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_多變量分析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多變量分析是社會科學研究者必備的研究工具,該分析涉及許多統計技術的使用,屬於研究所硬底子的課程。本課程將採理論與應用並重的方式進行授課。在理論方面,對於基本統計學的相關重要概念也將重新回顧(參數估計的方法、參數估計結果的評估準則、大數法則、中央極限定理、信賴區間及假設檢定的程序)以銜接後續多變量分析課程主題,接著介紹多變量分析課程中重要主題的相關理論(如: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集群分析、信效度分析、多元迴歸分析、結構方程模型與路徑分析)。在應用方面,本課程要求習者要熟悉兩套統計分析軟體,SPSS及STATA,來處理課程中的作業及期末報告。這樣的要求是為了讓習者能將所遇到的多變量分析的問題可以有交互驗證的能力,並增加學習的廣度。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統計軟體的介紹:SPSS及STATA
2. 信效度分析
3. 主成分分析
4. 因素分析
5. 集群分析
6. 迴歸分析
7. 結構方程模型與路徑分析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林震岩(2018),《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用應用》,第3版 (智勝文化出版)。
參考書:
1. Hair, Black, Bain, and Anderson (2019),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8th ed. (華泰文化代理)。
2. 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第4版, (華泰文化出版)。
3.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第7版 ,(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出版)。
4. 張紹勳(2018),《多變量統計之線性代數基礎-應用 STATA分析》,(五南文化出版)

評分標準

1. 作業(20%)
2. 期中考(25%)
3. 期末考(25%)
4. 期末報告(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71

修課人數
10

111-2_電子商務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企業(businesses)與消費者(consumers)之間以及企業(businesses)與 企業(businesses)之間的交流/交易模式已逐漸從傳統和實體轉變為電子和虛擬交流/交易。本課程的目標在培養學員對電子商務包含理論和實務方面的理解。本課程期望學員能夠應用所學知識來制訂電子商務策略,以改善組織的績效和創新。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電子商務概述
電子商務營運模式
電子商務零售
線上消費者行為, 市場分析和廣告
B2B 電子商務
創新電子商務系統
社群商務
電子商務安全
電子商務金流與物流
電子商務與企業轉型
電子商務產品開發


教科書/參考書
Turban et al. 2012. 電子商務概論, 第三版, 張瑞芬總編輯. 台北: 華泰.
Turban et al. 2021. 電子商務與社群商務. 第四版. 熊又儒譯. 台北: 雙葉.
朱訓麒. 2022. 電子商務入門: 觀念、模式與跨境實戰. 新北: 前程.
Erisman, P. 2018. 勾引六十億個買家, 吳宜蓁譯. 臺北:大是文化.
Rayport, J. and Jaworski, B. 2004. Introduction to e-Commerce, 2nd edition. McGraw-Hill.


評分標準
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 and Paper Presentation (50%)
Term project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71

修課人數
2

111-2_品質管理與改善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本課程從跨產業經營的觀點,針對學術界與產業界常用的各種品管工具、模式與系統,經由專題式的講解並輔以專書、期刊論文的研讀與研討過程,以培養學生對於品管理論與實務能具備紮實的基礎與應用能力。授課方式包括課程講授、讀書報告,以及專題製作報告等方式。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品質與顧客滿意。 2.QC七大手法(Q7) & 新QC七大手法(N7)。 3.TQM、ISO 9001、6-Sigma Quality System。 4.統計製程管制、製程能力分析 5.量測系統分析(MSA) 6.驗收抽樣計畫 7.QFD & FMEA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1.自編教材。 2.“統計品質管制:導論,8/e Montgomery”,王福琨、黃川誌譯;Douglas C. Montgomery著,2022年,(東華/新月)。 3.”智慧製造轉型指引手冊”,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編著,新北市,2021年12月。(博客來) 4."智能製造與品管運作",楊錦洲編著,中華民國品質學會,2021年11月。(博客來) 參考書: 1.“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8th Edition, Douglas C. Montgomery, John Wiley & Sons Singapore Ltd., 2018. (東華書局/新月圖書代理) 2.“品質管理: 現代化觀念與實務應用”,六版,鄭春生 著,2019年,全華書局。 3."QC七大手法及問題分析與解決”,中國生產力中心,2014年3月。 4.“課題達成型QC Story”,新譯版,狩野紀昭監修、新田充彙編,簡茂椿譯,中衛發展中心,2015年11月。 5.“追求至善品質的豐田模式”,野村貞郎著,李佳鴻、劉苡辰、林世榮、周茂森譯,初版,引興精實管理顧問公司,臺中市,2022年6月。

