之設計與規劃的歷史與理論,則是對城市發展過程的選擇性呈現,而非中立的單純紀錄。 在這樣的意義上,如果設計與規劃行動是對於社會與空間現實的一種介入和干預,那麼,在複雜、充滿衝突和緊張的社會世界裡,必然會引發並牽動多重且可能不均等的各種社會秩序、文化想像、生活慣習、環境生態,以及權力關係;這些,才是討論城市發展何以產生、產出什麼結果的重要關鍵。 選課上建議有意願以此方向作為論文研究同學為上。 四、課程進度(視修課人數調整之) 第 一 週 1.加退選週──課程介紹 第 二 週 2.選課確認,討論分組 〈西方規劃史概說〉 第 三 週 3.西方現代都市規劃與設計的起源與發展 第 四 週 4.西方現代都市規劃與設計的起源與發展 〈台灣的城市規劃〉 第 五 週 5.1945年以前的台灣城鎮 第 六 週 6.戰後的台灣城市發展(一):依賴發展與非正式性 第 七 週 7.戰後的台灣城市發展(二):交通運輸系統的影響 第 八 週 8.戰後的台灣城市發展(三):社區參與、地方發展與都市保存 第 九 週 9.期中考──期末報告提綱說明 第 十 週 10.戰後的台灣城市發展(四):全球城市競爭、新都市主義與文化治理 〈城市規劃的理論研究〉 第十一週 11.規劃這個專業 第十二週 12.田園城市與區域規劃 第十三週 13.規劃的排他性:城市美化運動、縉紳化與企業主義城市 第十四週 14.基礎設施與技術政治 〈西方規劃理論變遷與治理的轉向〉 第十五週 15.規劃理論的變遷 第十六週 16.生態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期末報告暨作業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Relph, Edward(1998)The Modern Urban Landscape.(現代都市地景)謝慶達譯,台北:田園城市。 Hall, Peter(2017)Cities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明日城市:二十世紀城市規劃設計的思想史)吳綱立譯,台北:聯經出版社。 Kotkin, Joel(2006)《城市的歷史》(謝佩妏譯),台北:左岸。 Mumford, Lewis(1994)《歷史中的城市》(宋俊嶺、倪文彥譯),台北:建築與文化出版社。 Schorske, Carl E.(2002)《世紀末的維也納》(黃煜文譯),台北:麥田。 Harvey, David(2007)《巴黎,現代性之都》(黃煜文譯),台北:群學。 Hollis, Leo(2011)《倫敦的崛起:知識份子打造的城市》(宋美瑩譯),台北:貓頭鷹。 Kevin, Lynch(2014)The Image of the City.(城市的意象)胡家璇譯,台北:遠流出版。 Parker, Simon(2007)Urban Theory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 Encountering the City. (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王志弘、徐苔玲譯,台北:群學出版。 Knox, Paul L.(2019)Cities and Design. (城市與設計)徐苔玲、王志弘譯,台北:群學出版。 Howard, Ebenezer(2020)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百年眾望經典.明日田園城市)吳鄭重譯,台北:聯經出版。 饗庭伸(2020)都市:人口減少時代都市計画.(折疊都市:從日本的都市規劃實踐經驗,探尋人口減少時代的城市設計和人本生活)林書嫻譯,台北:臉譜出版。 Jacobs, Jane(2007)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吳鄭重譯注,台北:聯經出版。 Sadik-Khan, Janette & Solomonow, Seth(2018)Streetfight: Handbook for an Urban Revolution.(偉大城市的二次誕生:從紐約公共空間的凋零與重生,探尋以人為本的街道設計和智慧運輸)高子梅譯,台北:臉譜出版。 Rybczynski, Witold(2019)Makeshift Metropolis: Ideas About Cities. (關於城市建築,我想說的是…建築思想家黎辛斯基的城市再思考)黃中憲譯,台北:貓頭鷹出版。 Sennett, Richard(2020)Building and Dwelling: Ethics for the City.(棲居:都市規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如何打造開放城市,尋找居住平衡的新契機?)洪慧芳譯,台北:馬可孛羅出版。 Hou, Jeff, Caroline Chen(2013)City Rebelling.(城市造反:全球非典型都市規劃術)吳比娜等譯,台北:左岸文化出版社。 王志弘編(2015)《叛民城市:台北暗黑旅誌》,台北:公共冊所出版。 Zukin, Sharon(2010)Landscapes of Power: From Detroit to Disney World.(權力地景:從底特律到迪士尼世界)王志弘等譯,台北:群學出版。 Zukin, Sharon(2012)Naked City: The Death and Life of Authentic Urban Places.(裸城:純正都市地方的生與死)王志弘等譯,台北:群學出版。 Sorkin, Michael(2024)Variations on a Theme Park: The New American City and the End of Public Space.(失根城市:當代都市的斷裂、擬仿,與公共空間的消失)賴彥如譯,台北:大家出版社。 Moskowitz, Peter(2018)How to Kill a City: Gentrification, Inequality, and the Fight for the Neighborhood.(如何謀殺一座城市: 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吳比娜、賴彥如譯,台北:行人出版社。Green, Ben(2020)The Smart Enough City: Putting Technology in Its Place to Reclaim Our Urban Future.(被科技綁架的智慧城市)廖亭雲譯,台北:行人出版。
評分標準
做為研究所的學習,本課程期許同學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勇於學習表達、積極參與課程討論的態度。平時成績佔40﹪(包括參與討論和導讀),期中作業佔20﹪,期末報告成績40﹪。期中作業選取一本關於設計或規劃研究的專書或學位論文進行閱讀心得的寫作,期末報告針對一個有關設計規劃議題,進行報告撰寫與作業的繳交。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214
修課人數
7
113-1_建築創新技術與設計實踐專論
教學目標
設計與營建技術本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建築產業鏈,同時更需要具備創新與永續等先進設計思維的目標. 因此,建築產業發展的技術日新月異,除了在營建技術上需不斷突破,設計本身更需藉由當代先進的設計思維發揮與整合,始能與時俱進造就完美的建築物,本課程將引導學生藉由實際工程案例之討論與參觀,了解整個建築工程在設計階段與營造階段執行時導入先進建築技術理論的相關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參觀教學-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授課內容與上課方式說明 第二週 創新營建技術概念(一) 第三週 創新營建技術概念(二) 第四週 創新營建技術與設計之參訪(高雄火車站) 第五週 創新營建技術與設計之架構與思潮 第六週 創新營建技術與設計之參訪(高雄亞灣智慧公宅) 第七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八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九週 期中報告 第十週 特殊建築工程之實際參訪 第十一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二週 創新設計技術概念與理論(一) 第十三週 創新設計技術概念與理論(二) 第十四週 設計案例參訪 第十五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六週 設計案例參訪 第十七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1.出席與上課表現20% 2.期中報告40% 3.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62
設計與營建技術本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建築產業鏈,同時更需要具備創新與永續等先進設計思維的目標. 因此,建築產業發展的技術日新月異,除了在營建技術上需不斷突破,設計本身更需藉由當代先進的設計思維發揮與整合,始能與時俱進造就完美的建築物,本課程將引導學生藉由實際工程案例之討論與參觀,了解整個建築工程在設計階段與營造階段執行時導入先進建築技術理論的相關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參觀教學-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授課內容與上課方式說明 第二週 創新營建技術概念(一) 第三週 創新營建技術概念(二) 第四週 創新營建技術與設計之參訪(高雄火車站) 第五週 創新營建技術與設計之架構與思潮 第六週 創新營建技術與設計之參訪(高雄亞灣智慧公宅) 第七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八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九週 期中報告 第十週 特殊建築工程之實際參訪 第十一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二週 創新設計技術概念與理論(一) 第十三週 創新設計技術概念與理論(二) 第十四週 設計案例參訪 第十五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六週 設計案例參訪 第十七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1.出席與上課表現20% 2.期中報告40% 3.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62
113-1_建築工程財務與進度管理
教學目標
本學期建築工程財務與進度課程,將著重於建築工程財務,包含:工程經濟概論、貨幣與時間的關係、貨幣的管理及應用、現值及未來值、等額年金、投資報酬率、折舊、建立投資專案的現金流量、成本及效益分析、專案風險及通貨膨脹的影響等。有鑒於學子們對於建築工程財務與進度管理學習產生困難,遂整理教學於各大學、補教界、證照班的資料,希冀本教材能對學子們於學習及未來工作產生正面的幫助及興趣。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第1至2週:學期課程須知及工程經濟概論 2. 第3週:貨幣與時間的關係 3. 第4週至第5週:貨幣的管理及應用 4. 第6週:現值及未來值 5. 第7週:等額年金 6. 第8至9週:投資報酬率 7. 第10週:折舊 8. 第11週至第12週:建立投資專案的現金流量 9 第13週至第14週:成本及效益分析 10 第15週至學期末:專案風險及通貨膨脹的影響等
教科書/參考書
1. 工程經濟4/e精華本,原著PARK,校閱:邱垂昱,編譯:吳家宏、李文瑞、林亭兒、曾懷恩、張倫、蔣寬和。 2. 工程經濟學,李克聰博士,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評分標準
上課時同學發問佔10%,期中考或期中報告40%,期末報告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44
本學期建築工程財務與進度課程,將著重於建築工程財務,包含:工程經濟概論、貨幣與時間的關係、貨幣的管理及應用、現值及未來值、等額年金、投資報酬率、折舊、建立投資專案的現金流量、成本及效益分析、專案風險及通貨膨脹的影響等。有鑒於學子們對於建築工程財務與進度管理學習產生困難,遂整理教學於各大學、補教界、證照班的資料,希冀本教材能對學子們於學習及未來工作產生正面的幫助及興趣。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第1至2週:學期課程須知及工程經濟概論 2. 第3週:貨幣與時間的關係 3. 第4週至第5週:貨幣的管理及應用 4. 第6週:現值及未來值 5. 第7週:等額年金 6. 第8至9週:投資報酬率 7. 第10週:折舊 8. 第11週至第12週:建立投資專案的現金流量 9 第13週至第14週:成本及效益分析 10 第15週至學期末:專案風險及通貨膨脹的影響等
教科書/參考書
1. 工程經濟4/e精華本,原著PARK,校閱:邱垂昱,編譯:吳家宏、李文瑞、林亭兒、曾懷恩、張倫、蔣寬和。 2. 工程經濟學,李克聰博士,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評分標準
