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_渠道水利學
教學目標
明渠水力學是是一般流體力學課本裡的一個章節,但是其主要是研究具有自由液面的水流運動行為的一門學期,是一切水利工程的基礎,舉凡防洪、河道治理、灌溉、排水、給水、非滿管狀態之下水道系統……等問題,均與明渠水力學習習相關,向為一般土木、水利、水土保持及環境等相關科系之必修學科。 本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要讓修課的學生能夠了解,明渠水利學在工程及自然界中之應用型態,並藉由實務的解說使學生能夠了解其背後之物理原理,使學生產生興趣,而更進一步讓學生在未來工作及進行學術研究時,能預先奠定紮實基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0.導論 1.基本定義及方程式 2.臨界流 3.等速流 4.水躍 5.緩變速流及水面剖線 6.急變速流 7.變積流 8.變量流 9.其化補充單元
教科書/參考書
1.易任,「渠道水力學」,國立編譯館主編,東華書局印行,民國83年10月3版。 2.連惠邦、曹文洪、胡春宏 編著,「明渠水力學」,高立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9年4月。 3.黃冠榮,「渠道水力學原理、問題」,啟學出版社, 民國76年。 4.謝平城,「渠道水力學(第二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5月2版。 5.Chow, V. T., “ Open-Channel Hydraulics” McRraw-Hill, New York, 1973. 6.French, R. H., “Open-Channel Hydraulics”McRraw-Hill, New York, 1994. 7.Henderson, F. M., “Open Channel Flow”, Macmillan, New York, 1966. 8.Subramanya, K., “Flow in Open Channels-Third Edition”, McRraw-Hill, New York, 2009.
評分標準
平時:10% 作業:30% 考試:60%(期中考30%、期末考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6
明渠水力學是是一般流體力學課本裡的一個章節,但是其主要是研究具有自由液面的水流運動行為的一門學期,是一切水利工程的基礎,舉凡防洪、河道治理、灌溉、排水、給水、非滿管狀態之下水道系統……等問題,均與明渠水力學習習相關,向為一般土木、水利、水土保持及環境等相關科系之必修學科。 本課程主要的教學目標,是要讓修課的學生能夠了解,明渠水利學在工程及自然界中之應用型態,並藉由實務的解說使學生能夠了解其背後之物理原理,使學生產生興趣,而更進一步讓學生在未來工作及進行學術研究時,能預先奠定紮實基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0.導論 1.基本定義及方程式 2.臨界流 3.等速流 4.水躍 5.緩變速流及水面剖線 6.急變速流 7.變積流 8.變量流 9.其化補充單元
教科書/參考書
1.易任,「渠道水力學」,國立編譯館主編,東華書局印行,民國83年10月3版。 2.連惠邦、曹文洪、胡春宏 編著,「明渠水力學」,高立圖書有限公司,民國89年4月。 3.黃冠榮,「渠道水力學原理、問題」,啟學出版社, 民國76年。 4.謝平城,「渠道水力學(第二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5月2版。 5.Chow, V. T., “ Open-Channel Hydraulics” McRraw-Hill, New York, 1973. 6.French, R. H., “Open-Channel Hydraulics”McRraw-Hill, New York, 1994. 7.Henderson, F. M., “Open Channel Flow”, Macmillan, New York, 1966. 8.Subramanya, K., “Flow in Open Channels-Third Edition”, McRraw-Hill, New York, 2009.
評分標準
平時:10% 作業:30% 考試:60%(期中考30%、期末考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6
108-1_橋梁工程
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土木工程之實務應用重要課程之一,主要培養學生於橋梁工程中之設計方法、規範要求,傳統施工與先進工法,並深入探討橋梁結構日後之安全維護方法,以使得實務與理論並重。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1週) 第二章 橋梁美學(1週) 第三章 橋梁傳統工法(3週) 第四章 橋梁先進工法(2週) 第五章 橋梁設計規範(2週) 第六章 橋梁設計(3週) 第七章 橋梁安全檢測與維護(6週)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書名「Planning and Design of Bridges」,作者「M.S. Troitsky」,書局「John-Wiley & Sons」 參考書:書名「橋梁結構之基本功能」,作者「徐耀賜」,書局「全威圖書」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作業、報告與出席率)=40%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4
本課程為土木工程之實務應用重要課程之一,主要培養學生於橋梁工程中之設計方法、規範要求,傳統施工與先進工法,並深入探討橋梁結構日後之安全維護方法,以使得實務與理論並重。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1週) 第二章 橋梁美學(1週) 第三章 橋梁傳統工法(3週) 第四章 橋梁先進工法(2週) 第五章 橋梁設計規範(2週) 第六章 橋梁設計(3週) 第七章 橋梁安全檢測與維護(6週)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書名「Planning and Design of Bridges」,作者「M.S. Troitsky」,書局「John-Wiley & Sons」 參考書:書名「橋梁結構之基本功能」,作者「徐耀賜」,書局「全威圖書」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作業、報告與出席率)=40% 期中報告=30% 期末報告=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4
108-1_結構健康監測與試驗
教學目標
結構健康監測是一門結合高科技儀器與訊號處理應用於土木工程結構監測技術的新興工程科學,是國內外目前對於維護大型公共工程建設的重要手段,防止結構突發破壞發生的最佳方法。因此,也是結合傳統土木與高科技防災之綜合應用。本課程運用網路科技,基於遠端控制、集中化管理監測資料的理念,規劃結構安全預警系統的現地監測與資訊管理兩大架構。有效地將結構變異訊息傳遞至遠端控制主管單位,以達到結構安全維護之目的。因此,本課程之教學目標:<br> 1. 學習高科技技術應用於土木工程之能力。<br> 2. 學習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規劃設計能力。<br> 3. 學習訊號分析與結構安全評估能力。<br>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 (1週)<br> 第二章 結構健康概念與管理 (2週)<br> 第三章 監測量測系統架構 (2週)<br> 第四章 現地監測系統架構 (2週)<br> 第五章 監測資料傳輸、處理與分析 (5週)<br> 第六章 監測案例分析與專案製作 (6週)<br>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自編講義。<br> 參考書:<br> 1. 結構工程期刊;2. 土木技術 <br>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作業與出席率)=50% <br> 監測專案製作報告(50%)<br>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0
結構健康監測是一門結合高科技儀器與訊號處理應用於土木工程結構監測技術的新興工程科學,是國內外目前對於維護大型公共工程建設的重要手段,防止結構突發破壞發生的最佳方法。因此,也是結合傳統土木與高科技防災之綜合應用。本課程運用網路科技,基於遠端控制、集中化管理監測資料的理念,規劃結構安全預警系統的現地監測與資訊管理兩大架構。有效地將結構變異訊息傳遞至遠端控制主管單位,以達到結構安全維護之目的。因此,本課程之教學目標:<br> 1. 學習高科技技術應用於土木工程之能力。<br> 2. 學習結構健康監測系統規劃設計能力。<br> 3. 學習訊號分析與結構安全評估能力。<br>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 (1週)<br> 第二章 結構健康概念與管理 (2週)<br> 第三章 監測量測系統架構 (2週)<br> 第四章 現地監測系統架構 (2週)<br> 第五章 監測資料傳輸、處理與分析 (5週)<br> 第六章 監測案例分析與專案製作 (6週)<br>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自編講義。<br> 參考書:<br> 1. 結構工程期刊;2. 土木技術 <br>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作業與出席率)=50% <br> 監測專案製作報告(50%)<br>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0
108-1_岩石力學