評分標準
1.專書報告(30%) 2.專題製作報告(20%) 3.期末考試(30%) 4.上課出席、分享與討論(20%) 6.總分 = 100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71

修課人數
3

111-2_公司治理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公司治理的目的在於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強化企業財務報導及資訊揭露功能,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及社會責任,以確保股東權益並追求其最大利益。台灣上市上櫃公司實施公司治理制度之主要方向為:強化董事會功能、發揮監察人(審計委員會)功能、重視股東及利害關係人之權利、資訊揭露透明化、內部控制暨內部稽核制度之建立與落實、及慎選優良之會計師及律師。 公司治理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可以當作是公司內部界定股東與負責經營之管理階層間彼此關係的契約安排。在此,公司治理的問題與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然而,公司治理只靠內部的機制並無法達成治理的目標,還需要外部環境與制度的強化來配合。外部環境制度包括各種法律規章與組織制度的建立,以便公司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接受市場的考驗。此外,購併活動以及股東行動主義,也是提升公司治理的外部機制。本課程欲使學生對以上公司治理內容有更進一步認識。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瞭解公司治理的意義及其與企業經營的關係。 2.分析公司治理各構面及影響因素,包括董(監)事會組成與運作,以及股權結構之探討。 3.探討公司治理之法制層面問題,包括沙賓法案以及投資人保護之相關議題。 4.介紹其他與公司治理相關之題材,包括高階經理人之薪酬、員工分紅入股計畫、外部監理機制、盈餘管理、企業社會責任等。

教科書/參考書
指定資料/高大教學平台下載 https://elearningv4.nuk.edu.tw/

評分標準
課堂討論20% 分組報告40% 心得20% 出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71

修課人數
4

111-2_進階行銷管理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 1.行銷論文閱讀 2.行銷理論講授 訓練技能:1.行銷基礎觀念能力 2.論文選擇及閱讀能力 適用工作:1.行銷企劃 2.管理顧問及產業分析. 3.產品及品牌管理. 4.通路與廣告公關相關工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Lessons:1.Defining Marke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2.Develop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and Plans 3.Gathering Information and Scanning the Environment 4.Creating Customer Value,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5.Identifying Market Segments and Targets 6.Creating Brand Equity 7.Dealing with Competition 8.Setting Product Strategy 9.Designing and Managing Services 10.Developing Pricing Strategies and Programs 11. Designing and Manag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Channels 12.Designing and Managing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13.Managing Mass Communications: Advertising, Sales Promotions, Events and Experiences, and Public Relations 14.Introducting New Market Offerings 15.Tapping ino Global Markets. Reading papers: (待選)

教科書/參考書
Text Book: Marketing Management 13th Edition/ Kolter & Keller/ 東華出版社代理

評分標準
平時考核 20% 平時報告 40% 期末報告 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71

修課人數
4

111-2_系統思考與動態模擬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由於政策科學與資訊科技的相輔相成,電腦模擬(computer simulation)已成為管理與政策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在眾多的模擬途徑(如Agent-Based Simulation)中,以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與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為導向的模擬途徑,更專長於分析動態複雜的管理與政策相關議題。本課程即在使同學熟悉系統思考的基本觀念,同時具備將觀念轉換為政策模型的相關知識技能,並透過系統動力學模擬軟體Vensim/STELLA的輔助以及實際的政策個案練習,將自選的政策問題加以模擬與分析。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6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課程引言:系統思考基本簡介

.軟體安裝何謂系統?何謂系統思考? 系統的連結?

