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_再生能源導論
教學目標
**注意:每週課程除老師講授外,將包含小組活動、討論、簡報製作、意見發表等活動,為配合上課方式,上課時間安排在週六全日,每週都有不同之評分活動, 選修同學請務必預留上課時間,若有缺席將嚴重影響學期成績, 因此如無法配合上課時間請勿選修。**
**9/24起本課程上課時請攜帶筆電或平板**
為達2025年再生能源20%之目標,培育再生能源人才成為積極且重要之趨勢,本課程為「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相關課程之一,希望結合不同專長同學進入再生能源科技領域,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本課程將以教學影片、主題討論、及教師講授, 帶領同學從再生能源盤點、再生能源技術、能源管理策略等三個面向認識再生能源, 再輔以業師經驗或實地參訪方式深化學習,增加學生對再生能源之認知,並提供智慧物聯網技術初學知識, 作為進階修習「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基礎。
授課方式:教學影片+主題討論+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再生能源盤點分析、再生能源技術及管理策略之完整知識架構之建立, 作為學生修習後續相關課程之進階準備。並安排專題演講(或業界參訪)之多元學習方式, 強化學習深度。
授課形式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9/17 (9:05~11:00) 課程介紹--土環系袁菁教授
2. 9/24 (9:05~16:05) 再生能源盤點: 世界與台灣能源現況、 能源與環境之關係、 台灣能源結構解析--土環系甯蜀光教授
3. 10/1 (9:05~16:05)再生能源技術I: 【主題1 能源初探】再生能源利用概述 【主題2 大自然賞賜】太陽能應用案例 【主題3 風生能起】離岸風電政策--土環系袁菁教授
4. 10/15 (9:05~16:05)再生能源技術II: 【主題4 植物的奧妙】生質能 【主題5 氫經濟】氫能源社會的展望 【主題6 捉得住碳?】 談碳捕捉及封存--土環系袁菁教授
5. 10/22 (9:05~16:05) 能源管理策略I: 能源政策、 再生能源推動制度--土環系連興隆教授
6. 11/12 (9:05~16:05) 能源管理策略II: 永續建築、 綠色運輸--土環系連興隆教授
7. 11/19 (13:10~15:00) 開發平台的使用與物聯網系統的建置--資工系郭錦福副教授、 (15:15~17:05) 物聯網開發平台使用藍牙傳輸的建置--資工系余亞儒副教授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任課教師提供
評分標準
Class discussions 40 %
Presentation/term paper 40 %
Participation 20 %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56
修課人數
17
**注意:每週課程除老師講授外,將包含小組活動、討論、簡報製作、意見發表等活動,為配合上課方式,上課時間安排在週六全日,每週都有不同之評分活動, 選修同學請務必預留上課時間,若有缺席將嚴重影響學期成績, 因此如無法配合上課時間請勿選修。**
**9/24起本課程上課時請攜帶筆電或平板**
為達2025年再生能源20%之目標,培育再生能源人才成為積極且重要之趨勢,本課程為「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相關課程之一,希望結合不同專長同學進入再生能源科技領域,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本課程將以教學影片、主題討論、及教師講授, 帶領同學從再生能源盤點、再生能源技術、能源管理策略等三個面向認識再生能源, 再輔以業師經驗或實地參訪方式深化學習,增加學生對再生能源之認知,並提供智慧物聯網技術初學知識, 作為進階修習「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基礎。
授課方式:教學影片+主題討論+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再生能源盤點分析、再生能源技術及管理策略之完整知識架構之建立, 作為學生修習後續相關課程之進階準備。並安排專題演講(或業界參訪)之多元學習方式, 強化學習深度。
授課形式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9/17 (9:05~11:00) 課程介紹--土環系袁菁教授
2. 9/24 (9:05~16:05) 再生能源盤點: 世界與台灣能源現況、 能源與環境之關係、 台灣能源結構解析--土環系甯蜀光教授
3. 10/1 (9:05~16:05)再生能源技術I: 【主題1 能源初探】再生能源利用概述 【主題2 大自然賞賜】太陽能應用案例 【主題3 風生能起】離岸風電政策--土環系袁菁教授
4. 10/15 (9:05~16:05)再生能源技術II: 【主題4 植物的奧妙】生質能 【主題5 氫經濟】氫能源社會的展望 【主題6 捉得住碳?】 談碳捕捉及封存--土環系袁菁教授
5. 10/22 (9:05~16:05) 能源管理策略I: 能源政策、 再生能源推動制度--土環系連興隆教授
6. 11/12 (9:05~16:05) 能源管理策略II: 永續建築、 綠色運輸--土環系連興隆教授
7. 11/19 (13:10~15:00) 開發平台的使用與物聯網系統的建置--資工系郭錦福副教授、 (15:15~17:05) 物聯網開發平台使用藍牙傳輸的建置--資工系余亞儒副教授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任課教師提供
評分標準
Class discussions 40 %
Presentation/term paper 40 %
Participation 20 %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56
修課人數
17
111-1_創新思考與問題解決
教學目標
讓自己成為具有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吧! 創新與問題解決課程致力於將創新理念融入問題解決過程中。課程設計包括二大概念:創新思考與問題解決。接著在融合此二概念的過程中,依序教導創新問題解決的步驟、工具以及實作。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同學能學習到問解解決的步驟與工具,並且融入創新思考的元素。課堂中會實際以高雄大學在地的問題為標的,並且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做為同學思考的議題,讓同學在實作用精熟步驟、工具的操作,提出創新的問題解決方案。課程最終期望修課同學能完成某個實際議題的創新問題解決,從中長養同學未來競爭力之增長。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CT&BS定義與內涵 第2週 CT&BS能力準備與步驟 第3週 場域議題介紹 第4週 場域與永續關連 第5週 主題式課程:企業出題我來解題1 第6週 主題式課程:企業出題我來解題2 第7週 腦力激盪法 (含實作) 第8週 心智圖法 (含實作) 第9週 期中報告 第10週 QBQ (含實作) 第11週 W&H (含實作) 第12週 主題式課程:跑出高大1 第13週 主題式課程:跑出高大2 第14週 SWOT分析 (含實作) 第15週 主題式課程:創新自我 第16週 (元旦- 開國紀念日補假) 第17週 期末報告1 第18週 期末報告2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出席率(10%)、創新(20%)、實作(40%)、期末與期末報告(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933
修課人數
37