教學目標
大地工程遇到之地質材料不外乎為土壤與岩石兩大類,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瞭解大地工程中,岩石之基本特性考量、岩石相關之分類、工程參數、分析與應用等。另本課程為大地工程技師之考試科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概論 岩石分類與指標性質 岩石強度與破壞準則 岩體初始應力 岩體弱面 岩石力學在地下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岩坡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基礎工程之應用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Goodman, R. E. (1989), Introduction to Rock Mechanics,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參考書: 1. Bieniawski, Z.T. (1984), Rock Mechanics Design in Mining and Tunneling, 虹橋書局. 2. Hoek, E., & Brown, E.T. (1980),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n Rock, MAA. 3. Hoek, E., and Bray, J.W. (1981), Rock Slope Engineering, MAA. 4. Brady, B.H.G., & Brown, E.T. (1993), 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 2nd ed., Chapman & Hall. 5. Hoek, E. (2000), Rock Engineering, course notes, http://www.rocscience.com//
評分標準
作業30%,期中考35%,期末考3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23
大地工程遇到之地質材料不外乎為土壤與岩石兩大類,本課程旨在幫助學生瞭解大地工程中,岩石之基本特性考量、岩石相關之分類、工程參數、分析與應用等。另本課程為大地工程技師之考試科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概論 岩石分類與指標性質 岩石強度與破壞準則 岩體初始應力 岩體弱面 岩石力學在地下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岩坡工程之應用 岩石力學在基礎工程之應用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Goodman, R. E. (1989), Introduction to Rock Mechanics,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參考書: 1. Bieniawski, Z.T. (1984), Rock Mechanics Design in Mining and Tunneling, 虹橋書局. 2. Hoek, E., & Brown, E.T. (1980), Underground Excavations in Rock, MAA. 3. Hoek, E., and Bray, J.W. (1981), Rock Slope Engineering, MAA. 4. Brady, B.H.G., & Brown, E.T. (1993), 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 2nd ed., Chapman & Hall. 5. Hoek, E. (2000), Rock Engineering, course notes, http://www.rocscience.com//
評分標準
作業30%,期中考35%,期末考3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23
108-1_地工合成物工程
教學目標
This is an applied course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y/geological engineering may like to take this course. Taking Soil Mechanic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s pre-required. A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f geosynthetic applications, this course offer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product-manufacturing, properties test, and design schem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
Geosynthetics Related to Waste Containment Applications.
Introduction.
2-- Geomembranes.
Geotextiles.
Geonets/Geocomposites and Geogrids.
3-- Design by Function.
Geosynthetic Clay Liners.
Clay Minerals.
4-- Soil-Geosynthetic and Geosynthetic-Geosynthetic Interaction.
Compacted Clay Liners.
Introductio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5-- Factors Affecting Permeabilities.
Soil Fabrics.
Permeability-Laboratory Testing.
Clay-Water/Waste Interaction (Diffused Double Layer).
6-- Field Test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Assusrance.
Modern Lining Systems.
Introduction.
Base and Side-Slope Lining Systems.
7-- Cover Lining Systems.
Geomembrane Permeability.
Leakage in Geomembrane Liner.
Leachate Collection and Removal Systems.
Introduction.
8-- Leachate Generation and Impingement.
Leachate Collection.
Perforated Pipe.
Leachate and Gas Collection and Removal.
9-- Mid-term Exam.
10-- Stability Analysis of Liner Systems.
Factor of Safety.
Slope- Planar Mechanism.
Stability Analysis for Liner/Cover Systems.
Anchorage of Geosynthetics.
11-- Seismic Stability of Liner Systems.
Seismicity.
Seismic Stability- Planar Mechanism.
Seismic Stability for Liner/Cover Systems.
Permanent Displacement Analysis.
12-- Settlement.
Immediate and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s.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Localized Deformation in Liner.
Refuse Settlements.
13-- Empirical Model for Settlement Prediction.
Power Law, Gibson-Lo Model, Hyperbolic (Ling et al.) Model .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troduction.
Fick's Laws.
14-- One-Dimensional 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15-- Solution to Transport Equation.
Slurry Walls.
16-- Defection Analysis of Pipes.
Introduction.
Deflection Ratio and Load.
Soil Stiffness.
17-- Pipe Stiffness.
Iowa Formula and Modified Iowa Formula.
Design Example and Other Issues.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1. Koerner, R.M. (1997). Designing Geosynthetics , 4th Ed., Prentice-Hall.
2. Sharma and Sangeeta P. Lewis (1993). Waste Containment Systems, Waste Stabilization, and Landfills , John Wiley & Sons, Inc.
