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_探索台灣-政經篇
教學目標
期藉師生共同研討,了解台灣政治變遷與國家發展,以及美國、中國與台灣關係等議題,激發同學對政治學及國家發展議題的興趣,逐步建立基本法政知識體系。放寬歷史的視野-世界史中的台灣 台灣在正式進入中國的政治史之前,其實已經悄悄地登上了世界舞台,而此一迫使台灣登上世界舞台的力量與潮流卻不是中國的政權更替,而是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殖民主義的興起,自此台灣被發現為世界重要海上渠道(Check Point),自此台灣踏上國際舞台,在不同時期發揮不同國際角色功能。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但是,除了了解台灣過去的歷史,認同台灣之外,更需要面對未來全球化的處境,面臨全球區域整合的趨勢,以及國際分工體系的調整,與中國經濟的互賴,台灣如何擬定自己的發展策略,並制定經濟戰略與產業政策,佈局全球,且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是思索台灣的未來時極為重要的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導論及課程介紹 講授、討論 第2週 全球化的發展與台灣地理上的地緣政治 講授、討論 第3週 全球化的在地化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4週 權力轉移與國際發展 講授、討論 第5週 國力評估的經濟力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6週 國力評估之人口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7週 國力評估政治力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8週 台灣政治發展 講授、討論 第9週 期中考 考試 第10週 台灣經濟發展 講授、討論 第11週 台灣軍事發展及軍事事務革命 講授、討論 第12週 全球化與台灣價值 講授、討論 第13週 反全球化浪潮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14週 美中競爭下之台灣 講授、討論 第15週 區域政治下之台灣 講授、討論 第16週 賽局理論與台灣國際戰略 講授、討論 第17週 綜合分析及期末報告 演講、分組討論 第18週 學生期末報告 演講、分組討論
教科書/參考書
陳正茂,台灣經濟史(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出版) 方天賜等,台灣與非傳統安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7月出版) 明居正博士主編,國際關係綜論(台北:晶典文化事業,2010年9月出版)。 高長,大陸經濟與兩岸經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8月出版) 丹尼.羅伊,台灣政治史研究(台北:台灣商務書局,2013年11月出版)。 Tammen,Ronald L. et al. 2000. Power Transition: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出席與討論)30%、期中考試30%、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1
期藉師生共同研討,了解台灣政治變遷與國家發展,以及美國、中國與台灣關係等議題,激發同學對政治學及國家發展議題的興趣,逐步建立基本法政知識體系。放寬歷史的視野-世界史中的台灣 台灣在正式進入中國的政治史之前,其實已經悄悄地登上了世界舞台,而此一迫使台灣登上世界舞台的力量與潮流卻不是中國的政權更替,而是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殖民主義的興起,自此台灣被發現為世界重要海上渠道(Check Point),自此台灣踏上國際舞台,在不同時期發揮不同國際角色功能。身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但是,除了了解台灣過去的歷史,認同台灣之外,更需要面對未來全球化的處境,面臨全球區域整合的趨勢,以及國際分工體系的調整,與中國經濟的互賴,台灣如何擬定自己的發展策略,並制定經濟戰略與產業政策,佈局全球,且推動兩岸經貿合作,是思索台灣的未來時極為重要的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導論及課程介紹 講授、討論 第2週 全球化的發展與台灣地理上的地緣政治 講授、討論 第3週 全球化的在地化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4週 權力轉移與國際發展 講授、討論 第5週 國力評估的經濟力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6週 國力評估之人口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7週 國力評估政治力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8週 台灣政治發展 講授、討論 第9週 期中考 考試 第10週 台灣經濟發展 講授、討論 第11週 台灣軍事發展及軍事事務革命 講授、討論 第12週 全球化與台灣價值 講授、討論 第13週 反全球化浪潮與台灣 講授、討論 第14週 美中競爭下之台灣 講授、討論 第15週 區域政治下之台灣 講授、討論 第16週 賽局理論與台灣國際戰略 講授、討論 第17週 綜合分析及期末報告 演講、分組討論 第18週 學生期末報告 演講、分組討論
教科書/參考書
陳正茂,台灣經濟史(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7月出版) 方天賜等,台灣與非傳統安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7月出版) 明居正博士主編,國際關係綜論(台北:晶典文化事業,2010年9月出版)。 高長,大陸經濟與兩岸經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8月出版) 丹尼.羅伊,台灣政治史研究(台北:台灣商務書局,2013年11月出版)。 Tammen,Ronald L. et al. 2000. Power Transition: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出席與討論)30%、期中考試30%、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1
113-1_探索台灣-政經篇
教學目標
在1945年後戰後,台灣的政治經濟有二個讓世人所稱頌的「發展奇蹟」(miracle),一個是在經濟上有「台灣錢淹腳目」及「亞洲四小龍」之經濟發展,另一個則是在政治上的「民主轉型」之政治發展。隨著全球化浪潮及國際局勢轉變之發展,全球各地的政治經濟發展變化相當大,而台灣也在數十年間歷經政治經濟轉型之階段,而發展出高科技產業及民主化經驗成為世界矚目的地方。我們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除了養成國際視野外,亦須深入認識台灣從戰後至今的民主化及經濟發展之轉變,以及探討台灣在國際局勢的演變中所面臨的挑戰。本課程透過單元主題設計,呈現政治經濟、民主化(democratization)、發展型國家(developmental state)模式等相關基本概念介紹,並藉由解析台灣的政治經濟發展及現況,引導同學理解政治經濟之基本概念,及探討台灣的政治經濟發展過程與經驗,兼顧認識政治經濟概念之深度與理解台灣政治經濟發展轉變的歷史視野廣度。 1.培養學生認識台灣政治經濟發展之視野。 2.建立學生對政治經濟、民主化、發展型國家等基本概念及理論之理解力。 3.藉由系統性的介紹及分析台灣政治經濟發展及轉變,以期能增進學生對認識台灣政治經濟發展之興趣,及建立對台灣政治經濟重要議題的敏感度與探索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9/10 Week 1:【課程教學】說明--教學規範說明、課程活動安排說明、課程內容主題簡介。 9/17 Week 2: 中秋節放假。 9/24 Week 3: 【政治與經濟導論】--主題一:介紹政治與經濟之性質。主題二:介紹國家及市場經濟之性質與觀點。 10/01 Week 4: 【台灣的經濟奇蹟】--主題一:二戰後殖民經濟轉變。主題二:輕工業及出口導向政策。 10/08 Week 5:【台灣的發展國家模式】--主題一:東亞發展型國家。主題二:台灣的發展國家模式及國家角色。 10/15 Week 6:【民主化】(1)--:主題一:第三波民主化。 10/22 Week 7:【民主化】(2)--:主題二:台灣的民主化發展。主題三:台灣憲政改革。 10/29 Week 8:【經濟與政治】--:台灣經濟轉型與民主化之碰撞。 11/05 Week 9:期中考週 11/12 Week 10:【經濟與全球化】(1)--主題一:全球化與台灣經濟。 11/19 Week 11:【經濟與全球化】(2)--主題二:全球供應鏈(國際分工體系)。主題三:台灣產業升級及政策。 11/26 Week 12:【經濟與全球化】(3)--主題四:台灣產業之地理移動。 12/03 Week 13:【台灣與全球的民主危機】(1)--主題一:民主的倒退?。 12/10 Week 14:【台灣與全球的民主危機】(2)--主題二:民粹主義的興起。主題三:威權(獨裁)國家的擴張。 12/17 Week 15:【台灣與全球的民主危機】(3)--主題四:民主與資訊、假資訊與錯誤資訊。主題五:網路監控(審查)與資訊戰。 12/24 Week 16: 【台灣政治及經濟發展之展望】--主題一:經濟韌性。主題二:民主韌性。 12/31 Week 17:【分組討論報告】:每組進行20分鐘口頭報告。 01/07 Week 18:【分組討論報告】:每組進行20分鐘口頭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瞿宛文。2020。〈台灣的不成功轉型:民主化與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 2.瞿宛文。2017。〈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台北:聯經出版社。 3.Cal Clark, Alexander C. Tan著。陳永福 審閱。2016。〈台灣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4.Arthur Sakamoto, 川上桃子, 王振寰等著。2017。〈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5.瞿宛文。2003。〈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6.陳添枝。2022。〈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1990~2020〉。台北:天下文化。 7.若林正丈。2016。〈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8.周慧菁、尹萍、莊舒淇、林怡廷、鄧凱元。2018。〈逆風台灣:民主開放崎嶇路 我們一起走過〉。台北:天下。 9.Larry Diamond著,盧靜譯,2019。〈妖風: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新北市:八旗文化。 10.Samuel P. 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1991。〈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 11.Robert Gilpin著。楊宇光譯。1994。〈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桂冠。 12.田弘茂、朱雲漢、Larry Diamond等主編。1997。〈鞏固第三波民主〉。台北:業強。 13.朱漢雲、包宗和主編。2000。〈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台北:桂冠。
評分標準
1.期中考(30%):期中考缺席0分計算 2.期末分組報告(35%):電子檔報告若遲交扣2分;未繳交0分計算。缺席分組口頭報告0分計算。 3.課堂分組討論(15%):缺席該次討論,則該次成績以0分計算。 4.課堂出席(20%):隨機點名5次;缺席一次扣2分;全勤20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58
在1945年後戰後,台灣的政治經濟有二個讓世人所稱頌的「發展奇蹟」(miracle),一個是在經濟上有「台灣錢淹腳目」及「亞洲四小龍」之經濟發展,另一個則是在政治上的「民主轉型」之政治發展。隨著全球化浪潮及國際局勢轉變之發展,全球各地的政治經濟發展變化相當大,而台灣也在數十年間歷經政治經濟轉型之階段,而發展出高科技產業及民主化經驗成為世界矚目的地方。我們身為地球村的一份子,除了養成國際視野外,亦須深入認識台灣從戰後至今的民主化及經濟發展之轉變,以及探討台灣在國際局勢的演變中所面臨的挑戰。本課程透過單元主題設計,呈現政治經濟、民主化(democratization)、發展型國家(developmental state)模式等相關基本概念介紹,並藉由解析台灣的政治經濟發展及現況,引導同學理解政治經濟之基本概念,及探討台灣的政治經濟發展過程與經驗,兼顧認識政治經濟概念之深度與理解台灣政治經濟發展轉變的歷史視野廣度。 1.培養學生認識台灣政治經濟發展之視野。 2.建立學生對政治經濟、民主化、發展型國家等基本概念及理論之理解力。 3.藉由系統性的介紹及分析台灣政治經濟發展及轉變,以期能增進學生對認識台灣政治經濟發展之興趣,及建立對台灣政治經濟重要議題的敏感度與探索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9/10 Week 1:【課程教學】說明--教學規範說明、課程活動安排說明、課程內容主題簡介。 9/17 Week 2: 中秋節放假。 9/24 Week 3: 【政治與經濟導論】--主題一:介紹政治與經濟之性質。主題二:介紹國家及市場經濟之性質與觀點。 10/01 Week 4: 【台灣的經濟奇蹟】--主題一:二戰後殖民經濟轉變。主題二:輕工業及出口導向政策。 10/08 Week 5:【台灣的發展國家模式】--主題一:東亞發展型國家。主題二:台灣的發展國家模式及國家角色。 10/15 Week 6:【民主化】(1)--:主題一:第三波民主化。 10/22 Week 7:【民主化】(2)--:主題二:台灣的民主化發展。主題三:台灣憲政改革。 10/29 Week 8:【經濟與政治】--:台灣經濟轉型與民主化之碰撞。 11/05 Week 9:期中考週 11/12 Week 10:【經濟與全球化】(1)--主題一:全球化與台灣經濟。 11/19 Week 11:【經濟與全球化】(2)--主題二:全球供應鏈(國際分工體系)。主題三:台灣產業升級及政策。 11/26 Week 12:【經濟與全球化】(3)--主題四:台灣產業之地理移動。 12/03 Week 13:【台灣與全球的民主危機】(1)--主題一:民主的倒退?。 12/10 Week 14:【台灣與全球的民主危機】(2)--主題二:民粹主義的興起。主題三:威權(獨裁)國家的擴張。 12/17 Week 15:【台灣與全球的民主危機】(3)--主題四:民主與資訊、假資訊與錯誤資訊。主題五:網路監控(審查)與資訊戰。 12/24 Week 16: 【台灣政治及經濟發展之展望】--主題一:經濟韌性。主題二:民主韌性。 12/31 Week 17:【分組討論報告】:每組進行20分鐘口頭報告。 01/07 Week 18:【分組討論報告】:每組進行20分鐘口頭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瞿宛文。2020。〈台灣的不成功轉型:民主化與經濟發展〉。台北:聯經出版社。 2.瞿宛文。2017。〈台灣戰後經濟發展的源起:後進發展的為何與如何〉。台北:聯經出版社。 3.Cal Clark, Alexander C. Tan著。陳永福 審閱。2016。〈台灣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出版社。 4.Arthur Sakamoto, 川上桃子, 王振寰等著。2017。〈未竟的奇蹟:轉型中的台灣經濟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 5.瞿宛文。2003。〈全球化下的台灣經濟〉。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6.陳添枝。2022。〈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台灣經濟1990~2020〉。台北:天下文化。 7.若林正丈。2016。〈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8.周慧菁、尹萍、莊舒淇、林怡廷、鄧凱元。2018。〈逆風台灣:民主開放崎嶇路 我們一起走過〉。台北:天下。 9.Larry Diamond著,盧靜譯,2019。〈妖風: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新北市:八旗文化。 10.Samuel P. 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1991。〈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 11.Robert Gilpin著。楊宇光譯。1994。〈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桂冠。 12.田弘茂、朱雲漢、Larry Diamond等主編。1997。〈鞏固第三波民主〉。台北:業強。 13.朱漢雲、包宗和主編。2000。〈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台北:桂冠。
評分標準
1.期中考(30%):期中考缺席0分計算 2.期末分組報告(35%):電子檔報告若遲交扣2分;未繳交0分計算。缺席分組口頭報告0分計算。 3.課堂分組討論(15%):缺席該次討論,則該次成績以0分計算。 4.課堂出席(20%):隨機點名5次;缺席一次扣2分;全勤20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58
113-1_探索台灣-歷史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明瞭臺灣的發展與歷史文化之間的關連,培養跨域視野。
2.激發學生關懷臺灣本土文化,重視多元文化、提昇人文素養。
3.反思歷史與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懷與參與。
4.能透過對歷史問題的探索,帶回對自身的經驗或存在境遇,進行觀照或反思。
本課程著重臺灣歷史文化與區域發展的特色。首先,將介紹臺灣歷史文化在史前時期的發展。其次,說明大航海時代各方勢力在臺灣的角逐情形。再者,了解清廷拿下臺灣後,漢人社會如何在臺灣建立的歷史過程。另外,介紹甲午戰爭後,臺灣割讓給日本,地方社會在鼎革之際,是如何面對、因應與調適的歷史過程。戰後,臺灣經濟起飛,臺灣各區域之都市化進展不同,部分逐漸發展成為人力輸出與工業重鎮。以上的社會變遷,反映出臺灣歷史文化與區域發展之特色。
每週的授課,教師也會依照該週主題,介紹當時代著名的臺灣歷史人物及其歷史評價。歷史評價是一體兩面的,不同評價也反映出觀察角度與自身史觀的立場差異,本課程將藉由每週主題,逐次介紹影響耳熟能詳臺灣的歷史人物其及歷史評價,例如,國姓爺鄭成功、施琅、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林朝棟、林維源、丘逢甲等。深入討論歷史人物的事蹟與評價的形成,探究該評價背後的史觀與意識形態。藉由歷史人物之討論,培養學生歷史反思與鑒往知來的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本週主題:【導論】 課程介紹:臺灣歷史特色
主題一:介紹本學期上課內容、作業與評分標準。
主題二:理解為何要再認識臺灣的歷史發展與區域特色,以高中所學之臺灣史知識有何差異。
第2週 本週主題:史前時期的南臺灣(一)
主題一:考古發掘與二重證據法如何應用在臺灣歷史研究。
主題二:臺灣的史前遺址,與當代臺灣的關連性。
第3週 本週主題:史前時期的南臺灣(二)
主題一:原住民的社會與考古文化的關連性,史前遺址是臺灣原住民的祖先?