讓自己成為具有創新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的人才吧! 創新與問題解決課程致力於將創新理念融入問題解決過程中。課程設計包括二大概念:創新思考與問題解決。接著在融合此二概念的過程中,依序教導創新問題解決的步驟、工具以及實作。本課程的目的是希望同學能學習到問解解決的步驟與工具,並且融入創新思考的元素。課堂中會實際以高雄大學在地的問題為標的,並且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做為同學思考的議題,讓同學在實作用精熟步驟、工具的操作,提出創新的問題解決方案。課程最終期望修課同學能完成某個實際議題的創新問題解決,從中長養同學未來競爭力之增長。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CT&BS定義與內涵 第2週 CT&BS能力準備與步驟 第3週 場域議題介紹 第4週 場域與永續關連 第5週 主題式課程:企業出題我來解題1 第6週 主題式課程:企業出題我來解題2 第7週 腦力激盪法 (含實作) 第8週 心智圖法 (含實作) 第9週 期中報告 第10週 QBQ (含實作) 第11週 W&H (含實作) 第12週 主題式課程:跑出高大1 第13週 主題式課程:跑出高大2 第14週 SWOT分析 (含實作) 第15週 主題式課程:創新自我 第16週 (元旦- 開國紀念日補假) 第17週 期末報告1 第18週 期末報告2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出席率(10%)、創新(20%)、實作(40%)、期末與期末報告(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933
修課人數
37
111-1_再生能源與設計思考
教學目標
為達2025年再生能源20%之目標,培育再生能源人才成為積極且重要之趨勢,本課程為「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必修課程之一,希望結合不同專長同學進入再生能源科技領域,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本課程將以專題演講、主體認知操作、及實地參訪方式,增加學生對再生能源科技之認知,再輔以創意思考培育,激發學生擬定參與競賽目標及執行策略與方式,以奠定繼續研修「再生能源進階實作專題」之基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課程的安排是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從對再生能源科技認知到敘事力培育,再強化創意思考之實作演練, 以奠定繼續研修「再生能源進階實作專題」之基礎。
原訂11/26因遇選舉日延後之12/3開始上課
日期/周次 課程內容
12/3(六) 專題演講及再生能源概論共6小時 (9:05-16:00)
12/10(六) 再生能源及設計思考演練共6小時 (9:05-16:00)
12/17(六) 敘事力強化及再生能源學習工作坊,授課及工作坊共6小時(含小組結案報告) (9:05-16:00)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出席率( 30%)、 競賽計畫(40%)、 小組報告(20%)、 提問與回應 (1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1
開課班級
A10855
修課人數
21
為達2025年再生能源20%之目標,培育再生能源人才成為積極且重要之趨勢,本課程為「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必修課程之一,希望結合不同專長同學進入再生能源科技領域,提升未來職場競爭力。本課程將以專題演講、主體認知操作、及實地參訪方式,增加學生對再生能源科技之認知,再輔以創意思考培育,激發學生擬定參與競賽目標及執行策略與方式,以奠定繼續研修「再生能源進階實作專題」之基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課程的安排是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從對再生能源科技認知到敘事力培育,再強化創意思考之實作演練, 以奠定繼續研修「再生能源進階實作專題」之基礎。
原訂11/26因遇選舉日延後之12/3開始上課
日期/周次 課程內容
12/3(六) 專題演講及再生能源概論共6小時 (9:05-16:00)
12/10(六) 再生能源及設計思考演練共6小時 (9:05-16:00)
12/17(六) 敘事力強化及再生能源學習工作坊,授課及工作坊共6小時(含小組結案報告) (9:05-16:00)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出席率( 30%)、 競賽計畫(40%)、 小組報告(20%)、 提問與回應 (1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1
開課班級
A10855
修課人數
21
111-1_韓流現象之理解與分析
教學目標
媒體和大衆文化對國際社會的價值觀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要無條件的接受媒體和大衆文化,而是需要批判性能力與可以綜合的洞察力。尤其最近在國外流行的韓國大衆文化也如此。韓國大衆文化不僅受到國際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也對國際社會價值觀有影響力。所以在這個課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對韓國大衆文化的分析,培養在國際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批判性能力與洞察力。本課程將賦予學生創造力,並幫助學生為未來的國際問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預計通過本課程培養學生能力將有助於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和平與正義制度, 全球夥伴, 教育品質的價值。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介紹與概念說明(韓流是什麼?) 第2週 韓國大衆文化的特徵與變遷 第3週 韓流相關理論 第4週 韓流的形成過程Ⅰ 第5週 國慶日 第6週 韓流的形成過程Ⅱ 第7週 韓流的制度化 第8週 韓流營銷策略與案例 第9週 期中考週 第10週 文化和技術變遷與韓流 第11週 模擬文化的數位化 第12週 大衆文化的新韓流 第13週 比較文化學與新韓流 第14週 全球本土文化與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新韓流 第15週 韓流內容分析實踐 第16週 韓流現象分析實踐 第17週 開國紀念日補假 第18週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PPT資料
評分標準
出席率20%、上課表現20%、PPT發表30%,報告書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29
媒體和大衆文化對國際社會的價值觀有極大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要無條件的接受媒體和大衆文化,而是需要批判性能力與可以綜合的洞察力。尤其最近在國外流行的韓國大衆文化也如此。韓國大衆文化不僅受到國際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也對國際社會價值觀有影響力。所以在這個課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對韓國大衆文化的分析,培養在國際社會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批判性能力與洞察力。本課程將賦予學生創造力,並幫助學生為未來的國際問題找到創新的解決方案。預計通過本課程培養學生能力將有助於實現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和平與正義制度, 全球夥伴, 教育品質的價值。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介紹與概念說明(韓流是什麼?) 第2週 韓國大衆文化的特徵與變遷 第3週 韓流相關理論 第4週 韓流的形成過程Ⅰ 第5週 國慶日 第6週 韓流的形成過程Ⅱ 第7週 韓流的制度化 第8週 韓流營銷策略與案例 第9週 期中考週 第10週 文化和技術變遷與韓流 第11週 模擬文化的數位化 第12週 大衆文化的新韓流 第13週 比較文化學與新韓流 第14週 全球本土文化與多元文化社會中的新韓流 第15週 韓流內容分析實踐 第16週 韓流現象分析實踐 第17週 開國紀念日補假 第18週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PPT資料
評分標準
出席率20%、上課表現20%、PPT發表30%,報告書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29
111-1_遇見社區 訴說在地
教學目標