3. Daniel and Koerner (1995). Waste Containment Facilities , ASCE.
評分標準
Mid-Term Exam 30%
Final Exam 30%
Homework 20%
Attendance 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5
This is an applied course o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y/geological engineering may like to take this course. Taking Soil Mechanics, Foundation Engineering is pre-required. As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f geosynthetic applications, this course offer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product-manufacturing, properties test, and design schem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
Geosynthetics Related to Waste Containment Applications.
Introduction.
2-- Geomembranes.
Geotextiles.
Geonets/Geocomposites and Geogrids.
3-- Design by Function.
Geosynthetic Clay Liners.
Clay Minerals.
4-- Soil-Geosynthetic and Geosynthetic-Geosynthetic Interaction.
Compacted Clay Liners.
Introduction.
Hydraulic Conductivity.
5-- Factors Affecting Permeabilities.
Soil Fabrics.
Permeability-Laboratory Testing.
Clay-Water/Waste Interaction (Diffused Double Layer).
6-- Field Test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Assusrance.
Modern Lining Systems.
Introduction.
Base and Side-Slope Lining Systems.
7-- Cover Lining Systems.
Geomembrane Permeability.
Leakage in Geomembrane Liner.
Leachate Collection and Removal Systems.
Introduction.
8-- Leachate Generation and Impingement.
Leachate Collection.
Perforated Pipe.
Leachate and Gas Collection and Removal.
9-- Mid-term Exam.
10-- Stability Analysis of Liner Systems.
Factor of Safety.
Slope- Planar Mechanism.
Stability Analysis for Liner/Cover Systems.
Anchorage of Geosynthetics.
11-- Seismic Stability of Liner Systems.
Seismicity.
Seismic Stability- Planar Mechanism.
Seismic Stability for Liner/Cover Systems.
Permanent Displacement Analysis.
12-- Settlement.
Immediate and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s.
Secondary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
Localized Deformation in Liner.
Refuse Settlements.
13-- Empirical Model for Settlement Prediction.
Power Law, Gibson-Lo Model, Hyperbolic (Ling et al.) Model .
Contaminant Transport.
Introduction.
Fick's Laws.
14-- One-Dimensional Ad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 15-- Solution to Transport Equation.
Slurry Walls.
16-- Defection Analysis of Pipes.
Introduction.
Deflection Ratio and Load.
Soil Stiffness.
17-- Pipe Stiffness.
Iowa Formula and Modified Iowa Formula.
Design Example and Other Issues.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1. Koerner, R.M. (1997). Designing Geosynthetics , 4th Ed., Prentice-Hall.
2. Sharma and Sangeeta P. Lewis (1993). Waste Containment Systems, Waste Stabilization, and Landfills , John Wiley & Sons, Inc.
3. Daniel and Koerner (1995). Waste Containment Facilities , ASCE.
評分標準
Mid-Term Exam 30%
Final Exam 30%
Homework 20%
Attendance 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5
108-1_環境系統分析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介紹如何運用一套科學的方法或程序對具有綜合性、衝突性、多目標性及不確定性之環境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操作、管理與控制,使其獲得最佳之效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系統分析之概念與應用
2. 環境系統分析之方法
3. 線性規劃之原理
4. 線性規劃之建模
5. 線性規劃之求解—圖解法
6. 線性規劃之求解—簡捷法
7. 線性規劃之求解—試算表法
8. 線性規劃實例探討(一)
9. 期中考
10. 線性規劃實例探討(二)
11. 目標規劃之原理
12. 目標規劃之建模
13. 目標規劃實例探討
14. 整數規劃之原理
15. 整數規劃之建模
16. 整數規劃實例探討
17. 期末報告
18.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張乃斌,「環境系統分析原理」(上冊),茂昌圖書有限公司,2002。
參考書籍:
1.Ni-Bin Chang, "System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cGraw Hill, 2011.
2. Charles s. Revelle, Earl E. Whitlach, Jeff R. Wright,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 Prentice Hall, 1997.
3. Cliff T. Ragsdale, “Spreadsheet Modeling & Decision Analysis,” 4th ed., South-Western, Thomson, 2004. 4. 許志義,「多目標決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評分標準
期 中 考 30%
期 末 考 30%
作 業 20%
期末報告 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7
本課程旨在介紹如何運用一套科學的方法或程序對具有綜合性、衝突性、多目標性及不確定性之環境系統,進行規劃、設計、操作、管理與控制,使其獲得最佳之效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系統分析之概念與應用
2. 環境系統分析之方法
3. 線性規劃之原理
4. 線性規劃之建模
5. 線性規劃之求解—圖解法
6. 線性規劃之求解—簡捷法
7. 線性規劃之求解—試算表法
8. 線性規劃實例探討(一)
9. 期中考
10. 線性規劃實例探討(二)
11. 目標規劃之原理
12. 目標規劃之建模
13. 目標規劃實例探討
14. 整數規劃之原理
15. 整數規劃之建模
16. 整數規劃實例探討
17. 期末報告
18. 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張乃斌,「環境系統分析原理」(上冊),茂昌圖書有限公司,2002。
參考書籍:
1.Ni-Bin Chang, "System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cGraw Hill, 2011.
2. Charles s. Revelle, Earl E. Whitlach, Jeff R. Wright,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Engineering," Prentice Hall, 1997.
3. Cliff T. Ragsdale, “Spreadsheet Modeling & Decision Analysis,” 4th ed., South-Western, Thomson, 2004. 4. 許志義,「多目標決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
評分標準
期 中 考 30%
期 末 考 30%
作 業 20%
期末報告 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7
108-1_環工理化原理
教學目標
1.使研究生具備環境工程中理化原理之相關知識與深入學理之推演
2.使研究生具備研讀與理解專業論文之能力
3.使研究生認識環境工程領域經典論文以擴展其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to Principles of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Week 2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Processes
Week 3 Process and System Characterization
Week 4 Process and System Modeling
Week 5 Fluid Flow and Mass Transport.