主題二:臺灣史前文化遺址與資產保存的關係討論。
第4週 本週主題:各方勢力的角逐(一)荷蘭時期
主題一:1.荷蘭人立足南臺灣
主題二:2.荷蘭殖民統治下的臺灣
第5週 本週主題:各方勢力的角逐(二)明鄭時期、九宮格系統學習單
主題一:九宮格系統學習單教學活動
主題二:鄭成功與南部臺灣
主題三:鄭成功形象與當代臺灣
第6週 本週主題:臺灣的原住民
主題一:1.平埔族的社會。非「法定原住民」他們還算不算是原住民?
主題二:2.高山族。為何有「法定原住民」?與「非法定原住民」又有何差異?
第7週 本週主題:清領時期(一)水利設施
主題一:從水利設施看臺灣歷史發展的盲點。
主題二:曹公圳的過往今昔。
第8週 本週主題:清領時期(二)族群關係
主題一:消極治台與積極治台的矛盾
主題二:番界
第9週 本週主題:甲午戰爭
第10週 本週主題:殖民統治時期(一):殖民體制
主題一:殖民統治的矛盾性、反思殖民統治
主題二:日本殖民體制的建立、統治臺灣的各項措施
第11週 本週主題:殖民統治時期(二):殖民地的農業
主題一:矢內原忠雄之論說「臺灣的資本主義化」
主題二:農林學校的設立、農產品加工
第12週 本週主題:殖民統治時期(三):原住民的悲歌-「理蕃政策」
主題一:五年理蕃計畫與理蕃政策
主題二:反思:理蕃日人的歷史評價與定位
第13週 本週主題: 1930年代「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日人拍攝)
主題一:1930年代的影片「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介紹與討論
主題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臺灣社會
第14週 本週主題:戰後的發展(一)
主題一:二二八事件的背景與經過
主題二:二二八事件的影響
第15週 本週主題:戰後的發展(二)
主題一:冷戰體系與臺灣的國際局勢
主題二:美援進入臺灣的影響與發展
第16週 本週主題:戰後的發展(三)
主題一: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
主題二:社會變遷與人口問題
第17週 本週主題:當代臺灣的一體性的書寫與詮釋
主題一:在1950-1990年代,臺澎金馬被強調成「反共復國」四角防線
主題二:在2000-2020年代,數次教改,也影響著「臺澎金馬」所代表的意義
第18週 本週主題:期末考週,課程總結
主題一:心得分享與討論
主題二:意見交流與課程重點回顧
教科書/參考書
江燦騰、陳正茂,《新臺灣史讀本》,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8一刷,2016四刷。
洪麗完、張永楨、李力庸、王昭文等著,《臺灣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10再版。
戴寶村著,《臺灣政治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
費德廉、羅效德編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個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臺北:前衛出版,2014。
張炎憲編,《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市:玉山出版社,1996)。
評分標準
1.作業:包括期中專題報告30%、期末指定主題報告40%,共計占總成績70%;平時成績佔30%。
2.平時成績包含出缺席,上課參與討論、回答問題、課堂互動或其他優異表現。
3.出席:全勤原始分數100分,缺席第二次開始每次扣10分,缺席5次無請假者(含)以上以0分計。
4.討論區互動:本課程依主題開設討論主題。回應1個討論區列入平時成績。
5.每週上課均需簽到,若無法上到課,請依照學校規定請假。
6.嚴禁上課時趴在桌上睡覺。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1
1.使學生明瞭臺灣的發展與歷史文化之間的關連,培養跨域視野。
2.激發學生關懷臺灣本土文化,重視多元文化、提昇人文素養。
3.反思歷史與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懷與參與。
4.能透過對歷史問題的探索,帶回對自身的經驗或存在境遇,進行觀照或反思。
本課程著重臺灣歷史文化與區域發展的特色。首先,將介紹臺灣歷史文化在史前時期的發展。其次,說明大航海時代各方勢力在臺灣的角逐情形。再者,了解清廷拿下臺灣後,漢人社會如何在臺灣建立的歷史過程。另外,介紹甲午戰爭後,臺灣割讓給日本,地方社會在鼎革之際,是如何面對、因應與調適的歷史過程。戰後,臺灣經濟起飛,臺灣各區域之都市化進展不同,部分逐漸發展成為人力輸出與工業重鎮。以上的社會變遷,反映出臺灣歷史文化與區域發展之特色。
每週的授課,教師也會依照該週主題,介紹當時代著名的臺灣歷史人物及其歷史評價。歷史評價是一體兩面的,不同評價也反映出觀察角度與自身史觀的立場差異,本課程將藉由每週主題,逐次介紹影響耳熟能詳臺灣的歷史人物其及歷史評價,例如,國姓爺鄭成功、施琅、朱一貴、林爽文、戴潮春、林朝棟、林維源、丘逢甲等。深入討論歷史人物的事蹟與評價的形成,探究該評價背後的史觀與意識形態。藉由歷史人物之討論,培養學生歷史反思與鑒往知來的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本週主題:【導論】 課程介紹:臺灣歷史特色
主題一:介紹本學期上課內容、作業與評分標準。
主題二:理解為何要再認識臺灣的歷史發展與區域特色,以高中所學之臺灣史知識有何差異。
第2週 本週主題:史前時期的南臺灣(一)
主題一:考古發掘與二重證據法如何應用在臺灣歷史研究。
主題二:臺灣的史前遺址,與當代臺灣的關連性。
第3週 本週主題:史前時期的南臺灣(二)
主題一:原住民的社會與考古文化的關連性,史前遺址是臺灣原住民的祖先?
主題二:臺灣史前文化遺址與資產保存的關係討論。
第4週 本週主題:各方勢力的角逐(一)荷蘭時期
主題一:1.荷蘭人立足南臺灣
主題二:2.荷蘭殖民統治下的臺灣
第5週 本週主題:各方勢力的角逐(二)明鄭時期、九宮格系統學習單
主題一:九宮格系統學習單教學活動
主題二:鄭成功與南部臺灣
主題三:鄭成功形象與當代臺灣
第6週 本週主題:臺灣的原住民
主題一:1.平埔族的社會。非「法定原住民」他們還算不算是原住民?
主題二:2.高山族。為何有「法定原住民」?與「非法定原住民」又有何差異?
第7週 本週主題:清領時期(一)水利設施
主題一:從水利設施看臺灣歷史發展的盲點。
主題二:曹公圳的過往今昔。
第8週 本週主題:清領時期(二)族群關係
主題一:消極治台與積極治台的矛盾
主題二:番界
第9週 本週主題:甲午戰爭
第10週 本週主題:殖民統治時期(一):殖民體制
主題一:殖民統治的矛盾性、反思殖民統治
主題二:日本殖民體制的建立、統治臺灣的各項措施
第11週 本週主題:殖民統治時期(二):殖民地的農業
主題一:矢內原忠雄之論說「臺灣的資本主義化」
主題二:農林學校的設立、農產品加工
第12週 本週主題:殖民統治時期(三):原住民的悲歌-「理蕃政策」
主題一:五年理蕃計畫與理蕃政策
主題二:反思:理蕃日人的歷史評價與定位
第13週 本週主題: 1930年代「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日人拍攝)
主題一:1930年代的影片「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介紹與討論
主題二: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臺灣社會
第14週 本週主題:戰後的發展(一)
主題一:二二八事件的背景與經過
主題二:二二八事件的影響
第15週 本週主題:戰後的發展(二)
主題一:冷戰體系與臺灣的國際局勢
主題二:美援進入臺灣的影響與發展
第16週 本週主題:戰後的發展(三)
主題一:進口替代與出口導向
主題二:社會變遷與人口問題
第17週 本週主題:當代臺灣的一體性的書寫與詮釋
主題一:在1950-1990年代,臺澎金馬被強調成「反共復國」四角防線
主題二:在2000-2020年代,數次教改,也影響著「臺澎金馬」所代表的意義
第18週 本週主題:期末考週,課程總結
主題一:心得分享與討論
主題二:意見交流與課程重點回顧
教科書/參考書
江燦騰、陳正茂,《新臺灣史讀本》,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8一刷,2016四刷。
洪麗完、張永楨、李力庸、王昭文等著,《臺灣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10再版。
戴寶村著,《臺灣政治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
費德廉、羅效德編譯,《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個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臺北:前衛出版,2014。
張炎憲編,《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市:玉山出版社,1996)。
評分標準
1.作業:包括期中專題報告30%、期末指定主題報告40%,共計占總成績70%;平時成績佔30%。
2.平時成績包含出缺席,上課參與討論、回答問題、課堂互動或其他優異表現。
3.出席:全勤原始分數100分,缺席第二次開始每次扣10分,缺席5次無請假者(含)以上以0分計。
4.討論區互動:本課程依主題開設討論主題。回應1個討論區列入平時成績。
5.每週上課均需簽到,若無法上到課,請依照學校規定請假。
6.嚴禁上課時趴在桌上睡覺。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1
113-1_探索台灣-歷史篇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對於台灣歷史、社會文化的演變,經濟的發展有更深的認 識與了解。 2、透過報告的撰寫與資料的蒐集,學習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3、透過相關影片的欣賞,瞭解各階段台灣社會與觀念的變化。 4、遠距教學進行方式:課堂前一周會在E-起來高大教學平台教學網站的公布欄,公告google-meet會議連結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 次 課 程 內 容 備註 第一週 課程簡介 第二週 研究報告撰寫討論 學生完成學期分組。 第三週 臺灣歷史分期與定位、空間與政權轉換 第四週 臺灣的史前文化發展 第五週 臺灣原住民文化一 第六週 臺灣原住民文化二 第七週 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第八週 荷蘭人殖民統治下的臺灣 第九週 影片欣賞(稻草人) 第十週 課堂報告討論(一) 第十一週 課堂報告討論(二) 第十二週 課堂報告討論(三) 第十三週 鄭氏在臺灣的政治與社會文化發展 第十四週 清領前期治臺政策的演變 第十五週 清領前期的土地開發與經濟發展 第十六週 清領後期臺灣社會轉變與文化的發展 第十七週 日治時期臺灣政治與經濟建設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薛化元著,《臺灣開發史》(台北市:三民書局,1999)。 2、戴寶村著,《臺灣政治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 3、張炎憲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出版,1996)。 4、張炎憲編,《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市:玉山出版社,1996)。
評分標準
評評分項目 1、出席:基本分85分,請假兩次不扣分,曠課一次扣5分。全勤期末+10分;請假一次無曠課紀錄+5分。30%。 2.期中報告:基本分70分,影片長度達15分鐘者。30%。 3.課堂討論:11次專題活動,每次最高3-5分,總計36-40分 4:課後回饋:11則,課後在教學平台討論專題項下,回饋參與課程的心得、看法與想法,以字數多寡給分。 1-100字:2分 101-200字:3分 201-300字:4分 301-500字:5分 501字以上:6分 總計11則回饋總分66分 3+4=106分,占總成績的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透過教學,使學生對於台灣歷史、社會文化的演變,經濟的發展有更深的認 識與了解。 2、透過報告的撰寫與資料的蒐集,學習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3、透過相關影片的欣賞,瞭解各階段台灣社會與觀念的變化。 4、遠距教學進行方式:課堂前一周會在E-起來高大教學平台教學網站的公布欄,公告google-meet會議連結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 次 課 程 內 容 備註 第一週 課程簡介 第二週 研究報告撰寫討論 學生完成學期分組。 第三週 臺灣歷史分期與定位、空間與政權轉換 第四週 臺灣的史前文化發展 第五週 臺灣原住民文化一 第六週 臺灣原住民文化二 第七週 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第八週 荷蘭人殖民統治下的臺灣 第九週 影片欣賞(稻草人) 第十週 課堂報告討論(一) 第十一週 課堂報告討論(二) 第十二週 課堂報告討論(三) 第十三週 鄭氏在臺灣的政治與社會文化發展 第十四週 清領前期治臺政策的演變 第十五週 清領前期的土地開發與經濟發展 第十六週 清領後期臺灣社會轉變與文化的發展 第十七週 日治時期臺灣政治與經濟建設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薛化元著,《臺灣開發史》(台北市:三民書局,1999)。 2、戴寶村著,《臺灣政治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 3、張炎憲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出版,1996)。 4、張炎憲編,《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市:玉山出版社,1996)。
評分標準
評評分項目 1、出席:基本分85分,請假兩次不扣分,曠課一次扣5分。全勤期末+10分;請假一次無曠課紀錄+5分。30%。 2.期中報告:基本分70分,影片長度達15分鐘者。30%。 3.課堂討論:11次專題活動,每次最高3-5分,總計36-40分 4:課後回饋:11則,課後在教學平台討論專題項下,回饋參與課程的心得、看法與想法,以字數多寡給分。 1-100字:2分 101-200字:3分 201-300字:4分 301-500字:5分 501字以上:6分 總計11則回饋總分66分 3+4=106分,占總成績的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探索台灣-歷史篇
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使學生對於台灣歷史、社會文化的演變,經濟的發展有更深的認 識與了解。 2、透過報告的撰寫與資料的蒐集,學習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3、透過相關影片的欣賞,瞭解各階段台灣社會與觀念的變化。 4、遠距教學進行方式:課堂前一周會再E-起來高大教學平台教學網站的公布欄,公告google-meet會議連結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 次 課 程 內 容 備註 第一週 課程簡介 第二週 研究報告撰寫討論 學生完成學期分組。 第三週 臺灣歷史分期與定位、空間與政權轉換 第四週 臺灣的史前文化發展 第五週 臺灣原住民文化一 第六週 臺灣原住民文化二 第七週 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第八週 荷蘭人殖民統治下的臺灣 第九週 影片欣賞(稻草人) 第十週 課堂報告討論(一) 第十一週 課堂報告討論(二) 第十二週 課堂報告討論(三) 第十三週 鄭氏在臺灣的政治與社會文化發展 第十四週 清領前期治臺政策的演變 第十五週 清領前期的土地開發與經濟發展 第十六週 清領後期臺灣社會轉變與文化的發展 第十七週 日治時期臺灣政治與經濟建設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薛化元著,《臺灣開發史》(台北市:三民書局,1999)。 2、戴寶村著,《臺灣政治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 3、張炎憲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出版,1996)。 4、張炎憲編,《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市:玉山出版社,1996)。
評分標準
評分項目 1、出席:基本分85分,請假兩次不扣分,曠課一次扣5分。全勤期末+10分;請假一次無曠課紀錄+5分。30%。 2.期中報告:基本分70分,影片長度達15分鐘者。30%。 3.課堂討論:11次專題活動,每次最高3-5分,總計36-40分 4:課後回饋:11則,課後在教學平台討論專題項下,回饋參與課程的心得、看法與想法,以字數多寡給分。 1-100字:2分 101-200字:3分 201-300字:4分 301-500字:5分 501字以上:6分 總計11則回饋總分66分 禁止剪貼網站資量或使用Chat GPT 進行回饋 在老師PO文後,一個禮拜回饋完畢,逾期將不予計分 3+4=106分,占總成績的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透過教學,使學生對於台灣歷史、社會文化的演變,經濟的發展有更深的認 識與了解。 2、透過報告的撰寫與資料的蒐集,學習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 3、透過相關影片的欣賞,瞭解各階段台灣社會與觀念的變化。 4、遠距教學進行方式:課堂前一周會再E-起來高大教學平台教學網站的公布欄,公告google-meet會議連結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 次 課 程 內 容 備註 第一週 課程簡介 第二週 研究報告撰寫討論 學生完成學期分組。 第三週 臺灣歷史分期與定位、空間與政權轉換 第四週 臺灣的史前文化發展 第五週 臺灣原住民文化一 第六週 臺灣原住民文化二 第七週 國際競爭下的台灣 第八週 荷蘭人殖民統治下的臺灣 第九週 影片欣賞(稻草人) 第十週 課堂報告討論(一) 第十一週 課堂報告討論(二) 第十二週 課堂報告討論(三) 第十三週 鄭氏在臺灣的政治與社會文化發展 第十四週 清領前期治臺政策的演變 第十五週 清領前期的土地開發與經濟發展 第十六週 清領後期臺灣社會轉變與文化的發展 第十七週 日治時期臺灣政治與經濟建設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薛化元著,《臺灣開發史》(台北市:三民書局,1999)。 2、戴寶村著,《臺灣政治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 3、張炎憲編,《臺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市:吳三連基金會出版,1996)。 4、張炎憲編,《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市:玉山出版社,1996)。
