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_清潔生產
教學目標
由傳統之污染管制進階至資源保育與永續發展,整合環境保護與管理之理念;在維持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時,也能確保減少環境生態之影響,在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育中取得適當之平衡點,使學生了解清潔生產之重要性,以達永續發展之目標。 課程內容由清潔生產引導觀念,再藉由不同之主題包含永續物料、循環經濟、環境管理、資源回收到永續目標等,同時也帶入綠色化學/能源/設施/建築/農業/交通/旅遊/經濟。藉由課程單元了解目前台灣永續之目標與透過學生主題報告,從局部性、區域性的環境議題,建立擴展為全球性的環境議題觀念。 *5/13及5/20 採線上授課,使用Microsoft teams軟體上課。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清潔生產概論、 清潔生產理論基礎、 污染減量與預防、 清潔生產標準、指標評估與技術、 資源回收技術與管理、 生態工業園區、 綠色化學、綠色能源、綠色工程、 綠色設施、綠色建築、綠色農業、 綠色交通、綠色旅遊、綠色經濟
教科書/參考書
1. 清潔生產,作者:蔣本基,顧洋,談駿嵩,申永順,胡憲倫 ; 2. 綠色產業,作者:黃宗煌,蔣本基,陳奕宏,郭華仁,陳尊賢,張育森,蘇忠楨,張添晉
評分標準
10% 平時成績、 20% 課堂測驗(課堂上說明)、 50% 個人主題報告 (課堂上說明)、 20% 期末考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52
修課人數
15
由傳統之污染管制進階至資源保育與永續發展,整合環境保護與管理之理念;在維持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發展時,也能確保減少環境生態之影響,在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育中取得適當之平衡點,使學生了解清潔生產之重要性,以達永續發展之目標。 課程內容由清潔生產引導觀念,再藉由不同之主題包含永續物料、循環經濟、環境管理、資源回收到永續目標等,同時也帶入綠色化學/能源/設施/建築/農業/交通/旅遊/經濟。藉由課程單元了解目前台灣永續之目標與透過學生主題報告,從局部性、區域性的環境議題,建立擴展為全球性的環境議題觀念。 *5/13及5/20 採線上授課,使用Microsoft teams軟體上課。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清潔生產概論、 清潔生產理論基礎、 污染減量與預防、 清潔生產標準、指標評估與技術、 資源回收技術與管理、 生態工業園區、 綠色化學、綠色能源、綠色工程、 綠色設施、綠色建築、綠色農業、 綠色交通、綠色旅遊、綠色經濟
教科書/參考書
1. 清潔生產,作者:蔣本基,顧洋,談駿嵩,申永順,胡憲倫 ; 2. 綠色產業,作者:黃宗煌,蔣本基,陳奕宏,郭華仁,陳尊賢,張育森,蘇忠楨,張添晉
評分標準
10% 平時成績、 20% 課堂測驗(課堂上說明)、 50% 個人主題報告 (課堂上說明)、 20% 期末考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52
修課人數
15
110-2_人工智慧於土木與環境工程之應用
教學目標
身為工學院的學生,你能不瞭解人工智慧而置身事外嗎??? 本課程將帶領你進入最基礎也最實用的人工智慧基礎領域,不論是研究所升學或進入職場都非常有幫助 本課程提供編寫好的程式碼,也會解說程式設計細節,學生多半僅需照著步驟操作即可 鼓勵大三學生參與本課程,有助於徵試資料準備與尋找指導教授時的共同話題 鼓勵研究所或大四學生多多參與,開拓自己的視野 課程主軸: 預測類型之演算法(以類神經網路為主,摺積神經網路或生產對抗網路為輔) 分類問題之演算法(以自組自組性特徵映射與學習向量量化為主) 最佳化演算法(以基因演算法、質粒群最佳化與相關仿生智慧演算法為主) 各種人工智慧演算法於土木與環境工程之案例分析實作 為維護同學們隱私,請同學由Zuvio公告資訊加入本課程賴群,上課時間在賴群上發佈。 以下為線上上課之TEAMS連結: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TvpGcEwqmXfBAsNAOGT84YGGZW1T3zzvIizjvTJL2hY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a87b68b4-c731-4a9a-a6fc-84c478a9f1ab&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人工智慧概述 類神經網路理論基礎 類神經網路誤差倒傳演算法之程式撰寫 預測(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其它預測類驗算法之介紹 適用於分類問題的演算法基礎理論 分類問題演算法之程式撰寫 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各種最佳化方法論之介紹比較與分析 質粒群最佳化之程式撰寫 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現今人工智慧發展與瓶頸之分享 分組執行工程個案分析簡報與討論
教科書/參考書
課程簡報與完備之程式碼 張斐章、張麗秋,類神經網路,東華書局
評分標準
作業 30% 程式開發 加分 分組簡報 30% 期末報告 30% 出席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7
身為工學院的學生,你能不瞭解人工智慧而置身事外嗎??? 本課程將帶領你進入最基礎也最實用的人工智慧基礎領域,不論是研究所升學或進入職場都非常有幫助 本課程提供編寫好的程式碼,也會解說程式設計細節,學生多半僅需照著步驟操作即可 鼓勵大三學生參與本課程,有助於徵試資料準備與尋找指導教授時的共同話題 鼓勵研究所或大四學生多多參與,開拓自己的視野 課程主軸: 預測類型之演算法(以類神經網路為主,摺積神經網路或生產對抗網路為輔) 分類問題之演算法(以自組自組性特徵映射與學習向量量化為主) 最佳化演算法(以基因演算法、質粒群最佳化與相關仿生智慧演算法為主) 各種人工智慧演算法於土木與環境工程之案例分析實作 為維護同學們隱私,請同學由Zuvio公告資訊加入本課程賴群,上課時間在賴群上發佈。 以下為線上上課之TEAMS連結: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TvpGcEwqmXfBAsNAOGT84YGGZW1T3zzvIizjvTJL2hY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a87b68b4-c731-4a9a-a6fc-84c478a9f1ab&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人工智慧概述 類神經網路理論基礎 類神經網路誤差倒傳演算法之程式撰寫 預測(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其它預測類驗算法之介紹 適用於分類問題的演算法基礎理論 分類問題演算法之程式撰寫 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各種最佳化方法論之介紹比較與分析 質粒群最佳化之程式撰寫 分類類型個案分析與討論 現今人工智慧發展與瓶頸之分享 分組執行工程個案分析簡報與討論
教科書/參考書
課程簡報與完備之程式碼 張斐章、張麗秋,類神經網路,東華書局
評分標準
作業 30% 程式開發 加分 分組簡報 30% 期末報告 30% 出席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7
110-2_創意策略與實踐研究
教學目標
以創新科技發展來說明創意思考的發想過程,並以產業公司故事為軸說明問題解決方法與決策。 「創意思考」之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學生與團對具有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等面對問題之能力。個人層面將創意思考及問體解決,用於日常生活的觀察與發現到的問題,如工作狀態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家庭親子關係、與人交際互動的問題等。工作層面將創意思考及問體解決,用於工作SOP的改善、與上下級或對外互動時的問題解決、公司發展決策等。「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技巧涉及「收斂性思考」、「發散性思考」、「水平思考」的能力培養訓練,此外,本課程提供多個真實案例,導入情境,使學生瞭解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所面對的問題種類,透過個案案例的研討,引發學生問題意識的思維,同時讓學生瞭解問題的情境過程與性質,以及如何藉由問題解決的技巧,來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本課程提供一個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專題研討教案,供學生以分組方式自主學習,共同分析與解決一個工作上面臨的真實問題。 由於111/05/06起學校宣佈遠距兩週,老師原則上以google meet方式授課,請各位修課同學加入下方社群後密碼是1111及更改名稱為自己的 「學號 」,謝謝。 您已被邀請加入「11002創意策略與實踐研究-吳文昌老師」!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X4FUNuh5WBQ38iqY5yz4xFBhdLCONkWMuVuKcA?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若有問題可以詢問M1105202@mail.nuk.edu.tw,我將會轉達老師。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01週 課程介紹、圖像訓練-看圖說故事、圖像組合訓練 第02週 以科技產業為例,學習規劃訓練-心智圖法、學習規劃訓練-地圖法 第03週 以言語表達問題為例,學習語意表達方式 第04週 以賈伯斯自傳故事為例,策略思維訓練-六頂思考帽法 第05週 以大眾心理學為例,說明創意思考的發想來由 第06週 以環境破壞問題為例,訓練問題解決能力 第07週 以廢棄稻殼回收問題為例,學習評估與追蹤階段-甘特圖的運用 第08週 企業創起機緣 第09週 企業發展決策 第10週 創意產業規劃 第11週 以5G AIOT產業未來展望 第12週 跨公司合作問 第13週 以台灣產業發展問題為例,學習確認問題階段-腦力激盪法 第14週 以創業開店或公司為例,學習SWOT分析法 第15週 以創業大方向決策為例,決策樹繪製與分析 執行對策-PEST分析應用 第16週 以公司細項規劃為例,學習檢核表製作及學習對策擬定階段-向左魚骨圖繪製 第17週 以公司財報為例,學習問題分析及數據觀察比較 第18週 期末報告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1.PPT、實地訪視 2.主要書目:(書名、作者、出版社、語言、ISBN) 黃惠民、高欣欣編著(2005)與創意有約—如何運用創意解決問題,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參考書目:(書名、作者、出版社、語言、ISBN) 1)李分明&莊耀輝(2008),創意思考,台北:文京。 2)袁長瑞編著(2003)思考與創意思考,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評分標準
學生出席率、平時課堂表現及期末報告發表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052
修課人數
18
以創新科技發展來說明創意思考的發想過程,並以產業公司故事為軸說明問題解決方法與決策。 「創意思考」之教育目標在於培養學生與團對具有敏覺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精進力等面對問題之能力。個人層面將創意思考及問體解決,用於日常生活的觀察與發現到的問題,如工作狀態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家庭親子關係、與人交際互動的問題等。工作層面將創意思考及問體解決,用於工作SOP的改善、與上下級或對外互動時的問題解決、公司發展決策等。「創意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技巧涉及「收斂性思考」、「發散性思考」、「水平思考」的能力培養訓練,此外,本課程提供多個真實案例,導入情境,使學生瞭解日常生活或工作中所面對的問題種類,透過個案案例的研討,引發學生問題意識的思維,同時讓學生瞭解問題的情境過程與性質,以及如何藉由問題解決的技巧,來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本課程提供一個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專題研討教案,供學生以分組方式自主學習,共同分析與解決一個工作上面臨的真實問題。 由於111/05/06起學校宣佈遠距兩週,老師原則上以google meet方式授課,請各位修課同學加入下方社群後密碼是1111及更改名稱為自己的 「學號 」,謝謝。 您已被邀請加入「11002創意策略與實踐研究-吳文昌老師」!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X4FUNuh5WBQ38iqY5yz4xFBhdLCONkWMuVuKcA?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若有問題可以詢問M1105202@mail.nuk.edu.tw,我將會轉達老師。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01週 課程介紹、圖像訓練-看圖說故事、圖像組合訓練 第02週 以科技產業為例,學習規劃訓練-心智圖法、學習規劃訓練-地圖法 第03週 以言語表達問題為例,學習語意表達方式 第04週 以賈伯斯自傳故事為例,策略思維訓練-六頂思考帽法 第05週 以大眾心理學為例,說明創意思考的發想來由 第06週 以環境破壞問題為例,訓練問題解決能力 第07週 以廢棄稻殼回收問題為例,學習評估與追蹤階段-甘特圖的運用 第08週 企業創起機緣 第09週 企業發展決策 第10週 創意產業規劃 第11週 以5G AIOT產業未來展望 第12週 跨公司合作問 第13週 以台灣產業發展問題為例,學習確認問題階段-腦力激盪法 第14週 以創業開店或公司為例,學習SWOT分析法 第15週 以創業大方向決策為例,決策樹繪製與分析 執行對策-PEST分析應用 第16週 以公司細項規劃為例,學習檢核表製作及學習對策擬定階段-向左魚骨圖繪製 第17週 以公司財報為例,學習問題分析及數據觀察比較 第18週 期末報告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1.PPT、實地訪視 2.主要書目:(書名、作者、出版社、語言、ISBN) 黃惠民、高欣欣編著(2005)與創意有約—如何運用創意解決問題,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參考書目:(書名、作者、出版社、語言、ISBN) 1)李分明&莊耀輝(2008),創意思考,台北:文京。 2)袁長瑞編著(2003)思考與創意思考,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評分標準