.系統基模 1-3

a.反應遲緩的調節環路

b.成長上限

c.捨本逐末

d.捨本逐末特案:轉嫁負擔給幫助者

.系統基模 4-6

a.目標侵蝕

b.惡性競爭

c.富者愈富

.系統基模 7-9

a.共同的悲劇

b.飲鴆止渴

c.成長與投資不足

.實務案例1: 翹起內勤之石

.實務案例2: 從有限資源爭取最大份額

.實務案例3: 產業人才問題

.實務案例4: 生產與品質

.實務案例5: 企業變革

.實務案例6: 成長飛輪企業案例1 .實務案例7: 成長飛輪企業案例2 .期末報告—案例研究



教科書/參考書
上課指定用書 1.屠益民 張良政 (2010),系統動力學-理論與應用,台北:智勝。[必備] 2.郭進隆 譯,P. Senge 原著(1994)《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必備] 3.陶在樸 (2011), 系統動態學-直擊「第五項修鍊」奧秘, 台北: 五南。[必備] 4.韓釗(2009)《系統動力學-探索動態複雜之鑰》,第二版,台北:滄海。 5.朱岩,鐘永光 譯(2008), 商務動態分析方法- 對複雜世界的系統思考與建模,中國:清華大學出版社。原文為Sterman, J. (2000). Business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 NY: McGraw-Hill.

評分標準
1.出席10% 2.平常考/平常報告 30% 3.期末報告 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71

修課人數
3

111-2_人力資源管理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1.本課程透過人力資源管理的觀念,使同學明瞭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與基礎及實務上的運用。
2.引發同學對跨文化的人力資源管理產生興趣與學習效果。
3.培養出有效管理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率-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一二、人力資源管理概論(含介紹課程)
三、人力規劃
四、工作分析與工作設計
五、任用
六、教育訓練
七、績效考核與人力異動
八、前程發展
九、薪資管理(含工作評價)
十、福利措施
十一、工作條件
十二、勞資關係
十三、紀律管理與員工協助輔導
十四、離職管理
十五、期中報告
十六、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黃英忠,人力資源管理,三民書局3版,2016(上課用書)

評分標準
期中、期末報告70% 平時成績20% 出勤席10%
期中報告:1. 傅高義,鄧小平改變中國,天下文化,2012
2. 王利芬、李翔,穿布鞋的馬雲,天下文化,2015(各組任選乙本,閱讀後提出心得報告)
期末報告: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建立(100人以上公司)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71

修課人數
6

111-2_品質管理與改善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本課程從跨產業經營的觀點,針對學術界與產業界常用的各種品管工具、模式與系統,經由專題式的講解並輔以專書、期刊論文的研讀與研討過程,以培養學生對於品管理論與實務能具備紮實的基礎與應用能力。授課方式包括課程講授、讀書報告,以及專題製作報告等方式。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品質與顧客滿意。 2.QC七大手法(Q7) & 新QC七大手法(N7)。 3.TQM、ISO 9001、6-Sigma Quality System。 4.統計製程管制、製程能力分析 5.量測系統分析(MSA) 6.驗收抽樣計畫 7.QFD & FMEA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1.自編教材。 2.“統計品質管制:導論,8/e Montgomery”,王福琨、黃川誌譯;Douglas C. Montgomery著,2022年,(東華/新月)。 3.”智慧製造轉型指引手冊”,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編著,新北市,2021年12月。(博客來) 4."智能製造與品管運作",楊錦洲編著,中華民國品質學會,2021年11月。(博客來) 參考書: 1.“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8th Edition, Douglas C. Montgomery, John Wiley & Sons Singapore Ltd., 2018. (東華書局/新月圖書代理) 2.“品質管理: 現代化觀念與實務應用”,六版,鄭春生 著,2019年,全華書局。 3."QC七大手法及問題分析與解決”,中國生產力中心,2014年3月。 4.“課題達成型QC Story”,新譯版,狩野紀昭監修、新田充彙編,簡茂椿譯,中衛發展中心,2015年11月。 5.“追求至善品質的豐田模式”,野村貞郎著,李佳鴻、劉苡辰、林世榮、周茂森譯,初版,引興精實管理顧問公司,臺中市,2022年6月。