本課程『遇見社區訴說在地』透過基本概念講授、案例介紹、工作坊參與及社區實地見學,鼓勵學生走進真實的社區現場進行田野調查與企劃方案撰擬練習累積相關知能,並透過全程從無到有執行擬真體驗活動呈現本課程所學。 除了以擬真體驗做為全體學生執行的課程實踐成果外,本次申請教學精進補助計畫是希望再透過校外專業人士的授課與工作坊操作,帶領學生看見多元敘事的型態並著手進行實作,包括:實境遊戲、導覽解說、社區刊物等三大方向進行小組作業,未來可以發展成相關教案以及成果對外發表。 從學中做到做中學,是一番新嘗試,SDGs或LOHAS如何在高雄大學的學生心中落實,就從讓學生們自己來實踐開始。透過創新學院六次各六小時的兩學分課程,在校內外具社區工作背景理論與實踐兼具的教師授課,加上學校給予的資源,我們相信學生的表現會更好,而本課程目標: (1)實際走入社區,運用各種工具說社區故事 (2)研提計畫方案,找到相應資源與社區協力 (3)擬真體驗實作,設計活動讓感受得以傳播 (4)認識地方工作,發展日後創就業的可能性……,就在實踐過程中一一達成。 期末舉辦一場擬真體驗活動,開放本校師生參與,未來可發展相關教案。 將課程與社區服務結合,使學生修習課程後,即具備運用創意與社區合作之基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2/16 第1週 課程介紹與概念說明.願景共構 擬真體驗初體驗 認識彼此•回望自己 課堂講授、工作坊 2/23 第2週 訴說在地.多元表現 從時間軸看不同階段的自己 課堂講授、工作坊 3/2 第3週 遇見社區.驚艷經驗 直接去社區拜訪吧,看見赤崁聚落的人文地產景 校外社區田野調查 擬邀請里長導覽 3/9 第4週 尋訪社區.看見橋頭風華與藝術村發展 校外社區田野調查 擬邀請白屋夥伴授課:什麼是策展?實務經驗與案例 擬邀請策展人授課 3/16 第5週 以擬真體驗作為認識社區的切入方式 來試著以高大校園設計體驗行程 課堂講授、工作坊 3/23 第6週。 方案企劃.實際演練 5W2H1E導入與適用 基本概念以及練身手操作 課堂講授、題目練習 3/30 第7週 地方創生在彌陀:國發會青年培力工作站介紹 4/6 第8週補假(校慶暨運動會補假) 4/13 第9週 期中筆試 4/20 第10週擬真體驗劇本發表與討論 課堂講授、題目練習擬真體驗劇本發想 課堂講授、工作坊 4/27 第11週 擬真體驗發表(列入期中考試成績) 5/4 第12週 分組社區田調、本學期擬合作的場域或校外參訪的案例(以高雄大學附近或有相關專案資源協力等優先,可能是楠西區)為主實地操作 5/11 第13週 一起來玩藝術,利用手邊的物件來創作 課堂講授、工作坊 5/18 第14週 社區方案規劃構想發表 校外社區田野調查 5/25 第15週 刊物編輯實務操作 課堂講授、題目練習 6/1 第16週 在社區遇見高雄大學 在赤西里呈現高雄大學學生與社區合作成果 6/8 第17週 分組社區參與成果報告 6/15 第18 週 期末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教材、《觸覺不思議》、《身體的想像比心思更犀利》、《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跨感官心理學》
評分標準
出席率20%、 上課表現20%、 作業完成度30%, 作業品質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9
本課程『遇見社區訴說在地』透過基本概念講授、案例介紹、工作坊參與及社區實地見學,鼓勵學生走進真實的社區現場進行田野調查與企劃方案撰擬練習累積相關知能,並透過全程從無到有執行擬真體驗活動呈現本課程所學。 除了以擬真體驗做為全體學生執行的課程實踐成果外,本次申請教學精進補助計畫是希望再透過校外專業人士的授課與工作坊操作,帶領學生看見多元敘事的型態並著手進行實作,包括:實境遊戲、導覽解說、社區刊物等三大方向進行小組作業,未來可以發展成相關教案以及成果對外發表。 從學中做到做中學,是一番新嘗試,SDGs或LOHAS如何在高雄大學的學生心中落實,就從讓學生們自己來實踐開始。透過創新學院六次各六小時的兩學分課程,在校內外具社區工作背景理論與實踐兼具的教師授課,加上學校給予的資源,我們相信學生的表現會更好,而本課程目標: (1)實際走入社區,運用各種工具說社區故事 (2)研提計畫方案,找到相應資源與社區協力 (3)擬真體驗實作,設計活動讓感受得以傳播 (4)認識地方工作,發展日後創就業的可能性……,就在實踐過程中一一達成。 期末舉辦一場擬真體驗活動,開放本校師生參與,未來可發展相關教案。 將課程與社區服務結合,使學生修習課程後,即具備運用創意與社區合作之基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2/16 第1週 課程介紹與概念說明.願景共構 擬真體驗初體驗 認識彼此•回望自己 課堂講授、工作坊 2/23 第2週 訴說在地.多元表現 從時間軸看不同階段的自己 課堂講授、工作坊 3/2 第3週 遇見社區.驚艷經驗 直接去社區拜訪吧,看見赤崁聚落的人文地產景 校外社區田野調查 擬邀請里長導覽 3/9 第4週 尋訪社區.看見橋頭風華與藝術村發展 校外社區田野調查 擬邀請白屋夥伴授課:什麼是策展?實務經驗與案例 擬邀請策展人授課 3/16 第5週 以擬真體驗作為認識社區的切入方式 來試著以高大校園設計體驗行程 課堂講授、工作坊 3/23 第6週。 方案企劃.實際演練 5W2H1E導入與適用 基本概念以及練身手操作 課堂講授、題目練習 3/30 第7週 地方創生在彌陀:國發會青年培力工作站介紹 4/6 第8週補假(校慶暨運動會補假) 4/13 第9週 期中筆試 4/20 第10週擬真體驗劇本發表與討論 課堂講授、題目練習擬真體驗劇本發想 課堂講授、工作坊 4/27 第11週 擬真體驗發表(列入期中考試成績) 5/4 第12週 分組社區田調、本學期擬合作的場域或校外參訪的案例(以高雄大學附近或有相關專案資源協力等優先,可能是楠西區)為主實地操作 5/11 第13週 一起來玩藝術,利用手邊的物件來創作 課堂講授、工作坊 5/18 第14週 社區方案規劃構想發表 校外社區田野調查 5/25 第15週 刊物編輯實務操作 課堂講授、題目練習 6/1 第16週 在社區遇見高雄大學 在赤西里呈現高雄大學學生與社區合作成果 6/8 第17週 分組社區參與成果報告 6/15 第18 週 期末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教材、《觸覺不思議》、《身體的想像比心思更犀利》、《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跨感官心理學》
評分標準
出席率20%、 上課表現20%、 作業完成度30%, 作業品質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9
111-1_萃取智慧鑰匙-TRIZ
教學目標
TRIZ(萃思) 是俄文的縮寫,其意義為「發明性問題解決理論」(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蘇俄發明家Genrich Altshuller於1946年開始,萃取以往的巨量發明專利加以搜集、 研究、整理、歸納、提煉和重組的創新原則,加以應用於新領域,以取得更多創新的系統性創新方法。 TRIZ(萃思)有別於傳統的腦力激盪,TRIZ源自數以萬件的專利研究,運用逆向工程所得出來的理論,是一套包含科學方法、思維與工具的創新理論。TRIZ 可以協助使用者跳脫心理慣性或是避免常使用的試誤法,而產生更多有價值的創新想法,不管是科學發明、商業模型、生活日常等大小問題,都可以利用TRIZ激發出一個以上的解決對策出來,換言之,TRIZ就是一項能將創意落實並解決問題的祕密武器。目前全球知名企業(如 Intel、三星、華為、波音等)都將TRIZ作為工程人員技術創新的一項必備能力、以確保企業產品與技術的持續領先。 本課程的目地在於探討 Altshuller 所歸納出來的系統性創新思考方法與理論並加以運用到產品或製程上的創新。本課程除了課堂授課外,並帶領學生把萃思手法,應用於課程專題上以加強學習效果。 (1)培育問題分析解決能力 (2)培育創新發明能力 (3)增加個人競爭力 (4)助於未來職場升遷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6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介紹與概念說明、分組 2.矛盾之處 必有機會(舉例) "TRIZ的發展與核心理論 3.國慶放假 4.功能分析定義和應用、元件分析、功能關係矩陣, 5.功能模型、物的觀點對比人的觀點、換加減法解不利功能 6.因果矛盾鏈定義和應用、辨識不利點 7.因果鏈分析、因果矛盾鏈分析 8.基於屬性的因果矛盾鏈分析 9. 39個通用工程參數及解釋 10.40個創新原理介紹與練習1 11.40個創新原理介紹與練習2 12.40個創新原理介紹與練習3 13.40個創新原理介紹與練習4 14.工程矛盾矩陣及其應用 15.物理矛盾的類型、物理矛盾的四種分離原則 16.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派員演講證照相關議題 17.期末專題製作與發表 18.證照考試(證照考試採自願報名,考試費用由學員自付,考試單位係由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採線上考試,考試通過並由該單位發證書。 )