學生出席率、平時課堂表現及期末報告發表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1052
修課人數
18
110-2_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理論與實務
教學目標
本課程若採線上授課時,將使用Teams系統,並透過line群組通知線上連結資訊
1. 乾淨且可負擔的能源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七的核心,也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政府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國際共識,追求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在全球供應鏈對再生能源使用的關注,提供台灣高科技與出口產業充足之再生能源,已是台灣發展的重要關鍵議題。
2.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制度(Taiwan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T-REC)已於2017年正式上路,對於這個制度背後發展的理論基礎、國外實務經驗、以及對台灣能源政策之影響,皆是一個全新的經驗。在台灣,這個領域不論是對環境管理、能源政策、綠色經濟等,皆會帶來新的影響,進而創造新的產業與研究內容。因此,本課程針對國內外再生能源憑證做學理與實務應用的深入介紹,並結合校外實作課程,培養國內在這一全新領域的專業人才。
3.本課程為本校創新學院與工學院合開"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核心選修課程。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淨零排放、氣候變遷與再生能源憑證制度概念介紹
第3週: 由碳權到再生能源憑證REC:外加性探討
第4週: 綠電市場自由化之展望
第5週: 台灣綠色電力發展之配套與對策
第6週: 綠電憑證與品質標籤
第7週: 電力排放係數與再生能源憑證
第8週: 再生能源憑證與碳權之比較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憑證與溫室氣體間接排放源最佳可行技術
第11週: EN-ROADS氣候模擬器應用工作坊
第12週:CCUS與淨零排放
第13週: 碳定價與淨零排放
第14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
第15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I)
第16週: 就業市場/碳專業人員新商機
第17週: 期末報告
第18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期中考(20%)、作業(20%)、報告(50%)、上課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52
修課人數
6
本課程若採線上授課時,將使用Teams系統,並透過line群組通知線上連結資訊
1. 乾淨且可負擔的能源是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七的核心,也是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關鍵。政府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國際共識,追求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並在全球供應鏈對再生能源使用的關注,提供台灣高科技與出口產業充足之再生能源,已是台灣發展的重要關鍵議題。
2.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制度(Taiwan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T-REC)已於2017年正式上路,對於這個制度背後發展的理論基礎、國外實務經驗、以及對台灣能源政策之影響,皆是一個全新的經驗。在台灣,這個領域不論是對環境管理、能源政策、綠色經濟等,皆會帶來新的影響,進而創造新的產業與研究內容。因此,本課程針對國內外再生能源憑證做學理與實務應用的深入介紹,並結合校外實作課程,培養國內在這一全新領域的專業人才。
3.本課程為本校創新學院與工學院合開"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核心選修課程。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淨零排放、氣候變遷與再生能源憑證制度概念介紹
第3週: 由碳權到再生能源憑證REC:外加性探討
第4週: 綠電市場自由化之展望
第5週: 台灣綠色電力發展之配套與對策
第6週: 綠電憑證與品質標籤
第7週: 電力排放係數與再生能源憑證
第8週: 再生能源憑證與碳權之比較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憑證與溫室氣體間接排放源最佳可行技術
第11週: EN-ROADS氣候模擬器應用工作坊
第12週:CCUS與淨零排放
第13週: 碳定價與淨零排放
第14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
第15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I)
第16週: 就業市場/碳專業人員新商機
第17週: 期末報告
第18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期中考(20%)、作業(20%)、報告(50%)、上課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52
修課人數
6
110-2_橋梁工程
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土木工程之實務應用重要課程之一,主要培養學生於橋梁工程之設計方法、規範要求,傳統施工與先進工法,並深入探討橋梁結構日後之安全維護方法,以使得實務與理論並重。 https://meet.google.com/jsq-gnmv-ueg 線上教學網址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1週) 第二章 橋梁事件與調查(4週) 第三章 橋梁結構系統(2週) 第四章 橋梁美學(2週) 第五章 特殊橋梁工法(3週) 第六章 橋梁規範與設計(2週) 第七章 專題製作與報告(4週)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書名「Planning and Design of Bridges」,作者「M.S. Troitsky」,書局「John-Wiley & Sons」 參考書:書名「橋梁結構之基本功能」,作者「徐耀賜」,書局「全威圖書」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作業、報告、簡報與出席率)=60% 期中報告=20% 期末報告=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2
本課程為土木工程之實務應用重要課程之一,主要培養學生於橋梁工程之設計方法、規範要求,傳統施工與先進工法,並深入探討橋梁結構日後之安全維護方法,以使得實務與理論並重。 https://meet.google.com/jsq-gnmv-ueg 線上教學網址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1週) 第二章 橋梁事件與調查(4週) 第三章 橋梁結構系統(2週) 第四章 橋梁美學(2週) 第五章 特殊橋梁工法(3週) 第六章 橋梁規範與設計(2週) 第七章 專題製作與報告(4週)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書名「Planning and Design of Bridges」,作者「M.S. Troitsky」,書局「John-Wiley & Sons」 參考書:書名「橋梁結構之基本功能」,作者「徐耀賜」,書局「全威圖書」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作業、報告、簡報與出席率)=60% 期中報告=20% 期末報告=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2
110-2_室內空氣品質
教學目標
indoor air qu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everyone's health. Taiwan is currently the second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pass the Indoor Air Quality Law and has already begun to implement it. The past SARS and the recent COVID-19 are all related to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is course. The knowledge you learn in this course can help you protect the health of you and your family for a lifetime Join Teams via the link provided below in order to attend the online course when necessary: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s7RmWixSqi5s2YbglaH_EDIFSUpaE55SU7vgtPFOcew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39877a84-7811-4605-91c5-e50ae3e561f4&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1)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broad field of indoor air quality, (2)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specific indoor air pollutants and their sources, particularly as related to gaseous pollutants, (3)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affect emissions to indoor environments, (4)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that affect the fate of gaseous indoor pollutants, (5) provide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tools that will allow them to predict the levels, fate, and potential impact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n buildings, (6)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ol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Introduction - Importance and impacts of indoor air quality - Comparis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atmospheres Fundamental Principles - Units of measurement - Reactor models - Important variables Constituents of Indoor Air - Inorganic