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_都市開發規劃與評估
教學目標
介紹都市開發相關理論與方法,包括公私協力、PFI 私人財政提案的理論,以及相關評估法。並聚焦先期評估方法的介紹及操作練習。先期規劃評估範疇,包括公共建設、都市開發與都市更新的可行性分析。透過行政、法律、市場、土地取得、財務分析、風險評估等應用,讓學生可以嫻熟先期評估方法,充實理論與實務解決問題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日期 課程綱要 資料來源與重點提示 1 2021/2/23 從傳統政府供應、公私協力到 PFI 的理論演變 2 2021/3/2 促參法公共投資的範疇與臺灣 BOT檢討 3 2021/3/9 促參法公共投資的可行性評估 4 2021/3/16 市場調查與評估 5 2021/3/23 土地取得方式與法律分析 6 2021/3/30 行政程序與時間成本 7 2021/4/6 工法、價值工程與工程單價分析 8 2021/4/13 財務分析與財務計畫 9 2021/4/20 期中概念測驗(網路評測) 10 2021/4/27 土地開發評估(市地重劃/區段收) 11 2021/5/4 住宅推案分析與危老建築評估分析 12 2021/5/11 都市更新評估 13 2021/5/18 權利變換流程與估價 14 2021/5/25 公共建設與公共服務委外評估 期末簡報(1) 15 2021/6/1 BOT 案例解析--高鐵與高捷案例 期末簡報(2) 16 2021/6/8 BT + OT 案例解析 -- 期末簡報(3) 17 2021/6/15 ROT 案例解析 期末簡報(4) 18 2021/6/22 OT 案例解析 期末簡報(5) 期末報告 1. 高鐵 BOT;2. 高捷 BOT 3. 台北巨蛋; 4. 台南市海安路地下街 5. 其他促參案例
教科書/參考書
徐肇章等(2001),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劃作業手冊,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 王文宇、謝哲勝(2007),BOT 法制綜合分析(上)(下),月旦法學雜誌第142 期,2007 年3 月。 吳文彥(2014),高雄市交通基礎建設投資應用民間融資提案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科會結案報告:政策對高雄企業環境影響之研究-政策對高雄企業環境影響之研究: 子計畫三(NSC 101-2632-H-214 -001 -MY2)
評分標準
平時作業(15%)、期中測驗(30%)、期末報告(40%)、出席率(1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15
介紹都市開發相關理論與方法,包括公私協力、PFI 私人財政提案的理論,以及相關評估法。並聚焦先期評估方法的介紹及操作練習。先期規劃評估範疇,包括公共建設、都市開發與都市更新的可行性分析。透過行政、法律、市場、土地取得、財務分析、風險評估等應用,讓學生可以嫻熟先期評估方法,充實理論與實務解決問題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日期 課程綱要 資料來源與重點提示 1 2021/2/23 從傳統政府供應、公私協力到 PFI 的理論演變 2 2021/3/2 促參法公共投資的範疇與臺灣 BOT檢討 3 2021/3/9 促參法公共投資的可行性評估 4 2021/3/16 市場調查與評估 5 2021/3/23 土地取得方式與法律分析 6 2021/3/30 行政程序與時間成本 7 2021/4/6 工法、價值工程與工程單價分析 8 2021/4/13 財務分析與財務計畫 9 2021/4/20 期中概念測驗(網路評測) 10 2021/4/27 土地開發評估(市地重劃/區段收) 11 2021/5/4 住宅推案分析與危老建築評估分析 12 2021/5/11 都市更新評估 13 2021/5/18 權利變換流程與估價 14 2021/5/25 公共建設與公共服務委外評估 期末簡報(1) 15 2021/6/1 BOT 案例解析--高鐵與高捷案例 期末簡報(2) 16 2021/6/8 BT + OT 案例解析 -- 期末簡報(3) 17 2021/6/15 ROT 案例解析 期末簡報(4) 18 2021/6/22 OT 案例解析 期末簡報(5) 期末報告 1. 高鐵 BOT;2. 高捷 BOT 3. 台北巨蛋; 4. 台南市海安路地下街 5. 其他促參案例
教科書/參考書
徐肇章等(2001),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可行性評估及先期規劃作業手冊,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研究。 王文宇、謝哲勝(2007),BOT 法制綜合分析(上)(下),月旦法學雜誌第142 期,2007 年3 月。 吳文彥(2014),高雄市交通基礎建設投資應用民間融資提案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科會結案報告:政策對高雄企業環境影響之研究-政策對高雄企業環境影響之研究: 子計畫三(NSC 101-2632-H-214 -001 -MY2)
評分標準
平時作業(15%)、期中測驗(30%)、期末報告(40%)、出席率(1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15
111-1_建築產業與創新設計專論
教學目標
設計與營建技術本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建築產業鏈,同時更需要具備創新與永續等先進設計思維的目標. 因此,建築產業發展的技術日新月異,除了在營建技術上需不斷突破,設計本身更需藉由當代先進的設計思維發揮與整合,始能與時俱進造就完美的建築物,本課程將引導學生藉由實際工程案例之討論與參觀,了解整個建築工程在設計階段與營造階段執行時導入先進建築技術理論的相關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授課內容與上課方式說明 第二週 先進營建技術概念(一) 第三週 先進營建技術概念(二) 第四週 先進營建技術與設計之架構與思潮 第五週 先進建築工程之實際參訪 第六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七週 先進建築工程之實際參訪 第八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九週 期中報告 第十週 特殊建築工程之實際參訪 第十一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二週 先進設計技術概念與理論(一) 第十三週 先進設計技術概念與理論(二) 第十四週 設計案例參訪 第十五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六週 設計案例參訪 第十七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1.出席與上課表現20% 2.期中報告40% 3.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32
設計與營建技術本是一體兩面相輔相成的建築產業鏈,同時更需要具備創新與永續等先進設計思維的目標. 因此,建築產業發展的技術日新月異,除了在營建技術上需不斷突破,設計本身更需藉由當代先進的設計思維發揮與整合,始能與時俱進造就完美的建築物,本課程將引導學生藉由實際工程案例之討論與參觀,了解整個建築工程在設計階段與營造階段執行時導入先進建築技術理論的相關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授課內容與上課方式說明 第二週 先進營建技術概念(一) 第三週 先進營建技術概念(二) 第四週 先進營建技術與設計之架構與思潮 第五週 先進建築工程之實際參訪 第六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七週 先進建築工程之實際參訪 第八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九週 期中報告 第十週 特殊建築工程之實際參訪 第十一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二週 先進設計技術概念與理論(一) 第十三週 先進設計技術概念與理論(二) 第十四週 設計案例參訪 第十五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六週 設計案例參訪 第十七週 參訪心得討論與交流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無
評分標準
1.出席與上課表現20% 2.期中報告40% 3.期末報告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32