教科書/參考書
1.許棟樑(2019),萃智創新工具入門,新竹:亞卓 2.許棟樑(2019),粹智創新工具精通(上冊),5 ed.,新竹:中華創新學會
評分標準
出席率20%、 上課互動20%、 上課實作30%, 期末報告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9
TRIZ(萃思) 是俄文的縮寫,其意義為「發明性問題解決理論」(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蘇俄發明家Genrich Altshuller於1946年開始,萃取以往的巨量發明專利加以搜集、 研究、整理、歸納、提煉和重組的創新原則,加以應用於新領域,以取得更多創新的系統性創新方法。 TRIZ(萃思)有別於傳統的腦力激盪,TRIZ源自數以萬件的專利研究,運用逆向工程所得出來的理論,是一套包含科學方法、思維與工具的創新理論。TRIZ 可以協助使用者跳脫心理慣性或是避免常使用的試誤法,而產生更多有價值的創新想法,不管是科學發明、商業模型、生活日常等大小問題,都可以利用TRIZ激發出一個以上的解決對策出來,換言之,TRIZ就是一項能將創意落實並解決問題的祕密武器。目前全球知名企業(如 Intel、三星、華為、波音等)都將TRIZ作為工程人員技術創新的一項必備能力、以確保企業產品與技術的持續領先。 本課程的目地在於探討 Altshuller 所歸納出來的系統性創新思考方法與理論並加以運用到產品或製程上的創新。本課程除了課堂授課外,並帶領學生把萃思手法,應用於課程專題上以加強學習效果。 (1)培育問題分析解決能力 (2)培育創新發明能力 (3)增加個人競爭力 (4)助於未來職場升遷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6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介紹與概念說明、分組 2.矛盾之處 必有機會(舉例) "TRIZ的發展與核心理論 3.國慶放假 4.功能分析定義和應用、元件分析、功能關係矩陣, 5.功能模型、物的觀點對比人的觀點、換加減法解不利功能 6.因果矛盾鏈定義和應用、辨識不利點 7.因果鏈分析、因果矛盾鏈分析 8.基於屬性的因果矛盾鏈分析 9. 39個通用工程參數及解釋 10.40個創新原理介紹與練習1 11.40個創新原理介紹與練習2 12.40個創新原理介紹與練習3 13.40個創新原理介紹與練習4 14.工程矛盾矩陣及其應用 15.物理矛盾的類型、物理矛盾的四種分離原則 16.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派員演講證照相關議題 17.期末專題製作與發表 18.證照考試(證照考試採自願報名,考試費用由學員自付,考試單位係由中華系統性創新學會採線上考試,考試通過並由該單位發證書。 )
教科書/參考書
1.許棟樑(2019),萃智創新工具入門,新竹:亞卓 2.許棟樑(2019),粹智創新工具精通(上冊),5 ed.,新竹:中華創新學會
評分標準
出席率20%、 上課互動20%、 上課實作30%, 期末報告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9
111-1_企業優質人才學用培育課程
教學目標
本課程與104人力銀行共同規劃,是一門專為高大學生設計之職涯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以104人力銀行線上服務和線下的實體互動,結合企業資源,讓學生探索自己職場性向、認識職場文化與趨勢、培養專業技能外之軟實力、職場實習實作、求職技巧到企業邀約媒合,為一站式的課程設計,是適性揚才的職涯訓練課程。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如下: 1.以實習或正職為目標的學習:協助學生認清自身求職目標,確認適性的職務內容,並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職場倫理概念。 2.培育即戰力的授課內容,區分為四大類別: 職場探索、一般技能、企業專業技能、求職技能等一系列嚴謹課程。 3.學校與企業間之共創課程:課程將依據實習職類或企業分組授課,並進行產學專案研究,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4.修課並完成課程同學,有優先參與104為本課程所媒合企業之實習機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C01 9/13 職場探索 課程說明 C02 9/20 職場探索 職場實習常見勞資爭議法律實務 C03 9/27 職場探索 職涯探索工作坊 (上) C04 10/4 職場探索 職涯探索工作坊 (下) C05 10/11 職場技能 數位力_社群經營與創意溝通 C06 10/18 求職技能 如何撰寫履歷&準備面試 C07 10/25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藝文服務_衛武營 C08 11/1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廣告行銷_奧美廣告 C09 11/8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永豐銀行 C10 11/15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信義房屋 C11 11/22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媒體出版業_赫斯特(ELLE) C12 11/29 職場技能 簡報提案技巧 C13 12/6 職場技能 專案管理思維 C14 12/13 求職技能 履歷診療室 C15 12/20 求職技能 一對一模擬面試 C16 12/27 期末報告 期末發表會_分組專案提報 C17 1/3 職場探索 新鮮人必備的職場倫理及溝通學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1. 授課業師指定作業 20% 2. 分組專題報告 35% 3. 學生出席率 25% 4. 學生課堂參與、提問與回應 20% 相關作業及報告遲交視同0分,敬請準時提交作業。 缺席2次以上,無法取得課程結業證書(開學前兩周不算缺席成績)。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42
本課程與104人力銀行共同規劃,是一門專為高大學生設計之職涯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以104人力銀行線上服務和線下的實體互動,結合企業資源,讓學生探索自己職場性向、認識職場文化與趨勢、培養專業技能外之軟實力、職場實習實作、求職技巧到企業邀約媒合,為一站式的課程設計,是適性揚才的職涯訓練課程。 本課程之教學目標如下: 1.以實習或正職為目標的學習:協助學生認清自身求職目標,確認適性的職務內容,並培養良好的工作態度和職場倫理概念。 2.培育即戰力的授課內容,區分為四大類別: 職場探索、一般技能、企業專業技能、求職技能等一系列嚴謹課程。 3.學校與企業間之共創課程:課程將依據實習職類或企業分組授課,並進行產學專案研究,以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4.修課並完成課程同學,有優先參與104為本課程所媒合企業之實習機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C01 9/13 職場探索 課程說明 C02 9/20 職場探索 職場實習常見勞資爭議法律實務 C03 9/27 職場探索 職涯探索工作坊 (上) C04 10/4 職場探索 職涯探索工作坊 (下) C05 10/11 職場技能 數位力_社群經營與創意溝通 C06 10/18 求職技能 如何撰寫履歷&準備面試 C07 10/25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藝文服務_衛武營 C08 11/1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廣告行銷_奧美廣告 C09 11/8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永豐銀行 C10 11/15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信義房屋 C11 11/22 企業職能 企業授課: 媒體出版業_赫斯特(ELLE) C12 11/29 職場技能 簡報提案技巧 C13 12/6 職場技能 專案管理思維 C14 12/13 求職技能 履歷診療室 C15 12/20 求職技能 一對一模擬面試 C16 12/27 期末報告 期末發表會_分組專案提報 C17 1/3 職場探索 新鮮人必備的職場倫理及溝通學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1. 授課業師指定作業 20% 2. 分組專題報告 35% 3. 學生出席率 25% 4. 學生課堂參與、提問與回應 20% 相關作業及報告遲交視同0分,敬請準時提交作業。 缺席2次以上,無法取得課程結業證書(開學前兩周不算缺席成績)。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42