Gases (H2O, CO2, CO, NOx, NH3, HNO3, HONO, O3, Rn) - Organic Gases (VOCs and Carbonyls) Exposure Analysis -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gaseous pollutants - Inhalation/exhalation quant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 Personal exposure concentration - Intake fraction Interactions with Indoor Surfaces: Chemical Reactions -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 Sorption kinetics: non-porous materials/ porous materials Interactions with Indoor Surfaces: Chemical Reaction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 Deposition velocity - Deposition theory - Reaction probability - Some observed by-products of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zone-Initiated Homogeneous Chemistry in Building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mono and bi-molecular reactions in building environments) - Ozone-NOx chemistry - Ozone-alkene chemistry - Hydroxyl radical yields and chemistry Emission Sources - Importance of indoor sources of gaseous pollutants - Building materials; Architectural coatings; Consumer products; Indoor water; Electronic equipments; Bio-organisms; Soil vapor intrusion (focus on Radon) Combustion Source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combustion stoichiometry and mechanisms for pollutant formation) - Stoves; Space heaters;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Candles (scented and unscente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Gaseous Pollutants - Reduction of emissions - Bake-out strategies - Improved ventilation strategies - Reduced indoor air chemistry - Control by adsorption processes - Other
教科書/參考書
No one text covers all of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course. Several reference texts may be useful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are listed below. Lidia Morawska, Tunga Salthammer, Indoor Environment: Airborne Particles and Settled Dust, WILEY VCH(2004). Spengler, J. D.; Samet, J. M; McCarthy, J. F., Indoor air quality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2000) Hinds, W.C., Aerosol technology: properties, behavior, and measurement of airborne particles, New York: Wiley (1999). Journal articles from Indoor Ai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and so on.
評分標準
Attendance 10 % Exam 45% Term Project 4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52
修課人數
11
indoor air qu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everyone's health. Taiwan is currently the second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pass the Indoor Air Quality Law and has already begun to implement it. The past SARS and the recent COVID-19 are all related to the knowledge learned in this course. The knowledge you learn in this course can help you protect the health of you and your family for a lifetime Join Teams via the link provided below in order to attend the online course when necessary: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s7RmWixSqi5s2YbglaH_EDIFSUpaE55SU7vgtPFOcew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39877a84-7811-4605-91c5-e50ae3e561f4&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1)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broad field of indoor air quality, (2)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specific indoor air pollutants and their sources, particularly as related to gaseous pollutants, (3)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affect emissions to indoor environments, (4)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that affect the fate of gaseous indoor pollutants, (5) provide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tools that will allow them to predict the levels, fate, and potential impact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n buildings, (6)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ol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Introduction - Importance and impacts of indoor air quality - Comparis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atmospheres Fundamental Principles - Units of measurement - Reactor models - Important variables Constituents of Indoor Air - Inorganic Gases (H2O, CO2, CO, NOx, NH3, HNO3, HONO, O3, Rn) - Organic Gases (VOCs and Carbonyls) Exposure Analysis -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gaseous pollutants - Inhalation/exhalation quant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 Personal exposure concentration - Intake fraction Interactions with Indoor Surfaces: Chemical Reactions -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 Sorption kinetics: non-porous materials/ porous materials Interactions with Indoor Surfaces: Chemical Reaction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 Deposition velocity - Deposition theory - Reaction probability - Some observed by-products of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zone-Initiated Homogeneous Chemistry in Building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mono and bi-molecular reactions in building environments) - Ozone-NOx chemistry - Ozone-alkene chemistry - Hydroxyl radical yields and chemistry Emission Sources - Importance of indoor sources of gaseous pollutants - Building materials; Architectural coatings; Consumer products; Indoor water; Electronic equipments; Bio-organisms; Soil vapor intrusion (focus on Radon) Combustion Source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combustion stoichiometry and mechanisms for pollutant formation) - Stoves; Space heaters;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Candles (scented and unscente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Gaseous Pollutants - Reduction of emissions - Bake-out strategies - Improved ventilation strategies - Reduced indoor air chemistry - Control by adsorption processes - Other
教科書/參考書
No one text covers all of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course. Several reference texts may be useful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are listed below. Lidia Morawska, Tunga Salthammer, Indoor Environment: Airborne Particles and Settled Dust, WILEY VCH(2004). Spengler, J. D.; Samet, J. M; McCarthy, J. F., Indoor air quality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2000) Hinds, W.C., Aerosol technology: properties, behavior, and measurement of airborne particles, New York: Wiley (1999). Journal articles from Indoor Ai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and so on.