111-1_建築史方法論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藉由建築歷史過程中相關理論的探討,提供同學認識建築的一種引介性的指導。課程中將透過建築史上的重要理論文獻,並經由課程進行中的反思,協助同學建立對建築認識的深度,以及閱讀能力與習慣的養成。期許的教學目標是,協助同學建立具理論基礎的研究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介紹;導讀分組 第 二 週 2.概論建築史(放假) 第 三 週 3.什麼是建築理論 第 四 週 4.中世紀時期前的建築理論 第 五 週 5.文藝復興時期到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理論 第 六 週 6.十六到十八世紀間的建築理論 第 七 週 7.十九世紀的建築理論 第 八 週 8.二十世紀初期的建築理論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建築美學論 第十一週 11.建築現象學 第十二週 12.歷史與記憶 第十三週 13.批判的地域主義 第十四週 14.建築的現代性思考 第十五週 15.構築文化論 第十六週 16.期末報告(Ⅰ)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Ⅱ)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期末作業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1.Kruft, Hanno-Walter(2005)《建築理論史──從維特魯威到現在》(Geschichte der Architekturtheorie Von der Antike bis zur Gegenwart)王貴祥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Frampton, Kenneth(2007)《建構文化研究──論19世紀和20世紀建築中的建造詩學》(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 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王駿陽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評分標準
做為研究所的學習,本課程期許同學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勇於學習表達、積極參與課程討論的態度,並期能夠養成獨立思考的態度。在評分方式上,平時、期中成績共佔60﹪(含出席、課程參與度);期末報告作業成績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014
修課人數
7
本課程旨在藉由建築歷史過程中相關理論的探討,提供同學認識建築的一種引介性的指導。課程中將透過建築史上的重要理論文獻,並經由課程進行中的反思,協助同學建立對建築認識的深度,以及閱讀能力與習慣的養成。期許的教學目標是,協助同學建立具理論基礎的研究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介紹;導讀分組 第 二 週 2.概論建築史(放假) 第 三 週 3.什麼是建築理論 第 四 週 4.中世紀時期前的建築理論 第 五 週 5.文藝復興時期到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理論 第 六 週 6.十六到十八世紀間的建築理論 第 七 週 7.十九世紀的建築理論 第 八 週 8.二十世紀初期的建築理論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建築美學論 第十一週 11.建築現象學 第十二週 12.歷史與記憶 第十三週 13.批判的地域主義 第十四週 14.建築的現代性思考 第十五週 15.構築文化論 第十六週 16.期末報告(Ⅰ)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Ⅱ)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期末作業繳交
教科書/參考書
1.Kruft, Hanno-Walter(2005)《建築理論史──從維特魯威到現在》(Geschichte der Architekturtheorie Von der Antike bis zur Gegenwart)王貴祥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Frampton, Kenneth(2007)《建構文化研究──論19世紀和20世紀建築中的建造詩學》(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 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王駿陽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評分標準
做為研究所的學習,本課程期許同學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勇於學習表達、積極參與課程討論的態度,並期能夠養成獨立思考的態度。在評分方式上,平時、期中成績共佔60﹪(含出席、課程參與度);期末報告作業成績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014
修課人數
7
111-1_建築工程專案管理
教學目標
建築工程專案管理涵蓋進度、成本、品質、安全、衛生、契約、採購法及相關的綠建築、BIM、BOT、建築自動化、節能減碳等議題。建築工程專案目前並無一套有系統的教法,促使學子們片片斷斷的學習,無法清楚瞭解學習的目的。科技日新月異,物聯網及元宇宙已成為未來工作及生活的趨勢,期待本學門之建築工程專案管理,能建立同學建築工程專案管理之理論基礎,並藉由校外參訪及教學能讓同學瞭解建築工程實務上的作法及趨勢。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簡介。 2.建築工程進度管理。 3.建築工程成本管理。
教科書/參考書
1.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特論教材-進度及成本篇(自篇教材)。 2.工程經濟4/e精華本,原著PARK,校閱:邱垂昱,編譯:吳家宏、李文瑞、林亭兒、曾懷恩、張倫、蔣寬和。 3.工程經濟學,李克聰博士,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4.營建管理學,林金面,文笙書局
評分標準
上課回答問題20%。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33
建築工程專案管理涵蓋進度、成本、品質、安全、衛生、契約、採購法及相關的綠建築、BIM、BOT、建築自動化、節能減碳等議題。建築工程專案目前並無一套有系統的教法,促使學子們片片斷斷的學習,無法清楚瞭解學習的目的。科技日新月異,物聯網及元宇宙已成為未來工作及生活的趨勢,期待本學門之建築工程專案管理,能建立同學建築工程專案管理之理論基礎,並藉由校外參訪及教學能讓同學瞭解建築工程實務上的作法及趨勢。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簡介。 2.建築工程進度管理。 3.建築工程成本管理。
教科書/參考書
1.建築工程專案管理特論教材-進度及成本篇(自篇教材)。 2.工程經濟4/e精華本,原著PARK,校閱:邱垂昱,編譯:吳家宏、李文瑞、林亭兒、曾懷恩、張倫、蔣寬和。 3.工程經濟學,李克聰博士,華泰文化事業公司。 4.營建管理學,林金面,文笙書局
評分標準
上課回答問題20%。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33
111-1_專題研討(一)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本課程分為「專題演講」&「專題評論與回應」二部分:(1) 「專題演講」:邀請實務專家演講、相關學者與談,向學生介紹各種研究課題和發展可能,並與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2) 「專題評論與回應」:以學生獨立研究或自主讀書會的方式,訓練對於專題演講議題之論述、評論與提問之能力。藉由專題演講與提問,提供學生在建築領域相關層面知識、觀念與研究上對話與交流的平臺,能將其所學應用於未來的論文研究上,讓研究能更具有深度,同時,藉由討論與口頭報告,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與訓練口條表達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與專題演講分組 2. 專任老師研究方向簡介(4位) 3. 專任老師研究方向簡介(4位) 4. 週三講座1 5. 週三講座2 6. 週三講座3 7. 週三講座4 8. 週三講座5 9. 組期中作業(演講逐字稿整理影片上傳) 10.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1 ) 11.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2 ) 12.論文初稿公開發表會(系表定) 13.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3) 14.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4 ) 15.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5 ) 16.研究計畫審查簡報I (系表定) 17.研究計畫審查簡報II(系表定) 18.個人期末作業(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0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15