111-1_資料科學與程式設計
教學目標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6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0.5
授課時數(周)
0.5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19
1、藉由資料科學的問題發現與分析的訓練,培養學生未來學習與職場上的知能。 2、透過程式設計課程的範例,建構學生基礎的程式邏輯思維。 3、精選程式設計實例,培養邏輯思考、系統化思考等程式邏輯運算思維。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6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周 課程介紹與認識Python程式語言,包括變數與輸入輸出 第二周 模組的呼叫與Line Notify的整合應用 第三周 成績資料統計包括重複控制與列表 第四周 資料分析利器Numpy模組陣列矩陣的應用 第五周 Opencv模組的引用,人臉辨識的應用
教科書/參考書
教育部程式設計計畫辦公室「推動大學程式設計」,運算思維與資料分析領域教材。 Python入門邁向高手之路(深石數位) Python程式設計入門(旗標出版社)
評分標準
1. 出席率(20%) 2. 課堂練習 (30%) 3. 上機考試 (30%) 4. 課堂參與度 (20%)
學分數
0.5
授課時數(周)
0.5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19
111-1_3D動畫製作
教學目標
課程主要聚焦AVR建模軟體 Autodesk 3ds Max 的學習,課程涵蓋3D建模、貼圖與動態調整的相關技術,亦包括將3d模型與動畫轉換至AVR遊戲引擎的相關知識與工作流程。課程將從基礎操作開始,幫助學生逐漸掌握相關技術,進而能夠自行創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6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各週上課內容概述如下: 第01週: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第02週:Introduction to design tools – 3ds max 第03週:物件編輯 第04週:材質貼圖 第05週:CAD、Sketch Up到3DS MAX 第06週:光影效果 第07週:環境建模 第08週:人車樹及街道家具 第09週:期中報告 第10週:碰撞動畫 第11週:風 第12週:運動路徑 第13週:角色建模 第14週:3D彩繪 第15週:表情材質 第16週:骨架綁定 第17週:粒子動畫 第18週: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製
評分標準
課堂出席參與20%,期中作業40 %,期末作業40 %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31
課程主要聚焦AVR建模軟體 Autodesk 3ds Max 的學習,課程涵蓋3D建模、貼圖與動態調整的相關技術,亦包括將3d模型與動畫轉換至AVR遊戲引擎的相關知識與工作流程。課程將從基礎操作開始,幫助學生逐漸掌握相關技術,進而能夠自行創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6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各週上課內容概述如下: 第01週: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第02週:Introduction to design tools – 3ds max 第03週:物件編輯 第04週:材質貼圖 第05週:CAD、Sketch Up到3DS MAX 第06週:光影效果 第07週:環境建模 第08週:人車樹及街道家具 第09週:期中報告 第10週:碰撞動畫 第11週:風 第12週:運動路徑 第13週:角色建模 第14週:3D彩繪 第15週:表情材質 第16週:骨架綁定 第17週:粒子動畫 第18週: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製
評分標準
課堂出席參與20%,期中作業40 %,期末作業40 %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31
111-1_3D模型建置與應用
教學目標
本課程關注的重點在如何運用數位工具建立建築模型,以精準的2D繪圖與直覺的3D模型來輔助建築設計, 主要教學軟體為SketchUp2D平面圖標註,3D模型建置,建築元件模組下載,動畫技術與排版應用,帶領學生一步步完成建築設計,進而熟練軟體操作。 本課程學習目的: 1.取代傳統手繪增加圖面溝通效率。 2.縮短從現場丈量到2D圖面繪製到3D表達的時間。 3.做為後續學習AutoCAD 3D、3dsMAX 3D、與BIM Revit的入門。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7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09/16 課程與軟體簡介 2 09/23 基本工具介紹,常用工具列安排與繪圖範本制定 3 09/30 入門練習I 4 10/07 入門練習II 5 10/14 入門練習III 6 10/21 開始建築專案設計:繪製2D平面圖 7 10/28 匯入AutoCAD 2D平面圖 8 11/04 製作牆體與門窗開口 9 11/11 期中考週 (7-13)期中考試 10 11/18 添加設計細節:群組與元件 11 11/25 3D Warehouse 介紹 12 12/02 為模型添加材質 13 12/09 製作場景 14 12/16 3D場景設定與動畫輸出 15 12/23 實景照片載入與媒合照片技術 16 12/30 SketchUp LayOut 17 01/06 LayOut 頁面新增與進階佈圖技巧 18 01/13 期末考週 (9-15)期末考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 30% 課堂練習 30% 期中期末作業 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30
本課程關注的重點在如何運用數位工具建立建築模型,以精準的2D繪圖與直覺的3D模型來輔助建築設計, 主要教學軟體為SketchUp2D平面圖標註,3D模型建置,建築元件模組下載,動畫技術與排版應用,帶領學生一步步完成建築設計,進而熟練軟體操作。 本課程學習目的: 1.取代傳統手繪增加圖面溝通效率。 2.縮短從現場丈量到2D圖面繪製到3D表達的時間。 3.做為後續學習AutoCAD 3D、3dsMAX 3D、與BIM Revit的入門。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7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09/16 課程與軟體簡介 2 09/23 基本工具介紹,常用工具列安排與繪圖範本制定 3 09/30 入門練習I 4 10/07 入門練習II 5 10/14 入門練習III 6 10/21 開始建築專案設計:繪製2D平面圖 7 10/28 匯入AutoCAD 2D平面圖 8 11/04 製作牆體與門窗開口 9 11/11 期中考週 (7-13)期中考試 10 11/18 添加設計細節:群組與元件 11 11/25 3D Warehouse 介紹 12 12/02 為模型添加材質 13 12/09 製作場景 14 12/16 3D場景設定與動畫輸出 15 12/23 實景照片載入與媒合照片技術 16 12/30 SketchUp LayOut 17 01/06 LayOut 頁面新增與進階佈圖技巧 18 01/13 期末考週 (9-15)期末考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 30% 課堂練習 30% 期中期末作業 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30