Week 6 Elementary Process Equilibria
Week 7 Process Energy Relationships
Week 8 Elementary and complex Process Rates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Ideal System Modeling and Design.
Week 11 Hybrid System Modeling and Design (I)
Week 12 Hybrid System Modeling and Design (II)
Week 13 Fugacity (I)
Week 14 Fugacity (II)
Week 15 Multiphase Process Equilibria (I)
Week 16 Multiphase Process Equilibria (II)
Week 17 Final presentation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Processes, W. J. Weber, Jr., Wiley-Interscience
參考書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W. W. Nazaroff and L. Alvarez-Cohe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1.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期末考(30%)、作業/報告(30%)、上課表現(10%) ��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5
1.使研究生具備環境工程中理化原理之相關知識與深入學理之推演
2.使研究生具備研讀與理解專業論文之能力
3.使研究生認識環境工程領域經典論文以擴展其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to Principles of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EnvironmentalEngineering
Week 2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Processes
Week 3 Process and System Characterization
Week 4 Process and System Modeling
Week 5 Fluid Flow and Mass Transport.
Week 6 Elementary Process Equilibria
Week 7 Process Energy Relationships
Week 8 Elementary and complex Process Rates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Ideal System Modeling and Design.
Week 11 Hybrid System Modeling and Design (I)
Week 12 Hybrid System Modeling and Design (II)
Week 13 Fugacity (I)
Week 14 Fugacity (II)
Week 15 Multiphase Process Equilibria (I)
Week 16 Multiphase Process Equilibria (II)
Week 17 Final presentation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Processes, W. J. Weber, Jr., Wiley-Interscience
參考書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 W. W. Nazaroff and L. Alvarez-Cohen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1.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期末考(30%)、作業/報告(30%)、上課表現(10%) ��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5
108-1_廢棄物處理系統設計
教學目標
This is an advanced course for waste treatment.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principle of thermal treatment and also design waste treatment system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of waste treatment in Taiwan Week 2 Functional elements of a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Week 3 Sources, types and composi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Week 4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Ⅰ) Week 5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Ⅱ) Week 6 The storage and transfer system Week 7 Design of pre-treatment system Week 8 Introduction of incineration plant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The principle of thermal treatment Week 11 Fix-bed incinerator Week 12 Fluidized-bed incinerator Week 13 Air pollution control devices Week 14 The principle of Landfill Week 15 Design of Landfill Week 16 Control of landfill gases Week 17 MRF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 Clark, B. J. and Morriss, J. M., McGraw.Hill, 1993.
評分標準
Class participation 10%、Presentation 45%、Final report 4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9
This is an advanced course for waste treatment.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principle of thermal treatment and also design waste treatment system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of waste treatment in Taiwan Week 2 Functional elements of a waste management system Week 3 Sources, types and composi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s Week 4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Ⅰ) Week 5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Ⅱ) Week 6 The storage and transfer system Week 7 Design of pre-treatment system Week 8 Introduction of incineration plant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The principle of thermal treatment Week 11 Fix-bed incinerator Week 12 Fluidized-bed incinerator Week 13 Air pollution control devices Week 14 The principle of Landfill Week 15 Design of Landfill Week 16 Control of landfill gases Week 17 MRF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management issues, Clark, B. J. and Morriss, J. M., McGraw.Hill, 1993.
評分標準
Class participation 10%、Presentation 45%、Final report 4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9
108-1_實驗規劃與設計
教學目標
以介紹實驗規劃與設計之原理及技術為主,同時將讓學生充分了解進入研究所後所面臨題目選定、文獻蒐集、文獻篩選、及論文撰寫方面該注意事項及應具備之能力。 (大四生限五年一貫生選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主題一實驗規劃概述 為何要唸研究所? 如何進行實驗規劃 目標選定研究架構規劃 文獻蒐集及閱讀研究 論文撰寫 校內電子資源使用說明會(配合圖資館規劃日期,4hrs) 主題二 - 田口式設計法 第1章 田口方法概述 (Taguchi Method Overview) 第2章 實驗計劃法 (Design of Experiments) 第2-1章 直交表的應用 (Application of Taguchi Method) 第3章 品質計量法 (Measure of Quality) 主題三 - 統計在環工之應用 Chapter 1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tatistics Chapter 2 A Brief Review of Statistics Chapter 4 Smoothing Data Chapter 6 External Reference Distributions Chapter 9 Accuracy, Bias, and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s Chapter 10 Precision of Calculated Values Chapter 11 Laboratory Quality Assurance Chapter 14 Limit of Detection Chapter 15 Analyzing Censored Data Chapter 23 Sizing the Experiments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1. Berthoux and Brown, Statistics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 2nd Editions. CRC Press LLC. 2002. 2. 李輝煌著,田口方法 – 品質設計的原理與實務,高立圖書公司, 2008. 參考書 1. 畢恆達著,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 ISBN 986-7840-69-0, 2006 2. 鍾清章總編輯,品質工程(田口方法),中華民國品質學會,ISBN 957-8914-08-3, 2000.
評分標準
期中Presentation…………………20% 期末Presentation…………………20% 期末報告…………………………… 25% 期末考……………………………….. 3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7
以介紹實驗規劃與設計之原理及技術為主,同時將讓學生充分了解進入研究所後所面臨題目選定、文獻蒐集、文獻篩選、及論文撰寫方面該注意事項及應具備之能力。 (大四生限五年一貫生選修)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主題一實驗規劃概述 為何要唸研究所? 如何進行實驗規劃 目標選定研究架構規劃 文獻蒐集及閱讀研究 論文撰寫 校內電子資源使用說明會(配合圖資館規劃日期,4hrs) 主題二 - 田口式設計法 第1章 田口方法概述 (Taguchi Method Overview) 第2章 實驗計劃法 (Design of Experiments) 第2-1章 直交表的應用 (Application of Taguchi Method) 第3章 品質計量法 (Measure of Quality) 主題三 - 統計在環工之應用 Chapter 1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Statistics Chapter 2 A Brief Review of Statistics Chapter 4 Smoothing Data Chapter 6 External Reference Distributions Chapter 9 Accuracy, Bias, and Precision of Measurements Chapter 10 Precision of Calculated Values Chapter 11 Laboratory Quality Assurance Chapter 14 Limit of Detection Chapter 15 Analyzing Censored Data Chapter 23 Sizing the Experiments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1. Berthoux and Brown, Statistics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 2nd Editions. CRC Press LLC. 2002. 2. 李輝煌著,田口方法 – 品質設計的原理與實務,高立圖書公司, 2008. 參考書 1. 畢恆達著,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台北學富, ISBN 986-7840-69-0, 2006 2. 鍾清章總編輯,品質工程(田口方法),中華民國品質學會,ISBN 957-8914-08-3, 2000.