教學目標: 本課程分為「專題演講」&「專題評論與回應」二部分:(1) 「專題演講」:邀請實務專家演講、相關學者與談,向學生介紹各種研究課題和發展可能,並與學生進行交流與討論。(2) 「專題評論與回應」:以學生獨立研究或自主讀書會的方式,訓練對於專題演講議題之論述、評論與提問之能力。藉由專題演講與提問,提供學生在建築領域相關層面知識、觀念與研究上對話與交流的平臺,能將其所學應用於未來的論文研究上,讓研究能更具有深度,同時,藉由討論與口頭報告,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與訓練口條表達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與專題演講分組 2. 專任老師研究方向簡介(4位) 3. 專任老師研究方向簡介(4位) 4. 週三講座1 5. 週三講座2 6. 週三講座3 7. 週三講座4 8. 週三講座5 9. 組期中作業(演講逐字稿整理影片上傳) 10.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1 ) 11.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2 ) 12.論文初稿公開發表會(系表定) 13.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3) 14.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4 ) 15.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口頭/紙本)(講座5 ) 16.研究計畫審查簡報I (系表定) 17.研究計畫審查簡報II(系表定) 18.個人期末作業(個人專題評論與回應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0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15
111-1_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建立學生對學術研究的基本認識,介紹各類型的研究方法,培養文獻蒐集與分析、學生研究學識與論文寫作的能力,以提昇學術研究之能力。 1、培養觀察與尋找課題的能力。 2、強化資訊分析與整合的能力。 3、提升寫作邏輯、技巧與學術寫作格式 如採Google Meet線上課程時,請以高大Email登入,網址連結視需要另行公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概述與需求調查 第2週 研究主題與撰寫原則 第3週 論文架構與內容 第4週 調查方法 第5週 觀察1 第6週 觀察2 第7週 探訪 第8週 期中討論1 第9週 期中討論2 第10週 實驗1 第11週 實驗2 第12週 資料調查 第13週 研究計畫書 第14週 論文格式與寫作要領 第15週 口試準備與經驗分享 第16週 研究計畫書討論1 第17週 研究計畫書討論2
教科書/參考書
建築・都市計画調査・分析方法,日本建築学会 韋思・布斯等著,陳美霞等譯:研究的藝術,巨流圖書公司,2009年
評分標準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30% 平時成績(出缺席與平時作業)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14
本課程為建立學生對學術研究的基本認識,介紹各類型的研究方法,培養文獻蒐集與分析、學生研究學識與論文寫作的能力,以提昇學術研究之能力。 1、培養觀察與尋找課題的能力。 2、強化資訊分析與整合的能力。 3、提升寫作邏輯、技巧與學術寫作格式 如採Google Meet線上課程時,請以高大Email登入,網址連結視需要另行公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概述與需求調查 第2週 研究主題與撰寫原則 第3週 論文架構與內容 第4週 調查方法 第5週 觀察1 第6週 觀察2 第7週 探訪 第8週 期中討論1 第9週 期中討論2 第10週 實驗1 第11週 實驗2 第12週 資料調查 第13週 研究計畫書 第14週 論文格式與寫作要領 第15週 口試準備與經驗分享 第16週 研究計畫書討論1 第17週 研究計畫書討論2
教科書/參考書
建築・都市計画調査・分析方法,日本建築学会 韋思・布斯等著,陳美霞等譯:研究的藝術,巨流圖書公司,2009年
評分標準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30% 平時成績(出缺席與平時作業)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L11114
修課人數
14
111-1_風土空間構成專論
教學目標
透過理論的講解與實例的分析,使從學者對風土的空間與構成的內涵有正確及基礎的了解,進一步對風土資產現狀及其發展提出正確的解讀,並針對各個如文化、環境、資源與技藝等不同之面向,提出正面的保存策略或規劃構想,落實寶貴風土資產的永續發展。 本課程亦將結合教育部補助之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文化空間創生平台暨國際社區共學計畫」,結合場域之經營,創造以場域教育及公共議題為主的大學 社會責任實踐平台,並以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發展的社會平台。以在地學習, 在地服務,在地培力及在地創業為四大主軸,並建立一具備以場域教育+公 共議題研究+在地服務實踐建構的新型高等教育統合思維的文化空間創生 中心,以教學引導發展,以議題創造教學,開設與地區發展相關之基礎與高 階整合課程,形成無邊際校園的概念, 結合選定之歷史建築聚落,透過進駐營造, 帶動聚落多元空間活化之氛圍,推動創意空間之發展模式,並促進地方生活美學之推動,並協助地方爭取更多元之資源挹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4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風土建築泛指一種有別於由學院派歸納的建築型式,其涵蓋範圍極為廣泛,也包含民居、農舍、產業建築及商業建築等。風土建築的主要特徵在於其建造與設計幾乎是同時進行的,而建造者及<br>設計者乃至於使用者,也多為同一人。風土建築中的形貌、構造形式、材料及建築裝飾等,象徵著地區性的文化累積,也會經由外部的影響因素,緩慢的改變。即便是對一座新建造的建築而言,都是一種文化圖騰的傳遞及延伸。<br> 國際文化紀念物及歷史場所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簡稱ICOMOS)<br>在1999年提出風土文化資產憲章(Charters on The Built Vernacular Heritage),針對以風<br>土建築為主的文化資產,強調其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對相關文化資產的保存原則、方法及策略提出具體的國際規範及準則。 風土建築的意涵極為豐富,有生態的、文化的、社會的、技術等面向,不論是東西方的風土建築型式,都能以一種極其複雜面貌,但完整的呈現。尤其在現代建築發展中面臨的困境當中,許多生態的衝突問題,文化的矛盾問題及技術的複雜問題,都能在過往的風土型式中,找到若干的具啟發性的元素。風土建築中的構造文化正能具體的反應上述的複雜元素,它們包含了 傳統技術的繼承<br> 環境的適應性<br> 資源材料的多樣性<br> 文化語彙的投射<br> 地域風格的展現<br>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 20% 田野參與 30% 作業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18
透過理論的講解與實例的分析,使從學者對風土的空間與構成的內涵有正確及基礎的了解,進一步對風土資產現狀及其發展提出正確的解讀,並針對各個如文化、環境、資源與技藝等不同之面向,提出正面的保存策略或規劃構想,落實寶貴風土資產的永續發展。 本課程亦將結合教育部補助之大學社會責任計畫「文化空間創生平台暨國際社區共學計畫」,結合場域之經營,創造以場域教育及公共議題為主的大學 社會責任實踐平台,並以社會實踐作為大學發展的社會平台。以在地學習, 在地服務,在地培力及在地創業為四大主軸,並建立一具備以場域教育+公 共議題研究+在地服務實踐建構的新型高等教育統合思維的文化空間創生 中心,以教學引導發展,以議題創造教學,開設與地區發展相關之基礎與高 階整合課程,形成無邊際校園的概念, 結合選定之歷史建築聚落,透過進駐營造, 帶動聚落多元空間活化之氛圍,推動創意空間之發展模式,並促進地方生活美學之推動,並協助地方爭取更多元之資源挹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4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風土建築泛指一種有別於由學院派歸納的建築型式,其涵蓋範圍極為廣泛,也包含民居、農舍、產業建築及商業建築等。風土建築的主要特徵在於其建造與設計幾乎是同時進行的,而建造者及<br>設計者乃至於使用者,也多為同一人。風土建築中的形貌、構造形式、材料及建築裝飾等,象徵著地區性的文化累積,也會經由外部的影響因素,緩慢的改變。即便是對一座新建造的建築而言,都是一種文化圖騰的傳遞及延伸。<br> 國際文化紀念物及歷史場所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 簡稱ICOMOS)<br>在1999年提出風土文化資產憲章(Charters on The Built Vernacular Heritage),針對以風<br>土建築為主的文化資產,強調其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性,同時也對相關文化資產的保存原則、方法及策略提出具體的國際規範及準則。 風土建築的意涵極為豐富,有生態的、文化的、社會的、技術等面向,不論是東西方的風土建築型式,都能以一種極其複雜面貌,但完整的呈現。尤其在現代建築發展中面臨的困境當中,許多生態的衝突問題,文化的矛盾問題及技術的複雜問題,都能在過往的風土型式中,找到若干的具啟發性的元素。風土建築中的構造文化正能具體的反應上述的複雜元素,它們包含了 傳統技術的繼承<br> 環境的適應性<br> 資源材料的多樣性<br> 文化語彙的投射<br> 地域風格的展現<br>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 20% 田野參與 30% 作業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18
111-1_設計心理學
教學目標