上課時同學發問佔10%,期中考或期中報告40%,期末報告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44
113-1_都市開發專案碳盤查講座
教學目標
1. 配合氣候變遷因應法,將淨零碳排理念落實到城市淨零轉型(AI應用)與都市開發專案。 2. 建立學生操作ISO14064-1、14064-2、14067國際標準認證知能。 3. 應用碳足跡盤查,整合落實到都市開發專案規劃,建構碳中和城市架構。 4. 建構永續治理報告書資料蒐集撰寫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前言:國際淨零城市與數位城市轉型趨勢(讀本與作業分工) 2. ISO系列認證課程(ISO14064-1、14064-2介紹) 3. ISO 14067碳足跡盤查/碳盤查與碳足跡盤查比較 4. 碳盤查的不同方法和學理依據和AI應用 5. ISO 14067碳足跡盤查與案例解析 6. 專案碳盤查操作 7. 永續治理報告書撰寫與案例解析 8. 專案-永續治理報告書撰寫演練(一) 9. 專案-永續治理報告書撰寫演練(二) 10. 社區碳盤查專案報告 11. 低碳建築與建築能效檢討專案報告 12. 淨零碳排示範區的規劃目標設定 13. 都市更新專案計畫碳盤查 14. 都市設計規範碳盤查引導 15. 都市計畫區的碳盤查方法 16. 高雄市淨零永續報告 17. 期末報告(一) 18. 期末報告(二)
教科書/參考書
1. N. H. Ravindranath, Madelene Ostwald,2007, Carbon Inventory Methods Handbook for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Carbon Mitigation and Roundwood Production Projects,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6816545 2.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2010, Local Government Operation Protocol. 3. PWC, 2012,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tips-Simple actions to make your reporting more accessible and effective. 4. Kurniatun Hairiah, Sonya Dewi, Fahmuddin Agus, Sandra Velarde, Andree Ekadinata, Subekti Rahayu and Meine van Noordwijk, 2011, MEASURING CARBON STOCKS Across Land Use Systems – A Manuel, 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 5. RMI, 2017, The Carbon-Free City Handbook: Buildings, https://rmi.org/insight/the-carbon-free-city-handbook-buildings/ 6.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1, Net Zero Carbon Cit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Insight Report. 7. NUK GOV., 2021, Net Zero Estate Playbook-A guide to decarbonizing government property. 8. European Missions, 2020 100 Climate-Neutral and Smart Cities by 2030- Implementation Plan, An internal working docum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9. Zaheer Allam, Simon Elias Bibri, Didier Chabaud1 & Carlos Moreno, 2020, The ‘15-Minute City’ concept can shape a net-zero urban future, Humanity & Social Science Community. 10. Aapo Huovila, Hanne Siikavirta , Carmen Antuña Rozado, Jyri Rökman, Pekka Tuominen, Satu Paiho, Åsa Hedman, Peter Ylén, 2022, Carbon-neutral cities: Critical review of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ume 341, 20 March 2022, 130912. 11. Department for Levelling Up, Housing and Communities, 2022, Government response to the Housing,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Select Committee report on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ath to net zero. 12. Ziyu Duan and Seiyong Kim,2023,Progress in Research on Net-Zero-Carbon Citie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Knowledge Framework, Energies 2023, 16, 6279. htps://doi.org/10.3390/en16176279 13. UN,202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23. 14. Utilities One, 2024, Net-Zero Mixed-Use Developments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https://utilitiesone.com/net-zero-mixed-use-developments-sustainable-urbanization#anchor-. 15. Green House Ptotocol, 2024, Global Protocol for Community-Sca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ventories executive summary - An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for Cities,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 C40 Cities(Climate Leadership Group) & ICLEI(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lility) 16.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14064-2_2021,室氣體-第 2 部:專案層級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或移除增量之量化、監督及報告附指引之規範。 17.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1,國際鏈結之企業碳足跡指引,https://ghg.tgpf.org.tw/CVResources/CVResources_more?id=59cb036c262a454d9006b730dca3f5db 18.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翻譯印贈,2022,全球土壤再固碳,推薦管理措施之技術手冊。 19.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23,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 20.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2023,高雄市製造業碳管理作業手冊彙編(第一版) 21.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23,淨零減排趨勢下的高雄市都市發展策略。 22. 高雄市政府淨零學院,ISO 14064-1_2018,2023,溫室氣體第 1 部分:組織層級量化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規範和指導,內部稽核員研習課程講義。 23. 經濟日報,2023,經濟日報網用-2023企業ESG年鑑 (ID) 24.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2024,淨零碳排示範區域施行計畫討論(第三次)簡報,未刊行報告。 25. 新北市,2021,新北市永續發展目標-地方自願性檢視報告。 26. 陳國益,2023,AI 生成技術,虎尾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未刊行報告。 27.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4,產品碳足跡管理與盤查。 28.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4,碳管理趨勢及策略。 29. 台塑公司(電子材料部),2024,黃仁勳& 蘇姿丰主題演講重點摘要與心得報告。 30.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2024,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第七屆第2次委員會議簡報,未刊行報告。
評分標準
平時作業(30%) 期中測驗(30%)(線上網路評測) 期末報告(30%) 出席率(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10
1. 配合氣候變遷因應法,將淨零碳排理念落實到城市淨零轉型(AI應用)與都市開發專案。 2. 建立學生操作ISO14064-1、14064-2、14067國際標準認證知能。 3. 應用碳足跡盤查,整合落實到都市開發專案規劃,建構碳中和城市架構。 4. 建構永續治理報告書資料蒐集撰寫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前言:國際淨零城市與數位城市轉型趨勢(讀本與作業分工) 2. ISO系列認證課程(ISO14064-1、14064-2介紹) 3. ISO 14067碳足跡盤查/碳盤查與碳足跡盤查比較 4. 碳盤查的不同方法和學理依據和AI應用 5. ISO 14067碳足跡盤查與案例解析 6. 專案碳盤查操作 7. 永續治理報告書撰寫與案例解析 8. 專案-永續治理報告書撰寫演練(一) 9. 專案-永續治理報告書撰寫演練(二) 10. 社區碳盤查專案報告 11. 低碳建築與建築能效檢討專案報告 12. 淨零碳排示範區的規劃目標設定 13. 都市更新專案計畫碳盤查 14. 都市設計規範碳盤查引導 15. 都市計畫區的碳盤查方法 16. 高雄市淨零永續報告 17. 期末報告(一) 18. 期末報告(二)
教科書/參考書