評分標準
1.專書報告(30%) 2.專題製作報告(20%) 3.期末考試(30%) 4.上課出席、分享與討論(20%) 6.總分 = 100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71

修課人數
10

111-2_公司治理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公司治理的目的在於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強化企業財務報導及資訊揭露功能,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及社會責任,以確保股東權益並追求其最大利益。台灣上市上櫃公司實施公司治理制度之主要方向為:強化董事會功能、發揮監察人(審計委員會)功能、重視股東及利害關係人之權利、資訊揭露透明化、內部控制暨內部稽核制度之建立與落實、及慎選優良之會計師及律師。 公司治理從狹義的角度來看,可以當作是公司內部界定股東與負責經營之管理階層間彼此關係的契約安排。在此,公司治理的問題與股權結構、董事會組成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然而,公司治理只靠內部的機制並無法達成治理的目標,還需要外部環境與制度的強化來配合。外部環境制度包括各種法律規章與組織制度的建立,以便公司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接受市場的考驗。此外,購併活動以及股東行動主義,也是提升公司治理的外部機制。本課程欲使學生對以上公司治理內容有更進一步認識。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瞭解公司治理的意義及其與企業經營的關係。 2.分析公司治理各構面及影響因素,包括董(監)事會組成與運作,以及股權結構之探討。 3.探討公司治理之法制層面問題,包括沙賓法案以及投資人保護之相關議題。 4.介紹其他與公司治理相關之題材,包括高階經理人之薪酬、員工分紅入股計畫、外部監理機制、盈餘管理、企業社會責任等。

教科書/參考書
指定資料/高大教學平台下載 https://elearningv4.nuk.edu.tw/

評分標準
課堂討論20% 分組報告40% 心得20% 出席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71

修課人數
8

111-2_應用類神經網路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Jung-Tai Chen
類神經網路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類神經網路之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期未來能應用於工作職場。


上課方式與注意事項:

  • 板書搭配示範程式碼與投影片、上機練習。

  • 上課相關教材隨進度公佈於Moodle

  • 修課同學上課時需要自帶筆記型電腦。

  • 修課同學到課前最好檢視妳/你的學校Email帳號或上Moodle,以確認當週課程是否有突發性異動。



Contents
:
  • 課程介紹 : (

    )

  • R語言簡介 : (

    )、()、()、()

  • 感知機 (Perceptron)

  • 多層感知機 (Multiple Layer Perceptron)  倒傳遞演算法 (Backpropagation Algorithm)

  • 機率類神經網路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

  • 學習向量量化網路 (Learning Vector Quantization) : (

    )、()、()、()

  • 分群演算法 (Clustering Analysis)

  • 自我組織特性圖 (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 : (

    )、()

  • 徑向基底函數網路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twork)


Textbook/References: 第一、二本為主要取材來源,其餘為次要取材來源

  • 葉怡成2009類神經網路模式應用與實作9儒林出版社
  • 張斐章張麗秋2015類神經網路導論:原理與應用2滄海書局

  • 黃國源2018類神經網路4全華圖書

  • Nunes Silva, I., Hernane Spatti, D., Andrade Flauzino, R., Liboni, L.H.B., dos Reis Alves, S.F., 2017,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 A Practical Course,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 Hagan, M.T., H.B. Demuth, M.H. Beale, and O. DeJesus, 2014, Neural Networks Design, 2nd Edition, Martin Hagan, Still Water, Oklahoma.

  • Haykin, S., 2009,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Machines, 3r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 Ciaburro, G., and B. Venkateswaran, 2017, Neural Networks with R, 1st Edition, Packt Publishing Ltd, Birmingham, UK.