評分標準
Attendance 10 % Exam 45% Term Project 4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1052
修課人數
11
110-2_有限元素法
教學目標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weak form theorem, students in this class will learn the concepts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long with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 and shall be able to develop the weak form from a given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e commercial FEM application computer programs will also be briefly introduced, although they are not the main scopes of this clas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re prerequisite courses. Possessing the computer-programming ability will be a plus. All students that take the course shall join the social medium group in order to receive the latest change information due to the pandemic. (由於疫情的關係,請修課的同學由以下的連結加入課程社群,以便及時獲取最新課程異動資訊。) https://line.me/R/ti/g/bgKTJMeOuh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Week 2 Review on Continuum and Virtual Work
Week 3 Functional Variation
Week 4 Weak Form Integral
Week 5 Weak Form Integral
Week 6 General Degree of Freedom and Trial Functions
Week 7 Various Approximations to the Stationary Condition
Week 8 Stiffness Derivation for One Dimensional Elements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Discretization
Week 11 Nodal Degree of Freedom and Shape Functions
Week 12 Two-Dimensional Rectangular Elements
Week 13 Two-Dimensional Triangular Elements
Week 14 Three-Dimensional Hexahedral Elements
Week 15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Week 16 Numerical Integration
Week 17 Introduction to Some Commercial FEM Codes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by J.N.Reddy (虹橋書店)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by Robert D. Cook (歐亞書局)
評分標準
Class participation 10%
Homework 30%
Midterm 30%
Final exam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0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weak form theorem, students in this class will learn the concepts 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along with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 and shall be able to develop the weak form from a given differential equation. The commercial FEM application computer programs will also be briefly introduced, although they are not the main scopes of this class. Mechanics of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re prerequisite courses. Possessing the computer-programming ability will be a plus. All students that take the course shall join the social medium group in order to receive the latest change information due to the pandemic. (由於疫情的關係,請修課的同學由以下的連結加入課程社群,以便及時獲取最新課程異動資訊。) https://line.me/R/ti/g/bgKTJMeOuh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Week 2 Review on Continuum and Virtual Work
Week 3 Functional Variation
Week 4 Weak Form Integral
Week 5 Weak Form Integral
Week 6 General Degree of Freedom and Trial Functions
Week 7 Various Approximations to the Stationary Condition
Week 8 Stiffness Derivation for One Dimensional Elements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Discretization
Week 11 Nodal Degree of Freedom and Shape Functions
Week 12 Two-Dimensional Rectangular Elements
Week 13 Two-Dimensional Triangular Elements
Week 14 Three-Dimensional Hexahedral Elements
Week 15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Week 16 Numerical Integration
Week 17 Introduction to Some Commercial FEM Codes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by J.N.Reddy (虹橋書店)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by Robert D. Cook (歐亞書局)
評分標準
Class participation 10%
Homework 30%
Midterm 30%
Final exam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0
110-2_岩石力學
教學目標
大地工程遇到之地質材料不外乎為土壤與岩石兩大類,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瞭解大地工程中,岩石之基本特性考量、岩石相關之分類、工程參數、分析與應用等。另本課程為大地工程技師之考試科目。 本課程5/13、5/20以Microsoft teams線上教學,團隊代碼為29n1pr3。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概論 岩石分類與指標性質 岩石強度與破壞準則 岩體初始應力 岩體弱面 岩石力學在地下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岩坡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基礎工程之應用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Goodman, R. E. (1989), Introduction to Rock Mechanics,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參考書: 1. Bieniawski, Z.T. (1984), Rock Mechanics Design in Mining and Tunneling, 虹橋書局. 2. Hoek, E., & Brown, E.T. (1980),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n Rock, MAA. 3. Hoek, E., and Bray, J.W. (1981), Rock Slope Engineering, MAA. 4. Brady, B.H.G., & Brown, E.T. (1993), 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 2nd ed., Chapman & Hall. 5. Hoek, E. (2000), Rock Engineering, course notes, http://www.rocscience.com//
評分標準
作業15%,期中考35%,期末考35%,期末報告1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3
大地工程遇到之地質材料不外乎為土壤與岩石兩大類,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瞭解大地工程中,岩石之基本特性考量、岩石相關之分類、工程參數、分析與應用等。另本課程為大地工程技師之考試科目。 本課程5/13、5/20以Microsoft teams線上教學,團隊代碼為29n1pr3。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概論 岩石分類與指標性質 岩石強度與破壞準則 岩體初始應力 岩體弱面 岩石力學在地下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岩坡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基礎工程之應用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Goodman, R. E. (1989), Introduction to Rock Mechanics,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參考書: 1. Bieniawski, Z.T. (1984), Rock Mechanics Design in Mining and Tunneling, 虹橋書局. 2. Hoek, E., & Brown, E.T. (1980),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n Rock, MAA. 3. Hoek, E., and Bray, J.W. (1981), Rock Slope Engineering, MAA. 4. Brady, B.H.G., & Brown, E.T. (1993), 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 2nd ed., Chapman & Hall. 5. Hoek, E. (2000), Rock Engineering, course notes, http://www.rocscience.com//
評分標準
作業15%,期中考35%,期末考35%,期末報告1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3
110-2_空氣污染控制設計
教學目標