111-1_跨域師生創新對談—工作、休閒與人生
教學目標
1. 學生可以對不同專業領域的養成過程有跨域認知。
2. 學生在跨域對話中對不同專業領域的養成和職涯深度理解。
3. 學生能一探不同專業領域的專業人才之職涯和生活。
4. 不同專業領域的導師透過對話, 和人生對話發學生觀點和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在大學的學術殿堂裡,身為教師需要經過長期的專業養成,身為學生則是在具高度專業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專業的學習。
然而在課堂上老師跟學生總是具體的去針對單一專業進行教導跟學習。大學的莘莘學子進入更專業的學術領域之前是否好奇現今您的老師是如何一步一步前進在這條專業的路上嗎?學生是否好奇在老師除了學術大腦之外的人生思維與對於世界的觀察與分析。
老師們在課堂上經過多年教與學的過程,也經歷著自己人生中不同的人生階段,經歷過青年期壯年期也搭配著不同的人生階段與人生任務,在強大的研究以及教學壓力下,老師如何透過工作與休閒來達成人生和生活中的平衡。
老師們總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然而許多的人生經驗無法在專業的課程裡跟孩子們分享,因此我們將透過這門課程讓高雄大學優秀的教師群跟大孩子們分享在專業課程之外的職場觀察、人生經驗以及人生觀點的分享。
讓我們透過這門課來進行展開跨域、跨師生、跨世代的對話激盪跨域火花。
本課程要求同學和教師都深入投入跨域的問與答,因此除了傳統的教師講授外,更結合學生對於課程議題的主動發想和提問,因此要求及設計以下課程活動項目和學生可以學習到具體績效:
1. 第1-2週,由授課教師帶領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分組目的在讓各組在授課主教師的引導下,於於每週跨域師生對談進行前,能進行當週的議題發想和分類,並在當週擔任引導和協作者的角色,此部分在第1-2週進行統整學習,並於之後週次由學生分組每週實行實踐。
2. 跨域師生對話:安排三至五院教師於本課程與學生展開跨域對談。
3. 課程進行漸進修正微調,於第8週進行期中檢視。
4. 回饋與深化和省思—安排學生進行對整學期課程之回饋與深化,及省思,以分組報告形進行,由授課老師主持,為整門整學期課程進行學生認知回饋和再深化,亦當為下一回開課重要參考和調整依據。
教科書/參考書
授課教師自編
評分標準
出席:50% 課程互動: 30% 作業與回饋: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11
1. 學生可以對不同專業領域的養成過程有跨域認知。
2. 學生在跨域對話中對不同專業領域的養成和職涯深度理解。
3. 學生能一探不同專業領域的專業人才之職涯和生活。
4. 不同專業領域的導師透過對話, 和人生對話發學生觀點和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在大學的學術殿堂裡,身為教師需要經過長期的專業養成,身為學生則是在具高度專業的老師指導下進行專業的學習。
然而在課堂上老師跟學生總是具體的去針對單一專業進行教導跟學習。大學的莘莘學子進入更專業的學術領域之前是否好奇現今您的老師是如何一步一步前進在這條專業的路上嗎?學生是否好奇在老師除了學術大腦之外的人生思維與對於世界的觀察與分析。
老師們在課堂上經過多年教與學的過程,也經歷著自己人生中不同的人生階段,經歷過青年期壯年期也搭配著不同的人生階段與人生任務,在強大的研究以及教學壓力下,老師如何透過工作與休閒來達成人生和生活中的平衡。
老師們總是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然而許多的人生經驗無法在專業的課程裡跟孩子們分享,因此我們將透過這門課程讓高雄大學優秀的教師群跟大孩子們分享在專業課程之外的職場觀察、人生經驗以及人生觀點的分享。
讓我們透過這門課來進行展開跨域、跨師生、跨世代的對話激盪跨域火花。
本課程要求同學和教師都深入投入跨域的問與答,因此除了傳統的教師講授外,更結合學生對於課程議題的主動發想和提問,因此要求及設計以下課程活動項目和學生可以學習到具體績效:
1. 第1-2週,由授課教師帶領全班同學進行分組,分組目的在讓各組在授課主教師的引導下,於於每週跨域師生對談進行前,能進行當週的議題發想和分類,並在當週擔任引導和協作者的角色,此部分在第1-2週進行統整學習,並於之後週次由學生分組每週實行實踐。
2. 跨域師生對話:安排三至五院教師於本課程與學生展開跨域對談。
3. 課程進行漸進修正微調,於第8週進行期中檢視。
4. 回饋與深化和省思—安排學生進行對整學期課程之回饋與深化,及省思,以分組報告形進行,由授課老師主持,為整門整學期課程進行學生認知回饋和再深化,亦當為下一回開課重要參考和調整依據。
教科書/參考書
授課教師自編
評分標準
出席:50% 課程互動: 30% 作業與回饋: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11
111-1_碳貯存的計算與應用
教學目標
介紹~碳貯存 (Carbon Storage)基本概念,森林具有自然界中陸地上最大宗的碳吸存或碳固定能力,是植物與其他行光合作用的有機生物,藉著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碳以各種形態儲存起來,也稱作碳吸存,碳固定,碳封存,碳截存。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中規範了碳稅及碳交易的內容,也衍生出了碳源及碳匯交易市場,預期大大轉變生物科技產業,綠能產業及其他商業經營行為。固定的碳(總量)在未來可成為市場中交易的產品,因此”碳貯存的定量估算”也成為焦點。本校超過八千株的森林植物,對儲存大氣二氧化碳具有相當大的貢獻,也符合“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課程目標是讓同學知道基本概念,認識校園植物,能夠練習測量校園內單顆植物的碳貯存量(實作),你的實作成果,你的大名與樹名一起留在我們的樹木的介紹上,強化你與高大的連結。當然也期望同學對科學技術,保護環境,尊重地球生態,有進一步的認識與反省,成為具永續意識的世界公民。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5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9/16) : 課程簡介,碳貯存,碳固定,碳吸存的定義與應用
第2週 (9/23) : 森林植物的介紹與校園植物認識與實作(中興大學森林系林政融博士支援授課,第三堂課在校園認識植物)
第3週 (9/30) : 碳貯存的測量法介紹與示範(林政融博士支援授課,第三堂課在校園中認識如何測量)
國慶日假期不安排上課
第4週 (10/14) : 碳貯存樣區的測量實作(林政融博士支援授課,第三堂課在校園中練習如何測量)
第5週 (10/21) : 校園森林植物碳貯存的測量與實作
第6週 (11/25) : 期末討論與小組分組報告(三人一組)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實作參與70%、期末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20+1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1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10
介紹~碳貯存 (Carbon Storage)基本概念,森林具有自然界中陸地上最大宗的碳吸存或碳固定能力,是植物與其他行光合作用的有機生物,藉著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將碳以各種形態儲存起來,也稱作碳吸存,碳固定,碳封存,碳截存。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中規範了碳稅及碳交易的內容,也衍生出了碳源及碳匯交易市場,預期大大轉變生物科技產業,綠能產業及其他商業經營行為。固定的碳(總量)在未來可成為市場中交易的產品,因此”碳貯存的定量估算”也成為焦點。本校超過八千株的森林植物,對儲存大氣二氧化碳具有相當大的貢獻,也符合“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課程目標是讓同學知道基本概念,認識校園植物,能夠練習測量校園內單顆植物的碳貯存量(實作),你的實作成果,你的大名與樹名一起留在我們的樹木的介紹上,強化你與高大的連結。當然也期望同學對科學技術,保護環境,尊重地球生態,有進一步的認識與反省,成為具永續意識的世界公民。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5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9/16) : 課程簡介,碳貯存,碳固定,碳吸存的定義與應用