1. N. H. Ravindranath, Madelene Ostwald,2007, Carbon Inventory Methods Handbook for Greenhouse Gas Inventory, Carbon Mitigation and Roundwood Production Projects,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6816545 2.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2010, Local Government Operation Protocol. 3. PWC, 2012,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tips-Simple actions to make your reporting more accessible and effective. 4. Kurniatun Hairiah, Sonya Dewi, Fahmuddin Agus, Sandra Velarde, Andree Ekadinata, Subekti Rahayu and Meine van Noordwijk, 2011, MEASURING CARBON STOCKS Across Land Use Systems – A Manuel, 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 5. RMI, 2017, The Carbon-Free City Handbook: Buildings, https://rmi.org/insight/the-carbon-free-city-handbook-buildings/ 6. World Economic Forum, 2021, Net Zero Carbon Cit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Insight Report. 7. NUK GOV., 2021, Net Zero Estate Playbook-A guide to decarbonizing government property. 8. European Missions, 2020 100 Climate-Neutral and Smart Cities by 2030- Implementation Plan, An internal working docum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9. Zaheer Allam, Simon Elias Bibri, Didier Chabaud1 & Carlos Moreno, 2020, The ‘15-Minute City’ concept can shape a net-zero urban future, Humanity & Social Science Community. 10. Aapo Huovila, Hanne Siikavirta , Carmen Antuña Rozado, Jyri Rökman, Pekka Tuominen, Satu Paiho, Åsa Hedman, Peter Ylén, 2022, Carbon-neutral cities: Critical review of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ume 341, 20 March 2022, 130912. 11. Department for Levelling Up, Housing and Communities, 2022, Government response to the Housing, Commun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 Select Committee report on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ath to net zero. 12. Ziyu Duan and Seiyong Kim,2023,Progress in Research on Net-Zero-Carbon Cities: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Knowledge Framework, Energies 2023, 16, 6279. htps://doi.org/10.3390/en16176279 13. UN,202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2023. 14. Utilities One, 2024, Net-Zero Mixed-Use Developments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https://utilitiesone.com/net-zero-mixed-use-developments-sustainable-urbanization#anchor-. 15. Green House Ptotocol, 2024, Global Protocol for Community-Sca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Inventories executive summary - An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 for Cities,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 C40 Cities(Climate Leadership Group) & ICLEI(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lility) 16.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14064-2_2021,室氣體-第 2 部:專案層級溫室氣體排放減量或移除增量之量化、監督及報告附指引之規範。 17.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1,國際鏈結之企業碳足跡指引,https://ghg.tgpf.org.tw/CVResources/CVResources_more?id=59cb036c262a454d9006b730dca3f5db 18.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正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翻譯印贈,2022,全球土壤再固碳,推薦管理措施之技術手冊。 19.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23,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 20.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2023,高雄市製造業碳管理作業手冊彙編(第一版) 21.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2023,淨零減排趨勢下的高雄市都市發展策略。 22. 高雄市政府淨零學院,ISO 14064-1_2018,2023,溫室氣體第 1 部分:組織層級量化和報告溫室氣體排放和清除的規範和指導,內部稽核員研習課程講義。 23. 經濟日報,2023,經濟日報網用-2023企業ESG年鑑 (ID) 24.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2024,淨零碳排示範區域施行計畫討論(第三次)簡報,未刊行報告。 25. 新北市,2021,新北市永續發展目標-地方自願性檢視報告。 26. 陳國益,2023,AI 生成技術,虎尾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未刊行報告。 27.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4,產品碳足跡管理與盤查。 28.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4,碳管理趨勢及策略。 29. 台塑公司(電子材料部),2024,黃仁勳& 蘇姿丰主題演講重點摘要與心得報告。 30.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2024,高雄市政府永續發展暨氣候變遷因應推動會第七屆第2次委員會議簡報,未刊行報告。
評分標準
平時作業(30%) 期中測驗(30%)(線上網路評測) 期末報告(30%) 出席率(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10
113-1_BIM建築資訊模型特論
教學目標
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為設計、施工和設施管理提供了一個新方法。 在 BIM 之中,用數位化的方式呈現建築過程來提升數位資訊之交換和互通性,並改變了建築的 外觀、建築的性能以及建築的設計與建造方式。本課程將從 BIM 的發展以及基本建模方法開始 介紹,並以建築專案生命週期之架構,透過實際案例,說明 BIM 在規劃設計、營建施工、營運 維護等階段的應用模式,並探討 BIM 的未來發展與展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1 週 課程簡介、BIM 簡介 第 2 週 BIM 設計工具 第 3 週 參數式建模方法 第 4 週 BIM 建模操作 第 5 週 BIM 建模操作 第 6 週 資訊整合與交換 第 7 週 BIM 在建築規劃設計之應用 第 8 週 BIM 在建築規劃設計之應用 第 9 週 期中報告 BIM 案例研究 第 10 週 BIM 在營建施工的應用 第 11 週 BIM 在營建施工的應用 第 12 週 BIM 在分包商和製造商的應用 第 13 週 BIM 專案管理系統 第 14 週 BIM 在設施維護管理之應用 第 15 週 BIM 設施維護管理系統 第 16 週 期末報告 第 17 週 「工程資訊管理 BIM 基礎」coursera 課程 第 18 週 「工程資訊管理 BIM 基礎」coursera 課程
教科書/參考書
1. Eastman, C., P. Teicholz, R. Sacks, and K. Liston, BIM Handbook, 2nd Edition, Wiley, 2011. 2. BIM 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第二版) ,Eastman 等人原著,賴朝俊、蔡志敏譯,松崗 2013。 3. Dana K./ Tardif Michael Smith,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Architects, Engineers, Constructors, and Real Estate Asset 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4. Teicholz, P., BIM for Facility Manager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 5. Hardin, B., Bim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ven Tools, Methods, and Workflow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評分標準
‧課堂參與 及 作業 30% ‧期中案例報告 20% ‧論文導讀報告 20% ‧期末專題 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21
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為設計、施工和設施管理提供了一個新方法。 在 BIM 之中,用數位化的方式呈現建築過程來提升數位資訊之交換和互通性,並改變了建築的 外觀、建築的性能以及建築的設計與建造方式。本課程將從 BIM 的發展以及基本建模方法開始 介紹,並以建築專案生命週期之架構,透過實際案例,說明 BIM 在規劃設計、營建施工、營運 維護等階段的應用模式,並探討 BIM 的未來發展與展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1 週 課程簡介、BIM 簡介 第 2 週 BIM 設計工具 第 3 週 參數式建模方法 第 4 週 BIM 建模操作 第 5 週 BIM 建模操作 第 6 週 資訊整合與交換 第 7 週 BIM 在建築規劃設計之應用 第 8 週 BIM 在建築規劃設計之應用 第 9 週 期中報告 BIM 案例研究 第 10 週 BIM 在營建施工的應用 第 11 週 BIM 在營建施工的應用 第 12 週 BIM 在分包商和製造商的應用 第 13 週 BIM 專案管理系統 第 14 週 BIM 在設施維護管理之應用 第 15 週 BIM 設施維護管理系統 第 16 週 期末報告 第 17 週 「工程資訊管理 BIM 基礎」coursera 課程 第 18 週 「工程資訊管理 BIM 基礎」coursera 課程
教科書/參考書
1. Eastman, C., P. Teicholz, R. Sacks, and K. Liston, BIM Handbook, 2nd Edition, Wiley, 2011. 2. BIM 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第二版) ,Eastman 等人原著,賴朝俊、蔡志敏譯,松崗 2013。 3. Dana K./ Tardif Michael Smith,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Architects, Engineers, Constructors, and Real Estate Asset 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4. Teicholz, P., BIM for Facility Manager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 5. Hardin, B., Bim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ven Tools, Methods, and Workflow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評分標準
‧課堂參與 及 作業 30% ‧期中案例報告 20% ‧論文導讀報告 20% ‧期末專題 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21