評分標準
評分項目 1、出席:基本分85分,請假兩次不扣分,曠課一次扣5分。全勤期末+10分;請假一次無曠課紀錄+5分。30%。 2.期中報告:基本分70分,影片長度達15分鐘者。30%。 3.課堂討論:11次專題活動,每次最高3-5分,總計36-40分 4:課後回饋:11則,課後在教學平台討論專題項下,回饋參與課程的心得、看法與想法,以字數多寡給分。 1-100字:2分 101-200字:3分 201-300字:4分 301-500字:5分 501字以上:6分 總計11則回饋總分66分 禁止剪貼網站資量或使用Chat GPT 進行回饋 在老師PO文後,一個禮拜回饋完畢,逾期將不予計分 3+4=106分,占總成績的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全球化與多元文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全球化趨勢以及全球化對國際與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內涵有初步的理解。 2.培養學生在國際動態與全球互動的專業知識外,對人文社會及永續發展等議題具備知識份子的關懷與宏觀的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一、何謂全球化?何謂多元文化? 二、全球化的歷史 三、現代化與全球化的省思 四、全球化的理論架構與議題建構 五、全球化的批評與限制 六、全球化與世界經濟─國際經濟結構與國際金融組織 七、區域化 八、全球化下的移動勞工 九、大企業v.s依賴理論與依賴發展理論 十、世界分工與未來的經濟發展 十一、多元階級 族群 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十二、全球化與台灣經濟發展 十三、生態、環保與全球政治經濟發展 十四、學生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 David Held等著,沈宗瑞等譯,《全球化趨勢與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文化,2007,修正版。 2. John L. Seitz著,陳素秋等譯,,《全球議題》,台北:韋伯文化,2005。 3. 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等譯,《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2003。 4. Kenneth Pomeranz 、Steven Topik著,黃中憲譯,《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台北:如果,2007。 5. Mary Kaldor著,陳世欽譯,《新戰爭-全球性的組織化暴力》,台北:聯經,2002。 6. Paul Hirst and Grahame Thompson,《全球化的迷思》,台北:群學,2001。 7. Peter Stalker著,蔡繼光譯,《國際遷徙與移民》,台北:書林,2002。
評分標準
期中考試 25% 期末報告 35% 課堂參與 10% 課堂作業 20% 出席率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使學生對全球化趨勢以及全球化對國際與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內涵有初步的理解。 2.培養學生在國際動態與全球互動的專業知識外,對人文社會及永續發展等議題具備知識份子的關懷與宏觀的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一、何謂全球化?何謂多元文化? 二、全球化的歷史 三、現代化與全球化的省思 四、全球化的理論架構與議題建構 五、全球化的批評與限制 六、全球化與世界經濟─國際經濟結構與國際金融組織 七、區域化 八、全球化下的移動勞工 九、大企業v.s依賴理論與依賴發展理論 十、世界分工與未來的經濟發展 十一、多元階級 族群 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十二、全球化與台灣經濟發展 十三、生態、環保與全球政治經濟發展 十四、學生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 David Held等著,沈宗瑞等譯,《全球化趨勢與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文化,2007,修正版。 2. John L. Seitz著,陳素秋等譯,,《全球議題》,台北:韋伯文化,2005。 3. 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等譯,《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2003。 4. Kenneth Pomeranz 、Steven Topik著,黃中憲譯,《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台北:如果,2007。 5. Mary Kaldor著,陳世欽譯,《新戰爭-全球性的組織化暴力》,台北:聯經,2002。 6. Paul Hirst and Grahame Thompson,《全球化的迷思》,台北:群學,2001。 7. Peter Stalker著,蔡繼光譯,《國際遷徙與移民》,台北:書林,2002。
評分標準
期中考試 25% 期末報告 35% 課堂參與 10% 課堂作業 20% 出席率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全球化與多元文化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全球化趨勢以及全球化對國際與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內涵有初步的理解。 2.培養學生在國際動態與全球互動的專業知識外,對人文社會及永續發展等議題具備知識份子的關懷與宏觀的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一、何謂全球化?何謂多元文化? 二、全球化的歷史 三、現代化與全球化的省思 四、全球化的理論架構與議題建構 五、全球化的批評與限制 六、全球化與世界經濟─國際經濟結構與國際金融組織 七、區域化 八、全球化下的移動勞工 九、大企業v.s依賴理論與依賴發展理論 十、世界分工與未來的經濟發展 十一、多元階級 族群 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十二、全球化與台灣經濟發展 十三、生態、環保與全球政治經濟發展 十四、學生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 David Held等著,沈宗瑞等譯,《全球化趨勢與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文化,2007,修正版。 2. John L. Seitz著,陳素秋等譯,,《全球議題》,台北:韋伯文化,2005。 3. 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等譯,《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2003。 4. Kenneth Pomeranz 、Steven Topik著,黃中憲譯,《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台北:如果,2007。 5. Mary Kaldor著,陳世欽譯,《新戰爭-全球性的組織化暴力》,台北:聯經,2002。 6. Paul Hirst and Grahame Thompson,《全球化的迷思》,台北:群學,2001。 7. Peter Stalker著,蔡繼光譯,《國際遷徙與移民》,台北:書林,2002。
評分標準
期中考試 25% 期末報告 35% 課堂參與 10% 課堂作業 20% 出席率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使學生對全球化趨勢以及全球化對國際與國內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內涵有初步的理解。 2.培養學生在國際動態與全球互動的專業知識外,對人文社會及永續發展等議題具備知識份子的關懷與宏觀的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一、何謂全球化?何謂多元文化? 二、全球化的歷史 三、現代化與全球化的省思 四、全球化的理論架構與議題建構 五、全球化的批評與限制 六、全球化與世界經濟─國際經濟結構與國際金融組織 七、區域化 八、全球化下的移動勞工 九、大企業v.s依賴理論與依賴發展理論 十、世界分工與未來的經濟發展 十一、多元階級 族群 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十二、全球化與台灣經濟發展 十三、生態、環保與全球政治經濟發展 十四、學生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 David Held等著,沈宗瑞等譯,《全球化趨勢與衝擊-全球化對政治、經濟與文化的衝擊》,台北:韋伯文化,2007,修正版。 2. John L. Seitz著,陳素秋等譯,,《全球議題》,台北:韋伯文化,2005。 3. 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等譯,《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2003。 4. Kenneth Pomeranz 、Steven Topik著,黃中憲譯,《貿易打造的世界-社會、文化、世界經濟,從1400年到現在》,台北:如果,2007。 5. Mary Kaldor著,陳世欽譯,《新戰爭-全球性的組織化暴力》,台北:聯經,2002。 6. Paul Hirst and Grahame Thompson,《全球化的迷思》,台北:群學,2001。 7. Peter Stalker著,蔡繼光譯,《國際遷徙與移民》,台北:書林,2002。
評分標準
期中考試 25% 期末報告 35% 課堂參與 10% 課堂作業 20% 出席率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全球化與多元文化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隨著人員、商品、資金、訊息克服地理限制並超越國家疆界快速流動所產生的各種現象。期待學生能理解個人與台灣整體在全球脈動下的機會與限制,謀取最大的安身立命條件。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核心課程:「文化素養」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公民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社會力」,亦即「培養現代公民應具備的社會規範能力」,期許成為其他素養與能力之統合者。
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 探索自我與發展潛能:
(1)能透過對世界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相關問題的探索,帶回對學生現今自身的經驗或存在境遇,進行觀照或反思。
(2)能將所思條理的描述或表現。
2、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3、鑑賞、表現與創新:
(1)能對文本進行閱讀、理解,與重新詮釋。
(2)能有條理與脈絡的對作品進行鑑賞與評論。
4、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1)舉出外來的文化、商品和資訊影響當地文化和生活的例子。
(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釋經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3)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9.9 導論
第2週 9.16 全球化通論(一):大航海時代
第3週 9.23 全球化通論(二):晚近全球化的發展
第4週 9.30 全球化通論(三):全球化的迷思
第5週 10.7 全球化通論(四):全球在地化的概念
第6週 10.14 【16+2週】專題演講:2050碳中和與碳定價
第7週 10.21 全球化通論(五):全球在地化與台灣
第8週 10.28 全球化通論(六):全球化的前瞻
第9週 11.4 全球化通論(七):宗教全球化
第10週 11.11 期中考
第11週 11.18 全球化個論(一):東南亞導論
第12週 11.25 全球化個論(二):東南亞的人員流動
第13週 12.2 全球化個論(三):東南亞與資金流通
第14週 12.9 全球化個論(四):東南亞的文化交流
第15週 12.16 全球化個論(五):東南亞的宗教傳播
第16週 12.23 全球化個論(六):東南亞的區域整合
第17周 12.30 全球化個論(七):東南亞的國際角力
第18周 1.8 【16+2週】線上課程成果海報展:全球化文獻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Peter Zeihan著,吳國卿譯,《世界不再是平的:後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預測》。台北:感電,2023。
澤邊有司著、 高詹燦譯,《一本書讀懂地緣政治學:台灣面臨中國空前威脅?烏俄戰爭為何無法結束?50張國際形勢圖解╳零基礎淺顯解說,迅速掌握各國衝突!》。台北:平安文化,2022年。
參考書
Chris Miller著、洪慧芳譯(2023)。《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臺北:天下雜誌。
Hirst, Paul and Grahame Thompson, 《全球化迷思》。台北:群學。
Moller, Orstrum著,《全球化危機》。北京:新華。
Waters, Malcolm著,徐偉傑譯,《全球化》。台北:弘智,2000年。
評分標準
1.作業:
(1) 課堂筆記(上傳到 Moodle 4.0 平台的指定作業區) ,14 次,每次 1 分, 共 14分。
(2) 小組課堂討論(寫在 Moodle 4.0 平台的討論區),14次,每次 2 分,共 28分。
(3) 小組每週提問(寫在 Moodle 4.0 平台的討論區),13次,每次 1 分,共 13 分。
(4) 演講提問(小組) ,1次,共 2 分。
(5) 演講摘要與心得,1次,共 3 分。
(5) 期中考試(Open Book),15 分。
(6) 期末報告(1-5 人一組,限全球化相關主題)1 份,25 分(海報簡報5%,書面報告20%)。
2. 加分
(1)到本校通識中心Café Philo臉書粉絲專頁說「讚」,加1分。
搜尋關鍵字:Cafe Philo at NUK
(2)參加本校通識中心主辦之Café Philo講座,拍照為證,每場加1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2
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隨著人員、商品、資金、訊息克服地理限制並超越國家疆界快速流動所產生的各種現象。期待學生能理解個人與台灣整體在全球脈動下的機會與限制,謀取最大的安身立命條件。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核心課程:「文化素養」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公民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社會力」,亦即「培養現代公民應具備的社會規範能力」,期許成為其他素養與能力之統合者。
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 探索自我與發展潛能:
(1)能透過對世界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相關問題的探索,帶回對學生現今自身的經驗或存在境遇,進行觀照或反思。
(2)能將所思條理的描述或表現。
2、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3、鑑賞、表現與創新:
(1)能對文本進行閱讀、理解,與重新詮釋。
(2)能有條理與脈絡的對作品進行鑑賞與評論。
4、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1)舉出外來的文化、商品和資訊影響當地文化和生活的例子。
(2)比較不同文化背景者闡釋經驗、事物和表達的方式,並能欣賞文化的多樣性。
(3)探討人類的價值、信仰和態度如何影響科學技術的發展方向。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9.9 導論
第2週 9.16 全球化通論(一):大航海時代
第3週 9.23 全球化通論(二):晚近全球化的發展
第4週 9.30 全球化通論(三):全球化的迷思
第5週 10.7 全球化通論(四):全球在地化的概念
第6週 10.14 【16+2週】專題演講:2050碳中和與碳定價
第7週 10.21 全球化通論(五):全球在地化與台灣
第8週 10.28 全球化通論(六):全球化的前瞻
第9週 11.4 全球化通論(七):宗教全球化
第10週 11.11 期中考
第11週 11.18 全球化個論(一):東南亞導論