本課程「設計心理學」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說明為什麼設計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和沮喪;第二階段則解釋了為什麼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本堂課強調的重點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哲學,將認知心理學和行為學理論方法導入到課程之中,內容將以大量的案例說明設計師應設身處地地為人們思考,並找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也試圖提醒好的設計師應同時也是優秀的觀察者,不僅能洞察設計的缺點,也要懂得學會欣賞優秀的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大綱說明、挑選案例並分組以進行期中案例分析報告; 第2週:有吸引力的東西較好用; 第3週:情感的多重面貌與設計; 第4週:感性工學介紹; 第5週:設計的層次; 第6週:樂趣與遊戲; 第7週:人、地、物; 第8週:情感的機器; 第9週:期中報告; 第10週:機器人的未來; 第11週:設計不良的日常生活用品; 第12週:日常運作的心理學; 第13週:腦中和外界的知識; 第14週:知道要做甚麼; 第15週:人必犯錯; 第16週: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第17週: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第18週: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期中報告40%、期末報告40%、課堂出席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35
本課程「設計心理學」可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說明為什麼設計不應該讓人困惑、惱怒、和沮喪;第二階段則解釋了為什麼它們也必須迷人、賞心悅目、以及充滿樂趣。本堂課強調的重點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哲學,將認知心理學和行為學理論方法導入到課程之中,內容將以大量的案例說明設計師應設身處地地為人們思考,並找到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也試圖提醒好的設計師應同時也是優秀的觀察者,不僅能洞察設計的缺點,也要懂得學會欣賞優秀的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大綱說明、挑選案例並分組以進行期中案例分析報告; 第2週:有吸引力的東西較好用; 第3週:情感的多重面貌與設計; 第4週:感性工學介紹; 第5週:設計的層次; 第6週:樂趣與遊戲; 第7週:人、地、物; 第8週:情感的機器; 第9週:期中報告; 第10週:機器人的未來; 第11週:設計不良的日常生活用品; 第12週:日常運作的心理學; 第13週:腦中和外界的知識; 第14週:知道要做甚麼; 第15週:人必犯錯; 第16週:設計所面臨的挑戰; 第17週: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 第18週: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期中報告40%、期末報告40%、課堂出席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35
111-1_數位創新設計(七)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BIM建築資訊模型之架構與應用方式。 2.培養學生運用虛擬設計工具進行智慧城市規劃之能力。 3.參加每年一度於日本舉辦之建築虛擬實境設計世界盃(VDWC)競賽。 4.透過參與國際競賽,擴展學生參與國際學術社群機會。 5.與其他國名校學生經驗交流分享,擴展學生國際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依據VDWC公告之競賽主題以及競賽時程,課程進度及授課方式分為以下5階段 1.初步構想提案(資料蒐集、研討、講授) 2.虛擬設計軟體訓練(線上課程學習、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3.規劃方案執行、分析模擬(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4.設計成果製作(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5.決賽發表準備及演練(講授、演練)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初步構想計畫30% 、規劃成果40%、決賽競賽發表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15
1.讓學生了解BIM建築資訊模型之架構與應用方式。 2.培養學生運用虛擬設計工具進行智慧城市規劃之能力。 3.參加每年一度於日本舉辦之建築虛擬實境設計世界盃(VDWC)競賽。 4.透過參與國際競賽,擴展學生參與國際學術社群機會。 5.與其他國名校學生經驗交流分享,擴展學生國際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依據VDWC公告之競賽主題以及競賽時程,課程進度及授課方式分為以下5階段 1.初步構想提案(資料蒐集、研討、講授) 2.虛擬設計軟體訓練(線上課程學習、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3.規劃方案執行、分析模擬(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4.設計成果製作(電腦輔助教學、講授) 5.決賽發表準備及演練(講授、演練)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初步構想計畫30% 、規劃成果40%、決賽競賽發表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15
111-1_當代建築思潮
教學目標
當代建築主要是藉由對技術理性的批判基礎,進行文化層面上的反思。本課程擬透過對現代主義之後建築設計論述發展的探討,協助同學理解建築的思潮轉變,以及分別對建築論述造成了哪些影響。希望透過本課程的教學,培養並建立學習者具有更深度的建築知識與內涵,以及具批判性的建築態度。 線上授課資訊:本課程線上教學方式採用Google Meet,課程教室連結點:https://meet.google.com/ozc-oyvb-dpd *請用學校提供的G Suit帳號登入,例如:userid@go.nuk.edu.tw *若使用手機請下載APP,請輸入:ozc-oyvb-dpd。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內容以相關設計的理論介紹為主,除了引介同學對於特定之建築設計理論與設計活動、作品案例的認識外,本課程也將適度勾勒出當代西方建築論述設計發展與其所處之歷史、社會與文化脈絡的關係,以提供予同學能夠更完整地認識西方現代建築設計理論的變遷。 本課程主要採取「簡報」、多媒體和報告討論等教學方式進行,並配合講義的授課方式共同進行。其中,「簡報」、多媒體部分佔三分之二內容的比重,報告討論則佔三分之一。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反思現代主義建築 第 二 週 2.建築的複雜與矛盾 第 三 週 3.建築設計象徵論/新理性主義設計 第 四 週 4.新地域主義設計 第 五 週 5.新現代主義設計 第 六 週 6.高科技設計 第 七 週 7.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八 週 8.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再利用設計思潮的探討 第十一週 11.永續設計的探討 第十二週 12.弱建築取向 第十三週 13.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Ⅰ 第十四週 14.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Ⅱ 第十五週 15.社會性設計 第十六週 16.期末報告(一)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二)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Ghirardo, Diane(2001)《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台北:龍溪圖書。 2.Thackara, John (ed.)(1998)《超物論:一些現代主義以後的設計思考》(Beyond the Object: Design after Modernism),台北:田園城市。 3.Kuma, Kengo(2010)《負建築》(負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4.Kuma, Kengo(2010)《自然的建築》(自然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5.Venturi, Robert(1993)《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台北:尚林出版社。 6.Baudrillard, Jean & Nouvel, Jean(2002)《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Les Objects Singuliers: Architecture et Philosophie),台北:田園城市。 7.Chaslin, François(2003)《庫哈斯談庫哈斯》(Deux Conversation Avec Rem Koolhaas et caetera),台北:田園城市。 8.Graafland, Arie(2005)《建築的社會場域》(The Sociu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9.Leach, Neil(2005)《建築之麻醉》(The Anaesthetic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課程評分以期中與期末報告為主,並建議可從設計課程中有關案例分析的工作進行連結,以達有效率的學習。課程參與佔40﹪,期中、末報告成績分別為30﹪和30﹪,共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25