評分標準
期中Presentation…………………20% 期末Presentation…………………20% 期末報告…………………………… 25% 期末考……………………………….. 3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7
108-1_專題討論(1)
教學目標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於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之重視,在工程建設開發亦逐漸重視人為建設與生態環境相互整合,期大幅降低對自然生態之影響與干擾。本課程透過個別主題單元引用生態學原理與實務經驗,提供學生學習工程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元素之相關知識與操作工具,養成學生具有生態敏感度及掌握生態與工程相互溝通對話能力,開拓學生未來在規劃設計作業中融入生態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內容及規定概述 第2週 鳥類與環境棲地的關係及案例分享 第3週 基礎鳥類調查方法與辨識 第4週 都市藍綠帶網絡與生態—以愛河流域為例 第5週 公園開發與名眾參與---以衛武營公園為例 第6週 台南濕地保育與工程開發案例 第7週 二仁溪河川整治與生態復育 第8週 自然溪流(棲地)存在的價值 第9週 工程與生態個案探討 第10週 期中考 第11週 批判性思考Ⅰ 第12週 批判性思考Ⅱ 第13週 批判性思考Ⅲ 第14週 土壤地下水法律實務(何嘉昇律師) 第15週 專題演講(葉欣誠教授) 第16週 廢棄物資源回收Ⅰ 第17週 廢棄物資源回收Ⅱ 第18週 1/13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週邀請之專家學者提供或指定
評分標準
1.心得報告(70%) 請於每場演講後一週內繳交,以12pt打字並列印於A4紙張 2.出席率(20%) 3.課堂討論(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26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於環境保護及生態保育之重視,在工程建設開發亦逐漸重視人為建設與生態環境相互整合,期大幅降低對自然生態之影響與干擾。本課程透過個別主題單元引用生態學原理與實務經驗,提供學生學習工程規劃設計中融入生態元素之相關知識與操作工具,養成學生具有生態敏感度及掌握生態與工程相互溝通對話能力,開拓學生未來在規劃設計作業中融入生態視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5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內容及規定概述 第2週 鳥類與環境棲地的關係及案例分享 第3週 基礎鳥類調查方法與辨識 第4週 都市藍綠帶網絡與生態—以愛河流域為例 第5週 公園開發與名眾參與---以衛武營公園為例 第6週 台南濕地保育與工程開發案例 第7週 二仁溪河川整治與生態復育 第8週 自然溪流(棲地)存在的價值 第9週 工程與生態個案探討 第10週 期中考 第11週 批判性思考Ⅰ 第12週 批判性思考Ⅱ 第13週 批判性思考Ⅲ 第14週 土壤地下水法律實務(何嘉昇律師) 第15週 專題演講(葉欣誠教授) 第16週 廢棄物資源回收Ⅰ 第17週 廢棄物資源回收Ⅱ 第18週 1/13 期末考週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週邀請之專家學者提供或指定
評分標準
1.心得報告(70%) 請於每場演講後一週內繳交,以12pt打字並列印於A4紙張 2.出席率(20%) 3.課堂討論(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26
108-1_結構動力學
教學目標
從單自由度系統動力系統切入,延伸到多自由度系統,並探討模態分析方法,讓學生熟悉結構動力系統之特性,具備時域和頻域分析方法與耐震設計理念的相關能力。主要目標包含: a. 學生需暸解單自由度動力系統之特性 b. 學生需暸解多自由度動力系統之特性 c. 學生需暸解矩陣運算、模態疊加、分離變數法的觀念 d. 培養學生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e. 培養學生持續學習、循規蹈矩的習慣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第1週 Introduction & Analysis of free vibration 第2週 Analysis of free vibration 第3週 Response to Harmonic loading 第4週 Response to periodic loading 第5週 Double Ten Festival 第6週 Response to implusive loading 第7週 1st midterm exam 第8週 Response to general dynamic loading:superposition method 第9週 Response to general dynamic loading:superposition method 第10週 Response to General Dynamic Loading: Step-by-Step Methods 第11週 Generalized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s 2.multiple degree of freedom 第12週 Formulation of the MDOF Equations of Motion 第13週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Property Matrices 第14週 2nd midterm exam 第15週 "Undamped Free Vibrations Analysis of Dynamic Response — Using Superposition" 第16週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 第17週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 第18週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1.教科書: (1)Dynamic of structures, R. W. Clough & J. Penzien, McGrall Hill. 2.參考書: (1)Dynamic of structures,A. K. Chopra, Prentic Hall. (2)結構動力學,洪朝吉,文笙書局。 (3)結構動力學精解,歐陽,文笙書局。 (4)基礎結構動力(上)、(下),林永盛,文笙書局。
評分標準
第1次期中考:20% 第2次期中考:20% 期末考:30% 作業: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4
從單自由度系統動力系統切入,延伸到多自由度系統,並探討模態分析方法,讓學生熟悉結構動力系統之特性,具備時域和頻域分析方法與耐震設計理念的相關能力。主要目標包含: a. 學生需暸解單自由度動力系統之特性 b. 學生需暸解多自由度動力系統之特性 c. 學生需暸解矩陣運算、模態疊加、分離變數法的觀念 d. 培養學生發掘、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e. 培養學生持續學習、循規蹈矩的習慣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第1週 Introduction & Analysis of free vibration 第2週 Analysis of free vibration 第3週 Response to Harmonic loading 第4週 Response to periodic loading 第5週 Double Ten Festival 第6週 Response to implusive loading 第7週 1st midterm exam 第8週 Response to general dynamic loading:superposition method 第9週 Response to general dynamic loading:superposition method 第10週 Response to General Dynamic Loading: Step-by-Step Methods 第11週 Generalized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s 2.multiple degree of freedom 第12週 Formulation of the MDOF Equations of Motion 第13週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Property Matrices 第14週 2nd midterm exam 第15週 "Undamped Free Vibrations Analysis of Dynamic Response — Using Superposition" 第16週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 第17週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 第18週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1.教科書: (1)Dynamic of structures, R. W. Clough & J. Penzien, McGrall Hill. 2.參考書: (1)Dynamic of structures,A. K. Chopra, Prentic Hall. (2)結構動力學,洪朝吉,文笙書局。 (3)結構動力學精解,歐陽,文笙書局。 (4)基礎結構動力(上)、(下),林永盛,文笙書局。