第12週 11.25 全球化個論(二):東南亞的人員流動
第13週 12.2 全球化個論(三):東南亞與資金流通
第14週 12.9 全球化個論(四):東南亞的文化交流
第15週 12.16 全球化個論(五):東南亞的宗教傳播
第16週 12.23 全球化個論(六):東南亞的區域整合
第17周 12.30 全球化個論(七):東南亞的國際角力
第18周 1.8 【16+2週】線上課程成果海報展:全球化文獻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Peter Zeihan著,吳國卿譯,《世界不再是平的:後全球化時代的供應鏈重組與地緣政治預測》。台北:感電,2023。
澤邊有司著、 高詹燦譯,《一本書讀懂地緣政治學:台灣面臨中國空前威脅?烏俄戰爭為何無法結束?50張國際形勢圖解╳零基礎淺顯解說,迅速掌握各國衝突!》。台北:平安文化,2022年。
參考書
Chris Miller著、洪慧芳譯(2023)。《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臺北:天下雜誌。
Hirst, Paul and Grahame Thompson, 《全球化迷思》。台北:群學。
Moller, Orstrum著,《全球化危機》。北京:新華。
Waters, Malcolm著,徐偉傑譯,《全球化》。台北:弘智,2000年。
評分標準
1.作業:
(1) 課堂筆記(上傳到 Moodle 4.0 平台的指定作業區) ,14 次,每次 1 分, 共 14分。
(2) 小組課堂討論(寫在 Moodle 4.0 平台的討論區),14次,每次 2 分,共 28分。
(3) 小組每週提問(寫在 Moodle 4.0 平台的討論區),13次,每次 1 分,共 13 分。
(4) 演講提問(小組) ,1次,共 2 分。
(5) 演講摘要與心得,1次,共 3 分。
(5) 期中考試(Open Book),15 分。
(6) 期末報告(1-5 人一組,限全球化相關主題)1 份,25 分(海報簡報5%,書面報告20%)。
2. 加分
(1)到本校通識中心Café Philo臉書粉絲專頁說「讚」,加1分。
搜尋關鍵字:Cafe Philo at NUK
(2)參加本校通識中心主辦之Café Philo講座,拍照為證,每場加1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2
113-1_媒體識讀與公民參與
教學目標
當前我們身處在一個被眾多現代媒體的圍繞的時代,社會大眾被動地接受媒體的訊息傳播,若缺乏建立自身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容易被荒誕卻接近真實的媒體訊息所誤導。本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培養對資訊的思辨能力,同時本課程將會概要介紹各類媒體作品、電影、電視劇、書籍等增進學生的媒體素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課程內容介紹 第 二 週 媒體識讀的基本概念和意義 第 三 週 媒體近用權、媒體素養與批判 第 四 週 資訊媒體中的意識形態 第 五 週 教師線上教學 Google Meet 會議參加資訊 視訊通話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cnq-supx-coy https://meet.google.com/fjg-qvfw-zoh https://meet.google.com/rzk-jpmg-xxp 第 六 週 公民參與、媒體資訊認知作戰與意識形態顛覆 II 第 七 週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I 第 八 週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II 第 九 週 期中考 第 十 週 新聞媒體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第 十一週 消費廣告與解讀媒體中的各種再現 第 十二週 網路媒體與廣告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第 十三週 美國電影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I 第 十四週 美國電影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II 第 十五週 媒體識讀案例討論 I 第 十六週 媒體識讀案例討論 II 第 十七週 期末考 第 十八週 教師線上教學
教科書/參考書
1.自編講義。 2.羅曉南, 余陽洲 (2015)。批判的媒體識讀(第三版)。新北市:正中書局。 3.陳炳宏, 柯瞬智 (2021)。媒體與資訊素養。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魯爾夫.杜伯里 (2012)。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2722114 5.魯爾夫.杜伯里 (2013)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2723807 6.魯爾夫.杜伯里 (2020)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4778010 7.古倫姆斯 (2020)。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台北市: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 : 9789865535421 8. 肖莎娜.祖博夫 (2020)。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台北市:時報出版 。ISBN : 4712966624089
評分標準
1. 平時成績 40% ( 課程出席、課堂討論互動回答) 課程問題討論互動,總計10次,每次4分,10次全勤平時成績為90分起計算。 2. 期中考 30% 3. 期末考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當前我們身處在一個被眾多現代媒體的圍繞的時代,社會大眾被動地接受媒體的訊息傳播,若缺乏建立自身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容易被荒誕卻接近真實的媒體訊息所誤導。本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培養對資訊的思辨能力,同時本課程將會概要介紹各類媒體作品、電影、電視劇、書籍等增進學生的媒體素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課程內容介紹 第 二 週 媒體識讀的基本概念和意義 第 三 週 媒體近用權、媒體素養與批判 第 四 週 資訊媒體中的意識形態 第 五 週 教師線上教學 Google Meet 會議參加資訊 視訊通話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cnq-supx-coy https://meet.google.com/fjg-qvfw-zoh https://meet.google.com/rzk-jpmg-xxp 第 六 週 公民參與、媒體資訊認知作戰與意識形態顛覆 II 第 七 週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I 第 八 週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II 第 九 週 期中考 第 十 週 新聞媒體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第 十一週 消費廣告與解讀媒體中的各種再現 第 十二週 網路媒體與廣告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第 十三週 美國電影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I 第 十四週 美國電影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II 第 十五週 媒體識讀案例討論 I 第 十六週 媒體識讀案例討論 II 第 十七週 期末考 第 十八週 教師線上教學
教科書/參考書
1.自編講義。 2.羅曉南, 余陽洲 (2015)。批判的媒體識讀(第三版)。新北市:正中書局。 3.陳炳宏, 柯瞬智 (2021)。媒體與資訊素養。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魯爾夫.杜伯里 (2012)。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2722114 5.魯爾夫.杜伯里 (2013)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2723807 6.魯爾夫.杜伯里 (2020)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4778010 7.古倫姆斯 (2020)。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台北市: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 : 9789865535421 8. 肖莎娜.祖博夫 (2020)。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台北市:時報出版 。ISBN : 4712966624089
評分標準
1. 平時成績 40% ( 課程出席、課堂討論互動回答) 課程問題討論互動,總計10次,每次4分,10次全勤平時成績為90分起計算。 2. 期中考 30% 3. 期末考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媒體識讀與公民參與
教學目標
當前我們身處在一個被眾多現代媒體的圍繞的時代,社會大眾被動地接受媒體的訊息傳播,若缺乏建立自身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容易被荒誕卻接近真實的媒體訊息所誤導。本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培養對資訊的思辨能力,同時本課程將會概要介紹各類媒體作品、電影、電視劇、書籍等增進學生的媒體素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課程內容介紹 第 二 週 媒體識讀的基本概念和意義 第 三 週 媒體近用權、媒體素養與批判 第 四 週 資訊媒體中的意識形態 第 五 週 教師線上教學 Google Meet 會議參加資訊 視訊通話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jne-oqmm-fkd https://meet.google.com/dpr-brcn-smk https://meet.google.com/dvx-thzg-kke 第 六 週 公民參與、媒體資訊認知作戰與意識形態顛覆 II 第 七 週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I 第 八 週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II 第 九 週 期中考 第 十 週 新聞媒體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第 十一週 消費廣告與解讀媒體中的各種再現 第 十二週 網路媒體、廣告與科學新聞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第 十三週 美國電影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I 第 十四週 美國電影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II 第 十五週 媒體識讀案例討論 I 第 十六週 媒體識讀案例討論 II 第 十七週 期末考 第 十八週 教師線上教學
教科書/參考書
1.自編講義。 2.羅曉南, 余陽洲 (2015)。批判的媒體識讀(第三版)。新北市:正中書局。 3.陳炳宏, 柯瞬智 (2021)。媒體與資訊素養。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魯爾夫.杜伯里 (2012)。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2722114 5.魯爾夫.杜伯里 (2013)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2723807 6.魯爾夫.杜伯里 (2020)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4778010 7.古倫姆斯 (2020)。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台北市: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 : 9789865535421 8. 肖莎娜.祖博夫 (2020)。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台北市:時報出版 。ISBN : 4712966624089
評分標準
1. 平時成績 40% ( 課程出席、課堂討論互動回答) 課程問題討論互動,總計10次,每次4分,10次全勤平時成績為90分起計算。 2. 期中考 30% 3. 期末考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當前我們身處在一個被眾多現代媒體的圍繞的時代,社會大眾被動地接受媒體的訊息傳播,若缺乏建立自身的思辨和批判能力,容易被荒誕卻接近真實的媒體訊息所誤導。本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培養對資訊的思辨能力,同時本課程將會概要介紹各類媒體作品、電影、電視劇、書籍等增進學生的媒體素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課程內容介紹 第 二 週 媒體識讀的基本概念和意義 第 三 週 媒體近用權、媒體素養與批判 第 四 週 資訊媒體中的意識形態 第 五 週 教師線上教學 Google Meet 會議參加資訊 視訊通話連結: https://meet.google.com/jne-oqmm-fkd https://meet.google.com/dpr-brcn-smk https://meet.google.com/dvx-thzg-kke 第 六 週 公民參與、媒體資訊認知作戰與意識形態顛覆 II 第 七 週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I 第 八 週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 II 第 九 週 期中考 第 十 週 新聞媒體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第 十一週 消費廣告與解讀媒體中的各種再現 第 十二週 網路媒體、廣告與科學新聞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第 十三週 美國電影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I 第 十四週 美國電影的基本介紹與案例討論 II 第 十五週 媒體識讀案例討論 I 第 十六週 媒體識讀案例討論 II 第 十七週 期末考 第 十八週 教師線上教學
教科書/參考書
1.自編講義。 2.羅曉南, 余陽洲 (2015)。批判的媒體識讀(第三版)。新北市:正中書局。 3.陳炳宏, 柯瞬智 (2021)。媒體與資訊素養。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4.魯爾夫.杜伯里 (2012)。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2722114 5.魯爾夫.杜伯里 (2013) 。行為的藝術:52個非受迫性行為偏誤。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2723807 6.魯爾夫.杜伯里 (2020) 。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台北市:商周出版 。ISBN : 9789864778010 7.古倫姆斯 (2020)。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台北市: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ISBN : 9789865535421 8. 肖莎娜.祖博夫 (2020)。監控資本主義時代 。台北市:時報出版 。ISBN : 4712966624089
評分標準
1. 平時成績 40% ( 課程出席、課堂討論互動回答) 課程問題討論互動,總計10次,每次4分,10次全勤平時成績為90分起計算。 2. 期中考 30% 3. 期末考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媒體識讀與公民參與
教學目標
(一)課程內容的專業範疇說明:描述本課程的專業向度
本課程旨在培養學子的媒體素養。現代公民的公共事務參與,必須透過媒體訊息的掌握。這並非對媒體所餵食的所有資訊照單全收,而是在批判性思辯後,對於訊息加以過濾、整理,探索事實,然後採取行動加以反應。本課程將帶領學生分析媒體內容,並實際進行反餽。
(二)與校核心能力的關係: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博雅通識課程:「民主法治與公民參與學程」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公民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社會力」,亦即「對學生具備社會責任的期許」。
(三)與通識中心核心能力的關係:
對照於本校通識課程核心能力的養成設定,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2. 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1)能從國際視野觀察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