Join Teams via the link provided below in order to attend the online course when necessary: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Q3kAKEfMFSQVAP58MtBIX-G4UcqtGFG0le5DHEZhybI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b7a8d5f4-1e07-49eb-af36-0df5f664d582&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Students will learn to design ai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s that meet appropriat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Introduction Definitions and types of pollutants Pollutants of global concern Control Equipment Selection Overview Gener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Air Pollutants & Associated Problems Material balances and energy balances Process flow sheets Regulatory Aspects Legislative and regulatory trends Cost Estimation Methodology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ntrol equipment cost estimation Preliminary fixed capitol cost estimates for pollution Annual operating cost estimates Incineration Theory Design considerations Thermal oxidizers Catalytic oxidizers Heat recovery Flares Absorption Principles & Design Gas absorption equipment Absorption tower design Stripping operations Adsorption Principles & Design Adsorption theor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dsorbents Fixed-bed adsorption systems Fluidized-bed adsorbers Control of Sulfur Oxides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SO2 removal techniques Limestone scrubbing A Particle Control Problem Problem statement Options for final control Major items of equipment Cooler Cyclone Baghous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Wet Collection of Particles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ing A physical explanation of dispersion The Gaussian Model Tall stacks and plume rise Mobile sources and line source models
教科書/參考書
No one text covers all of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course. Several reference texts may be useful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are listed below. Cooper, C.D. and Alley, F.C. Air Pollution Control: A Design Approach. Illinois: Waveland Press, Inc. (2002) Wark, K., Warner, C.F and Davis, W.T. Air Pollution: Its Origin and Control. CA: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998) Davis, W.T. Air Pollution Engineering Manual.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0)
評分標準
Term Project 40% Homework and Exams 50% Attendance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7
Join Teams via the link provided below in order to attend the online course when necessary: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Q3kAKEfMFSQVAP58MtBIX-G4UcqtGFG0le5DHEZhybI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b7a8d5f4-1e07-49eb-af36-0df5f664d582&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Students will learn to design ai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s that meet appropriat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Introduction Definitions and types of pollutants Pollutants of global concern Control Equipment Selection Overview Gener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Air Pollutants & Associated Problems Material balances and energy balances Process flow sheets Regulatory Aspects Legislative and regulatory trends Cost Estimation Methodology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ntrol equipment cost estimation Preliminary fixed capitol cost estimates for pollution Annual operating cost estimates Incineration Theory Design considerations Thermal oxidizers Catalytic oxidizers Heat recovery Flares Absorption Principles & Design Gas absorption equipment Absorption tower design Stripping operations Adsorption Principles & Design Adsorption theor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dsorbents Fixed-bed adsorption systems Fluidized-bed adsorbers Control of Sulfur Oxides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SO2 removal techniques Limestone scrubbing A Particle Control Problem Problem statement Options for final control Major items of equipment Cooler Cyclone Baghous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Wet Collection of Particles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ing A physical explanation of dispersion The Gaussian Model Tall stacks and plume rise Mobile sources and line source models
教科書/參考書
No one text covers all of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course. Several reference texts may be useful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are listed below. Cooper, C.D. and Alley, F.C. Air Pollution Control: A Design Approach. Illinois: Waveland Press, Inc. (2002) Wark, K., Warner, C.F and Davis, W.T. Air Pollution: Its Origin and Control. CA: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998) Davis, W.T. Air Pollution Engineering Manual.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0)
評分標準
Term Project 40% Homework and Exams 50% Attendance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7
110-2_彈性力學
教學目標
1.回顧固體力學之理論基礎與基本觀念 2.學習古典二維與三維力學問題之解決思維 3.介紹彈性力學在結構與大地領域之基本應用 【本課程自111/5/9至5/22,依學校規定授課方式採用線上非同步上課,授課內容錄影後上傳至雲端空間,相關連結將公告於LINE群與校內教學平台(Moodle4.0) https://elearningv4.nuk.edu.tw/】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基本力學觀念回顧 第2週 固體力學簡介 第3週 向量分析 第4週 張量分析(1/2) 第5週 張量分析(2/2) 第6週 應力與應變分析(1/3) 第7週 應力與應變分析(2/3) 第8週 應力與應變分析(3/3)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三維位移量分析(1/2) 第11週 三維位移量分析(2/2) 第12週 材料組合律(1/2) 第13週 材料組合律(2/2) 第14週 二維平面應力/應變問題解析 第15週 三維古典應力問題解析(1/2) 第16週 三維古典應力問題解析(2/2) 第17週 彈性力學之實際應用 (含程式設計教學) 第18週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上課教材:自編講義 參考書: 1.Y.C. Fung, A first course in continuum mechanics, Prentice-Hall 2.Y.C. Fung, Foundations of Solid Mechanics, Prentice-Hall 3.S. Timoshenko and J. N. Goodier, Theory of Elasticity, McGraw-Hill
評分標準
上課出席與參與程度 30% 作業 20% 期中考 25% 期末考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2
1.回顧固體力學之理論基礎與基本觀念 2.學習古典二維與三維力學問題之解決思維 3.介紹彈性力學在結構與大地領域之基本應用 【本課程自111/5/9至5/22,依學校規定授課方式採用線上非同步上課,授課內容錄影後上傳至雲端空間,相關連結將公告於LINE群與校內教學平台(Moodle4.0) https://elearningv4.nuk.edu.tw/】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基本力學觀念回顧 第2週 固體力學簡介 第3週 向量分析 第4週 張量分析(1/2) 第5週 張量分析(2/2) 第6週 應力與應變分析(1/3) 第7週 應力與應變分析(2/3) 第8週 應力與應變分析(3/3)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三維位移量分析(1/2) 第11週 三維位移量分析(2/2) 第12週 材料組合律(1/2) 第13週 材料組合律(2/2) 第14週 二維平面應力/應變問題解析 第15週 三維古典應力問題解析(1/2) 第16週 三維古典應力問題解析(2/2) 第17週 彈性力學之實際應用 (含程式設計教學) 第18週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上課教材:自編講義 參考書: 1.Y.C. Fung, A first course in continuum mechanics, Prentice-Hall 2.Y.C. Fung, Foundations of Solid Mechanics, Prentice-Hall 3.S. Timoshenko and J. N. Goodier, Theory of Elasticity, McGraw-Hill
評分標準
上課出席與參與程度 30% 作業 20% 期中考 25% 期末考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2
110-2_環工生物原理
教學目標
本課程將介紹基礎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基因檢測概念,以及微生物在各種工程應用上所扮演之角色,期望能建立學習者對於微生物的應用課題能繪製進一步輪廓。 本課程的線上授課連結,請參閱如下: https://teams.microsoft.com/l/team/19%3aEp2QTEa1Ou-MW-27JWLGLmASiPY3WdlxZUqah-5zP5w1%40thread.tacv2/conversations?groupId=b0a2bda1-8672-4120-9877-d104186e54a8&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請各位同學先安裝Microsoft Team,並於上課前先登入學號後加入課程群組,謝謝。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Chapter 1. 基礎微生物學 Chapter 2. 微生物之代謝與能量轉換 Chapter 3. 微生物生長動力學 Chapter 4. 水體指標微生物 Chapter 5. 活性污泥程序 Chapter 6. 厭氧處理程序與甲烷化 Chapter 7. 生物氮去除程序 Chapter 8. 生物磷去除程序 Chapter 9. 危害化學物質之去毒化程序 Chapter 10. 生物復育系統
教科書/參考書
1. Madigan M.T., J.M. Martinko and J. Parker (2003),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Ten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2. Boyer R. (1999), Concepts in Biochemistr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評分標準