當代建築主要是藉由對技術理性的批判基礎,進行文化層面上的反思。本課程擬透過對現代主義之後建築設計論述發展的探討,協助同學理解建築的思潮轉變,以及分別對建築論述造成了哪些影響。希望透過本課程的教學,培養並建立學習者具有更深度的建築知識與內涵,以及具批判性的建築態度。 線上授課資訊:本課程線上教學方式採用Google Meet,課程教室連結點:https://meet.google.com/ozc-oyvb-dpd *請用學校提供的G Suit帳號登入,例如:userid@go.nuk.edu.tw *若使用手機請下載APP,請輸入:ozc-oyvb-dpd。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內容以相關設計的理論介紹為主,除了引介同學對於特定之建築設計理論與設計活動、作品案例的認識外,本課程也將適度勾勒出當代西方建築論述設計發展與其所處之歷史、社會與文化脈絡的關係,以提供予同學能夠更完整地認識西方現代建築設計理論的變遷。 本課程主要採取「簡報」、多媒體和報告討論等教學方式進行,並配合講義的授課方式共同進行。其中,「簡報」、多媒體部分佔三分之二內容的比重,報告討論則佔三分之一。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反思現代主義建築 第 二 週 2.建築的複雜與矛盾 第 三 週 3.建築設計象徵論/新理性主義設計 第 四 週 4.新地域主義設計 第 五 週 5.新現代主義設計 第 六 週 6.高科技設計 第 七 週 7.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八 週 8.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再利用設計思潮的探討 第十一週 11.永續設計的探討 第十二週 12.弱建築取向 第十三週 13.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Ⅰ 第十四週 14.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Ⅱ 第十五週 15.社會性設計 第十六週 16.期末報告(一)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二)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Ghirardo, Diane(2001)《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台北:龍溪圖書。 2.Thackara, John (ed.)(1998)《超物論:一些現代主義以後的設計思考》(Beyond the Object: Design after Modernism),台北:田園城市。 3.Kuma, Kengo(2010)《負建築》(負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4.Kuma, Kengo(2010)《自然的建築》(自然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5.Venturi, Robert(1993)《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台北:尚林出版社。 6.Baudrillard, Jean & Nouvel, Jean(2002)《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Les Objects Singuliers: Architecture et Philosophie),台北:田園城市。 7.Chaslin, François(2003)《庫哈斯談庫哈斯》(Deux Conversation Avec Rem Koolhaas et caetera),台北:田園城市。 8.Graafland, Arie(2005)《建築的社會場域》(The Sociu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9.Leach, Neil(2005)《建築之麻醉》(The Anaesthetic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課程評分以期中與期末報告為主,並建議可從設計課程中有關案例分析的工作進行連結,以達有效率的學習。課程參與佔40﹪,期中、末報告成績分別為30﹪和30﹪,共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25
111-1_建築資訊模型特論
教學目標
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為設計、施工和設施管理提供了一個新方法。 在 BIM 之中,用數位化的方式呈現建築過程來提升數位資訊之交換和互通性,並改變了建築的 外觀、建築的性能以及建築的設計與建造方式。本課程將從 BIM 的發展以及基本建模方法開始 介紹,並以建築專案生命週期之架構,透過實際案例,說明 BIM 在規劃設計、營建施工、營運 維護等階段的應用模式,並探討 BIM 的未來發展與展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1 週 課程簡介、BIM 簡介 第 2 週 BIM 設計工具 第 3 週 參數式建模方法 第 4 週 BIM 建模操作 第 5 週 BIM 建模操作 第 6 週 資訊整合與交換 第 7 週 BIM 在建築規劃設計之應用 第 8 週 BIM 在建築規劃設計之應用 第 9 週 期中報告 BIM 案例研究 第 10 週 BIM 在營建施工的應用 第 11 週 BIM 在營建施工的應用 第 12 週 BIM 在分包商和製造商的應用 第 13 週 BIM 專案管理系統 第 14 週 BIM 在設施維護管理之應用 第 15 週(6/5)BIM 設施維護管理系統 第 16 週 建築與 BIM 的未來 第 17 週 建築與 BIM 的未來 第 18 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 Eastman, C., P. Teicholz, R. Sacks, and K. Liston, BIM Handbook, 2nd Edition, Wiley, 2011. 2. BIM 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第二版) ,Eastman 等人原著,賴朝俊、蔡志敏譯,松崗 2013。 3. Dana K./ Tardif Michael Smith,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Architects, Engineers, Constructors, and Real Estate Asset 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4. Teicholz, P., BIM for Facility Manager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 5. Hardin, B., Bim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ven Tools, Methods, and Workflow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評分標準
‧課堂參與 及 作業 30% ‧期中案例報告 20% ‧論文導讀報告 20% ‧期末專題 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7
建築資訊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為設計、施工和設施管理提供了一個新方法。 在 BIM 之中,用數位化的方式呈現建築過程來提升數位資訊之交換和互通性,並改變了建築的 外觀、建築的性能以及建築的設計與建造方式。本課程將從 BIM 的發展以及基本建模方法開始 介紹,並以建築專案生命週期之架構,透過實際案例,說明 BIM 在規劃設計、營建施工、營運 維護等階段的應用模式,並探討 BIM 的未來發展與展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1 週 課程簡介、BIM 簡介 第 2 週 BIM 設計工具 第 3 週 參數式建模方法 第 4 週 BIM 建模操作 第 5 週 BIM 建模操作 第 6 週 資訊整合與交換 第 7 週 BIM 在建築規劃設計之應用 第 8 週 BIM 在建築規劃設計之應用 第 9 週 期中報告 BIM 案例研究 第 10 週 BIM 在營建施工的應用 第 11 週 BIM 在營建施工的應用 第 12 週 BIM 在分包商和製造商的應用 第 13 週 BIM 專案管理系統 第 14 週 BIM 在設施維護管理之應用 第 15 週(6/5)BIM 設施維護管理系統 第 16 週 建築與 BIM 的未來 第 17 週 建築與 BIM 的未來 第 18 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 Eastman, C., P. Teicholz, R. Sacks, and K. Liston, BIM Handbook, 2nd Edition, Wiley, 2011. 2. BIM 建築資訊建模手冊(第二版) ,Eastman 等人原著,賴朝俊、蔡志敏譯,松崗 2013。 3. Dana K./ Tardif Michael Smith,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Guide for Architects, Engineers, Constructors, and Real Estate Asset 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4. Teicholz, P., BIM for Facility Manager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3. 5. Hardin, B., Bim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ven Tools, Methods, and Workflow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