113-1_專題研討(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教授學生對論文研究方法的認知及應用,透過討論與研習能將 其所學應用於未來的研究上,讓研究能更具有深度。 課程內容分為『專題演講』與『專題研討』兩部分: 1. 專題演講搭配系上週三講座,邀請實務專家演講、相關學者與談,向 學生介紹各種研究課題和發展可能,並與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 2. 專題研討以專題講座延伸閱讀的方式,共同探討評論當代的建築議題, 訓練對於當代設計議題之論述、評論與提問之能力,協助同學探索論 文題目。 課程報告型式一:個人文獻報告 1. 繳交形式~簡報檔案 2. 報告內容: 請由課程所提供的文獻清單中選擇一篇進行閱讀(如為專書請選擇章 節)。並將內容整理之後,加上個人相關延伸閱讀進行報告。 a. 須包含研究目的、方法與結果。 b. 延伸閱讀需符合文獻內容,且為研究文獻或專書。 c. 若需翻譯後請整理成大綱以及細項內容,勿將google翻譯內容直接貼上。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NjhEUWJ9J2Giju8k_JuaEl6 yahE71GwPk_4PAe0GD28/edit? usp=sharing 課程報告型式二:專題講座議題延伸閱讀報告 1. 繳交形式~簡報檔案 2. 報告內容: 請於本學期之週三講座中挑選有興趣的議題,根據議題尋找相關文獻資 料,進行閱讀理解後,將內容整理加上個人見解進行報告。 a. 延伸閱讀需符合專業文獻內容,且為研究文獻或專書。 b. 議題範圍包含: 1) 低碳永續環境 2) 先進科技技術 3)建築與景觀設計 4) AI與數位發展 5) 工程營建管理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6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率-4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演講時程(日期、講員、邀請老師) 10/2 黃則維 研究員~Atelier Wooo (蔡寧) 10/9 盛郁庭 副教授~逢甲大學建築學院 (梁凱翔) 10/16 劉柏廷 講師~巨匠電腦 (陳逸) 10/23 王煦中 建築師~德司丹聖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X居夏設計 (蔡寧) 10/30 吳建禾 建築師~TYarchistudio (馬瑜嬪) 11/6 謝婷婷 總經理~寬城設計 (陳仁) 11/13 (待聘) 11/20 葉育鑫 建築師~初樸建築師事務所 (葉育君) 11/27 江政龍 專案經理人~凝相創作研究室 (楊欣潔) 12/4 謝志長 董事長~達麗建設 (陳仁、陳怡兆) 12/18 吳書原 景觀建築師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陳怡兆)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0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15
本課程主要教授學生對論文研究方法的認知及應用,透過討論與研習能將 其所學應用於未來的研究上,讓研究能更具有深度。 課程內容分為『專題演講』與『專題研討』兩部分: 1. 專題演講搭配系上週三講座,邀請實務專家演講、相關學者與談,向 學生介紹各種研究課題和發展可能,並與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 2. 專題研討以專題講座延伸閱讀的方式,共同探討評論當代的建築議題, 訓練對於當代設計議題之論述、評論與提問之能力,協助同學探索論 文題目。 課程報告型式一:個人文獻報告 1. 繳交形式~簡報檔案 2. 報告內容: 請由課程所提供的文獻清單中選擇一篇進行閱讀(如為專書請選擇章 節)。並將內容整理之後,加上個人相關延伸閱讀進行報告。 a. 須包含研究目的、方法與結果。 b. 延伸閱讀需符合文獻內容,且為研究文獻或專書。 c. 若需翻譯後請整理成大綱以及細項內容,勿將google翻譯內容直接貼上。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NjhEUWJ9J2Giju8k_JuaEl6 yahE71GwPk_4PAe0GD28/edit? usp=sharing 課程報告型式二:專題講座議題延伸閱讀報告 1. 繳交形式~簡報檔案 2. 報告內容: 請於本學期之週三講座中挑選有興趣的議題,根據議題尋找相關文獻資 料,進行閱讀理解後,將內容整理加上個人見解進行報告。 a. 延伸閱讀需符合專業文獻內容,且為研究文獻或專書。 b. 議題範圍包含: 1) 低碳永續環境 2) 先進科技技術 3)建築與景觀設計 4) AI與數位發展 5) 工程營建管理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6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率-4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演講時程(日期、講員、邀請老師) 10/2 黃則維 研究員~Atelier Wooo (蔡寧) 10/9 盛郁庭 副教授~逢甲大學建築學院 (梁凱翔) 10/16 劉柏廷 講師~巨匠電腦 (陳逸) 10/23 王煦中 建築師~德司丹聖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X居夏設計 (蔡寧) 10/30 吳建禾 建築師~TYarchistudio (馬瑜嬪) 11/6 謝婷婷 總經理~寬城設計 (陳仁) 11/13 (待聘) 11/20 葉育鑫 建築師~初樸建築師事務所 (葉育君) 11/27 江政龍 專案經理人~凝相創作研究室 (楊欣潔) 12/4 謝志長 董事長~達麗建設 (陳仁、陳怡兆) 12/18 吳書原 景觀建築師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陳怡兆)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0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15
113-1_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建立學生對學術研究的基本認識,介紹各類型的研究方法,培養文獻蒐集與分析、學生研究學識與論文寫作的能力,以提昇學術研究之能力。 1、培養觀察與尋找課題的能力。 2、強化資訊分析與整合的能力。 3、提升寫作邏輯、技巧與學術寫作格式 如採Google Meet線上課程時,請以高大Email登入,網址連結視需要另行公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概述與需求調查 第2週 研究主題與撰寫原則 第3週 論文架構與內容 第4週 文獻/期刊/研討會 第5週 建築研究方法-調查 第6週 建築研究方法-觀察 第7週 建築研究方法-探訪 第8週 期中討論 第9週 建築研究方法-意識調查 第10週 建築研究方法-實驗 第11週 建築研究方法-資料調查 第12週 研究計畫書的架構與撰寫 第13週 論文格式與寫作要領 第14週 論文範例精進與討論 第15週 口試準備與經驗分享 第16週 研究計畫書討論1 第17週 研究計畫書討論2
教科書/參考書
建築・都市計画調査・分析方法,日本建築学会 韋思・布斯等著,陳美霞等譯:研究的藝術,巨流圖書公司,2009年
評分標準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30% 平時成績(出缺席與平時作業)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15
本課程為建立學生對學術研究的基本認識,介紹各類型的研究方法,培養文獻蒐集與分析、學生研究學識與論文寫作的能力,以提昇學術研究之能力。 1、培養觀察與尋找課題的能力。 2、強化資訊分析與整合的能力。 3、提升寫作邏輯、技巧與學術寫作格式 如採Google Meet線上課程時,請以高大Email登入,網址連結視需要另行公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概述與需求調查 第2週 研究主題與撰寫原則 第3週 論文架構與內容 第4週 文獻/期刊/研討會 第5週 建築研究方法-調查 第6週 建築研究方法-觀察 第7週 建築研究方法-探訪 第8週 期中討論 第9週 建築研究方法-意識調查 第10週 建築研究方法-實驗 第11週 建築研究方法-資料調查 第12週 研究計畫書的架構與撰寫 第13週 論文格式與寫作要領 第14週 論文範例精進與討論 第15週 口試準備與經驗分享 第16週 研究計畫書討論1 第17週 研究計畫書討論2
教科書/參考書
建築・都市計画調査・分析方法,日本建築学会 韋思・布斯等著,陳美霞等譯:研究的藝術,巨流圖書公司,2009年
評分標準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30% 平時成績(出缺席與平時作業)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314
修課人數
15
113-1_設計心理學
教學目標
本課程「設計心理學」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說明為什麼設計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和沮喪;第二階段則解釋了為什麼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本堂課強調的重點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哲學,將認知心理學和行為學理論方法導入到課程之中,內容將以大量的案例說明設計師應設身處地地為人們思考,並找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也試圖提醒好的設計師應同時也是優秀的觀察者,不僅能洞察設計的缺點,也要懂得學會欣賞優秀的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大綱說明、挑選案例並分組以進行期中案例分析報告; 第2週:有吸引力的東西較好用; 第3週:情感的多重面貌與設計; 第4週:感性工學介紹; 第5週:設計的層次; 第6週:樂趣與遊戲; 第7週:人、地、物; 第8週:情感的機器; 第9週:期中報告; 第10週:機器人的未來; 第11週:設計不良的日常生活用品; 第12週:日常運作的心理學; 第13週:腦中和外界的知識; 第14週:知道要做甚麼; 第15週:人必犯錯; 第16週: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第17週: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第18週: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期中報告40%、期末報告40%、課堂出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14
修課人數
38
本課程「設計心理學」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說明為什麼設計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和沮喪;第二階段則解釋了為什麼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本堂課強調的重點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哲學,將認知心理學和行為學理論方法導入到課程之中,內容將以大量的案例說明設計師應設身處地地為人們思考,並找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也試圖提醒好的設計師應同時也是優秀的觀察者,不僅能洞察設計的缺點,也要懂得學會欣賞優秀的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大綱說明、挑選案例並分組以進行期中案例分析報告; 第2週:有吸引力的東西較好用; 第3週:情感的多重面貌與設計; 第4週:感性工學介紹; 第5週:設計的層次; 第6週:樂趣與遊戲; 第7週:人、地、物; 第8週:情感的機器; 第9週:期中報告; 第10週:機器人的未來; 第11週:設計不良的日常生活用品; 第12週:日常運作的心理學; 第13週:腦中和外界的知識; 第14週:知道要做甚麼; 第15週:人必犯錯; 第16週: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第17週: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第18週: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期中報告40%、期末報告40%、課堂出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14
修課人數
38