評分標準
第1次期中考:20% 第2次期中考:20% 期末考:30% 作業: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4
108-1_測量學實習
教學目標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已修畢土環系測量學,且成績60分以上,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33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已修畢土環系測量學,且成績60分以上,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33
108-1_環境工程單元操作實驗
教學目標
This is an advanced cours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principle of waste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They also can operate the pilot scale reactor to learn the operation technology.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7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of unit operation Week 2 Guide of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Week 3 Guide of flotation Week 4 Guide of ion exchange Week 5 Guide of activated adsorption Week 6 Guide of fluidized bed Week 7 Guide of rotary kiln Week 8 Experiment of jar test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Experiment of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Week 11 Experiment of ion exchange Week 12 Experiment of activated adsorption (Ⅰ) Week 13 Experiment of activated adsorption (Ⅱ) Week 14 Experiment of fluidized bed Week 15 Experiment of fluidized bed incineration Week 16 Experiment of rotary kiln (Ⅰ) Week 17 Experiment of rotary kiln (Ⅱ) incineration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Handout of unit operation, CEE.
評分標準
Class participation 10%、Midterm 40%、Experimental report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11
This is an advanced course fo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principle of waste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They also can operate the pilot scale reactor to learn the operation technology.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7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Introduction of unit operation Week 2 Guide of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Week 3 Guide of flotation Week 4 Guide of ion exchange Week 5 Guide of activated adsorption Week 6 Guide of fluidized bed Week 7 Guide of rotary kiln Week 8 Experiment of jar test Week 9 Midterm exam Week 10 Experiment of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Week 11 Experiment of ion exchange Week 12 Experiment of activated adsorption (Ⅰ) Week 13 Experiment of activated adsorption (Ⅱ) Week 14 Experiment of fluidized bed Week 15 Experiment of fluidized bed incineration Week 16 Experiment of rotary kiln (Ⅰ) Week 17 Experiment of rotary kiln (Ⅱ) incineration Week 18 Final exam
教科書/參考書
Handout of unit operation, CEE.
評分標準
Class participation 10%、Midterm 40%、Experimental report 5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11
108-1_設計思考
教學目標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近年來各國企業、教育組織常用來創新,以及發掘未知問題、解決商業問題的方法論,也是史丹佛大學d.school(創新學院)有名的課程。這門課程將介紹設計思考入門的基本觀念、創新的方法與步驟,並搭配實作體驗工作坊的方式,培養創新應具備的觀察、同理心基本能力,以人為本發掘全球、社會共同面對的風險、威脅、複雜問題與挑戰,以及透過跨域分組討論及一套有系統、邏輯的思考方法,改變思維,跳脫學院專業訓練的思維籬笆、打破框架進行思考,深入分析問題關鍵成因,創意發想解決問題,最後,能依照設計思考的流程,並結合創新競賽的主題,一步步完成設計專案,提案解決關切的社會問題參與競賽。
<教學目標> 1.具備設計思考基本觀念。
2.能認識與運用設計思考與創新工具,增加思考的廣度與深度。
3.能相信自己有創意,勇於嘗試與行動。
4.具有聯想能力,即使是乍看不相關聯的事物,也能發現關聯性與社會網絡關係。
5.能與不同領域的人對話合作與解決衝突,提早體驗未來職場與他人互動。
6.能克服面對未知的恐懼,了解堅持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並實際完成預定任務。
7.能內化所學,運用設計思考的流程,完成設計專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採做中學、專案導向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課程學生將分組,小組合作學習課程內容,每週內容與進度如下:
第一週 課程介紹、團隊分組
第二週 快速體驗設計思考的原型設計競賽
第三週 設計思考介紹與創新案例
第四週 團隊合作設計面對的挑戰
第五週 遊戲式認識全球問題與危機(業師,視業師時間調整週次)
第六週 觀察、同理心訓練
第七週 場域觀察
第八週 提問能力與好奇心訓練力
第九週 人物誌
第十週 使用者旅程地圖
第十一週 期中報告
第十二週 腦力激盪、創意發想工具(啟發矩陣表)
第十三週 創新工具(TRIZ)
第十四週 創意發想提案檢核、商業模式檢核
第十五週 快速原型體驗
第十六週 測試回饋
第十七週 商業模式檢核方案調整與概念原型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親子天下》編輯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DFC台灣團隊 (2017)。設計思考:從教育開始的破框思維,台北:天下。
2.Ellen Lupton(2012)。圖解設計思考:好設計,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林育如譯)。台北:商周。
3.Tim Brown(2010)。設計思考改造世界(吳莉君譯)。台北:聯經。
4.感玩團隊(2012)。史丹佛改造人生的創意課︰這個世界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乖乖牌!一堂價值9000美元的課,教你用設計思考破關,解決所有人生難題!。台北:平安。
5.Bruce Hanington、Bella Martin(2012)。設計的方法:100個分析難題,跟成功商品取經,讓設計更棒、更好的有效方法(趙慧芬、林潔盈、吳莉君譯)。
台北:原點。 6.Tom Kelley(2008)。決定未來的10種人:10種創新,10個未來/你屬於哪一種?(林茂昌譯)。台北:大塊文化。
7. Peter H. Diamandis, Steven Kotler(2016)。膽大無畏:這10年你最不該錯過的商業科技新趨勢,創業、工作、投資、人才育成的指數型藍圖(吳書榆譯)。台北:天下文化。