(2)能從臺灣的角度,思考我國對國際社會可能的貢獻
(3)能從多元文化的角度,檢討臺灣政經現代化問題
3. 尊重生態與倫理關懷
(1)能思考社會資源分配背後所隱藏的倫理問題
(2)能反思臺灣公共參與的倫理問題
(2)能掌握現代化、全球化對生態與環境所造成的問題
此外在「組織、規劃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積極態度與團隊合作」、「鑑賞表現與創新」、「探索自我與發展潛力」等核心能力,在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果的規劃中亦有相當的著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9.13 導論
第2週 9.20 傳播權
第3週 9.27 媒體的產業結構與政策
第4週 10.4 颱風停課
第5週 10.11 媒體倫理+公共關係
第6週 10.18 新聞入門
第7週 10.25 新傳播科技
第8週 11.1 媒體與歧視
第9週 11.8 期中媒體投書
第10週 11.15 媒體與民主(一)公民不服從
第11週 11.22 媒體與民主(二)公民投票與罷免
第12週 11.29 媒體與民主(三)審議式民主
第13週 12.16 媒體與民主(四)操縱
第14週 12.13 媒體與民主(五)資訊戰
第15週 12.20 公民記者與自媒體
第16週 12.27 期末影片報導製作
第17週 1.3 彈性上課週:線上課程成果展(一)
第18週 1.10 彈性上課週:線上課程成果展(二)
教科書/參考書
指定用書
1. 本人自行編寫,每週以Power Point檔呈現。
2. 陳炳宏、柯舜智(2021)。《媒體與資訊素養:數位公民培力》。台北:五南。
參考書籍
1. Manfred Theisen(2019)。《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臺北:麥田出版。
2. 成露茜、羅曉南主編(2009)。《批判的媒體識讀》臺北:正中書局。
3. 劉致昕(2021)。《真相製造: 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臺北:春山。
4. Karoline KUHLA著﹑顏徽玲譯(2021)。《假新聞: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臺北:平安文化。
5. 簡余晏(2023)。《入侵編輯台: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臺北:前衛出版社。
評分標準
(1)課堂筆記(個人作業)12份,上完課一周內上傳至Moodle 4.0平台指定作業區,每次佔總分2%(這項作業主要是看同學上課專注程度,越詳細分數越高,會在平台上說明進度的重點,同學請先寫出老師的說法,再尋找其他補充資料),共24%。
(2)影片心得(個人作業)2份,於課堂上觀看影片時寫完後,一周內上傳至Moodle 4.0教學平台心得區,每次3分,共佔總分6%。
(3)課堂討論(小組作業,每組1-5人)8次,每次3分,共佔總分24%。
(4)上課答覆問題,1%
(4)期中作業(個人作業)—媒體投書撰寫,佔總成績之20%
(5)期末作業(小組作業,每組1-5人)—以影片呈現,佔總成績之25%。
各項作業逾期繳交扣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89
(一)課程內容的專業範疇說明:描述本課程的專業向度
本課程旨在培養學子的媒體素養。現代公民的公共事務參與,必須透過媒體訊息的掌握。這並非對媒體所餵食的所有資訊照單全收,而是在批判性思辯後,對於訊息加以過濾、整理,探索事實,然後採取行動加以反應。本課程將帶領學生分析媒體內容,並實際進行反餽。
(二)與校核心能力的關係:
本課程係本校通識教育正式課程規劃中,博雅通識課程:「民主法治與公民參與學程」子類下的一門,其所欲回應校訂「基本素養」指標為「公民素養」,所欲成就學子的能力為「社會力」,亦即「對學生具備社會責任的期許」。
(三)與通識中心核心能力的關係:
對照於本校通識課程核心能力的養成設定,本課程希望能達成以下幾點具體目標,養成學子相關的能力:
1.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1)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批判性思考。
(2)能對論題與論點進行必要的檢證與考察。
(3)能在對議題進行研究之後,提出自己的見解。
2. 多元文化與國際視野
(1)能從國際視野觀察臺灣政治與經濟的發展
(2)能從臺灣的角度,思考我國對國際社會可能的貢獻
(3)能從多元文化的角度,檢討臺灣政經現代化問題
3. 尊重生態與倫理關懷
(1)能思考社會資源分配背後所隱藏的倫理問題
(2)能反思臺灣公共參與的倫理問題
(2)能掌握現代化、全球化對生態與環境所造成的問題
此外在「組織、規劃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積極態度與團隊合作」、「鑑賞表現與創新」、「探索自我與發展潛力」等核心能力,在教學設計與學習成果的規劃中亦有相當的著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9.13 導論
第2週 9.20 傳播權
第3週 9.27 媒體的產業結構與政策
第4週 10.4 颱風停課
第5週 10.11 媒體倫理+公共關係
第6週 10.18 新聞入門
第7週 10.25 新傳播科技
第8週 11.1 媒體與歧視
第9週 11.8 期中媒體投書
第10週 11.15 媒體與民主(一)公民不服從
第11週 11.22 媒體與民主(二)公民投票與罷免
第12週 11.29 媒體與民主(三)審議式民主
第13週 12.16 媒體與民主(四)操縱
第14週 12.13 媒體與民主(五)資訊戰
第15週 12.20 公民記者與自媒體
第16週 12.27 期末影片報導製作
第17週 1.3 彈性上課週:線上課程成果展(一)
第18週 1.10 彈性上課週:線上課程成果展(二)
教科書/參考書
指定用書
1. 本人自行編寫,每週以Power Point檔呈現。
2. 陳炳宏、柯舜智(2021)。《媒體與資訊素養:數位公民培力》。台北:五南。
參考書籍
1. Manfred Theisen(2019)。《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7-「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臺北:麥田出版。
2. 成露茜、羅曉南主編(2009)。《批判的媒體識讀》臺北:正中書局。
3. 劉致昕(2021)。《真相製造: 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臺北:春山。
4. Karoline KUHLA著﹑顏徽玲譯(2021)。《假新聞:21世紀公民的思辨課》臺北:平安文化。
5. 簡余晏(2023)。《入侵編輯台:中國威權滲透如何影響臺灣新聞自由》。臺北:前衛出版社。
評分標準
(1)課堂筆記(個人作業)12份,上完課一周內上傳至Moodle 4.0平台指定作業區,每次佔總分2%(這項作業主要是看同學上課專注程度,越詳細分數越高,會在平台上說明進度的重點,同學請先寫出老師的說法,再尋找其他補充資料),共24%。
(2)影片心得(個人作業)2份,於課堂上觀看影片時寫完後,一周內上傳至Moodle 4.0教學平台心得區,每次3分,共佔總分6%。
(3)課堂討論(小組作業,每組1-5人)8次,每次3分,共佔總分24%。
(4)上課答覆問題,1%
(4)期中作業(個人作業)—媒體投書撰寫,佔總成績之20%
(5)期末作業(小組作業,每組1-5人)—以影片呈現,佔總成績之25%。
各項作業逾期繳交扣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89
113-1_法律與人生
教學目標
一.認識法律在人生發發展的社會功能,介紹與研討我國之憲法、刑法、民法與法律訴,以期學生瞭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原則,並瞭解法律所規制之社會領域所存在的各種基本權衝突與利益衡量的關鍵議題。 二.學習多元暨理性思考:研討立法制度暨其立法背景文化與價值觀,提供學生多元思考之寬廣視野。。 三.強化表達能力:透過分組討論與作業,及專題報告,提升學生之口語暨書面表達能力。 四.培養寬容之涵養:藉由多元意見的呈現,涵養學生表達意見以及傾聽和容忍他人不同意見之民主素養,使其體會理性溝通的民主意義。 五.安排同學專題報告,期使同學們從“法律與生活”知識接收者 (Passive Info. Consumer) 轉化為主動學習者 (Active Learner)。讓同學們在“法律與生活”課堂學習更有生產力,合作搜集資料與整理ppt報告內容,能上台歷練講述的壓力體驗與能力展現。老師觀察學生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視情況給學生差異化的協助,教室中的主角從教師變成學生,老師成為幕後的導演與助手,學生從報告中展現能力而增長潛能與激發信心。 六、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說明如下: (一)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上午第2.3.4.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週三(5/11日)上午第2.3.4.節 法律與人生 遠距教學視訊,請按一下這個連結:https://meet.google.com/nsv-aoxv-wph 你也可以透過電話加入通話,只要撥打 +1 470-327-0613,然後輸入以下 PIN 碼即可:134 818 098# (若有變更 會臨時公佈於本line) (二) 每節上課實施點名,請班長及小老師協助老師進行班級經營,觀察實際班上同學實際上線參與人數與人員。班上電腦大師協助指導遠距教學進行中遇到之視訊問題。上課時請同學專注上課,討論時或被老師抽問時能即時回應,以活絡遠距教學氣氛。 (三)重要測驗(如期末考)請修課同學到校參加(同學至教室筆試,座位保持距離。),以維護公平性,唯須依照學校指揮中心當時政策,保持社交距離、 做好防疫措施。 (四)若有修課同學因確診或居家隔離而無法線上到課者,除不作為學期成績扣分參採外,並安排替代方案(如:線上補課、補考、改以書面報告),以及老師規劃其他彈性補修課程方式,以協助同學們安心就學。 (五)遠距教學視訊期間,由於同學要以同步視訊簿輪流提報,如果對於google meet系統操作還不熟悉的同學,請自行上youtube搜尋有關教學短片,自行先行演練,或請教同學,以利能夠順利提報。正式上課實施遠距視訊期間,若有問題,熟悉的同學可以屆時上課時,同步開啟麥克風發言指導解決操作困境。(若怕屆時報告時 ,時間掌握不實,請自行先行實際演練推算)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部份教學方式採取“情境教學法”,以避免照本宣科,亦為了補充教材範圍內容: 1.有時在教科書外,老師結合課程之章節,會適度舉例講述或播放簡短影片. 2.透過影片確保學生吸收到課程要傳達的重點概念,透過影片情境歷程誘導學生廣化思考力與理解度。 3.“情境教學法”有時老師講述場景時,為了深化學生的對未來社會真時情境的感受與認知,對話音量語調變化戲劇性彷如現場。 4. PPT及pdf的內容,若有不解之處,歡迎隨時於課堂提出. 第一週 課程介紹與評分標準 一、通識教育目的說明。 二、課程介紹。 三、講解上課規則、內容與評分標準。 四、報告分組。 五、請同學先加入本課程LINE社群(名稱:1131法律與人生),作為本課程師生教學資訊與聯繫管道。 第二週 緒論 一、法律的意義及其社會功能 二、法律與其他社會行為的規範 三、法律的類型 四、討論 第三週 緒論 一、法律的適用與解釋 二、法律的制裁 三、法律的演進與主要的法系 四、討論 第四週 憲法與人生 一、憲法的概念 二、憲法之總綱 三、人民的基本權利(1-24條/圖解記憶法) 四、播放短片“臨檢”(13分鐘)與 討論大法官解釋535號 第五週 憲法與人生 一、國家的基本組織(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 二、討論 第六週 民法與人生 一、民法的概念 二、權力的主體與客體 三、債權與債務行為 四、討論 第七週 參觀橋頭地方法院(16+2課程之1 ) 檢察官與法官之別/檢察署與法院之別 第八週 民法與人生 一、遺產的繼承 二、不當得利、要約(引誘)、本票支票 第八週 刑法與人生 一、刑法的概念 二、犯罪的斷定 第九週 期中考(筆試+報告) 第十週 電影賞析(16+2課程之2) 第十一週 刑法與人生 一、刑法的概念刑罰的適用 二、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第十二週 刑法與人生 一、刑法常犯的罪行 二、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上午第2.3.4.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第十三週 商事法與人生 一、公司法 二、票據法 三、保險法 四、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上午第2.3.4.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第十四週 訴訟與人生 一、訴訟的概念 二、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說明如下: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上午第2.3.4.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第十五週 訴訟與人生 一、解決紛爭的訴訟程序 二、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第十六週 社會秩序維護法與人生 一、社會秩序維護法 二、影片播放 三、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第十七週 婚姻與人生 一、家事法規 二、婚姻相關法規 三、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第十七週 國際法與人生 一、國際法的慨念 二、國際法在國內法的適用 三、國際引渡 四、影片“引渡”播放與討論 第十八週 期末考筆試
教科書/參考書
壹、教科書: 劉作揖。2012.01。法律與人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貳、參考書: 凰炎東。2014.02。法律與生活1/E。台北:新路書局。 陳銘祥。2020.10。法學概論(第三版)。台北:原照出版。 謝瑞智。2020.05。憲法概要。台北:文笙出版。 錢世傑。2021.05。圖解刑事訴訟法。台北:十力文化。 黃承啟。2015.09。民法案例研習。台北:元照出版社。 黃異。2020.01。國際法(第五版)。台北:新學林出版社。
評分標準
壹、期中考30%、期末考30%(筆試50% + ppt報告40%+電影賞析報告10%) 一、筆試上課講解與討論法律與人生的內容、教材等,佔筆試的7成。 二、筆試為測試同學上課專心與理解程度,上課時播放過之圖片、影片,及相關口述的情節與內容,佔筆試的3成。 貳、ppt課堂報告:結合教材的<法律與人生>法律案件(佔期末考試的40%) (分組,從第10週-第17週,各組輪流報告,順序抽籤決定) 分組報告評分標準表: (一)法律案件有無引出法條。20% (二)法條有無引出重要概念。20% (三) 案例所見問題,解決與預防的方法。20% (四)有無註明法條與案例資料來源。10% (五)報告內容有無呈現邏輯分析、評鑑與創造能力。ppt展現方式的內容編排與字體大小是否適當與美觀?10% (六)報告是否按時繳交?是否前三日將ppt傳給老師的email信箱?報告時間控制是否適當?報告音量是否清晰?10% (七)各組團隊精神有無表現? 5% (八)其他5% Ppt報告時間管制與成績評量等第說明 一、時間管制 *報告時間使用時間18-22分鐘 (時間不足18分鐘,或超過23分鐘會扣分) 按鈴第1次按1響:第18分鐘 (時間終止前4分鐘) 按鈴第2次按2響:第20 分鐘 (時間終止前2分鐘) 按鈴第3次按3響:第22 分鐘 (時間終止)請盡快下結語 *請班長與小老師 指派一位計時員 附註: 1.請於報告前先將ppt報告資料灌入桌面。 2.為訓練講台報告經驗,報告時請使用:(1)教室的有線麥克風(2)雷射筆 3.報告完,台上報告者台下收聽者,均可提問,互動討論。 4.老師也會臨場抽問台上同學的報告的內容,請同學們專心聆聽報告者的內容。 5.一節課報告一組,正常上下課,上課點名。 6.報告期間第三節若有必要,第三節下課(10 分鐘)不下課,第四節提早10分鐘(11:50)下課。 二、成績等第: A+ = 95 上下/A = 87上下/A- = 82上下/B+ =78上下/B =75上下/ /C+ =68上下/C = 重報 參、平時成績40%(到課率30%,作業與其他優良表現10%): ㄧ、到課率:(到課以加分累計之) (一)到課每一節得1分(國定假日、公假、喪假不扣分,可得1分),請假每節的0.5分,曠課每一節得0分, (二)總分累積30分後,給予30分,尚未累積30分者,不予30分。 (三)遲到(含早退)累計每3節扣1分。 (四)未曾請過任何假(含喪假與公假者)及課堂遲到早退者,該員於其學期總成績特加 3 分。 二、個人有擔任本課程幹部或有特殊表現與服務貢獻者,或其他特殊優良表現,另行於學期總成績特別加分。於非本課程時間,自行參加校內外觀摩法律相關活動者,經老師認證,得於平時成績加分。 二、為提升學習效能,上課期間禁止不適當之行為:如無故講話、做其他事、睡覺、滑手機、看本課程外之書籍者,列入平時成績扣分。除老師外,老師得授權班長、小老師上課期間代為觀察並逕行登記。其餘不良表現另依比例酌減學期成績。 三、規定須繳之作業遲繳嚴重扣分,作業未繳者不予評量。 肆、有關於運動競技系的修行學分規定(酌減到堂上課作法),遵照學校規定執行之。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一.認識法律在人生發發展的社會功能,介紹與研討我國之憲法、刑法、民法與法律訴,以期學生瞭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原則,並瞭解法律所規制之社會領域所存在的各種基本權衝突與利益衡量的關鍵議題。 二.學習多元暨理性思考:研討立法制度暨其立法背景文化與價值觀,提供學生多元思考之寬廣視野。。 三.強化表達能力:透過分組討論與作業,及專題報告,提升學生之口語暨書面表達能力。 四.培養寬容之涵養:藉由多元意見的呈現,涵養學生表達意見以及傾聽和容忍他人不同意見之民主素養,使其體會理性溝通的民主意義。 五.