期中考 30 % 期末考 30 % 專題報告 20% 課堂問答或小考(含點名) 20 %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21
本課程將介紹基礎微生物學、微生物生態、基因檢測概念,以及微生物在各種工程應用上所扮演之角色,期望能建立學習者對於微生物的應用課題能繪製進一步輪廓。 本課程的線上授課連結,請參閱如下: https://teams.microsoft.com/l/team/19%3aEp2QTEa1Ou-MW-27JWLGLmASiPY3WdlxZUqah-5zP5w1%40thread.tacv2/conversations?groupId=b0a2bda1-8672-4120-9877-d104186e54a8&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請各位同學先安裝Microsoft Team,並於上課前先登入學號後加入課程群組,謝謝。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Chapter 1. 基礎微生物學 Chapter 2. 微生物之代謝與能量轉換 Chapter 3. 微生物生長動力學 Chapter 4. 水體指標微生物 Chapter 5. 活性污泥程序 Chapter 6. 厭氧處理程序與甲烷化 Chapter 7. 生物氮去除程序 Chapter 8. 生物磷去除程序 Chapter 9. 危害化學物質之去毒化程序 Chapter 10. 生物復育系統
教科書/參考書
1. Madigan M.T., J.M. Martinko and J. Parker (2003),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Tenth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2. Boyer R. (1999), Concepts in Biochemistr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評分標準
期中考 30 % 期末考 30 % 專題報告 20% 課堂問答或小考(含點名) 20 %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21
110-2_專題討論
教學目標
Join Teams via the link provided below in order to attend the online course when necessary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MKR03iRgCyMNZqTdq5Z1_2CBoeQcNClaZlERGD-S9TU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e65ec7b8-78a3-412f-8044-fd39577b768f&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1.拓展研究生在環境與土木專業領域之相關知識。 2.培養研究生發掘問題與參與討論之習慣。 3.訓練研究生發表心得與撰寫報告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日期 講 題 講者 1 2/23(三)課程介紹 施俊揚/林琪 2 3/2(三) 台灣空氣中致敏真菌的生態學與血清流行病學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 林宛柔 博士 3 3/9(三) 待定 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 劉建陸 前理事長 4 3/16(三)環工相關報告/邀請講員分享 (待確認) 5 3/23(三)待定 萬澤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楊織宇 董事長 6 3/30(三)感染性生物氣膠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陳培詩 教授兼主任 7 4/6 (三)校慶補假 8 4/13(三)液化地盤中群樁基礎縮尺模型振動台試驗 成大土木工程學系 柯永彥 副教授 9 4/20(三) 期中考 10 4/27(三) 待定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林淵淙 特聘教授兼總務長 11 5/4(三) 待定 成大土木工程學系 劉光晏 副教授 12 5/11(三)氧化與還原處理程序運用於廢水處理 高雄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蔡宗岳 助理教授 13 5/18(三)人工智慧相關議題 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蔡崇煒 助理教授 14 5/25(三)濱海地區開發計畫之空氣品質影響分析 環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曠永銓 總工程師 15 6/1(三) 如何辨識安全耐震的優質好宅 高雄大學土環系 施俊揚 助理教授 16 6/8(三) 影響大眾捷運系統空氣品質因素探討 明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環境永續與人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程裕祥 教授 17 6/15(三) 綜合討論 18 6/22(三)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週報告之講者提供
評分標準
1. 心得報告(70%) 請於每場演講後一週內繳交,以12pt打字並列印於A4紙張 2. 出席率(20%) 3. 課堂討論(10%) 4. 如因特殊理由無法出席,須按照規定請假程序請假,否則視為缺席,每次扣出席成績2分。 5. 上課期間若有擅自中途進出,未尊重發表者情形時,將酌予扣出席成績。 6. 請各位同學注意聽講,提出問題並參與討論。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26
Join Teams via the link provided below in order to attend the online course when necessary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MKR03iRgCyMNZqTdq5Z1_2CBoeQcNClaZlERGD-S9TU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e65ec7b8-78a3-412f-8044-fd39577b768f&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1.拓展研究生在環境與土木專業領域之相關知識。 2.培養研究生發掘問題與參與討論之習慣。 3.訓練研究生發表心得與撰寫報告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日期 講 題 講者 1 2/23(三)課程介紹 施俊揚/林琪 2 3/2(三) 台灣空氣中致敏真菌的生態學與血清流行病學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 林宛柔 博士 3 3/9(三) 待定 高雄市土木技師公會 劉建陸 前理事長 4 3/16(三)環工相關報告/邀請講員分享 (待確認) 5 3/23(三)待定 萬澤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楊織宇 董事長 6 3/30(三)感染性生物氣膠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陳培詩 教授兼主任 7 4/6 (三)校慶補假 8 4/13(三)液化地盤中群樁基礎縮尺模型振動台試驗 成大土木工程學系 柯永彥 副教授 9 4/20(三) 期中考 10 4/27(三) 待定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 林淵淙 特聘教授兼總務長 11 5/4(三) 待定 成大土木工程學系 劉光晏 副教授 12 5/11(三)氧化與還原處理程序運用於廢水處理 高雄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蔡宗岳 助理教授 13 5/18(三)人工智慧相關議題 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蔡崇煒 助理教授 14 5/25(三)濱海地區開發計畫之空氣品質影響分析 環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曠永銓 總工程師 15 6/1(三) 如何辨識安全耐震的優質好宅 高雄大學土環系 施俊揚 助理教授 16 6/8(三) 影響大眾捷運系統空氣品質因素探討 明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環境永續與人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程裕祥 教授 17 6/15(三) 綜合討論 18 6/22(三)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週報告之講者提供
評分標準
1. 心得報告(70%) 請於每場演講後一週內繳交,以12pt打字並列印於A4紙張 2. 出席率(20%) 3. 課堂討論(10%) 4. 如因特殊理由無法出席,須按照規定請假程序請假,否則視為缺席,每次扣出席成績2分。 5. 上課期間若有擅自中途進出,未尊重發表者情形時,將酌予扣出席成績。 6. 請各位同學注意聽講,提出問題並參與討論。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26
110-2_結構耐震設計
教學目標
1.回顧地震工程與耐震設計之基本觀念 2.熟習臺灣耐震設計規範之理念與要求 3.介紹典型耐震結構系統以及減震與隔震設備原理 【本課程自111/5/9至5/22,依學校規定授課方式採用線上非同步上課,授課內容錄影後上傳至雲端空間,相關連結將公告於LINE群與校內教學平台(Moodle4.0) https://elearningv4.nuk.edu.tw/】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地震工程簡介(1/2) 第2週 地震工程簡介(2/2) 第3週 彈性反應譜原理 第4週 非彈性反應譜原理 第5週 臺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1/3) 第6週 臺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2/3) 第7週 臺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3/3) 第8週 臺灣橋樑耐震設計規範 第9週 美國耐震設計規範簡介 第10週 期中報告 第11週 耐震結構系統設計(1/2) 第12週 耐震結構系統設計(2/2) 第13週 減震原理與設計方法 第14週 隔震原理與設計方法(1/2) 第15週 隔震原理與設計方法(2/2) 第16週 國內外經典案例分析(1/2) 第17週 國內外經典案例分析(2/2) 第18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上課教材:自編講義 參考書: 1.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最新版) 2.Minimum Design Loads and Associated Criteria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ASCE Standard ASCE/SEI 7-16,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16. 3.Chopra A.K., "Dynamics of Structur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rentice Hall, 2016.
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 上課出席與參與程度 30% 作業 20% 期中報告 25% 期末報告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1
1.回顧地震工程與耐震設計之基本觀念 2.熟習臺灣耐震設計規範之理念與要求 3.介紹典型耐震結構系統以及減震與隔震設備原理 【本課程自111/5/9至5/22,依學校規定授課方式採用線上非同步上課,授課內容錄影後上傳至雲端空間,相關連結將公告於LINE群與校內教學平台(Moodle4.0) https://elearningv4.nuk.edu.tw/】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地震工程簡介(1/2) 第2週 地震工程簡介(2/2) 第3週 彈性反應譜原理 第4週 非彈性反應譜原理 第5週 臺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1/3) 第6週 臺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2/3) 第7週 臺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3/3) 第8週 臺灣橋樑耐震設計規範 第9週 美國耐震設計規範簡介 第10週 期中報告 第11週 耐震結構系統設計(1/2) 第12週 耐震結構系統設計(2/2) 第13週 減震原理與設計方法 第14週 隔震原理與設計方法(1/2) 第15週 隔震原理與設計方法(2/2) 第16週 國內外經典案例分析(1/2) 第17週 國內外經典案例分析(2/2) 第18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上課教材:自編講義 參考書: 1.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中華民國內政部營建署(最新版) 2.Minimum Design Loads and Associated Criteria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 ASCE Standard ASCE/SEI 7-16,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16. 3.Chopra A.K., "Dynamics of Structures,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o Earthquake Engineering", Prentice Hall, 2016.