評分標準
*課程使用京都大學Bookroll系統閱讀教材
*課程需全程出席(若有特殊狀況請事先請假),將依照課程參與團隊討論、貢獻個人觀點與工作分攤等狀況、團隊成員的評價,以及設計專業的完整度,進行評分。
*使用平台系統、課堂參與討論及完成課程報告或作業(上課結束即繳交)40%
*期末分組報告(50%)(老師、全班同學互評) *同組團隊成員互評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76
修課人數
40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近年來各國企業、教育組織常用來創新,以及發掘未知問題、解決商業問題的方法論,也是史丹佛大學d.school(創新學院)有名的課程。這門課程將介紹設計思考入門的基本觀念、創新的方法與步驟,並搭配實作體驗工作坊的方式,培養創新應具備的觀察、同理心基本能力,以人為本發掘全球、社會共同面對的風險、威脅、複雜問題與挑戰,以及透過跨域分組討論及一套有系統、邏輯的思考方法,改變思維,跳脫學院專業訓練的思維籬笆、打破框架進行思考,深入分析問題關鍵成因,創意發想解決問題,最後,能依照設計思考的流程,並結合創新競賽的主題,一步步完成設計專案,提案解決關切的社會問題參與競賽。
<教學目標> 1.具備設計思考基本觀念。
2.能認識與運用設計思考與創新工具,增加思考的廣度與深度。
3.能相信自己有創意,勇於嘗試與行動。
4.具有聯想能力,即使是乍看不相關聯的事物,也能發現關聯性與社會網絡關係。
5.能與不同領域的人對話合作與解決衝突,提早體驗未來職場與他人互動。
6.能克服面對未知的恐懼,了解堅持完成一件事的重要性,並實際完成預定任務。
7.能內化所學,運用設計思考的流程,完成設計專案。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採做中學、專案導向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課程學生將分組,小組合作學習課程內容,每週內容與進度如下:
第一週 課程介紹、團隊分組
第二週 快速體驗設計思考的原型設計競賽
第三週 設計思考介紹與創新案例
第四週 團隊合作設計面對的挑戰
第五週 遊戲式認識全球問題與危機(業師,視業師時間調整週次)
第六週 觀察、同理心訓練
第七週 場域觀察
第八週 提問能力與好奇心訓練力
第九週 人物誌
第十週 使用者旅程地圖
第十一週 期中報告
第十二週 腦力激盪、創意發想工具(啟發矩陣表)
第十三週 創新工具(TRIZ)
第十四週 創意發想提案檢核、商業模式檢核
第十五週 快速原型體驗
第十六週 測試回饋
第十七週 商業模式檢核方案調整與概念原型
第十八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親子天下》編輯部, 台大創新設計學院, DFC台灣團隊 (2017)。設計思考:從教育開始的破框思維,台北:天下。
2.Ellen Lupton(2012)。圖解設計思考:好設計,原來是這樣「想」出來的!(林育如譯)。台北:商周。
3.Tim Brown(2010)。設計思考改造世界(吳莉君譯)。台北:聯經。
4.感玩團隊(2012)。史丹佛改造人生的創意課︰這個世界不需要按部就班的乖乖牌!一堂價值9000美元的課,教你用設計思考破關,解決所有人生難題!。台北:平安。
5.Bruce Hanington、Bella Martin(2012)。設計的方法:100個分析難題,跟成功商品取經,讓設計更棒、更好的有效方法(趙慧芬、林潔盈、吳莉君譯)。
台北:原點。 6.Tom Kelley(2008)。決定未來的10種人:10種創新,10個未來/你屬於哪一種?(林茂昌譯)。台北:大塊文化。
7. Peter H. Diamandis, Steven Kotler(2016)。膽大無畏:這10年你最不該錯過的商業科技新趨勢,創業、工作、投資、人才育成的指數型藍圖(吳書榆譯)。台北:天下文化。
評分標準
*課程使用京都大學Bookroll系統閱讀教材
*課程需全程出席(若有特殊狀況請事先請假),將依照課程參與團隊討論、貢獻個人觀點與工作分攤等狀況、團隊成員的評價,以及設計專業的完整度,進行評分。
*使用平台系統、課堂參與討論及完成課程報告或作業(上課結束即繳交)40%
*期末分組報告(50%)(老師、全班同學互評) *同組團隊成員互評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76
修課人數
40
108-1_分析化學
教學目標
To introduce water chemistry, kinetics, and water analysi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2. statistics 3.acid base analytical chemistry 4. complex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5. precipit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6. oxidation reduc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7. environmental ethics 8. related topics
教科書/參考書
實用環境工程化學 葉琮裕 東華書局
評分標準
quiz and presence 25% midterm(I) 25% midterm(II) 25% final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25
To introduce water chemistry, kinetics, and water analysi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2. statistics 3.acid base analytical chemistry 4. complex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5. precipita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6. oxidation reduction analytical chemistry 7. environmental ethics 8. related topics
教科書/參考書
實用環境工程化學 葉琮裕 東華書局
評分標準
quiz and presence 25% midterm(I) 25% midterm(II) 25% final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25
108-1_施工法
教學目標
本課程之目的,在說明各主要土木工程類型之施工方法與原理,讓學生對工程實務有進一步的認識,增進學生的就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施工規劃
2. 假設工程
3. 基礎工程
4. 土方工程
5. 混凝土工程
6. 橋梁工程
7. 隧道工程
8. 軌道工程
9. 道路工程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汪之,土木施工學(上,中,下),大中國圖書公司,1993
林金面,土木施工學,文笙書局,2017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課程參與度及出席狀況) 15% , 短講 15% , 期末報告 40% , 期中及期末考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26
本課程之目的,在說明各主要土木工程類型之施工方法與原理,讓學生對工程實務有進一步的認識,增進學生的就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施工規劃
2. 假設工程
3. 基礎工程
4. 土方工程
5. 混凝土工程
6. 橋梁工程
7. 隧道工程
8. 軌道工程
9. 道路工程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汪之,土木施工學(上,中,下),大中國圖書公司,1993
林金面,土木施工學,文笙書局,2017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課程參與度及出席狀況) 15% , 短講 15% , 期末報告 40% , 期中及期末考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26
108-1_鋼結構設計
教學目標
本課程主要教授學生瞭解土木工程中最基本之設計學理與規範要求,包括ASD與LRFD兩種設計方式,並深入探討鋼結構桿件的細部設計學理,建立鋼結構之正確設計理念,以使得實務與理論兼籌並重。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緒論(1週) 2. 鋼結構設計規範(3週) 3. 拉力桿件(2週) 4. 壓力桿件(2週) 5. 梁(2週) 6. 梁柱(2週) 7. 接合(2週) 8. 鋼材(2週)
修課同學須能全程配合校外參訪活動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
“ 鋼構造性能設計” 桑村仁著 共立出版社
“Structural Steel Design-LRFD Method” by Jack C. McCormac,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Basic Steel Design” by Bruce G. Johnston E.J. Lin T.V. Galambos, Prentice-Hall
“Structural Steel Design-LRFD” by Thomas Burns, Jdelmar Publisher AISC.