安排同學專題報告,期使同學們從“法律與生活”知識接收者 (Passive Info. Consumer) 轉化為主動學習者 (Active Learner)。讓同學們在“法律與生活”課堂學習更有生產力,合作搜集資料與整理ppt報告內容,能上台歷練講述的壓力體驗與能力展現。老師觀察學生應用法律知識的能力,視情況給學生差異化的協助,教室中的主角從教師變成學生,老師成為幕後的導演與助手,學生從報告中展現能力而增長潛能與激發信心。 六、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說明如下: (一)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上午第2.3.4.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週三(5/11日)上午第2.3.4.節 法律與人生 遠距教學視訊,請按一下這個連結:https://meet.google.com/nsv-aoxv-wph 你也可以透過電話加入通話,只要撥打 +1 470-327-0613,然後輸入以下 PIN 碼即可:134 818 098# (若有變更 會臨時公佈於本line) (二) 每節上課實施點名,請班長及小老師協助老師進行班級經營,觀察實際班上同學實際上線參與人數與人員。班上電腦大師協助指導遠距教學進行中遇到之視訊問題。上課時請同學專注上課,討論時或被老師抽問時能即時回應,以活絡遠距教學氣氛。 (三)重要測驗(如期末考)請修課同學到校參加(同學至教室筆試,座位保持距離。),以維護公平性,唯須依照學校指揮中心當時政策,保持社交距離、 做好防疫措施。 (四)若有修課同學因確診或居家隔離而無法線上到課者,除不作為學期成績扣分參採外,並安排替代方案(如:線上補課、補考、改以書面報告),以及老師規劃其他彈性補修課程方式,以協助同學們安心就學。 (五)遠距教學視訊期間,由於同學要以同步視訊簿輪流提報,如果對於google meet系統操作還不熟悉的同學,請自行上youtube搜尋有關教學短片,自行先行演練,或請教同學,以利能夠順利提報。正式上課實施遠距視訊期間,若有問題,熟悉的同學可以屆時上課時,同步開啟麥克風發言指導解決操作困境。(若怕屆時報告時 ,時間掌握不實,請自行先行實際演練推算)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部份教學方式採取“情境教學法”,以避免照本宣科,亦為了補充教材範圍內容: 1.有時在教科書外,老師結合課程之章節,會適度舉例講述或播放簡短影片. 2.透過影片確保學生吸收到課程要傳達的重點概念,透過影片情境歷程誘導學生廣化思考力與理解度。 3.“情境教學法”有時老師講述場景時,為了深化學生的對未來社會真時情境的感受與認知,對話音量語調變化戲劇性彷如現場。 4. PPT及pdf的內容,若有不解之處,歡迎隨時於課堂提出. 第一週 課程介紹與評分標準 一、通識教育目的說明。 二、課程介紹。 三、講解上課規則、內容與評分標準。 四、報告分組。 五、請同學先加入本課程LINE社群(名稱:1131法律與人生),作為本課程師生教學資訊與聯繫管道。 第二週 緒論 一、法律的意義及其社會功能 二、法律與其他社會行為的規範 三、法律的類型 四、討論 第三週 緒論 一、法律的適用與解釋 二、法律的制裁 三、法律的演進與主要的法系 四、討論 第四週 憲法與人生 一、憲法的概念 二、憲法之總綱 三、人民的基本權利(1-24條/圖解記憶法) 四、播放短片“臨檢”(13分鐘)與 討論大法官解釋535號 第五週 憲法與人生 一、國家的基本組織(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 二、討論 第六週 民法與人生 一、民法的概念 二、權力的主體與客體 三、債權與債務行為 四、討論 第七週 參觀橋頭地方法院(16+2課程之1 ) 檢察官與法官之別/檢察署與法院之別 第八週 民法與人生 一、遺產的繼承 二、不當得利、要約(引誘)、本票支票 第八週 刑法與人生 一、刑法的概念 二、犯罪的斷定 第九週 期中考(筆試+報告) 第十週 電影賞析(16+2課程之2) 第十一週 刑法與人生 一、刑法的概念刑罰的適用 二、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第十二週 刑法與人生 一、刑法常犯的罪行 二、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上午第2.3.4.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第十三週 商事法與人生 一、公司法 二、票據法 三、保險法 四、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上午第2.3.4.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第十四週 訴訟與人生 一、訴訟的概念 二、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遵照學校發布疫情嚴重期間的教學規定,老師將採取「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 而全程線上授課,老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方式, 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說明如下: 教師選擇透過google meet直播(或其他會議軟體系統)/視訊會議按照原課程時段授課(每週二上午第2.3.4.節)。連結網址課前公布於本班的line群組。 第十五週 訴訟與人生 一、解決紛爭的訴訟程序 二、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第十六週 社會秩序維護法與人生 一、社會秩序維護法 二、影片播放 三、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第十七週 婚姻與人生 一、家事法規 二、婚姻相關法規 三、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分組討論與案例報告(每組報告15分鐘) 第十七週 國際法與人生 一、國際法的慨念 二、國際法在國內法的適用 三、國際引渡 四、影片“引渡”播放與討論 第十八週 期末考筆試
教科書/參考書
壹、教科書: 劉作揖。2012.01。法律與人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 貳、參考書: 凰炎東。2014.02。法律與生活1/E。台北:新路書局。 陳銘祥。2020.10。法學概論(第三版)。台北:原照出版。 謝瑞智。2020.05。憲法概要。台北:文笙出版。 錢世傑。2021.05。圖解刑事訴訟法。台北:十力文化。 黃承啟。2015.09。民法案例研習。台北:元照出版社。 黃異。2020.01。國際法(第五版)。台北:新學林出版社。
評分標準
壹、期中考30%、期末考30%(筆試50% + ppt報告40%+電影賞析報告10%) 一、筆試上課講解與討論法律與人生的內容、教材等,佔筆試的7成。 二、筆試為測試同學上課專心與理解程度,上課時播放過之圖片、影片,及相關口述的情節與內容,佔筆試的3成。 貳、ppt課堂報告:結合教材的<法律與人生>法律案件(佔期末考試的40%) (分組,從第10週-第17週,各組輪流報告,順序抽籤決定) 分組報告評分標準表: (一)法律案件有無引出法條。20% (二)法條有無引出重要概念。20% (三) 案例所見問題,解決與預防的方法。20% (四)有無註明法條與案例資料來源。10% (五)報告內容有無呈現邏輯分析、評鑑與創造能力。ppt展現方式的內容編排與字體大小是否適當與美觀?10% (六)報告是否按時繳交?是否前三日將ppt傳給老師的email信箱?報告時間控制是否適當?報告音量是否清晰?10% (七)各組團隊精神有無表現? 5% (八)其他5% Ppt報告時間管制與成績評量等第說明 一、時間管制 *報告時間使用時間18-22分鐘 (時間不足18分鐘,或超過23分鐘會扣分) 按鈴第1次按1響:第18分鐘 (時間終止前4分鐘) 按鈴第2次按2響:第20 分鐘 (時間終止前2分鐘) 按鈴第3次按3響:第22 分鐘 (時間終止)請盡快下結語 *請班長與小老師 指派一位計時員 附註: 1.請於報告前先將ppt報告資料灌入桌面。 2.為訓練講台報告經驗,報告時請使用:(1)教室的有線麥克風(2)雷射筆 3.報告完,台上報告者台下收聽者,均可提問,互動討論。 4.老師也會臨場抽問台上同學的報告的內容,請同學們專心聆聽報告者的內容。 5.一節課報告一組,正常上下課,上課點名。 6.報告期間第三節若有必要,第三節下課(10 分鐘)不下課,第四節提早10分鐘(11:50)下課。 二、成績等第: A+ = 95 上下/A = 87上下/A- = 82上下/B+ =78上下/B =75上下/ /C+ =68上下/C = 重報 參、平時成績40%(到課率30%,作業與其他優良表現10%): ㄧ、到課率:(到課以加分累計之) (一)到課每一節得1分(國定假日、公假、喪假不扣分,可得1分),請假每節的0.5分,曠課每一節得0分, (二)總分累積30分後,給予30分,尚未累積30分者,不予30分。 (三)遲到(含早退)累計每3節扣1分。 (四)未曾請過任何假(含喪假與公假者)及課堂遲到早退者,該員於其學期總成績特加 3 分。 二、個人有擔任本課程幹部或有特殊表現與服務貢獻者,或其他特殊優良表現,另行於學期總成績特別加分。於非本課程時間,自行參加校內外觀摩法律相關活動者,經老師認證,得於平時成績加分。 二、為提升學習效能,上課期間禁止不適當之行為:如無故講話、做其他事、睡覺、滑手機、看本課程外之書籍者,列入平時成績扣分。除老師外,老師得授權班長、小老師上課期間代為觀察並逕行登記。其餘不良表現另依比例酌減學期成績。 三、規定須繳之作業遲繳嚴重扣分,作業未繳者不予評量。 肆、有關於運動競技系的修行學分規定(酌減到堂上課作法),遵照學校規定執行之。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法律與人生
教學目標
※本課程授課內容設計分為家庭篇、校園篇及社會篇三大領域,惟較著重前二大領域之相關概念介紹。 家庭篇除身分法相關法規範作一介紹外,並對家庭生活衍生出之暴力事件為完整說明,以期防範此相類事件發生。 校園篇則以學生於校園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之諸多問題一一提出介紹,除相關法規範外,並佐以案例分析說明之。 至於社會篇,主要針對勞資關係而以勞動三法來做一完整介紹,以期同學能為將來踏入職場奠定必要基礎。 本課程所連結的核心能力計有:專業知能(知識力)、邏輯思考與創新(創造力)、自主自律及道德思辨與實踐(社會力、品格力)等四大核心,除使學生了解生活上可能接觸到的相關法規範外,並透過學習過程中訓練邏輯思考與思辨能力,以期知法進而守法,並知悉如何保護己身權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與評量方式及標準 第2週 家庭篇(一)-婚姻關係:結婚、夫妻財產制 第3週 家庭篇(二)-婚姻關係:離婚、繼承 第4週 家庭篇(三)-親子關係:發生原因 第5週 家庭篇(四)-親子關係:父母、子女義務 第6週 家庭篇(五)-家庭暴力:定義、保護令種類及聲請、違反保護令之刑責 第7週 家庭篇(六)-家庭暴力:案例分析 第8週 校園篇(一)-課業問題:釋字684號、課堂倫理 第9週 期中評量 第10週 校園篇(二)-感情問題:性騷擾、同居與墮胎 第11週 校園篇(三)-著作權問題:著作權內容與合理使用 第12週 校園篇(四)-校外法律問題:毒品、車禍 第13週 校園篇(五)-校外法律問題:打工、租賃 第14週 校園篇(六)-校外法律問題:買賣、網路糾紛 第15週 社會篇(一)-工作權 第16週 社會篇(二)-勞資關係 第17週 社會篇(三)-失業問題 第18週 期末評量
教科書/參考書
法律與生活,鄭仰峻、鄭乃文、陸敏清等合著,元照 法律與生活,潘維大、黃心怡合著,三民 法律與生活,林洲富著,五南 法律與生活-個案探討,陳國義,新學林 民主法治與生活,田博元等編著,新文京 親屬法講義,林秀雄著,元照 繼承法講義,林秀雄著,元照 職場與法律,鄭津津,元照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 佔40%(含出席率及課堂討論參與度) ■期中考 佔30% ■期末考 佔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2
※本課程授課內容設計分為家庭篇、校園篇及社會篇三大領域,惟較著重前二大領域之相關概念介紹。 家庭篇除身分法相關法規範作一介紹外,並對家庭生活衍生出之暴力事件為完整說明,以期防範此相類事件發生。 校園篇則以學生於校園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之諸多問題一一提出介紹,除相關法規範外,並佐以案例分析說明之。 至於社會篇,主要針對勞資關係而以勞動三法來做一完整介紹,以期同學能為將來踏入職場奠定必要基礎。 本課程所連結的核心能力計有:專業知能(知識力)、邏輯思考與創新(創造力)、自主自律及道德思辨與實踐(社會力、品格力)等四大核心,除使學生了解生活上可能接觸到的相關法規範外,並透過學習過程中訓練邏輯思考與思辨能力,以期知法進而守法,並知悉如何保護己身權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與評量方式及標準 第2週 家庭篇(一)-婚姻關係:結婚、夫妻財產制 第3週 家庭篇(二)-婚姻關係:離婚、繼承 第4週 家庭篇(三)-親子關係:發生原因 第5週 家庭篇(四)-親子關係:父母、子女義務 第6週 家庭篇(五)-家庭暴力:定義、保護令種類及聲請、違反保護令之刑責 第7週 家庭篇(六)-家庭暴力:案例分析 第8週 校園篇(一)-課業問題:釋字684號、課堂倫理 第9週 期中評量 第10週 校園篇(二)-感情問題:性騷擾、同居與墮胎 第11週 校園篇(三)-著作權問題:著作權內容與合理使用 第12週 校園篇(四)-校外法律問題:毒品、車禍 第13週 校園篇(五)-校外法律問題:打工、租賃 第14週 校園篇(六)-校外法律問題:買賣、網路糾紛 第15週 社會篇(一)-工作權 第16週 社會篇(二)-勞資關係 第17週 社會篇(三)-失業問題 第18週 期末評量
教科書/參考書
法律與生活,鄭仰峻、鄭乃文、陸敏清等合著,元照 法律與生活,潘維大、黃心怡合著,三民 法律與生活,林洲富著,五南 法律與生活-個案探討,陳國義,新學林 民主法治與生活,田博元等編著,新文京 親屬法講義,林秀雄著,元照 繼承法講義,林秀雄著,元照 職場與法律,鄭津津,元照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 佔40%(含出席率及課堂討論參與度) ■期中考 佔30% ■期末考 佔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2
113-1_法律與人生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在幫助同學認識校園生活、打工生活、家庭生活、經濟生活等較常遇到的法律基本規範,除了讓自己懂得保障自身權益,也避免發生糾紛或違反法律的情事,讓社會秩序更為祥和。教學目標希望達成: (1)認識日常生活的基本法律觀念。 (2)培養契約文字的組織及運用技能。 (3)學習運用法律處理生活問題。 (4)遵守法律,培養公民精神。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教學短片觀賞與討論-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1.教學規範說明 2.課程活動安排說明 3.課程內容主題簡介 ●【第2週】緒論:法律體系概述 1.法律層級 2.法律分類 3.法律編排 ●【第3週】校園生活的法律:智慧財產權 1.參考法律說明 2.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 3.合理使用之基準 4.法律責任 ●【第4週】校園生活的法律:網路倫理與犯罪 1.參考法律說明 2.妨害名譽罪 3.妨害秘密罪 4.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 5.妨害電腦使用罪 6.民事賠償責任 ●【第5週】校園生活的法律:個人隱私權 1.參考法律說明 2.個人資料範圍 3.蒐集個資要件 4.民事賠償責任 5.刑事罰則 ●【第6週】校園生活的法律:性別平等 1.參考法律說明 2.性別平等的學習環境 3.性騷擾定義 4.行政救濟程序 5.民事賠償責任 6.刑事罰則 ●【第7週】校園生活的法律:車禍處理與保險理賠原則 1.參考法律說明 2.車禍現場處理原則 3.保險理賠原則 4.車禍和解與調解程序 ●【第8週】校園生活的法律:存證信函與和解書 1.存證信函的使用時機 2.存證信函的寫法 3.和解書的使用時機 4.和解書的寫法 ●【第9週】(期中考試) ●【第10週】檢討期中考卷內容 校園生活的法律:車禍之法律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 2.行政違規處罰方式 3.刑事罰則 4.行政罰與刑事罰之關係 ●【第11週】校園生活的法律:租賃契約 1.參考法律說明 2.房屋租賃契約書範本 3.出租人的權利與責任 4.承租人的權利與責任 5.租賃糾紛的處理 ●【第12週】打工生活的法律:勞動契約與條件 1.參考法律說明 2.預告終止契約的要件 3.預告工資與資遣費的計算 4.無須預告終止契約的要件 5.工時、休息時間與放假規定 6.加班費的計算 ●【第13週】家庭生活的法律:夫妻財產制 1.參考法律說明 2.夫妻財產制的分類 3.法定財產制的設計 4.剩餘財產差額分配的計算 ●【第14週】家庭生活的法律:遺產繼承制 1.參考法律說明 2.繼承的種類 3.法定繼承順序 4.法定應繼分的計算 5.法定特留分的計算 ●【第15週】經濟生活的法律:通訊交易與消費者權益 1.參考法律說明 2.通訊交易的定義 3.通訊交易享有的權利與例外規定 4.賣家的瑕疵擔保責任 ●【第16週】(期末考試) ●【第17週】(開國紀念日放假) ●【第18週】1.檢討期末考卷內容 2.補救教學
教科書/參考書
1.林洲富。《法律與生活:案例式》。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18年。 2.鄭仰峻、鄭乃文、陸敏清。《法律與生活》。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 3.劉振鯤。《法學概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8年。 4.朱應翔等。《這輩子你一定要懂的法律常識》。台北:今周刊出版公司。2015年。 5.李永然。《契約書之擬定與範例》。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 6.潘維大、黃心怡。《法律與生活》。台北:三民書局。2018年。 7.李永然、施盈志。《法律與生活》。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 8.蘇麗滿。《校園法律與生活:網路電腦著作權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 9.蘇麗滿。《校園法律與生活:性別平等教育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