評分標準
‧課堂參與 及 作業 30% ‧期中案例報告 20% ‧論文導讀報告 20% ‧期末專題 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7
111-1_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
教學目標
在研究所教育中,有關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特別是對於研究的新手而言,它更扮演著核心課程的角色。據此,本課程擬透過理論與經驗的傳授,協助同學建立如何從事研究與研究計劃寫作的基本能力。 本課程在內容上將含括: (一)研究計畫的基本概念(學術研究的性質、社會科學概說、研究計畫的架構與輪廓、研究倫理、資料的類型與收集、資料的分析、研究計畫的初擬) (二)研究方法的認識與運用(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的認識) (三)研究計畫的發展(研究文獻選讀、研究寫作練習)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寫作經驗分享-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09/14 課程簡介與導讀分組 2 09/21 I研究計畫的基本概念與架構 3 09/28 II研究方法的認識與運用 分組導讀Chapter 2&3 分組簡報 4 10/05 分組導讀Chapter 4&5 分組簡報 5 10/12 分組導讀Chapter 6&7 分組簡報 6 10/19 分組導讀Chapter 8&9 分組簡報 7 10/26 分組導讀Chapter 10&11 分組簡報 8 11/02 分組導讀Chapter 12 分組簡報 9 11/09 期中考週 (7-13)期中考試 10 11/16 III研究計畫的發展:文獻回顧與引用方法 11 11/23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2 11/30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3 12/07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4 12/14 III研究計畫的發展:寫作與格式套用 15 12/21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6 12/28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7 01/04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8 01/11 期末考週 (9-15)期末考試
教科書/參考書
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吳珮瑛著,翰蘆,2011年) 建築學研究方法(Groat,L著,Wang,D.譯,北京機械工業,2009年) 論文研究與寫作(高強著,滄海,2009年) 研究方法概論(Janet M. Ruane著,王修曉譯,五南,2007年) 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鈕文英著,雙葉書廊,2007年) 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浤源著,正中,1999年)
評分標準
上課參與 50% 其中期末報告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15
在研究所教育中,有關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特別是對於研究的新手而言,它更扮演著核心課程的角色。據此,本課程擬透過理論與經驗的傳授,協助同學建立如何從事研究與研究計劃寫作的基本能力。 本課程在內容上將含括: (一)研究計畫的基本概念(學術研究的性質、社會科學概說、研究計畫的架構與輪廓、研究倫理、資料的類型與收集、資料的分析、研究計畫的初擬) (二)研究方法的認識與運用(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的認識) (三)研究計畫的發展(研究文獻選讀、研究寫作練習)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寫作經驗分享-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09/14 課程簡介與導讀分組 2 09/21 I研究計畫的基本概念與架構 3 09/28 II研究方法的認識與運用 分組導讀Chapter 2&3 分組簡報 4 10/05 分組導讀Chapter 4&5 分組簡報 5 10/12 分組導讀Chapter 6&7 分組簡報 6 10/19 分組導讀Chapter 8&9 分組簡報 7 10/26 分組導讀Chapter 10&11 分組簡報 8 11/02 分組導讀Chapter 12 分組簡報 9 11/09 期中考週 (7-13)期中考試 10 11/16 III研究計畫的發展:文獻回顧與引用方法 11 11/23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2 11/30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3 12/07 研究文獻選讀 個人簡報 14 12/14 III研究計畫的發展:寫作與格式套用 15 12/21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6 12/28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7 01/04 研究寫作練習 個人簡報 18 01/11 期末考週 (9-15)期末考試
教科書/參考書
論文寫作之規範及格式(吳珮瑛著,翰蘆,2011年) 建築學研究方法(Groat,L著,Wang,D.譯,北京機械工業,2009年) 論文研究與寫作(高強著,滄海,2009年) 研究方法概論(Janet M. Ruane著,王修曉譯,五南,2007年) 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鈕文英著,雙葉書廊,2007年) 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朱浤源著,正中,1999年)
評分標準
上課參與 50% 其中期末報告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15
111-1_專題研討(一)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教授學生對論文研究方法的認知及應用,透過討論與研習能將其所學應用於未來的研究上,讓研究能更具有深度。本課程分為專題演講&專題研討部分,專題演講邀請實務專家演講、相關學者與談;專題研討以學生自主讀書會的方式,共同探討評論當代的建築議題,訓練對於當代設計議題之論述、評論與提問之能力,支援設計課程Advanced Design Studio,協助同學探索論文題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 2 週三講座1 3 週三講座2 4 週三講座3 5 週三講座4 6 週三講座5 7 週三講座6 8 週三講座7 9 期中考週 10 週三講座8 11 文獻閱讀報告 12 文獻閱讀報告 13 文獻閱讀報告 14 研討會參與 15 文獻閱讀報告 16 文獻閱讀報告 17 文獻閱讀報告 18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 Participation 40% 個人書面報告 Projects 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14
本課程主要教授學生對論文研究方法的認知及應用,透過討論與研習能將其所學應用於未來的研究上,讓研究能更具有深度。本課程分為專題演講&專題研討部分,專題演講邀請實務專家演講、相關學者與談;專題研討以學生自主讀書會的方式,共同探討評論當代的建築議題,訓練對於當代設計議題之論述、評論與提問之能力,支援設計課程Advanced Design Studio,協助同學探索論文題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簡介 2 週三講座1 3 週三講座2 4 週三講座3 5 週三講座4 6 週三講座5 7 週三講座6 8 週三講座7 9 期中考週 10 週三講座8 11 文獻閱讀報告 12 文獻閱讀報告 13 文獻閱讀報告 14 研討會參與 15 文獻閱讀報告 16 文獻閱讀報告 17 文獻閱讀報告 18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 Participation 40% 個人書面報告 Projects 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114