Scoring:

學期評量標準:暫定

  • 隨堂上機演練 --- 30%
  • 期中考 --- 30% 

  • 期末分組專題 --- 30%

  • 課堂參與 --- 10%


上課形式:
  • 方法介紹
  • 投影片與板書

  • 紙筆手算練習

  • 上機練習 --- 根據問題執行R語言之類神經網路程式,之後分析結果與討論

  • R語言之類神經網路程式

  • R語言社群,有很多以R語言撰寫的之類神經網路程式(package) ,自行搜尋採用,或 任課教師事先會有以R語言撰寫的程式供修課同學參考採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如前面  



教科書/參考書

如前面  



評分標準

如前面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71

修課人數
7

111-2_產業分析-理論與實務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主要在於培育學生的四項產業分析能力:產業知識力、產業洞察力、知識管理力、產業影響力。加強學生個人對於資訊蒐集、管理、分析、及未來決策經營的能力。具體而為如下:

1.瞭解產業分析的工具與技巧

2.學習產業分析常用的分析模型

3.瞭解這些分析模型與工具的適用情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簡介-

.分析報告的撰寫與格式

.趨勢分析-如何找趨勢

•人口統計分析、

•趨勢報告、google trend的應用

.產業分析的重要理論

.定義產業邊界

•市場的界定

•如何擴大市場版圖

.需求分析-如何得知顧客潛在需求?(1)

• Persona

• 同理心地圖

.創意與創新階段-創意從何而來?

• 奔馳法

• 635法

.創意評估-如何選擇好的創意專案

• 朴氏法/決策矩陣法

• COCD法

.產品的策略定位(1)

• STP

• 產業空間法

• 十字法

• BCG法

.市場推估與預測

• 市場區隔概念

• 費米法

• ATAR模型

.創新商業模式-談獲利來源? 競爭分析

• 何謂商業模式?

• 競爭分析: SWOT&TOWS

.產品的行銷 • 行銷組合技法-達文西法



教科書/參考書
張保隆、陳瑋玲(2009),企業策略與競爭分析-工具與應用,台北:Pearson

林錦煌 (2007),產業分析—競合與策略,台北:滄海書局

鍾憲瑞(2008),產業分析精論 --多元觀點與策略思維,台北:前程文化出版社

蔡璞(2007),技術資源規劃-技術地圖理論與實務,台北:鼎茂圖書

蔡璞(2010),技術地圖實務精要,台北:鼎茂圖書



評分標準
1. 課程參與20% 2. 期中考20%、 3. 期中報告/期末報告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71

修課人數
3

111-2_電子商務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The modes of exchanges between businesses and consumers and between businesses and businesses have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raditional and physical ones to electronic and virtual ones. This module aims to develop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owards electronic commerce. Both theory and practical aspects will be emphasized. It is expected that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pply the knowledge learned to formulating the e-commerce strategy to improve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and innovation.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Overview of Electronic Commerce.
E-Marketplaces: Mechanisms, Tools, and Impacts of E-Commerce.
Retailing in Electronic Commerce: Products and Services.
Online Consumer Behavior, Market Research, and Advertisement.
B2B E-Commerce.
Innovative EC Systems: From E-Government and E-Learning to C2C E-Commerce and Collaborative Commerce.
The Web Environment and Social Networks.
Mobile Computing and Commerce.
E-Commerce Security and Fraud Protection.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s, Order Fulfillment, and Other Services.
EC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Justification, Globalization, SMEs, and Regulatory and Ethical Issues.


教科書/參考書
Turban et al. 2012. 電子商務概論, 第三版, 張瑞芬總編輯. 台北: 華泰.
Turban et al. 2021. 電子商務與社群商務. 第四版. 熊又儒譯. 台北: 雙葉.
朱訓麒. 2022. 電子商務入門: 觀念、模式與跨境實戰. 新北: 前程.
Erisman, P. 2018. 勾引六十億個買家, 吳宜蓁譯. 臺北:大是文化.
Rayport, J. and Jaworski, B. 2004. Introduction to e-Commerce, 2nd edition. McGraw-Hill.