評分標準
1.平時各項成績(共40 %): (1)出席率(15 %):缺席次數包含事病假,但不含公喪假。遲到、早退皆算0.5次(前二週到課以加分方式鼓勵)。 (2)上課筆記及回答問題加分(10 %) (3)個人口頭報告(10 %) (4)口頭報告之書面摘要(5 %) 注意:缺席6~8次:平時各項成績皆折半計算;缺席9次(含)以上:平時各項成績以零分計算(即學期成績不及格)。 2.期中考(30 %):筆試(可以參考資料)。 3.期末考(30 %):筆試(可以參考資料)。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1
本課程主要在幫助同學認識校園生活、打工生活、家庭生活、經濟生活等較常遇到的法律基本規範,除了讓自己懂得保障自身權益,也避免發生糾紛或違反法律的情事,讓社會秩序更為祥和。教學目標希望達成: (1)認識日常生活的基本法律觀念。 (2)培養契約文字的組織及運用技能。 (3)學習運用法律處理生活問題。 (4)遵守法律,培養公民精神。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教學短片觀賞與討論-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1.教學規範說明 2.課程活動安排說明 3.課程內容主題簡介 ●【第2週】緒論:法律體系概述 1.法律層級 2.法律分類 3.法律編排 ●【第3週】校園生活的法律:智慧財產權 1.參考法律說明 2.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 3.合理使用之基準 4.法律責任 ●【第4週】校園生活的法律:網路倫理與犯罪 1.參考法律說明 2.妨害名譽罪 3.妨害秘密罪 4.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 5.妨害電腦使用罪 6.民事賠償責任 ●【第5週】校園生活的法律:個人隱私權 1.參考法律說明 2.個人資料範圍 3.蒐集個資要件 4.民事賠償責任 5.刑事罰則 ●【第6週】校園生活的法律:性別平等 1.參考法律說明 2.性別平等的學習環境 3.性騷擾定義 4.行政救濟程序 5.民事賠償責任 6.刑事罰則 ●【第7週】校園生活的法律:車禍處理與保險理賠原則 1.參考法律說明 2.車禍現場處理原則 3.保險理賠原則 4.車禍和解與調解程序 ●【第8週】校園生活的法律:存證信函與和解書 1.存證信函的使用時機 2.存證信函的寫法 3.和解書的使用時機 4.和解書的寫法 ●【第9週】(期中考試) ●【第10週】檢討期中考卷內容 校園生活的法律:車禍之法律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 2.行政違規處罰方式 3.刑事罰則 4.行政罰與刑事罰之關係 ●【第11週】校園生活的法律:租賃契約 1.參考法律說明 2.房屋租賃契約書範本 3.出租人的權利與責任 4.承租人的權利與責任 5.租賃糾紛的處理 ●【第12週】打工生活的法律:勞動契約與條件 1.參考法律說明 2.預告終止契約的要件 3.預告工資與資遣費的計算 4.無須預告終止契約的要件 5.工時、休息時間與放假規定 6.加班費的計算 ●【第13週】家庭生活的法律:夫妻財產制 1.參考法律說明 2.夫妻財產制的分類 3.法定財產制的設計 4.剩餘財產差額分配的計算 ●【第14週】家庭生活的法律:遺產繼承制 1.參考法律說明 2.繼承的種類 3.法定繼承順序 4.法定應繼分的計算 5.法定特留分的計算 ●【第15週】經濟生活的法律:通訊交易與消費者權益 1.參考法律說明 2.通訊交易的定義 3.通訊交易享有的權利與例外規定 4.賣家的瑕疵擔保責任 ●【第16週】(期末考試) ●【第17週】(開國紀念日放假) ●【第18週】1.檢討期末考卷內容 2.補救教學
教科書/參考書
1.林洲富。《法律與生活:案例式》。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18年。 2.鄭仰峻、鄭乃文、陸敏清。《法律與生活》。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 3.劉振鯤。《法學概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8年。 4.朱應翔等。《這輩子你一定要懂的法律常識》。台北:今周刊出版公司。2015年。 5.李永然。《契約書之擬定與範例》。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 6.潘維大、黃心怡。《法律與生活》。台北:三民書局。2018年。 7.李永然、施盈志。《法律與生活》。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 8.蘇麗滿。《校園法律與生活:網路電腦著作權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 9.蘇麗滿。《校園法律與生活:性別平等教育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
評分標準
1.平時各項成績(共40 %): (1)出席率(15 %):缺席次數包含事病假,但不含公喪假。遲到、早退皆算0.5次(前二週到課以加分方式鼓勵)。 (2)上課筆記及回答問題加分(10 %) (3)個人口頭報告(10 %) (4)口頭報告之書面摘要(5 %) 注意:缺席6~8次:平時各項成績皆折半計算;缺席9次(含)以上:平時各項成績以零分計算(即學期成績不及格)。 2.期中考(30 %):筆試(可以參考資料)。 3.期末考(30 %):筆試(可以參考資料)。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1
113-1_法律與人生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在幫助同學認識校園生活、打工生活、家庭生活、經濟生活等較常遇到的法律基本規範,除了讓自己懂得保障自身權益,也避免發生糾紛或違反法律的情事,讓社會秩序更為祥和。教學目標希望達成: (1)認識日常生活的基本法律觀念。 (2)培養契約文字的組織及運用技能。 (3)學習運用法律處理生活問題。 (4)遵守法律,培養公民精神。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教學短片觀賞與討論-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1.教學規範說明 2.課程活動安排說明 3.課程內容主題簡介 ●【第2週】緒論:法律體系概述 1.法律層級 2.法律分類 3.法律編排 ●【第3週】校園生活的法律:智慧財產權 1.參考法律說明 2.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 3.合理使用之基準 4.法律責任 ●【第4週】校園生活的法律:網路倫理與犯罪 1.參考法律說明 2.妨害名譽罪 3.妨害秘密罪 4.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 5.妨害電腦使用罪 6.民事賠償責任 ●【第5週】校園生活的法律:個人隱私權 1.參考法律說明 2.個人資料範圍 3.蒐集個資要件 4.民事賠償責任 5.刑事罰則 ●【第6週】校園生活的法律:性別平等 1.參考法律說明 2.性別平等的學習環境 3.性騷擾定義 4.行政救濟程序 5.民事賠償責任 6.刑事罰則 ●【第7週】校園生活的法律:車禍處理與保險理賠原則 1.參考法律說明 2.車禍現場處理原則 3.保險理賠原則 4.車禍和解與調解程序 ●【第8週】校園生活的法律:存證信函與和解書 1.存證信函的使用時機 2.存證信函的寫法 3.和解書的使用時機 4.和解書的寫法 ●【第9週】(期中考試) ●【第10週】檢討期中考卷內容 校園生活的法律:車禍之法律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 2.行政違規處罰方式 3.刑事罰則 4.行政罰與刑事罰之關係 ●【第11週】校園生活的法律:租賃契約 1.參考法律說明 2.房屋租賃契約書範本 3.出租人的權利與責任 4.承租人的權利與責任 5.租賃糾紛的處理 ●【第12週】打工生活的法律:勞動契約與條件 1.參考法律說明 2.預告終止契約的要件 3.預告工資與資遣費的計算 4.無須預告終止契約的要件 5.工時、休息時間與放假規定 6.加班費的計算 ●【第13週】家庭生活的法律:夫妻財產制 1.參考法律說明 2.夫妻財產制的分類 3.法定財產制的設計 4.剩餘財產差額分配的計算 ●【第14週】家庭生活的法律:遺產繼承制 1.參考法律說明 2.繼承的種類 3.法定繼承順序 4.法定應繼分的計算 5.法定特留分的計算 ●【第15週】經濟生活的法律:通訊交易與消費者權益 1.參考法律說明 2.通訊交易的定義 3.通訊交易享有的權利與例外規定 4.賣家的瑕疵擔保責任 ●【第16週】(期末考試) ●【第17週】(開國紀念日放假) ●【第18週】1.檢討期末考卷內容 2.補救教學
教科書/參考書
1.林洲富。《法律與生活:案例式》。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18年。 2.鄭仰峻、鄭乃文、陸敏清。《法律與生活》。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 3.劉振鯤。《法學概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8年。 4.朱應翔等。《這輩子你一定要懂的法律常識》。台北:今周刊出版公司。2015年。 5.李永然。《契約書之擬定與範例》。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 6.潘維大、黃心怡。《法律與生活》。台北:三民書局。2018年。 7.李永然、施盈志。《法律與生活》。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 8.蘇麗滿。《校園法律與生活:網路電腦著作權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 9.蘇麗滿。《校園法律與生活:性別平等教育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
評分標準
1.平時各項成績(共40 %): (1)出席率(15 %):缺席次數包含事病假,但不含公喪假。遲到、早退皆算0.5次(前二週到課以加分方式鼓勵)。 (2)上課筆記及回答問題加分(10 %) (3)個人口頭報告(10 %) (4)口頭報告之書面摘要(5 %) 注意:缺席6~8次:平時各項成績皆折半計算;缺席9次(含)以上:平時各項成績以零分計算(即學期成績不及格)。 2.期中考(30 %):筆試(可以參考資料)。 3.期末考(30 %):筆試(可以參考資料)。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本課程主要在幫助同學認識校園生活、打工生活、家庭生活、經濟生活等較常遇到的法律基本規範,除了讓自己懂得保障自身權益,也避免發生糾紛或違反法律的情事,讓社會秩序更為祥和。教學目標希望達成: (1)認識日常生活的基本法律觀念。 (2)培養契約文字的組織及運用技能。 (3)學習運用法律處理生活問題。 (4)遵守法律,培養公民精神。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教學短片觀賞與討論-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1.教學規範說明 2.課程活動安排說明 3.課程內容主題簡介 ●【第2週】緒論:法律體系概述 1.法律層級 2.法律分類 3.法律編排 ●【第3週】校園生活的法律:智慧財產權 1.參考法律說明 2.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 3.合理使用之基準 4.法律責任 ●【第4週】校園生活的法律:網路倫理與犯罪 1.參考法律說明 2.妨害名譽罪 3.妨害秘密罪 4.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 5.妨害電腦使用罪 6.民事賠償責任 ●【第5週】校園生活的法律:個人隱私權 1.參考法律說明 2.個人資料範圍 3.蒐集個資要件 4.民事賠償責任 5.刑事罰則 ●【第6週】校園生活的法律:性別平等 1.參考法律說明 2.性別平等的學習環境 3.性騷擾定義 4.行政救濟程序 5.民事賠償責任 6.刑事罰則 ●【第7週】校園生活的法律:車禍處理與保險理賠原則 1.參考法律說明 2.車禍現場處理原則 3.保險理賠原則 4.車禍和解與調解程序 ●【第8週】校園生活的法律:存證信函與和解書 1.存證信函的使用時機 2.存證信函的寫法 3.和解書的使用時機 4.和解書的寫法 ●【第9週】(期中考試) ●【第10週】檢討期中考卷內容 校園生活的法律:車禍之法律責任 1.民事賠償責任 2.行政違規處罰方式 3.刑事罰則 4.行政罰與刑事罰之關係 ●【第11週】校園生活的法律:租賃契約 1.參考法律說明 2.房屋租賃契約書範本 3.出租人的權利與責任 4.承租人的權利與責任 5.租賃糾紛的處理 ●【第12週】打工生活的法律:勞動契約與條件 1.參考法律說明 2.預告終止契約的要件 3.預告工資與資遣費的計算 4.無須預告終止契約的要件 5.工時、休息時間與放假規定 6.加班費的計算 ●【第13週】家庭生活的法律:夫妻財產制 1.參考法律說明 2.夫妻財產制的分類 3.法定財產制的設計 4.剩餘財產差額分配的計算 ●【第14週】家庭生活的法律:遺產繼承制 1.參考法律說明 2.繼承的種類 3.法定繼承順序 4.法定應繼分的計算 5.法定特留分的計算 ●【第15週】經濟生活的法律:通訊交易與消費者權益 1.參考法律說明 2.通訊交易的定義 3.通訊交易享有的權利與例外規定 4.賣家的瑕疵擔保責任 ●【第16週】(期末考試) ●【第17週】(開國紀念日放假) ●【第18週】1.檢討期末考卷內容 2.補救教學
教科書/參考書
1.林洲富。《法律與生活:案例式》。台北:五南出版公司。2018年。 2.鄭仰峻、鄭乃文、陸敏清。《法律與生活》。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6年。 3.劉振鯤。《法學概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8年。 4.朱應翔等。《這輩子你一定要懂的法律常識》。台北:今周刊出版公司。2015年。 5.李永然。《契約書之擬定與範例》。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 6.潘維大、黃心怡。《法律與生活》。台北:三民書局。2018年。 7.李永然、施盈志。《法律與生活》。台北:永然文化出版公司。2015年。 8.蘇麗滿。《校園法律與生活:網路電腦著作權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 9.蘇麗滿。《校園法律與生活:性別平等教育篇》。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12年。
評分標準
1.平時各項成績(共40 %): (1)出席率(15 %):缺席次數包含事病假,但不含公喪假。遲到、早退皆算0.5次(前二週到課以加分方式鼓勵)。 (2)上課筆記及回答問題加分(10 %) (3)個人口頭報告(10 %) (4)口頭報告之書面摘要(5 %) 注意:缺席6~8次:平時各項成績皆折半計算;缺席9次(含)以上:平時各項成績以零分計算(即學期成績不及格)。 2.期中考(30 %):筆試(可以參考資料)。 3.期末考(30 %):筆試(可以參考資料)。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西洋藝術史概論
教學目標
由認識藝術發展脈絡和作品賞析中培養同學美感鑑賞和風格辨識的能力 讓同學對西洋藝術風格發展史有基本了解, 以作為進階學習的基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教學輔助影片-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簡介 課程資源提供 2. 分組 史前藝術 3. 古代藝術(一): 西亞藝術 4. 古代藝術(二): 埃及藝術 分組報告1(埃及) 5. 古代藝術(三): 希臘藝術、羅馬藝術 分組報告2(希臘) 6. 古代術(三): 希臘藝術、羅馬藝術 分組報告3(羅馬) 7. 中古藝術(一): 拜占庭藝術、仿羅馬式藝術 分組報告4(拜占庭) 8. 期中考 9. 期中考周 10. 曼陀羅繪畫練習 11. 中古藝術(二): 哥德式藝術、伊斯蘭藝術 分組報告5(哥德式). 12. 中古藝術(二): 哥德式藝術、伊斯蘭藝術 分組報告6(伊斯蘭) 13. 文藝復興 分組報告 7 (文藝復興) 14. 巴洛克與洛可可 分組報告8 (巴洛克) 15. 洛可可之後的藝術發展 (一) 分組報告9 (浪漫派) 16. 洛可可之後的藝術發展 (二) 分組報告10(印象派) 17. 印象派繪畫練習 18. 期末考周
教科書/參考書
Histoire de l’art , Flammarion, Paris,2001.
評分標準
評分 項目 平時成績 期中考試 團體報告 期末報告 合計 (%) 20 20 40 20 10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由認識藝術發展脈絡和作品賞析中培養同學美感鑑賞和風格辨識的能力 讓同學對西洋藝術風格發展史有基本了解, 以作為進階學習的基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教學輔助影片-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簡介 課程資源提供 2. 分組 史前藝術 3. 古代藝術(一): 西亞藝術 4. 古代藝術(二): 埃及藝術 分組報告1(埃及) 5. 古代藝術(三): 希臘藝術、羅馬藝術 分組報告2(希臘) 6. 古代術(三): 希臘藝術、羅馬藝術 分組報告3(羅馬) 7. 中古藝術(一): 拜占庭藝術、仿羅馬式藝術 分組報告4(拜占庭) 8. 期中考 9. 期中考周 10. 曼陀羅繪畫練習 11. 中古藝術(二): 哥德式藝術、伊斯蘭藝術 分組報告5(哥德式). 12. 中古藝術(二): 哥德式藝術、伊斯蘭藝術 分組報告6(伊斯蘭) 13. 文藝復興 分組報告 7 (文藝復興) 14. 巴洛克與洛可可 分組報告8 (巴洛克) 15. 洛可可之後的藝術發展 (一) 分組報告9 (浪漫派) 16. 洛可可之後的藝術發展 (二) 分組報告10(印象派) 17. 印象派繪畫練習 18. 期末考周
教科書/參考書
Histoire de l’art , Flammarion, Paris,2001.