113-1_數位創新設計(七)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BIM建築資訊模型之架構與應用方式。 2.培養學生運用虛擬設計工具進行智慧城市規劃之能力。 3.參加每年一度於日本舉辦之建築虛擬實境設計世界盃(VDWC)競賽。 4.透過參與國際競賽,擴展學生參與國際學術社群機會。 5.與其他國名校學生經驗交流分享,擴展學生國際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依據VDWC公告之競賽主題以及競賽時程,課程進度及授課方式分為以下5階段 1.初步構想提案(資料蒐集、研討、講授) 2.虛擬設計軟體訓練(線上課程學習、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3.規劃方案執行、分析模擬(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4.設計成果製作(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5.決賽發表準備及演練(講授、演練)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初步構想計畫30% 、規劃成果40%、決賽競賽發表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11
1.讓學生了解BIM建築資訊模型之架構與應用方式。 2.培養學生運用虛擬設計工具進行智慧城市規劃之能力。 3.參加每年一度於日本舉辦之建築虛擬實境設計世界盃(VDWC)競賽。 4.透過參與國際競賽,擴展學生參與國際學術社群機會。 5.與其他國名校學生經驗交流分享,擴展學生國際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依據VDWC公告之競賽主題以及競賽時程,課程進度及授課方式分為以下5階段 1.初步構想提案(資料蒐集、研討、講授) 2.虛擬設計軟體訓練(線上課程學習、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3.規劃方案執行、分析模擬(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4.設計成果製作(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5.決賽發表準備及演練(講授、演練)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初步構想計畫30% 、規劃成果40%、決賽競賽發表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11
113-1_當代建築思潮
教學目標
建築思潮並非意味著一種趨勢或流行,雖然多數的觀點仍不免如此。但作為一種對象的建築而言,其生產的結果關乎的是社會條件,生產的過程和方式可能是來自於建築師/設計者個人的認知反映,也可能來自於集體的期待;而其中最關鍵的是批判的態度影響與造就。如同嘗以為現代主義建築是建立在技術理性之上,那麼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則是在技術理性的批判基礎上,進行文化層面的反思。 本課程擬藉由對於現代主義之後建築設計論述方面的探討,協助同學理解建築的思想是如何地發展和轉變,以及分別對建築論述造成了那些的影響。希望透過本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習者建立更具深度的建築知識與設計內涵,以及批判性的建築態度。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內容以相關設計的建築理論的探討為主,除了引介同學對於特定之建築設計理論與設計活動、作品案例的認識外,本課程也將適度勾勒出當代西方建築論述發展與其所處之歷史、社會與文化脈絡的關係,以提供予同學能夠管窺西方當代建築設計理論的變遷脈絡。 最主要的部分是,由每位同學針對某位自選的建築師,或某策展活動的主題與事件,分析說明所認為的設計意圖;前者建議聚焦於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歷年得主,後者可針對如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歷年的主題或國家館的設計。在前述的討論基礎上,進而提出你認為的建築問題是什麼?以及,何以這個問題值得討論?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反思現代主義建築 第 二 週 2.建築的複雜與矛盾 第 三 週 3.建築設計象徵論/新理性主義設計 第 四 週 4.新地域主義設計 第 五 週 5.新現代主義設計 第 六 週 6.高科技設計 第 七 週 7.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八 週 8.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再利用設計思潮的探討 第十一週 11.永續設計的探討 第十二週 12.弱建築取向 第十三週 13.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Ⅰ 第十四週 14.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Ⅱ 第十五週 15.社會性設計 第十六週 16.期末報告(一)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二)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Ghirardo, Diane(2001)《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台北:龍溪圖書。 2.Thackara, John (ed.)(1998)《超物論:一些現代主義以後的設計思考》(Beyond the Object: Design after Modernism),台北:田園城市。 3.Kuma, Kengo(2010)《負建築》(負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4.Kuma, Kengo(2010)《自然的建築》(自然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5.Venturi, Robert(1993)《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台北:尚林出版社。 6.Baudrillard, Jean & Nouvel, Jean(2002)《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Les Objects Singuliers: Architecture et Philosophie),台北:田園城市。 7.Chaslin, François(2003)《庫哈斯談庫哈斯》(Deux Conversation Avec Rem Koolhaas et caetera),台北:田園城市。 8.Graafland, Arie(2005)《建築的社會場域》(The Sociu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9.Leach, Neil(2005)《建築之麻醉》(The Anaesthetic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課程評分以期中與期末報告為主,並建議可從設計課程中有關案例分析的工作進行連結,以達有效率的學習。課程參與佔40﹪,期中、末報告成績分別為30﹪和30﹪,共60﹪。 報告者必須製作powerpoint簡報電子檔,並分發書面的綱要,內容包含:(1)三百字以內之摘述,(2)主要論點和論證邏輯的說明【建議配合論證圖示】,以及(3)評論和問題。綱要必須於首頁列明報告文獻書目(APA格式)、日期、報告人組別和姓名等基本資訊。首先要有三百字摘要,述明整篇文章的問題意識和主要論點。然後是經過消化的、條理分明的內容概述。換言之,不宜逐段摘述文章,最好是整理出文中討論的主要課題,以及作者對這些課題的回答或爭辯,建議以圖表方式整理出主要的論證架構,也可以搭配圖片,譬如說作者照片、書影或文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圖片。如果直接引述文中語句或段落,必須以不同字體清楚標示,並加註頁碼。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14
修課人數
21
建築思潮並非意味著一種趨勢或流行,雖然多數的觀點仍不免如此。但作為一種對象的建築而言,其生產的結果關乎的是社會條件,生產的過程和方式可能是來自於建築師/設計者個人的認知反映,也可能來自於集體的期待;而其中最關鍵的是批判的態度影響與造就。如同嘗以為現代主義建築是建立在技術理性之上,那麼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則是在技術理性的批判基礎上,進行文化層面的反思。 本課程擬藉由對於現代主義之後建築設計論述方面的探討,協助同學理解建築的思想是如何地發展和轉變,以及分別對建築論述造成了那些的影響。希望透過本課程的教學,培養學習者建立更具深度的建築知識與設計內涵,以及批判性的建築態度。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內容以相關設計的建築理論的探討為主,除了引介同學對於特定之建築設計理論與設計活動、作品案例的認識外,本課程也將適度勾勒出當代西方建築論述發展與其所處之歷史、社會與文化脈絡的關係,以提供予同學能夠管窺西方當代建築設計理論的變遷脈絡。 最主要的部分是,由每位同學針對某位自選的建築師,或某策展活動的主題與事件,分析說明所認為的設計意圖;前者建議聚焦於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歷年得主,後者可針對如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歷年的主題或國家館的設計。在前述的討論基礎上,進而提出你認為的建築問題是什麼?以及,何以這個問題值得討論?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反思現代主義建築 第 二 週 2.建築的複雜與矛盾 第 三 週 3.建築設計象徵論/新理性主義設計 第 四 週 4.新地域主義設計 第 五 週 5.新現代主義設計 第 六 週 6.高科技設計 第 七 週 7.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八 週 8.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再利用設計思潮的探討 第十一週 11.永續設計的探討 第十二週 12.弱建築取向 第十三週 13.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Ⅰ 第十四週 14.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Ⅱ 第十五週 15.社會性設計 第十六週 16.期末報告(一)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二)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Ghirardo, Diane(2001)《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台北:龍溪圖書。 2.Thackara, John (ed.)(1998)《超物論:一些現代主義以後的設計思考》(Beyond the Object: Design after Modernism),台北:田園城市。 3.Kuma, Kengo(2010)《負建築》(負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4.Kuma, Kengo(2010)《自然的建築》(自然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5.Venturi, Robert(1993)《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台北:尚林出版社。 6.Baudrillard, Jean & Nouvel, Jean(2002)《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Les Objects Singuliers: Architecture et Philosophie),台北:田園城市。 7.Chaslin, François(2003)《庫哈斯談庫哈斯》(Deux Conversation Avec Rem Koolhaas et caetera),台北:田園城市。 8.Graafland, Arie(2005)《建築的社會場域》(The Sociu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9.Leach, Neil(2005)《建築之麻醉》(The Anaesthetic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課程評分以期中與期末報告為主,並建議可從設計課程中有關案例分析的工作進行連結,以達有效率的學習。課程參與佔40﹪,期中、末報告成績分別為30﹪和30﹪,共60﹪。 報告者必須製作powerpoint簡報電子檔,並分發書面的綱要,內容包含:(1)三百字以內之摘述,(2)主要論點和論證邏輯的說明【建議配合論證圖示】,以及(3)評論和問題。綱要必須於首頁列明報告文獻書目(APA格式)、日期、報告人組別和姓名等基本資訊。首先要有三百字摘要,述明整篇文章的問題意識和主要論點。然後是經過消化的、條理分明的內容概述。換言之,不宜逐段摘述文章,最好是整理出文中討論的主要課題,以及作者對這些課題的回答或爭辯,建議以圖表方式整理出主要的論證架構,也可以搭配圖片,譬如說作者照片、書影或文中提到的人物和事件圖片。如果直接引述文中語句或段落,必須以不同字體清楚標示,並加註頁碼。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14