評分標準
Participation in the class and Paper Presentation (50%)
Term project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71

修課人數
9

111-2_全球生產網絡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世界經濟運作快速變化,跨越國界的生產網絡運作正面臨許多挑戰,關於全球生產網絡的脫勾(decoupling)或移轉以及其帶來的影響,已經成為企業界與學界不得不關注之重要議題。本課程以全球生產網絡(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為理論架構,帶領學生認識 1、 全球生產網絡形成的原因或過程。 2、 全球生產網絡中主要的參與者 3、 企業策略如何協調、建構、管理、回應網絡運作。 4、 全球生產網絡以及參與企業如何受到外部角色影響(例如政府) 5、 全球生產網絡運作之產業實際案例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另行補課) 第2週 課程介紹 第3週 記錄片: 1. 全球咖啡市場; the cappuccino trail 2. 咖非正義 (補課) 記錄片: 1. 我愛高跟鞋 2. 全球化三部曲 中國正藍 第4週 1.1 what are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1.2 The academic context: from GCCs to GPNs 第5週 2.1 Parameters 2.2 Origins 第6週 2.3 Dynamics drivers 2.4 Summary 第7週 3.1 Firm actors 3.2 Non-firm actors 第8週 (春假) 第9週 3.3 intermediaries 3.4 Configurations 第10週 4.1 Networks and nodes 4.2 Materialities 第11週 4.3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landscapes 4.4 Summary 第12週 5.1 Intra-firm coordination 5.2 Inter-firm control 第13週 5.3 Inter-firm partnership 5.4 Extra-firm bargaining 第14週 6.1 Regulatory landscapes 6.2 Trade regimes 第15週 6.3 Towards private and civil society modes of regulations 6.4 Summary 第16週 7.1 Plugging in 7.2 Regional Coupling 第17週 7.3 Coupling modes 7.4 Summary 第18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書名:Advanced Introduction to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作者: Neil M. Coe 出版社: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評分標準
課堂報告參與討論60% 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71

修課人數
9

111-2_整合行銷溝通管理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課程目標: 1.整合行銷溝通管理論文閱讀 2.整合行銷溝通管理理論講授 訓練技能:1.整合行銷溝通基礎觀念能力 2.整合論文選擇及閱讀能力 適用工作:1.行銷企劃 2.管理顧問及產業分析. 3.產品及品牌管理. 4.通路與廣告公關相關工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5.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IMC) i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the areas of advertising, public relations, branding, promotions, event and experiential marketing, and related fields of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Creating Spaces for Engagement explores how IMC can open up spaces for engagement in our classrooms and our communities. The breadth of the contributors is in the spirit of IMC, examining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 organizations that offer products and services while relying on various methodologies and theoretical approaches,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rhetoric, philosophy of communication,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in IMC. Moreover, each chapter considers IMC from a different communicative perspective, including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philosophy of communication, rhetorical theory, health communication, crisis and risk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mass communication. Papers: (待選)

教科書/參考書
Assmus, et a.. (2016).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Creating spaces for engagement. Lexington Books.

評分標準
平時考核 20% 平時報告 40% 期末報告 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71

修課人數
4

111-2_亞太企業管理
亞太工商管理學系
教學目標
This course introduces and discusses the fundamentals of theoretical frameworks used commonl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 especially applying into Asia-Pacific region.
For example,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new trade theory- first mover advantag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flying geese patterns, OLI (ownership, location, internalization) framework, network externalities,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gency theories), social networks, and institutional theori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3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Part 1: Introduction
Part 2: Country Differences
Part 3: The Global Trade and Investment Environment
Part 4: The Global Monetary System
Part 5: The Strategy and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Part 6: Business Operations

教科書/參考書
Chen, Y.-M. (Original author: Hill, C.W.L.) (20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6th edition. McGraw-Hill.
 
Ghemawat, P. (2001) Distance still matters: The hard reality of global expans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9(8), 137-147.

評分標準
Mid-term exam: 30%;
Final exam: 30%;
Oral Presentation: 25%;
Participation: 1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71

修課人數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