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 上課出席與參與程度 30% 作業 20% 期中報告 25% 期末報告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1
110-2_測量學實習
教學目標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為因應疫情,選修本課程的同學,請由以下連結加入課程群組,以便隨時留意課程異動 https://line.me/R/ti/g/zbxUP_0s1r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修畢土環系A班測量學,且學期成績達60以上,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952
修課人數
18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為因應疫情,選修本課程的同學,請由以下連結加入課程群組,以便隨時留意課程異動 https://line.me/R/ti/g/zbxUP_0s1r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修畢土環系A班測量學,且學期成績達60以上,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952
修課人數
18
110-2_工程識圖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在于介紹土木及營建工程圖說製作之基本概念與圖說製作準則以及工程圖說之判讀,輔以實際案例之圖說進行說明。此外並根據各種不同工程圖說之判釋,計算工程相關材料之數量。學生在修習本課程後,即能在土木及營建工程各類圖說之判讀及相關工程材料之計算實務上有所瞭解與應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以影片方式上課-10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工程製圖基本準則(1) 工程製圖基本準則(2) 工程製圖基本準則(3) 建築工程圖判讀(1) 建築工程圖判讀(2) 結構工程圖判讀(1) 結構工程圖判讀(2) 土木與營建工程圖說案例討論(1) 土木與營建工程圖說案例討論(2) 工程材料數量估算--結構工程(1) 工程材料數量估算--結構工程(2) 工程材料數量估算--大地工程(1) 工程材料數量估算--大地工程(2)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
評分標準
期中考試 40% 期末考試 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13
本課程主要在于介紹土木及營建工程圖說製作之基本概念與圖說製作準則以及工程圖說之判讀,輔以實際案例之圖說進行說明。此外並根據各種不同工程圖說之判釋,計算工程相關材料之數量。學生在修習本課程後,即能在土木及營建工程各類圖說之判讀及相關工程材料之計算實務上有所瞭解與應用。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以影片方式上課-10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工程製圖基本準則(1) 工程製圖基本準則(2) 工程製圖基本準則(3) 建築工程圖判讀(1) 建築工程圖判讀(2) 結構工程圖判讀(1) 結構工程圖判讀(2) 土木與營建工程圖說案例討論(1) 土木與營建工程圖說案例討論(2) 工程材料數量估算--結構工程(1) 工程材料數量估算--結構工程(2) 工程材料數量估算--大地工程(1) 工程材料數量估算--大地工程(2)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
評分標準
期中考試 40% 期末考試 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13
110-2_材料力學實例解析
教學目標
深入了解材料力學 準備就職或技職之考試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工程材料基本力學性質 第二章 材料內力與應力 第三章 應力與強度 第四章 應力與應變 第五章 構材撓曲應力 第六章 雙軸應力 第七章 扭曲應力 第八章 極限強度與斷面性質 第九章 應變能量 第十章 薄管力學 第十一章 應力集中與材料疲勞
教科書/參考書
工程綜合力學,科技圖書公司出版,ISBN:978-957-655-561-9,陳純森著
評分標準
出席:30% 期中考:30% 期末考: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15
深入了解材料力學 準備就職或技職之考試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工程材料基本力學性質 第二章 材料內力與應力 第三章 應力與強度 第四章 應力與應變 第五章 構材撓曲應力 第六章 雙軸應力 第七章 扭曲應力 第八章 極限強度與斷面性質 第九章 應變能量 第十章 薄管力學 第十一章 應力集中與材料疲勞
教科書/參考書
工程綜合力學,科技圖書公司出版,ISBN:978-957-655-561-9,陳純森著
評分標準
出席:30% 期中考:30% 期末考: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15
110-2_營建法規
教學目標
以執業律師及執業土木結構技師之專業及經驗出發,為同學介紹土木職場上可能涉及的一般及專業法律問題,使同學更能了解技師執業、受雇營造業或擔任採購公務員相關法規,讓同學更快融入職場,避開工程界的法律陷阱及風險。 1.土木工程可能涉及的法規與介紹。 2.法學緒論、民法承攬編、水保法、建築法、政府採購法及營造業法之重要內容。 3.工程爭議處理的方式、程序與效力,及相關法院及仲裁案例介紹。 4.線上教學網址:MEET.GOOGLE.COM/uss-mpvc-zko(若有變動再利用line群公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法律體系介紹:法律體系介紹 2.民法債編總論概述-契約之成立 3.民法承攬編概述 4.政府採購法概述 5.營造業法概述 6.建築法(含建築技術規則)及水土保持法概述 7.環境刑法(廢棄物清理法、水汙染防治法)概述 8.工程法律實務爭議介紹
教科書/參考書
書名:契約與規範(含實務) 作者:張德周 出版社:文笙書局 出版日期:2011/05/01 (參考書供同學參考,授課以ppt為主)
評分標準
1.期中報告(存證信函撰寫):40% 2.期末測驗(40題選擇題):40% 3.出席與學習態度: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17
以執業律師及執業土木結構技師之專業及經驗出發,為同學介紹土木職場上可能涉及的一般及專業法律問題,使同學更能了解技師執業、受雇營造業或擔任採購公務員相關法規,讓同學更快融入職場,避開工程界的法律陷阱及風險。 1.土木工程可能涉及的法規與介紹。 2.法學緒論、民法承攬編、水保法、建築法、政府採購法及營造業法之重要內容。 3.工程爭議處理的方式、程序與效力,及相關法院及仲裁案例介紹。 4.線上教學網址:MEET.GOOGLE.COM/uss-mpvc-zko(若有變動再利用line群公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法律體系介紹:法律體系介紹 2.民法債編總論概述-契約之成立 3.民法承攬編概述 4.政府採購法概述 5.營造業法概述 6.建築法(含建築技術規則)及水土保持法概述 7.環境刑法(廢棄物清理法、水汙染防治法)概述 8.工程法律實務爭議介紹
教科書/參考書
書名:契約與規範(含實務) 作者:張德周 出版社:文笙書局 出版日期:2011/05/01 (參考書供同學參考,授課以ppt為主)
評分標準
1.期中報告(存證信函撰寫):40% 2.期末測驗(40題選擇題):40% 3.出席與學習態度: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17
110-2_營建管理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工程規劃與控制之理論與內容,培養學生工程規劃與控制相關技術與資訊工具之操作技能,課程中並藉由完整的實務案例介紹、討論與演練,期使同學對理論與實務應用能有更深入之瞭解,提升同學進入業界的競爭力。 為維護同學們隱私,請同學由Zuvio公告資訊加入本課程賴群,上課時間在賴群上發佈。 以下為線上上課之TEAMS連結: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P54ILYPqWQJcpo9eHPN9AphffTMVjqapHZv_OTWsess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6e51c5d8-ca1d-4535-b3db-11ceaf6d2caf&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3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20%、作業20%、期末考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16
使學生了解工程規劃與控制之理論與內容,培養學生工程規劃與控制相關技術與資訊工具之操作技能,課程中並藉由完整的實務案例介紹、討論與演練,期使同學對理論與實務應用能有更深入之瞭解,提升同學進入業界的競爭力。 為維護同學們隱私,請同學由Zuvio公告資訊加入本課程賴群,上課時間在賴群上發佈。 以下為線上上課之TEAMS連結: https://teams.microsoft.com/l/channel/19%3aP54ILYPqWQJcpo9eHPN9AphffTMVjqapHZv_OTWsess1%40thread.tacv2/%25E4%25B8%2580%25E8%2588%25AC?groupId=6e51c5d8-ca1d-4535-b3db-11ceaf6d2caf&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3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出席20%、作業20%、期末考6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752
修課人數
16
110-2_營建與環保法規實務
教學目標
[遠距授課方式] 1. 採方案(三) 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全程線上授課,授課教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兩種進行方式,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2. 利用 Google Meet 視訊平台,上課開始前20分鐘連線。 3. 上課網址連結(預定): https://meet.google.com/qds-durg-oey [教學目標] 環保法規種類繁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訓練學生進入職場前,具有初步的法學素養,以處理環境工程工作上可能面對的法律問題。 本課程的設計以主題(案例)教學與自主學習為主:首先由授課教師先引進一法律案件與判決,讓同學了解案件中的事實及法律的適用情形,以建立學生事實行為與法規範體系的初步雛形,進而解說環保法規(主要為行政法規)相關的基礎課程,接著搭配環境工程的實際案例與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具備處理及分析法規與應用的實務能力,成為具有法學素養的工程專業人員,以勝任未來的工作挑戰,提升職場競爭優勢。 預期學習成果: 1. 瞭解環保法規(主要為行政法規)的原理原則。 2. 針對開發行為具有鑑別與適用環保法規的基本能力。 3. 能依法與主管機關溝通與申請各項許可的能力(或依法行政的基本能力)。 4. 