修課人數
21
113-1_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教學目標
在研究所教育中,有關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特別是對於研究的新手而言,它更扮演著核心課程的角色。據此,本課程擬透過理論與經驗的傳授,協助同學建立如何從事研究與研究計劃寫作的基本能力。 本課程在內容上將含括: (一)研究計畫的基本概念(學術研究的性質、社會科學概說、研究計畫的架構與輪廓、研究倫理、資料的類型與收集、資料的分析、研究計畫的初擬) (二)研究方法的認識與運用(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的認識) (三)研究計畫的發展(研究文獻選讀、研究寫作練習)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寫作經驗分享-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與導讀分組 2 I研究計畫的基本概念與架構 3 II研究方法的認識與運用 分組導讀Chapter 2&3 分組簡報 4 分組導讀Chapter 4&5 分組簡報 5 組導讀Chapter 6&7 分組簡報 6 分組導讀Chapter 8&9 分組簡報 7 分組導讀Chapter 10&11 分組簡報 8 分組導讀Chapter 12 分組簡報 9 期中考週 (7-13)期中考試 10 III研究計畫的發展:文獻回顧與引用方法 11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2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3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4 III研究計畫的發展:寫作與格式套用 15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6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7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8 期末考週 期末考試
教科書/參考書
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吳珮瑛著,翰蘆,2011年) 建築學研究方法(Groat,L著,Wang,D.譯,北京機械工業,2009年) 論文研究與寫作(高強著,滄海,2009年) 研究方法概論(Janet M. Ruane著,王修曉譯,五南,2007年) 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鈕文英著,雙葉書廊,2007年) 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浤源著,正中,1999年)
評分標準
上課參與 50% 其中期末報告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14
修課人數
14
在研究所教育中,有關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特別是對於研究的新手而言,它更扮演著核心課程的角色。據此,本課程擬透過理論與經驗的傳授,協助同學建立如何從事研究與研究計劃寫作的基本能力。 本課程在內容上將含括: (一)研究計畫的基本概念(學術研究的性質、社會科學概說、研究計畫的架構與輪廓、研究倫理、資料的類型與收集、資料的分析、研究計畫的初擬) (二)研究方法的認識與運用(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的認識) (三)研究計畫的發展(研究文獻選讀、研究寫作練習)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寫作經驗分享-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與導讀分組 2 I研究計畫的基本概念與架構 3 II研究方法的認識與運用 分組導讀Chapter 2&3 分組簡報 4 分組導讀Chapter 4&5 分組簡報 5 組導讀Chapter 6&7 分組簡報 6 分組導讀Chapter 8&9 分組簡報 7 分組導讀Chapter 10&11 分組簡報 8 分組導讀Chapter 12 分組簡報 9 期中考週 (7-13)期中考試 10 III研究計畫的發展:文獻回顧與引用方法 11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2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3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4 III研究計畫的發展:寫作與格式套用 15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6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7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8 期末考週 期末考試
教科書/參考書
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吳珮瑛著,翰蘆,2011年) 建築學研究方法(Groat,L著,Wang,D.譯,北京機械工業,2009年) 論文研究與寫作(高強著,滄海,2009年) 研究方法概論(Janet M. Ruane著,王修曉譯,五南,2007年) 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鈕文英著,雙葉書廊,2007年) 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浤源著,正中,1999年)
評分標準
上課參與 50% 其中期末報告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14
修課人數
14
113-1_專題研討(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教授學生對論文研究方法的認知及應用,透過討論與研習能將其所學應用於未來的研究上,讓研究能更具有深度。本課程分為專題演講&專題研討部分,專題演講邀請實務專家演講、相關學者與談;專題研討以學生自主讀書會的方式,共同探討評論當代的建築議題,訓練對於當代設計議題之論述、評論與提問之能力,協助同學探索論文題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 2 週三講座1 3 週三講座2 4 週三講座3 5 週三講座4 6 週三講座5 7 週三講座6 8 週三講座7 9 期中考週 10 週三講座8 11 文獻閱讀報告 12 文獻閱讀報告 13 文獻閱讀報告 14 研討會參與 15 文獻閱讀報告 16 文獻閱讀報告 17 文獻閱讀報告 18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 Participation 40% 個人書面報告 Projects 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14
修課人數
14
本課程主要教授學生對論文研究方法的認知及應用,透過討論與研習能將其所學應用於未來的研究上,讓研究能更具有深度。本課程分為專題演講&專題研討部分,專題演講邀請實務專家演講、相關學者與談;專題研討以學生自主讀書會的方式,共同探討評論當代的建築議題,訓練對於當代設計議題之論述、評論與提問之能力,協助同學探索論文題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 2 週三講座1 3 週三講座2 4 週三講座3 5 週三講座4 6 週三講座5 7 週三講座6 8 週三講座7 9 期中考週 10 週三講座8 11 文獻閱讀報告 12 文獻閱讀報告 13 文獻閱讀報告 14 研討會參與 15 文獻閱讀報告 16 文獻閱讀報告 17 文獻閱讀報告 18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 Participation 40% 個人書面報告 Projects 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314
修課人數
14
113-1_建築設計(九)B
教學目標
期許同學由自身所熟悉的「地方」空間中尋求個人對於或空間設計的態度與價值,並嘗試與其所奠基的物質基礎產生連繫,進而反身延伸至欲面對處理的設計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 第 二 週 2.分組教學 第 三 週 3.分組教學 第 四 週 4.分組教學 第 五 週 5.分組教學 第 六 週 6.分組教學 第 七 週 7.分組教學 第 八 週 8.分組教學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分組教學 第十一週 11.分組教學 第十二週 12.分組教學 第十三週 13.分組教學 第十四週 14.分組教學 第十五週 15.分組教學 第十六週 16.分組教學 第十七週 17.分組教學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謝英俊、阮慶岳 (2003) 《屋頂上的石斛蘭:關於建築與文化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 2.賴青松 (2007) 《青松ê種田筆記:穀東俱樂部》,台北:心靈工坊。 4.伊東豐雄建築塾 (2007)《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5.Bow-Wow, Aatelier (2007) 《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華譯,台北:田園城市。 6.Graafland, Aarie (2005) 《建築的社會場域》,葉朝憲譯,台北:田園城市。 7.Kojima, Kazuhiro (2005)《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8.《da:夯》,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30%,期中30%,期末40%。
學分數
5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914
修課人數
14
期許同學由自身所熟悉的「地方」空間中尋求個人對於或空間設計的態度與價值,並嘗試與其所奠基的物質基礎產生連繫,進而反身延伸至欲面對處理的設計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 第 二 週 2.分組教學 第 三 週 3.分組教學 第 四 週 4.分組教學 第 五 週 5.分組教學 第 六 週 6.分組教學 第 七 週 7.分組教學 第 八 週 8.分組教學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分組教學 第十一週 11.分組教學 第十二週 12.分組教學 第十三週 13.分組教學 第十四週 14.分組教學 第十五週 15.分組教學 第十六週 16.分組教學 第十七週 17.分組教學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謝英俊、阮慶岳 (2003) 《屋頂上的石斛蘭:關於建築與文化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 2.賴青松 (2007) 《青松ê種田筆記:穀東俱樂部》,台北:心靈工坊。 4.伊東豐雄建築塾 (2007)《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5.Bow-Wow, Aatelier (2007) 《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華譯,台北:田園城市。 6.Graafland, Aarie (2005) 《建築的社會場域》,葉朝憲譯,台北:田園城市。 7.Kojima, Kazuhiro (2005)《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8.《da:夯》,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30%,期中30%,期末40%。
學分數
5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914