ASD Design Manual
LRFD Design Manual
評分標準
平時考核10%,期中考40%,期未考50%
平時考核以課堂報告、作業演習、上課態度與出席率為主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37
本課程主要教授學生瞭解土木工程中最基本之設計學理與規範要求,包括ASD與LRFD兩種設計方式,並深入探討鋼結構桿件的細部設計學理,建立鋼結構之正確設計理念,以使得實務與理論兼籌並重。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緒論(1週) 2. 鋼結構設計規範(3週) 3. 拉力桿件(2週) 4. 壓力桿件(2週) 5. 梁(2週) 6. 梁柱(2週) 7. 接合(2週) 8. 鋼材(2週)
修課同學須能全程配合校外參訪活動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
“ 鋼構造性能設計” 桑村仁著 共立出版社
“Structural Steel Design-LRFD Method” by Jack C. McCormac,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Basic Steel Design” by Bruce G. Johnston E.J. Lin T.V. Galambos, Prentice-Hall
“Structural Steel Design-LRFD” by Thomas Burns, Jdelmar Publisher AISC.
ASD Design Manual
LRFD Design Manual
評分標準
平時考核10%,期中考40%,期未考50%
平時考核以課堂報告、作業演習、上課態度與出席率為主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37
108-1_環境微生物
教學目標
To understand microbial and pollutant degradation mechanism To introduce sewerage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soil as well groundwater biological proces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2. Classification 3. Microbial growth 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4. biochemical cycle (carbon, nitrogen, and sulfur cycle) 5. pollutant and microbiological relationship 6. heavy metal and microbiological relationship 7. indicator 8.disifection 9. wastewater microbiology 10. soil microbiology 11. environmental ethics 12. related topics
教科書/參考書
廢污水創新處理與再生
評分標準
Quiz and presence 25% midterm(I) 25% midterm(II) 25% final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36
To understand microbial and pollutant degradation mechanism To introduce sewerage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es and soil as well groundwater biological proces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2. Classification 3. Microbial growth 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 4. biochemical cycle (carbon, nitrogen, and sulfur cycle) 5. pollutant and microbiological relationship 6. heavy metal and microbiological relationship 7. indicator 8.disifection 9. wastewater microbiology 10. soil microbiology 11. environmental ethics 12. related topics
教科書/參考書
廢污水創新處理與再生
評分標準
Quiz and presence 25% midterm(I) 25% midterm(II) 25% final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36
108-1_土壤及地下水復育工程
教學目標
1. To introduce underground pollutant transfer mechanisms and research local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2. To understand heavy metal and organic pollutant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approach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2. Pollutant properties and transfer mechanisms 3.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principles 4. Paddy field heavy metal remediation case studies 5. Gas station and industrial storage tanks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mediation case studies 6.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mediation 7. Biological remediation 8. Related topics
教科書/參考書
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 葉琮裕 東華書局
評分標準
Quiz and presence 25% midterm (I) 25% midterm (II) 25% final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15
1. To introduce underground pollutant transfer mechanisms and research local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soil and 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2. To understand heavy metal and organic pollutant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approach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2. Pollutant properties and transfer mechanisms 3. Soil and groundwater remediation principles 4. Paddy field heavy metal remediation case studies 5. Gas station and industrial storage tanks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and remediation case studies 6.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mediation 7. Biological remediation 8. Related topics
教科書/參考書
土壤及地下水整治技術 葉琮裕 東華書局
評分標準
Quiz and presence 25% midterm (I) 25% midterm (II) 25% final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15
108-1_專題研究(一)
教學目標
透過主題之設定,使同學學習相關研究或規劃從目標訂定、實驗設計、執行操作、成果評估及修正改善等各階段所需具備之各項知識,並建立獨立研究或團隊工作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請注意: 1. 本課程須選定指導老師,並繳交指導老師確認單(請至系網頁下載填寫),如無指導老師則無期末成績。 2. 本課程須修滿一年(上下學期各一次)始可獲得3學分,如僅修一學期則不列入畢業學分。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評分標準
由各指導老師評定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1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0
透過主題之設定,使同學學習相關研究或規劃從目標訂定、實驗設計、執行操作、成果評估及修正改善等各階段所需具備之各項知識,並建立獨立研究或團隊工作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請注意: 1. 本課程須選定指導老師,並繳交指導老師確認單(請至系網頁下載填寫),如無指導老師則無期末成績。 2. 本課程須修滿一年(上下學期各一次)始可獲得3學分,如僅修一學期則不列入畢業學分。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評分標準
由各指導老師評定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1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