第2週 (9/23) : 森林植物的介紹與校園植物認識與實作(中興大學森林系林政融博士支援授課,第三堂課在校園認識植物)
第3週 (9/30) : 碳貯存的測量法介紹與示範(林政融博士支援授課,第三堂課在校園中認識如何測量)
國慶日假期不安排上課
第4週 (10/14) : 碳貯存樣區的測量實作(林政融博士支援授課,第三堂課在校園中練習如何測量)
第5週 (10/21) : 校園森林植物碳貯存的測量與實作
第6週 (11/25) : 期末討論與小組分組報告(三人一組)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實作參與70%、期末口頭報告與書面報告(20+1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1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10
111-1_精油化學與實務
教學目標
1. 學習精油化學能瞭解各種精油組成、分子結構及其物理、化學及生物特性 2. 瞭解精油的萃取、分析方式及其使用的安全性 3. 實際製作香氛系列等文創小物等,以符合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責任消費與生產(Responsible Consumption)項目,以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2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0 週 確認實際操作之實驗耗材是否齊全 第1 週 課程介紹(芳香療法與精油的歷史)、說明授課方式與評量方式、學生分組 第2 週 課堂授課 (精油概論/認識植物精油/精油安全性與保存)、聞香體驗、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3 週 課堂授課 (精油化學成分)、聞香體驗、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4 週 課堂授課 (精油化學成分/精油萃取方法)、聞香體驗、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5 週 課堂授課 (脈輪與身心能量的認識/精油淡香水、精油香氛蠟製作方法)、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6 週 分組實驗與實作(1) 【淡香水、精油香氛蠟製作】 第7 週 淡香水、精油香氛蠟實作心得報告分享 第8 週 課堂授課 (精油的實務與應用/單方精油分析)、聞香體驗、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9 週 期中個人報告 (自行調配精油配方及功效) 第10 週 課堂授課 (精油的實務與應用/精油香氛皂製作方法)、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11 週 分組實驗與實作(2) 【精油香氛皂製作】 第12 週 精油香氛皂實作心得報告分享 第13 週 課堂授課 (精油配方介紹/精油按摩由製作方法)、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14 週 分組實驗與實作(3) 【香氛按摩油製作】 第15 週 按摩油實作心得報告分享 第16 週 臉部與頭肩頸按摩 【業師協同教學】 第17 週 期末報告(具高大特色香氛按摩油之調配與功效)與評分 第18 週 期末報告(具高大特色香氛按摩油之調配與功效)與評分
教科書/參考書
1.歐明秋、游銅錫、林麗雲 (2018). 精油化學,第二版. 台北:華杏. 2.易光輝、王曉芬、李依倩 (2014). 精油之化學基礎與實務應用,第二版.台北:華杏. 3. Sue Clarke (2008). Essential chemistry for aromatherapy, 2nd edition. UK: 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評分標準
1. 課堂參與情形 佔 20 % 2. 個人作業(含團體整組心得分享) 佔 45 % 3. 期中報告 佔 10 % 4. 期末報告 佔 25 % 評量方式:本課程將透過以下分項與評分方式,對學習成效進行評量。 1. 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同儕評量 2. 實驗與實作成果報告 (個人書面報告):授課教師評量 3. 期中與期末分組報告:授課教師評量 & 同儕評量 4. 特定題目個人報告:授課教師評量 & 同儕評量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19
1. 學習精油化學能瞭解各種精油組成、分子結構及其物理、化學及生物特性 2. 瞭解精油的萃取、分析方式及其使用的安全性 3. 實際製作香氛系列等文創小物等,以符合聯合國全球永續發展目標,責任消費與生產(Responsible Consumption)項目,以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2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0 週 確認實際操作之實驗耗材是否齊全 第1 週 課程介紹(芳香療法與精油的歷史)、說明授課方式與評量方式、學生分組 第2 週 課堂授課 (精油概論/認識植物精油/精油安全性與保存)、聞香體驗、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3 週 課堂授課 (精油化學成分)、聞香體驗、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4 週 課堂授課 (精油化學成分/精油萃取方法)、聞香體驗、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5 週 課堂授課 (脈輪與身心能量的認識/精油淡香水、精油香氛蠟製作方法)、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6 週 分組實驗與實作(1) 【淡香水、精油香氛蠟製作】 第7 週 淡香水、精油香氛蠟實作心得報告分享 第8 週 課堂授課 (精油的實務與應用/單方精油分析)、聞香體驗、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9 週 期中個人報告 (自行調配精油配方及功效) 第10 週 課堂授課 (精油的實務與應用/精油香氛皂製作方法)、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11 週 分組實驗與實作(2) 【精油香氛皂製作】 第12 週 精油香氛皂實作心得報告分享 第13 週 課堂授課 (精油配方介紹/精油按摩由製作方法)、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 第14 週 分組實驗與實作(3) 【香氛按摩油製作】 第15 週 按摩油實作心得報告分享 第16 週 臉部與頭肩頸按摩 【業師協同教學】 第17 週 期末報告(具高大特色香氛按摩油之調配與功效)與評分 第18 週 期末報告(具高大特色香氛按摩油之調配與功效)與評分
教科書/參考書
1.歐明秋、游銅錫、林麗雲 (2018). 精油化學,第二版. 台北:華杏. 2.易光輝、王曉芬、李依倩 (2014). 精油之化學基礎與實務應用,第二版.台北:華杏. 3. Sue Clarke (2008). Essential chemistry for aromatherapy, 2nd edition. UK: 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評分標準
1. 課堂參與情形 佔 20 % 2. 個人作業(含團體整組心得分享) 佔 45 % 3. 期中報告 佔 10 % 4. 期末報告 佔 25 % 評量方式:本課程將透過以下分項與評分方式,對學習成效進行評量。 1. 專業影片分享及心得發表:同儕評量 2. 實驗與實作成果報告 (個人書面報告):授課教師評量 3. 期中與期末分組報告:授課教師評量 & 同儕評量 4. 特定題目個人報告:授課教師評量 & 同儕評量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1176
修課人數
19
111-1_設計思考