修課人數
14
113-1_建築設計(九)A
教學目標
期許同學由自身所熟悉的「地方」空間中尋求個人對於或空間設計的態度與價值,並嘗試與其所奠基的物質基礎產生連繫,進而反身延伸至欲面對處理的設計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 第 二 週 2.分組教學 第 三 週 3.分組教學 第 四 週 4.分組教學 第 五 週 5.分組教學 第 六 週 6.分組教學 第 七 週 7.分組教學 第 八 週 8.分組教學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分組教學 第十一週 11.分組教學 第十二週 12.分組教學 第十三週 13.分組教學 第十四週 14.分組教學 第十五週 15.分組教學 第十六週 16.分組教學 第十七週 17.分組教學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謝英俊、阮慶岳 (2003) 《屋頂上的石斛蘭:關於建築與文化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 2.賴青松 (2007) 《青松ê種田筆記:穀東俱樂部》,台北:心靈工坊。 4.伊東豐雄建築塾 (2007)《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5.Bow-Wow, Aatelier (2007) 《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華譯,台北:田園城市。 6.Graafland, Aarie (2005) 《建築的社會場域》,葉朝憲譯,台北:田園城市。 7.Kojima, Kazuhiro (2005)《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8.《da:夯》,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30%,期中30%,期末40%。
學分數
5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914
修課人數
12
期許同學由自身所熟悉的「地方」空間中尋求個人對於或空間設計的態度與價值,並嘗試與其所奠基的物質基礎產生連繫,進而反身延伸至欲面對處理的設計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 第 二 週 2.分組教學 第 三 週 3.分組教學 第 四 週 4.分組教學 第 五 週 5.分組教學 第 六 週 6.分組教學 第 七 週 7.分組教學 第 八 週 8.分組教學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分組教學 第十一週 11.分組教學 第十二週 12.分組教學 第十三週 13.分組教學 第十四週 14.分組教學 第十五週 15.分組教學 第十六週 16.分組教學 第十七週 17.分組教學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謝英俊、阮慶岳 (2003) 《屋頂上的石斛蘭:關於建築與文化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 2.賴青松 (2007) 《青松ê種田筆記:穀東俱樂部》,台北:心靈工坊。 4.伊東豐雄建築塾 (2007)《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5.Bow-Wow, Aatelier (2007) 《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華譯,台北:田園城市。 6.Graafland, Aarie (2005) 《建築的社會場域》,葉朝憲譯,台北:田園城市。 7.Kojima, Kazuhiro (2005)《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8.《da:夯》,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30%,期中30%,期末40%。
學分數
5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914
修課人數
12
113-1_建築理論閱讀與實踐
教學目標
1.建築理論之引介:現代主義為人類建築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然而現代主義後的全球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都有很大變革,因此出現各種不同於以往的建築思潮,劇烈的改變了建築設計甚至生產的方式。本課程將引介這些建築思潮所反映之創作思維,以及其牽涉的技術性,甚或是當代社會性的質變所造成建築論述與形構上的改變。
2. 建築理論之閱讀與理解:本課程試圖鍛鍊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從選取指定的當代建築理論中,期望透過大量論述、理論與辯證的內涵,建構個人對於當代建築的理解,並用以閱讀、分析與解讀建築案例,進而成為個人建築設計的論述養分。
3.建築理論之真實應用:藉由探討對於未來高雄建築發展之相關議題,將建築理論的理解與建構具體化為建築規劃與設計。幫助學生將學到的建築理論應用於實際設計中,提升設計實踐能力。透過解決真實的建築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增強在面對現實挑戰時的應對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多元教學活動-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課程主題
01 課程內容介紹與分組
02 導讀主題一:現代主義與現代性(Modernism and Modernity)
03 導讀主題一:第1組與第2組
04 導讀主題一:第3組與第4組
05 導讀主題二:後現代(PostModern)第5組
06 導讀主題二:第6組與第7組
07 客座講座:建築歷史與理論
08 期中成果:《建築的續寫》-案例閱讀與分析
09 導讀主題三:批判性地域主義(Critical Regionalism)與構築(Tectonic)第8組
10 導讀主題三:第9組與第10組
11 導讀主題三:第11組與第12組
12 導讀主題四:離現代(off-Modern)第13組
13 導讀主題四:第14組與第15組
14 進度討論:《建築的續寫》-設計草案提案
15 客座講座:建築與都市觀察
16 客座講座:建築實踐
17 客座講座:建築類型
18 期末成果:《建築的續寫》-設計提案發表
19 成果作品集版面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基堤恩《空間、時間、建築—一個新傳統的成長》
《透明性》(Transparency)
《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
《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第一章至第十章
《譫狂紐約:為曼哈頓寫的回溯性宣言》
《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
《反美學》〈朝向批判性地區主義:抵制性建築六大要點〉
《現代建築史:一部批判性的歷史》
〈建築的元素 : 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與設計論〉
〈哈佛大學建築系的八堂課:八位當代建築師作品的理論焦慮及設計策略〉
《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
《離現代建築》(Architecture of the Off-Modern)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40% 課堂報告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31
1.建築理論之引介:現代主義為人類建築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然而現代主義後的全球經濟、政治、社會等各方面都有很大變革,因此出現各種不同於以往的建築思潮,劇烈的改變了建築設計甚至生產的方式。本課程將引介這些建築思潮所反映之創作思維,以及其牽涉的技術性,甚或是當代社會性的質變所造成建築論述與形構上的改變。
2. 建築理論之閱讀與理解:本課程試圖鍛鍊學生閱讀與理解的能力,從選取指定的當代建築理論中,期望透過大量論述、理論與辯證的內涵,建構個人對於當代建築的理解,並用以閱讀、分析與解讀建築案例,進而成為個人建築設計的論述養分。
3.建築理論之真實應用:藉由探討對於未來高雄建築發展之相關議題,將建築理論的理解與建構具體化為建築規劃與設計。幫助學生將學到的建築理論應用於實際設計中,提升設計實踐能力。透過解決真實的建築設計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思維,增強在面對現實挑戰時的應對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多元教學活動-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課程主題
01 課程內容介紹與分組
02 導讀主題一:現代主義與現代性(Modernism and Modernity)
03 導讀主題一:第1組與第2組
04 導讀主題一:第3組與第4組
05 導讀主題二:後現代(PostModern)第5組
06 導讀主題二:第6組與第7組
07 客座講座:建築歷史與理論
08 期中成果:《建築的續寫》-案例閱讀與分析
09 導讀主題三:批判性地域主義(Critical Regionalism)與構築(Tectonic)第8組
10 導讀主題三:第9組與第10組
11 導讀主題三:第11組與第12組
12 導讀主題四:離現代(off-Modern)第13組
13 導讀主題四:第14組與第15組
14 進度討論:《建築的續寫》-設計草案提案
15 客座講座:建築與都市觀察
16 客座講座:建築實踐
17 客座講座:建築類型
18 期末成果:《建築的續寫》-設計提案發表
19 成果作品集版面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基堤恩《空間、時間、建築—一個新傳統的成長》
《透明性》(Transparency)
《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
《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第一章至第十章
《譫狂紐約:為曼哈頓寫的回溯性宣言》
《關於現代建築的16章》
《反美學》〈朝向批判性地區主義:抵制性建築六大要點〉
《現代建築史:一部批判性的歷史》
〈建築的元素 : 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與設計論〉
〈哈佛大學建築系的八堂課:八位當代建築師作品的理論焦慮及設計策略〉
《懷舊的未來》(The Future of Nostalgia)
《離現代建築》(Architecture of the Off-Modern)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40% 課堂報告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31
113-1_裝修工程實務管理
教學目標
室內設計是建築的生活實踐。 本課程旨在教授不同類型空間(醫療、住宅、商空、公共工程)的設計需求、設計方法、執行方式以及實際案例,以提升學生的室內設計實踐能力,亦會是日後提升職場競爭力重要的一環。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5.00%;實驗-5.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 何謂室內設計/室內設計life cycle/室內設計師所需具備之專業技能與特質 第2週 — 商業空間-空間需求特性/應對特性的設計 第3週 — 商業空間-執行方式 第4週 — 商業空間-案例分享(工地參訪) 第5週 — 住宅工程-空間需求特性 第6週 — 住宅工程-應對特性的設計 第7週 — 住宅工程-執行方式 第8週 — 住宅工程-案例分享 第9週 — 期中考週 第10週 — 醫療工程-空間需求特性 第11週 — 醫療工程-應對特性的設計 第12週 — 醫療工程-執行方式 第13週 — 醫療工程-案例分享(工地參訪) 第14週 — 公共工程-空間需求特性 第15週 — 公共工程-應對特性的設計 第16週 — 公共工程-執行方式 第17週 — 公共工程-案例分享 第18週 —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1.《診所開業設計學》,黃顯智,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2.《室內空間計畫學》,羅伯特.倫赫爾,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評分標準
1.期中個人報告(40%) 2.期末分組報告(50%) 3.出席與發言(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28