評分標準
評分 項目 平時成績 期中考試 團體報告 期末報告 合計 (%) 20 20 40 20 10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台灣藝術史
教學目標
主目標,讓我們認識這一直在自己身邊的藝術,瞭解它的發展與深化。
一、對台灣藝術相關課題,從分享創作者擁抱藝術的人生故事,來掌握此課程的知識層面。
二、對這塊土地上發展出的藝術現象有面對與賞析的能力:
(一)視覺熟悉度,以視覺為出發點面對台灣藝術家的藝術創作;
(二)強調培養個人與台灣藝術的切身經驗值。
三、建立個人獨特的台灣藝術地圖。
四、以尊重多元的自信,期許與欣賞的心態面對發展中的台灣藝術。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30.00%;實驗-0.00%;其他:獨立思考能力與負責學習態度養成-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簡介;2歷史與文化;3從安平出發;4新美術學習之道;5淡水河水孕育的藝術家;6傳統文教重鎮的轉型;7中部世家子弟的留學風;8鳥瞰台灣博覽會世相、烽火照見的地域色彩;9戰後台北畫壇新動線;10現實回歸下的複合藝術;11美術產業之推移;12外交困境中的鄉土寫實風潮;13現代美術版圖重劃區;14美術館時代的來臨與解嚴開放;15當代議題與多元表現。16影片賞析與筆試。
教科書/參考書
李欽賢。《臺灣美術之旅》。臺北市:雄獅,2007。
劉益昌、高業榮、傅朝卿、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綱》,台北:藝術家,2009。
評分標準
1.隨堂測驗:20%(有應考次數低標規定)
2.期中作業(含筆試):15%
3.期末作業(含筆試):25%
4.小組實境專題報告:20%
5.個人作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58
主目標,讓我們認識這一直在自己身邊的藝術,瞭解它的發展與深化。
一、對台灣藝術相關課題,從分享創作者擁抱藝術的人生故事,來掌握此課程的知識層面。
二、對這塊土地上發展出的藝術現象有面對與賞析的能力:
(一)視覺熟悉度,以視覺為出發點面對台灣藝術家的藝術創作;
(二)強調培養個人與台灣藝術的切身經驗值。
三、建立個人獨特的台灣藝術地圖。
四、以尊重多元的自信,期許與欣賞的心態面對發展中的台灣藝術。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30.00%;實驗-0.00%;其他:獨立思考能力與負責學習態度養成-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簡介;2歷史與文化;3從安平出發;4新美術學習之道;5淡水河水孕育的藝術家;6傳統文教重鎮的轉型;7中部世家子弟的留學風;8鳥瞰台灣博覽會世相、烽火照見的地域色彩;9戰後台北畫壇新動線;10現實回歸下的複合藝術;11美術產業之推移;12外交困境中的鄉土寫實風潮;13現代美術版圖重劃區;14美術館時代的來臨與解嚴開放;15當代議題與多元表現。16影片賞析與筆試。
教科書/參考書
李欽賢。《臺灣美術之旅》。臺北市:雄獅,2007。
劉益昌、高業榮、傅朝卿、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綱》,台北:藝術家,2009。
評分標準
1.隨堂測驗:20%(有應考次數低標規定)
2.期中作業(含筆試):15%
3.期末作業(含筆試):25%
4.小組實境專題報告:20%
5.個人作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58
113-1_台灣藝術史
教學目標
主目標,讓我們認識這一直在自己身邊的藝術,瞭解它的發展與深化。
一、對台灣藝術相關課題,從分享創作者擁抱藝術的人生故事,來掌握此課程的知識層面。
二、對這塊土地上發展出的藝術現象有面對與賞析的能力:
(一)視覺熟悉度,以視覺為出發點面對台灣藝術家的藝術創作;
(二)強調培養個人與台灣藝術的切身經驗值。
三、建立個人獨特的台灣藝術地圖。
四、以尊重多元的自信,期許與欣賞的心態面對發展中的台灣藝術。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30.00%;實驗-0.00%;其他:獨立思考能力與負責學習態度養成-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簡介;2歷史與文化;3從安平出發;4新美術學習之道;5淡水河水孕育的藝術家;6傳統文教重鎮的轉型;7中部世家子弟的留學風;8鳥瞰台灣博覽會世相、烽火照見的地域色彩;9戰後台北畫壇新動線;10現實回歸下的複合藝術;11美術產業之推移;12外交困境中的鄉土寫實風潮;13現代美術版圖重劃區;14美術館時代的來臨與解嚴開放;15當代議題與多元表現。16影片賞析與筆試。
教科書/參考書
李欽賢。《臺灣美術之旅》。臺北市:雄獅,2007。
劉益昌、高業榮、傅朝卿、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綱》,台北:藝術家,2009。
評分標準
1.隨堂測驗:20%(有應考次數低標規定)
2.期中作業(含筆試):15%
3.期末作業(含筆試):25%
4.小組實境專題報告:20%
5.個人作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主目標,讓我們認識這一直在自己身邊的藝術,瞭解它的發展與深化。
一、對台灣藝術相關課題,從分享創作者擁抱藝術的人生故事,來掌握此課程的知識層面。
二、對這塊土地上發展出的藝術現象有面對與賞析的能力:
(一)視覺熟悉度,以視覺為出發點面對台灣藝術家的藝術創作;
(二)強調培養個人與台灣藝術的切身經驗值。
三、建立個人獨特的台灣藝術地圖。
四、以尊重多元的自信,期許與欣賞的心態面對發展中的台灣藝術。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30.00%;實驗-0.00%;其他:獨立思考能力與負責學習態度養成-2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簡介;2歷史與文化;3從安平出發;4新美術學習之道;5淡水河水孕育的藝術家;6傳統文教重鎮的轉型;7中部世家子弟的留學風;8鳥瞰台灣博覽會世相、烽火照見的地域色彩;9戰後台北畫壇新動線;10現實回歸下的複合藝術;11美術產業之推移;12外交困境中的鄉土寫實風潮;13現代美術版圖重劃區;14美術館時代的來臨與解嚴開放;15當代議題與多元表現。16影片賞析與筆試。
教科書/參考書
李欽賢。《臺灣美術之旅》。臺北市:雄獅,2007。
劉益昌、高業榮、傅朝卿、蕭瓊瑞,《台灣美術史綱》,台北:藝術家,2009。
評分標準
1.隨堂測驗:20%(有應考次數低標規定)
2.期中作業(含筆試):15%
3.期末作業(含筆試):25%
4.小組實境專題報告:20%
5.個人作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藝術概論
教學目標
主目標,針對何謂藝術課題,於理論與實際操作層面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一)為核心課程,有計畫讓修課者掌握與何謂藝術相關的理論層面。
(二)創造藝術與生活扣合的多方可能,對藝術與社會互動的層面多所著墨。
(三)培養面對藝術的眼光,帶走藝術的能力,強調個人藝術鑑賞能力培養。
在知識面的基礎上,延伸個人藝術經驗值,掌握藝術與觀者自我的互動連結網絡。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獨立思考能力與負責學習態度養成-15.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及小組分組
【導論】 何謂藝術概論?
2 【藝術的誕生】小心與藝術碰個正著!
3 【藝術的誕生】藝術如何改變你和我? 你在「原始藝術」中發現了藝術的起源嗎?
4 【藝術的誕生】藝術的誕生:藝術有哪些類別?
5 【藝術的誕生】人們為什麼要創造藝術? 藝術作品如何從無到有?
6 【發現藝術品】藝術家利用哪些材料創造藝術?
7 【發現藝術品】藝術的形、色、線;藝術形式的十大基本原理
8 影片欣賞(一窺藝術家的創作與生活);小組課堂討論
期中考
9 【發現藝術品】藝術家表現哪些題材? 如何認識藝術作品中的內容蘊涵?
10 【藝術的鑑賞與批評】藝術鑑賞是人的本能嗎? 當你面對一件藝術作品,你該從何看起?
11 【藝術的鑑賞與批評】藝術批評的主義與學說
12 【藝術的鑑賞與批評】你如何詮釋藝術作品並給予評價?
13 【藝術的鑑賞與批評】當中國畫論遇上西方藝評;為什麼應該嘗試藝術的鑑賞與批評?
14 【藝術與人生的對話】藝術與個人;藝術與社會;如何融美感經驗於人生經驗?
15 【藝術與人生的對話】如何參與藝術活動以充實生活內涵? 邁向精緻文化的道路
16 影片欣賞(何謂藝術)與小組課堂討論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指定教科書
謝東山。《藝術概論》。台北:偉華書局,2001。
張純櫻。〈第一章 藝術科學的開端〉,《藝術概論》。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頁2-13。
參考書
1.Suzanne Lacy著。《量繪形貌:新類型公共藝術》。吳瑪俐等譯。台北:遠流出版,2004。
2.王秀雄。《藝術批評的視野》。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
3.辛西亞.弗瑞蘭(Freeland, Cynthia.)。《別鬧了,這是藝術嗎?》。劉依綺譯。臺北:左岸文化,2004。
4.林群英。《藝術概論Ⅰ:藝術的本質與類別》。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
5.凌嵩郎、蓋瑞忠、許天治等編。《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88。
6.張純櫻。《藝術概論》。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7.陳瓊花。《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7。
8.曾肅良。《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4。
9.歐陽中石,鄭曉華,駱紅。《藝術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
10.編輯小組編著。《藝術概論:藝術與人生》。台北:新文京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02。
11.謝東山。《藝術批評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
評分標準
(一)隨堂測驗:20%(有應考次數低標)
(二)期中報告:15%
(三)期末報告:25%
(四)小組田野專題報告:20%
(五)個人作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主目標,針對何謂藝術課題,於理論與實際操作層面有一定程度的掌握。
(一)為核心課程,有計畫讓修課者掌握與何謂藝術相關的理論層面。
(二)創造藝術與生活扣合的多方可能,對藝術與社會互動的層面多所著墨。
(三)培養面對藝術的眼光,帶走藝術的能力,強調個人藝術鑑賞能力培養。
在知識面的基礎上,延伸個人藝術經驗值,掌握藝術與觀者自我的互動連結網絡。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獨立思考能力與負責學習態度養成-15.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及小組分組
【導論】 何謂藝術概論?
2 【藝術的誕生】小心與藝術碰個正著!
3 【藝術的誕生】藝術如何改變你和我? 你在「原始藝術」中發現了藝術的起源嗎?
4 【藝術的誕生】藝術的誕生:藝術有哪些類別?
5 【藝術的誕生】人們為什麼要創造藝術? 藝術作品如何從無到有?
6 【發現藝術品】藝術家利用哪些材料創造藝術?
7 【發現藝術品】藝術的形、色、線;藝術形式的十大基本原理
8 影片欣賞(一窺藝術家的創作與生活);小組課堂討論
期中考
9 【發現藝術品】藝術家表現哪些題材? 如何認識藝術作品中的內容蘊涵?
10 【藝術的鑑賞與批評】藝術鑑賞是人的本能嗎? 當你面對一件藝術作品,你該從何看起?
11 【藝術的鑑賞與批評】藝術批評的主義與學說
12 【藝術的鑑賞與批評】你如何詮釋藝術作品並給予評價?
13 【藝術的鑑賞與批評】當中國畫論遇上西方藝評;為什麼應該嘗試藝術的鑑賞與批評?
14 【藝術與人生的對話】藝術與個人;藝術與社會;如何融美感經驗於人生經驗?
15 【藝術與人生的對話】如何參與藝術活動以充實生活內涵? 邁向精緻文化的道路
16 影片欣賞(何謂藝術)與小組課堂討論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指定教科書
謝東山。《藝術概論》。台北:偉華書局,2001。
張純櫻。〈第一章 藝術科學的開端〉,《藝術概論》。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頁2-13。
參考書
1.Suzanne Lacy著。《量繪形貌:新類型公共藝術》。吳瑪俐等譯。台北:遠流出版,2004。
2.王秀雄。《藝術批評的視野》。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
3.辛西亞.弗瑞蘭(Freeland, Cynthia.)。《別鬧了,這是藝術嗎?》。劉依綺譯。臺北:左岸文化,2004。
4.林群英。《藝術概論Ⅰ:藝術的本質與類別》。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
5.凌嵩郎、蓋瑞忠、許天治等編。《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88。
6.張純櫻。《藝術概論》。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7.陳瓊花。《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07。
8.曾肅良。《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4。
9.歐陽中石,鄭曉華,駱紅。《藝術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
10.編輯小組編著。《藝術概論:藝術與人生》。台北:新文京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02。
11.謝東山。《藝術批評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
評分標準
(一)隨堂測驗:20%(有應考次數低標)
(二)期中報告:15%
(三)期末報告:25%
(四)小組田野專題報告:20%
(五)個人作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0
113-1_藝術概論
教學目標
藝術概論即是針對各種藝術活動的基本論述,從藝術的本質、功能、類別...等基礎原理來探討藝術的起源,進而探究各類藝術形式的表現;藉由描述藝術發展過程理解各項藝術的基本精神及內涵,縱觀各類型藝術的特質及共通性。本課程將以音樂的角度切入去分析不同時代藝術的內涵與表現,洞察當代社會人文思想、審美觀念、生活型態…等因素對藝術文化和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理解藝術與人生的關聯性。期盼藉由導聆和分享,能引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進而提升對藝術活動的參與度,落實生活美學的精神。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請修習本堂課程的學生於開學前加入以下Line社群(群組): https://line.me/R/ti/g/8ViXK63gjp 群組的名稱為:姿菁老師的藝術概論 第01週(09/13)~【藝術概論課程目標及介紹】 第02週(09/20)~【藝術的起源、分類與特色】【藝術的創作形式】 第03週(09/27)~【材料的分類、藝術的形式、藝術的鑑賞與批評】 第04週(10/04)~【西洋美術概論】 第05週(10/11)~【台灣美術概論.期末分組討論】 第06週(10/18)~【舞蹈概論】 第07週(10/25)~【戲劇概論】 第08週(11/01)~【參觀展覽】 第09週(11/08)~【西洋音樂概論~中古時期的藝術】 第10週(11/15)~【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音樂】 第11週(11/22)~【巴洛克時期藝術形式】 第12週(11/29)~【巴洛克時期音樂藝術】 第13週(12/06)~【古典時期藝術發展】 第14週(12/13)~【古典音樂家三大巨擘】 第15週(12/20)~【浪漫時期藝術思想與音樂】 第16週(12/27)~【浪漫時期偉大的藝術家】線上上課 第17週(01/03)~【印象派中的藝術思想】 第18週(01/10)~【二十世紀後的藝術與音樂】【課程總結】
教科書/參考書
1.自編教材及與課程相關之DVD.CD影音資料。 2.郭珮君、蔡淳文等。《藝術概論》。台灣:新文京出版,2008。 3.編輯小組編著。《藝術概論:藝術與人生》。台北:新文京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02。 4.蔣勳。《美的曙光》。台北: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 5.陳瓊花。《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11。 6. Herbert Read。《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 The Meaning of Art。梁錦鋆 譯。遠流出版社。2011。 7.馮慧。《一生不能不懂的美學故事》。台北:知青頻道出版有限公司,2012 8.李予心。《一生不能錯過的世界名畫故事》。台北:知青頻道出版有限公司,2011。 9.蔣勳。《身體美學:讓你的身心永遠從容自信》。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10.蔣勳。《天地有大美: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11.蔣勳。《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12.Gareth Malone。《古典音樂的不古典講堂》。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13.凌嵩郎、蓋瑞忠、許天治等編。《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88。 14.張純櫻。《藝術概論》。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15.曾肅良。《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4。
評分標準
※出席率 40% --點名、隨堂測驗 ※參與討論20%--上課分組討論、每週心得、一篇讀書心得(截止日期1/05) ※期中報告20%--一篇600字以上的參觀展覽個人心得書面報告(繳交截止日期11/10) ※期末報告20%--分組口頭報告及書面整理報告(截止日期1/0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4
藝術概論即是針對各種藝術活動的基本論述,從藝術的本質、功能、類別...等基礎原理來探討藝術的起源,進而探究各類藝術形式的表現;藉由描述藝術發展過程理解各項藝術的基本精神及內涵,縱觀各類型藝術的特質及共通性。本課程將以音樂的角度切入去分析不同時代藝術的內涵與表現,洞察當代社會人文思想、審美觀念、生活型態…等因素對藝術文化和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理解藝術與人生的關聯性。期盼藉由導聆和分享,能引發學生對藝術的興趣,進而提升對藝術活動的參與度,落實生活美學的精神。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請修習本堂課程的學生於開學前加入以下Line社群(群組): https://line.me/R/ti/g/8ViXK63gjp 群組的名稱為:姿菁老師的藝術概論 第01週(09/13)~【藝術概論課程目標及介紹】 第02週(09/20)~【藝術的起源、分類與特色】【藝術的創作形式】 第03週(09/27)~【材料的分類、藝術的形式、藝術的鑑賞與批評】 第04週(10/04)~【西洋美術概論】 第05週(10/11)~【台灣美術概論.期末分組討論】 第06週(10/18)~【舞蹈概論】 第07週(10/25)~【戲劇概論】 第08週(11/01)~【參觀展覽】 第09週(11/08)~【西洋音樂概論~中古時期的藝術】 第10週(11/15)~【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與音樂】 第11週(11/22)~【巴洛克時期藝術形式】 第12週(11/29)~【巴洛克時期音樂藝術】 第13週(12/06)~【古典時期藝術發展】 第14週(12/13)~【古典音樂家三大巨擘】 第15週(12/20)~【浪漫時期藝術思想與音樂】 第16週(12/27)~【浪漫時期偉大的藝術家】線上上課 第17週(01/03)~【印象派中的藝術思想】 第18週(01/10)~【二十世紀後的藝術與音樂】【課程總結】
教科書/參考書
1.自編教材及與課程相關之DVD.CD影音資料。 2.郭珮君、蔡淳文等。《藝術概論》。台灣:新文京出版,2008。 3.編輯小組編著。《藝術概論:藝術與人生》。台北:新文京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02。 4.蔣勳。《美的曙光》。台北:有鹿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2。 5.陳瓊花。《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2011。 6. Herbert Read。《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 The Meaning of Art。梁錦鋆 譯。遠流出版社。2011。 7.馮慧。《一生不能不懂的美學故事》。台北:知青頻道出版有限公司,2012 8.李予心。《一生不能錯過的世界名畫故事》。台北:知青頻道出版有限公司,2011。 9.蔣勳。《身體美學:讓你的身心永遠從容自信》。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10.蔣勳。《天地有大美:蔣勳和你談生活美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11.蔣勳。《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12.Gareth Malone。《古典音樂的不古典講堂》。台北: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 13.凌嵩郎、蓋瑞忠、許天治等編。《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88。 14.張純櫻。《藝術概論》。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15.曾肅良。《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4。
評分標準
※出席率 40% --點名、隨堂測驗 ※參與討論20%--上課分組討論、每週心得、一篇讀書心得(截止日期1/05) ※期中報告20%--一篇600字以上的參觀展覽個人心得書面報告(繳交截止日期11/10) ※期末報告20%--分組口頭報告及書面整理報告(截止日期1/0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307
修課人數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