修課人數
14
111-1_校外實習
教學目標
經由課堂講授,使修課同學們能瞭解建築工程實務之基本內容,並做好參加建築工程實習前之準備。透過暑假於建築業界之實習,讓同學們學習到建築工程實務之具體經驗。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修課學生須至建築業界進行實習兩個月。 實習機會除由本系邀請業界提供外,亦可由同學自行向業界爭取,但須提交擬前往實習之單位基本資料及實習內容說明,經授課老師核准。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714
修課人數
29
經由課堂講授,使修課同學們能瞭解建築工程實務之基本內容,並做好參加建築工程實習前之準備。透過暑假於建築業界之實習,讓同學們學習到建築工程實務之具體經驗。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修課學生須至建築業界進行實習兩個月。 實習機會除由本系邀請業界提供外,亦可由同學自行向業界爭取,但須提交擬前往實習之單位基本資料及實習內容說明,經授課老師核准。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714
修課人數
29
111-1_建築設計(九)B
教學目標
單獨完成畢業設計,並準備好就業前的知識及技能。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第一次評圖 第02周:設計教學I 第03周:設計教學II 第04周:設計教學III 第05周:設計教學IV 第06周:設計教學V 第07周:設計教學VI 第08周:第二次評圖 第09周:設計教學VII 第10周:設計教學VIII 第11周:設計教學IX 第12周:設計教學X 第13周:設計教學XI 第14周:設計教學XII 第17周:設計教學XIII 第18周:第三次評圖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評圖30%、第二次評圖30%、第三次評圖30%
學分數
5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714
修課人數
12
單獨完成畢業設計,並準備好就業前的知識及技能。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第一次評圖 第02周:設計教學I 第03周:設計教學II 第04周:設計教學III 第05周:設計教學IV 第06周:設計教學V 第07周:設計教學VI 第08周:第二次評圖 第09周:設計教學VII 第10周:設計教學VIII 第11周:設計教學IX 第12周:設計教學X 第13周:設計教學XI 第14周:設計教學XII 第17周:設計教學XIII 第18周:第三次評圖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評圖30%、第二次評圖30%、第三次評圖30%
學分數
5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714
修課人數
12
111-1_建築設計(九)A
教學目標
期許同學由自身所熟悉的「地方」空間中尋求個人對於或空間設計的態度與價值,並嘗試與其所奠基的物質基礎產生連繫,進而反身延伸至欲面對處理的設計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 第 二 週 2.分組教學 第 三 週 3.分組教學 第 四 週 4.分組教學 第 五 週 5.分組教學 第 六 週 6.分組教學 第 七 週 7.分組教學 第 八 週 8.分組教學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分組教學 第十一週 11.分組教學 第十二週 12.分組教學 第十三週 13.分組教學 第十四週 14.分組教學 第十五週 15.分組教學 第十六週 16.分組教學 第十七週 17.分組教學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謝英俊、阮慶岳 (2003) 《屋頂上的石斛蘭:關於建築與文化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 2.賴青松 (2007) 《青松ê種田筆記:穀東俱樂部》,台北:心靈工坊。 4.伊東豐雄建築塾 (2007)《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5.Bow-Wow, Aatelier (2007) 《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華譯,台北:田園城市。 6.Graafland, Aarie (2005) 《建築的社會場域》,葉朝憲譯,台北:田園城市。 7.Kojima, Kazuhiro (2005)《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8.《da:夯》,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30%,期中30%,期末40%。
學分數
5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714
修課人數
12
期許同學由自身所熟悉的「地方」空間中尋求個人對於或空間設計的態度與價值,並嘗試與其所奠基的物質基礎產生連繫,進而反身延伸至欲面對處理的設計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 第 二 週 2.分組教學 第 三 週 3.分組教學 第 四 週 4.分組教學 第 五 週 5.分組教學 第 六 週 6.分組教學 第 七 週 7.分組教學 第 八 週 8.分組教學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分組教學 第十一週 11.分組教學 第十二週 12.分組教學 第十三週 13.分組教學 第十四週 14.分組教學 第十五週 15.分組教學 第十六週 16.分組教學 第十七週 17.分組教學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謝英俊、阮慶岳 (2003) 《屋頂上的石斛蘭:關於建築與文化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 2.賴青松 (2007) 《青松ê種田筆記:穀東俱樂部》,台北:心靈工坊。 4.伊東豐雄建築塾 (2007)《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5.Bow-Wow, Aatelier (2007) 《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華譯,台北:田園城市。 6.Graafland, Aarie (2005) 《建築的社會場域》,葉朝憲譯,台北:田園城市。 7.Kojima, Kazuhiro (2005)《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8.《da:夯》,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30%,期中30%,期末40%。
學分數
5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714
修課人數
12
111-1_都市計畫
教學目標
!線上授課重要資訊! 本課程線上教學的方式,採用Google Meet,課程連結網址與注意事項如下: 課程教室連結:https://meet.google.com/opc-dydm-hwj ※注意事項: 1.加入遠距教室後,請各位同學務必先關閉自己電腦或手機的麥克風 2.本課程老師也使用Line的通訊平台,請班代協助同學加入群組,同學們可利用課餘時間與老師互動,包括課程相關 問題等,也可以在群組內與其他同學討論及交流。 本課程Line群組加入網址:http://line.me/ti/g/WR96IBT_B- 本課程教學目標: 1.帶領同學了解都市計畫之分架構 2.藉由實務案例讓同學學習如何應用都市計畫 3.透過城市主題分享當代城市發展趨勢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都市與都市化 2.區域概念與國土計畫 3.計畫與計畫程序 4.人口與社會研究 5.都市經濟 6.自然環境 7.計畫目標 8.土地使用及管制 9.都市設計 10.都市空間結構研究 11.交通運輸計畫 12.都市更新 13.開發許可 14.公共設施取得 15.計畫審議
教科書/參考書
1.都市及區域計畫(二版),作者:辛晚教(主要) 2.好城市: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整建計畫,作者:廖桂賢 3.城市的意象,作者:Kevin Lynch
評分標準
期中評量:30% 期末評量:30% 課堂討論: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27
!線上授課重要資訊! 本課程線上教學的方式,採用Google Meet,課程連結網址與注意事項如下: 課程教室連結:https://meet.google.com/opc-dydm-hwj ※注意事項: 1.加入遠距教室後,請各位同學務必先關閉自己電腦或手機的麥克風 2.本課程老師也使用Line的通訊平台,請班代協助同學加入群組,同學們可利用課餘時間與老師互動,包括課程相關 問題等,也可以在群組內與其他同學討論及交流。 本課程Line群組加入網址:http://line.me/ti/g/WR96IBT_B- 本課程教學目標: 1.帶領同學了解都市計畫之分架構 2.藉由實務案例讓同學學習如何應用都市計畫 3.透過城市主題分享當代城市發展趨勢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都市與都市化 2.區域概念與國土計畫 3.計畫與計畫程序 4.人口與社會研究 5.都市經濟 6.自然環境 7.計畫目標 8.土地使用及管制 9.都市設計 10.都市空間結構研究 11.交通運輸計畫 12.都市更新 13.開發許可 14.公共設施取得 15.計畫審議