具備分析環保爭議案件事實及正確適用法律規定的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2/21) 介紹課程大綱、參考書目、學習成果評量、分組等 Week 2 (2/28) 和平紀念日 Week 3 (3/07) 案例導讀與討論 Week 4 (3/14) 基礎課程(1):法律體系/行政機關之組織與執掌/司法系統簡介 Week 5 (3/21) 基礎課程(2):環境保護法規架構(如何進行法規查詢與鑑別) Week 6 (3/28) 基礎課程(3):行政法的原理原則 Week 7 (4/04) 兒童節 Week 8 (4/11) 基礎課程(4):法律案件評析 (法律三段論法) Week 9 (4/18) 期中報告 (Proposal) Week 10 (4/25) 案例討論 Week 11 (5/02) 案例討論 Week 12 (5/09)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 I) Week 13 (5/16)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I) Week 14 (5/23)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II) Week 15 (5/30)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V) Week 16 (6/06)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V) Week 17 (6/13) 期末報告(I) Week 18 (6/20) 期末報告(II)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目: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三刷,三民書局出版,臺北,(2006)。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修訂三版,元照出版公司,臺北,(2011)。 石鳳城,《環境保護法規概論》,二版,新京文開發出版,臺北,(2009)。 其他參考教材: 考選部,https://wwwc.moex.gov.tw/main/home/wfrmHome.aspx 行政院,https://www.ey.gov.tw/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https://www.pcc.gov.tw/ 內政部營建署,https://www.cpami.gov.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s://www.epa.gov.tw/ 司法院,https://www.judicial.gov.tw/tw/mp-1.html 法務部,https://www.moj.gov.tw/mp-001.html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
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 1. 上課參與:每節必點。不能缺席。 2. 期中考:期中報告(20%):分組報告預定探討案件題目及內容架構(Proposal)。 3. 期末考:期末報告(30%):分組報告案件探討內容與結果。 4. 作業 (5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35
[遠距授課方式] 1. 採方案(三) 線上授課,線上測驗/報告。全程線上授課,授課教師可採取同步或非同步兩種進行方式,各項測驗/報告亦可採用同步或非同步進行。 2. 利用 Google Meet 視訊平台,上課開始前20分鐘連線。 3. 上課網址連結(預定): https://meet.google.com/qds-durg-oey [教學目標] 環保法規種類繁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訓練學生進入職場前,具有初步的法學素養,以處理環境工程工作上可能面對的法律問題。 本課程的設計以主題(案例)教學與自主學習為主:首先由授課教師先引進一法律案件與判決,讓同學了解案件中的事實及法律的適用情形,以建立學生事實行為與法規範體系的初步雛形,進而解說環保法規(主要為行政法規)相關的基礎課程,接著搭配環境工程的實際案例與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具備處理及分析法規與應用的實務能力,成為具有法學素養的工程專業人員,以勝任未來的工作挑戰,提升職場競爭優勢。 預期學習成果: 1. 瞭解環保法規(主要為行政法規)的原理原則。 2. 針對開發行為具有鑑別與適用環保法規的基本能力。 3. 能依法與主管機關溝通與申請各項許可的能力(或依法行政的基本能力)。 4. 具備分析環保爭議案件事實及正確適用法律規定的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2/21) 介紹課程大綱、參考書目、學習成果評量、分組等 Week 2 (2/28) 和平紀念日 Week 3 (3/07) 案例導讀與討論 Week 4 (3/14) 基礎課程(1):法律體系/行政機關之組織與執掌/司法系統簡介 Week 5 (3/21) 基礎課程(2):環境保護法規架構(如何進行法規查詢與鑑別) Week 6 (3/28) 基礎課程(3):行政法的原理原則 Week 7 (4/04) 兒童節 Week 8 (4/11) 基礎課程(4):法律案件評析 (法律三段論法) Week 9 (4/18) 期中報告 (Proposal) Week 10 (4/25) 案例討論 Week 11 (5/02) 案例討論 Week 12 (5/09)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 I) Week 13 (5/16)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I) Week 14 (5/23)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II) Week 15 (5/30)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V) Week 16 (6/06)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V) Week 17 (6/13) 期末報告(I) Week 18 (6/20) 期末報告(II)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目: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三刷,三民書局出版,臺北,(2006)。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修訂三版,元照出版公司,臺北,(2011)。 石鳳城,《環境保護法規概論》,二版,新京文開發出版,臺北,(2009)。 其他參考教材: 考選部,https://wwwc.moex.gov.tw/main/home/wfrmHome.aspx 行政院,https://www.ey.gov.tw/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https://www.pcc.gov.tw/ 內政部營建署,https://www.cpami.gov.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s://www.epa.gov.tw/ 司法院,https://www.judicial.gov.tw/tw/mp-1.html 法務部,https://www.moj.gov.tw/mp-001.html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
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 1. 上課參與:每節必點。不能缺席。 2. 期中考:期中報告(20%):分組報告預定探討案件題目及內容架構(Proposal)。 3. 期末考:期末報告(30%):分組報告案件探討內容與結果。 4. 作業 (5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35
110-2_環境規劃與管理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環境規劃與管理涵蓋之範疇與所需具備之觀念。
2. 建立學生宏觀與整合分析環境問題之基本能力。
本課程5月9日至5月22日進行線上授課演練,請使用 Microsoft teams 連結下列網址: https://teams.microsoft.com/l/team/19%3a34jUYY3zJoMZOhLPSvZN-2n33JhTQJYxQjVifR3B2vg1%40thread.tacv2/conversations?groupId=4e18fe5a-346b-438f-91c3-c04e1cccee43&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續論
2.環境問題之起源與因應
3.環境政策
4.環境影響評估
5.環境經濟分析(1)
6.環境經濟分析(2)
7.環境質量管理(1)
8.環境質量管理(2)
9.期中考、專題報告主題確認
10.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1)
11.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2)
12.能源與環境(1)
13.能源與環境(2)
14.案例探討(1)
15.案例探討(2)
16.專題期末報告(1)
17.專題期末報告(2)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課 本:「環境規劃與管理」,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參考書籍:
1.陳鶴文,「環境規劃與管理」,五南。
2.林駿「環境規劃與管理(上、下)」,鼎茂。
3.於幼華,「台灣環境議題特論」,五南。
4.張揚祺等,「環境資訊管理與決策分析」,滄海。
5.Ni-Bin Chang, “Systems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2010
6.Thomas H. Tietenber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6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3.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
期末報告:40%
作業:20%
課堂討論:10%
* 期末報告題目及內容大綱須於第九週前與授課老師討論後確認。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5
1. 使學生了解環境規劃與管理涵蓋之範疇與所需具備之觀念。
2. 建立學生宏觀與整合分析環境問題之基本能力。
本課程5月9日至5月22日進行線上授課演練,請使用 Microsoft teams 連結下列網址: https://teams.microsoft.com/l/team/19%3a34jUYY3zJoMZOhLPSvZN-2n33JhTQJYxQjVifR3B2vg1%40thread.tacv2/conversations?groupId=4e18fe5a-346b-438f-91c3-c04e1cccee43&tenantId=5a484953-77ef-42ec-90cf-2f4e1037ffc7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續論
2.環境問題之起源與因應
3.環境政策
4.環境影響評估
5.環境經濟分析(1)
6.環境經濟分析(2)
7.環境質量管理(1)
8.環境質量管理(2)
9.期中考、專題報告主題確認
10.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1)
11.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2)
12.能源與環境(1)
13.能源與環境(2)
14.案例探討(1)
15.案例探討(2)
16.專題期末報告(1)
17.專題期末報告(2)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課 本:「環境規劃與管理」,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參考書籍:
1.陳鶴文,「環境規劃與管理」,五南。
2.林駿「環境規劃與管理(上、下)」,鼎茂。
3.於幼華,「台灣環境議題特論」,五南。
4.張揚祺等,「環境資訊管理與決策分析」,滄海。
5.Ni-Bin Chang, “Systems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2010
6.Thomas H. Tietenber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6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3.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
期末報告:40%
作業:20%
課堂討論:10%
* 期末報告題目及內容大綱須於第九週前與授課老師討論後確認。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