室內設計是建築的生活實踐。 本課程旨在教授不同類型空間(醫療、住宅、商空、公共工程)的設計需求、設計方法、執行方式以及實際案例,以提升學生的室內設計實踐能力,亦會是日後提升職場競爭力重要的一環。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5.00%;實驗-5.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 何謂室內設計/室內設計life cycle/室內設計師所需具備之專業技能與特質 第2週 — 商業空間-空間需求特性/應對特性的設計 第3週 — 商業空間-執行方式 第4週 — 商業空間-案例分享(工地參訪) 第5週 — 住宅工程-空間需求特性 第6週 — 住宅工程-應對特性的設計 第7週 — 住宅工程-執行方式 第8週 — 住宅工程-案例分享 第9週 — 期中考週 第10週 — 醫療工程-空間需求特性 第11週 — 醫療工程-應對特性的設計 第12週 — 醫療工程-執行方式 第13週 — 醫療工程-案例分享(工地參訪) 第14週 — 公共工程-空間需求特性 第15週 — 公共工程-應對特性的設計 第16週 — 公共工程-執行方式 第17週 — 公共工程-案例分享 第18週 —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1.《診所開業設計學》,黃顯智,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2.《室內空間計畫學》,羅伯特.倫赫爾,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評分標準
1.期中個人報告(40%) 2.期末分組報告(50%) 3.出席與發言(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28
113-1_都市計畫
教學目標
1.瞭解何謂都市計畫 2.都市計畫的實務應用 3.案例研究:當代都市發展趨勢分享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都市與都市化 2. 區域概念與國土計畫 3. 都會發展模式 4. 都市規劃理論 5. 都市計畫法定書圖概論 6. 新市鎮策略 7. 土地使用計畫 8. 產業導向的都市計畫 9. 大眾運輸導向都市計畫 10.鄉村區規劃
教科書/參考書
都市及區域計畫(二版),辛晚教 LeGates, Stout, 張庭偉,田麗, 城市讀本 The Chinese City Reader Peter Hall, 明日城市:二十世紀城市規劃設計的思想史 Cities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評分標準
期中評量/報告:30% 期末評量/報告:30% 課堂參與討論: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25
1.瞭解何謂都市計畫 2.都市計畫的實務應用 3.案例研究:當代都市發展趨勢分享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都市與都市化 2. 區域概念與國土計畫 3. 都會發展模式 4. 都市規劃理論 5. 都市計畫法定書圖概論 6. 新市鎮策略 7. 土地使用計畫 8. 產業導向的都市計畫 9. 大眾運輸導向都市計畫 10.鄉村區規劃
教科書/參考書
都市及區域計畫(二版),辛晚教 LeGates, Stout, 張庭偉,田麗, 城市讀本 The Chinese City Reader Peter Hall, 明日城市:二十世紀城市規劃設計的思想史 Cities of Tomorrow: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評分標準
期中評量/報告:30% 期末評量/報告:30% 課堂參與討論: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25
113-1_建築設計(七)B
教學目標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Google Meet第一次線上課程將於9月25日(六) 上午10:00 開放, 請以高大Email登入 網址連結:https://meet.google.com/ugq-nnwe-mpb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週: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02週: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週: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週: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週: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6週:分組設計教學V 第07週:分組設計教學Ⅵ 第08週:第一次設計評圖 第09週:期中考 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11週: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週: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週: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週: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週: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週: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週:第二次設計評圖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40%、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11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Google Meet第一次線上課程將於9月25日(六) 上午10:00 開放, 請以高大Email登入 網址連結:https://meet.google.com/ugq-nnwe-mpb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週: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02週: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週: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週: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週: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6週:分組設計教學V 第07週:分組設計教學Ⅵ 第08週:第一次設計評圖 第09週:期中考 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11週: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週: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週: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週: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週: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週: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週:第二次設計評圖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40%、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11
113-1_建築設計(七)A
教學目標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發題 第02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6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07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08周:第一次設計評圖 第09周:校外教學/專題演講 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發題 第11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周:第二次設計評圖 第18周:作品集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暑假作業5%、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35%、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17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發題 第02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6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07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08周:第一次設計評圖 第09周:校外教學/專題演講 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發題 第11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周:第二次設計評圖 第18周:作品集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暑假作業5%、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35%、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17
113-1_建築環境控制系統
教學目標
建築設備環控系統主要探討各種建築設備,以及與建築設計的接點。本課程探討各種設備運作之原理與應用,並加入近年來的節能、舒適與便利性下開發之新設備。而在講義課程之外,亦邀請業界專家進行專題演講,以增加學生對於設備與建築設計間實務性問題的理解,以充實未來建築職場環境所需的知識。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研習各項建築環境控制系統的特性,包含空調、電力、給排水、消防運輸等設備,了解如何掌握從建築之計劃、設計、施工至使用管理等各階段與建築設備之配合關係。 2、研習建築電力、照明、空調及熱水系統節約能源的做法及其效益 3、使能了解各環境控制系統之內容及其特性,做為創造富有人性之建築空間之依據。 4、使了解各環境控制系統之設備、管線及其 所佔空間大小、配置應注意事項。 5、使能具有與專業技師討論之能力。 6、使能了解推動綠建築所需之電力、照明、空調、熱水設備節能技術。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率:25%,隨堂測驗作業:15%,期中考試報告:25%,期末考試報告:35%。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28
建築設備環控系統主要探討各種建築設備,以及與建築設計的接點。本課程探討各種設備運作之原理與應用,並加入近年來的節能、舒適與便利性下開發之新設備。而在講義課程之外,亦邀請業界專家進行專題演講,以增加學生對於設備與建築設計間實務性問題的理解,以充實未來建築職場環境所需的知識。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研習各項建築環境控制系統的特性,包含空調、電力、給排水、消防運輸等設備,了解如何掌握從建築之計劃、設計、施工至使用管理等各階段與建築設備之配合關係。 2、研習建築電力、照明、空調及熱水系統節約能源的做法及其效益 3、使能了解各環境控制系統之內容及其特性,做為創造富有人性之建築空間之依據。 4、使了解各環境控制系統之設備、管線及其 所佔空間大小、配置應注意事項。 5、使能具有與專業技師討論之能力。 6、使能了解推動綠建築所需之電力、照明、空調、熱水設備節能技術。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率:25%,隨堂測驗作業:15%,期中考試報告:25%,期末考試報告:35%。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014
修課人數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