教科書/參考書
1.都市及區域計畫(二版),作者:辛晚教(主要) 2.好城市:綠設計,慢哲學,啟動未來城市整建計畫,作者:廖桂賢 3.城市的意象,作者:Kevin Lynch
評分標準
期中評量:30% 期末評量:30% 課堂討論: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27
111-1_建築設計(七)C
教學目標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Google Meet第一次線上課程將於9月25日(六) 上午10:00 開放, 請以高大Email登入網址連結:https://meet.google.com/ugq-nnwe-mpb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02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周:holiday 第06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7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08周:第一次設計評圖第09周:期中考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解題第11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周:holiday 第18周:第二次設計評圖;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40%、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10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Google Meet第一次線上課程將於9月25日(六) 上午10:00 開放, 請以高大Email登入網址連結:https://meet.google.com/ugq-nnwe-mpb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02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周:holiday 第06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7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08周:第一次設計評圖第09周:期中考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解題第11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周:holiday 第18周:第二次設計評圖;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40%、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10
111-1_建築設計(七)B
教學目標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Google Meet第一次線上課程將於9月25日(六) 上午10:00 開放, 請以高大Email登入 網址連結:https://meet.google.com/ugq-nnwe-mpb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02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周:holiday 第06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7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08周:第一次設計評圖 第09周:期中考 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11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周:holiday 第18周:第二次設計評圖;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40%、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13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Google Meet第一次線上課程將於9月25日(六) 上午10:00 開放, 請以高大Email登入 網址連結:https://meet.google.com/ugq-nnwe-mpb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02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周:holiday 第06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7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08周:第一次設計評圖 第09周:期中考 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11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周:holiday 第18周:第二次設計評圖;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40%、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13
111-1_建築設計(七)A
教學目標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02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6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07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08周:第一次設計評圖 第09周:期中考 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11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周:第二次設計評圖 第18周: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40%、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13
首先,延續上一學年的專業訓練教學,強化建築設計統整能力及基本研究能力。本系的專業課程可彼此支援串連,並融入「文化」、「永續」、「智慧」、「防災」四個核心學習特色。此外,透過本系地利之便,於鄰近場域探討在地議題,更結合不同授課老師的自身專業,訓練學生從多元角度切入建築設計。最後,帶領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如何擬定題目(基地選址、以及設定機能),以銜接下一學年的畢業設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學內容與進度,主要將包括文獻導讀與設計議題的操作等兩方面。文獻導讀擬採不定時方式進行,設計議題的操作過程都將包含有:(1)計畫書寫作;(2)案例分析(圖面及模型上的探討);(3)實質設計等三部分。我們將藉由此一課程安排,提供學習者涉入建築設計範疇的一種可能途徑。 第01周:分組;第一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02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03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04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05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06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07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08周:第一次設計評圖 第09周:期中考 第10周:第二次設計題目解題 第11周:分組設計教學I 第12周:分組設計教學II 第13周:分組設計教學III 第14周:分組設計教學IV 第15周:分組設計教學V 第16周:分組設計教學VI 第17周:第二次設計評圖 第18周: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公共事務成績20%、第一次設計題目40%、第二次設計題目40%
學分數
4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814
修課人數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