教學目標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近年來各國企業、教育組織常用來創新,以及發掘未知問題、解決商業問題的方法論,也是史丹佛大學d.school(創新學院)有名的課程。這門課程將介紹設計思考入門的基本觀念、創新的方法與步驟,並搭配實作體驗工作坊的方式,培養創新應具備的觀察、同理心基本能力,以人為本發掘全球、社會共同面對的風險、威脅、複雜問題與挑戰,以及透過跨域分組討論及一套有系統、邏輯的思考方法,改變思維,跳脫學院專業訓練的思維籬笆、打破框架進行思考,深入分析問題關鍵成因,創意發想解決問題,最後,能依照設計思考的流程,並結合創新競賽的主題,一步步完成設計專案,提案解決關切的社會問題參與競賽。
<教學目標> 1.具備設計思考基本觀念。
2.能認識與運用設計思考與創新工具,增加思考的廣度與深度。
3.能相信自己有創意,勇於嘗試與行動。
4.具有聯想能力,即使是乍看不相關聯的事物,也能發現關聯性與社會網絡關係。
5.能與不同領域的人對話合作與解決衝突,提早體驗未來職場與他人互動。
6.能克服面對未知的恐懼,了解堅持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並實際完成預定任務。
7.能內化所學,運用設計思考的流程,完成設計專案。
COVID-19防疫線上課程特別說明:本課程如須調整為線上授課,將使用MS Teams作為上課平台,請各位同學先加入課程line群組(屆時由老師發起,教發中心協助同學加入),每次上課連線之網址將由line通知)。
請修課同學加入群組 http://line.me/ti/g/SVmYVaB4Pt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採做中學、專案導向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課程學生將分組,小組合作學習課程內容,每週內容與進度如下:
第一週 課程介紹、團隊分組
第二週 快速體驗設計思考的原型設計競賽
第三週 設計思考介紹與創新案例
第四週 團隊合作設計面對的挑戰
第五週 遊戲式認識全球問題與危機(業師,視業師時間調整週次)
第六週 觀察、同理心訓練
第七週 場域觀察
第八週 提問能力與好奇心訓練力
第九週 人物誌
第十週 使用者旅程地圖
第十一週 期中報告
第十二週 腦力激盪、創意發想工具(啟發矩陣表)
第十三週 創新工具(TRIZ)
第十四週 創意發想提案檢核、商業模式檢核
第十五週 快速原型體驗
第十六週 測試回饋
第十七週 商業模式檢核方案調整與概念原型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親子天下》編輯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DFC台灣團隊 (2017)。設計思考:從教育開始的破框思維,台北:天下。
2.Ellen Lupton(2012)。圖解設計思考:好設計,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林育如譯)。台北:商周。
3.Tim Brown(2010)。設計思考改造世界(吳莉君譯)。台北:聯經。
4.感玩團隊(2012)。史丹佛改造人生的創意課︰這個世界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乖乖牌!一堂價值9000美元的課,教你用設計思考破關,解決所有人生難題!。台北:平安。
5.Bruce Hanington、Bella Martin(2012)。設計的方法:100個分析難題,跟成功商品取經,讓設計更棒、更好的有效方法(趙慧芬、林潔盈、吳莉君譯)。
台北:原點。 6.Tom Kelley(2008)。決定未來的10種人:10種創新,10個未來/你屬於哪一種?(林茂昌譯)。台北:大塊文化。
7. Peter H. Diamandis, Steven Kotler(2016)。膽大無畏:這10年你最不該錯過的商業科技新趨勢,創業、工作、投資、人才育成的指數型藍圖(吳書榆譯)。台北:天下文化。
評分標準
*課程使用京都大學Bookroll系統閱讀教材
*課程需全程出席(若有特殊狀況請事先請假),將依照課程參與團隊討論、貢獻個人觀點與工作分攤等狀況、團隊成員的評價,以及設計專業的完整度,進行評分。
*使用平台系統、課堂參與討論及完成課程報告或作業(上課結束即繳交)40%
*期末分組報告(50%)(老師、全班同學互評) *同組團隊成員互評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952
修課人數
29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近年來各國企業、教育組織常用來創新,以及發掘未知問題、解決商業問題的方法論,也是史丹佛大學d.school(創新學院)有名的課程。這門課程將介紹設計思考入門的基本觀念、創新的方法與步驟,並搭配實作體驗工作坊的方式,培養創新應具備的觀察、同理心基本能力,以人為本發掘全球、社會共同面對的風險、威脅、複雜問題與挑戰,以及透過跨域分組討論及一套有系統、邏輯的思考方法,改變思維,跳脫學院專業訓練的思維籬笆、打破框架進行思考,深入分析問題關鍵成因,創意發想解決問題,最後,能依照設計思考的流程,並結合創新競賽的主題,一步步完成設計專案,提案解決關切的社會問題參與競賽。
<教學目標> 1.具備設計思考基本觀念。
2.能認識與運用設計思考與創新工具,增加思考的廣度與深度。
3.能相信自己有創意,勇於嘗試與行動。
4.具有聯想能力,即使是乍看不相關聯的事物,也能發現關聯性與社會網絡關係。
5.能與不同領域的人對話合作與解決衝突,提早體驗未來職場與他人互動。
6.能克服面對未知的恐懼,了解堅持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並實際完成預定任務。
7.能內化所學,運用設計思考的流程,完成設計專案。
COVID-19防疫線上課程特別說明:本課程如須調整為線上授課,將使用MS Teams作為上課平台,請各位同學先加入課程line群組(屆時由老師發起,教發中心協助同學加入),每次上課連線之網址將由line通知)。
請修課同學加入群組 http://line.me/ti/g/SVmYVaB4Pt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採做中學、專案導向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課程學生將分組,小組合作學習課程內容,每週內容與進度如下:
第一週 課程介紹、團隊分組
第二週 快速體驗設計思考的原型設計競賽
第三週 設計思考介紹與創新案例
第四週 團隊合作設計面對的挑戰
第五週 遊戲式認識全球問題與危機(業師,視業師時間調整週次)
第六週 觀察、同理心訓練
第七週 場域觀察
第八週 提問能力與好奇心訓練力
第九週 人物誌
第十週 使用者旅程地圖
第十一週 期中報告
第十二週 腦力激盪、創意發想工具(啟發矩陣表)
第十三週 創新工具(TRIZ)
第十四週 創意發想提案檢核、商業模式檢核
第十五週 快速原型體驗
第十六週 測試回饋
第十七週 商業模式檢核方案調整與概念原型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親子天下》編輯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DFC台灣團隊 (2017)。設計思考:從教育開始的破框思維,台北:天下。
2.Ellen Lupton(2012)。圖解設計思考:好設計,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林育如譯)。台北:商周。
3.Tim Brown(2010)。設計思考改造世界(吳莉君譯)。台北:聯經。
4.感玩團隊(2012)。史丹佛改造人生的創意課︰這個世界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乖乖牌!一堂價值9000美元的課,教你用設計思考破關,解決所有人生難題!。台北:平安。
5.Bruce Hanington、Bella Martin(2012)。設計的方法:100個分析難題,跟成功商品取經,讓設計更棒、更好的有效方法(趙慧芬、林潔盈、吳莉君譯)。
台北:原點。 6.Tom Kelley(2008)。決定未來的10種人:10種創新,10個未來/你屬於哪一種?(林茂昌譯)。台北:大塊文化。
7. Peter H. Diamandis, Steven Kotler(2016)。膽大無畏:這10年你最不該錯過的商業科技新趨勢,創業、工作、投資、人才育成的指數型藍圖(吳書榆譯)。台北:天下文化。
評分標準
*課程使用京都大學Bookroll系統閱讀教材
*課程需全程出席(若有特殊狀況請事先請假),將依照課程參與團隊討論、貢獻個人觀點與工作分攤等狀況、團隊成員的評價,以及設計專業的完整度,進行評分。
*使用平台系統、課堂參與討論及完成課程報告或作業(上課結束即繳交)40%
*期末分組報告(50%)(老師、全班同學互評) *同組團隊成員互評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952
修課人數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