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_再生能源憑證制度:理論與實務
教學目標
1. 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制度(Taiwan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T-REC)已於2017年正式上路,對於這個制度背後發展的理論基礎、國外實務經驗、以及對台灣能源政策之影響,皆是一個全新的經驗。在台灣,這個領域不論是對環境管理、能源政策、綠色經濟等,皆會帶來新的影響,進而創造新的產業與研究內容。因此,本課程針對國內外再生能源憑證做學理與實務應用的深入介紹,並結合校外實作課程,培養國內在這一全新領域的專業人才。
2.本學期課程配合2020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舉辦,課程中教學習如何計算估計本次本次全大運的碳排量,並提出碳中和之可行方法。
3.本課程為本校創新學院與工學院合開"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核心選修課程。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氣候變遷歷史與再生能源憑證制度概念介紹
第3週: 由碳權到再生能源憑證I-REC:外加性探討
第4週: 綠電市場自由化之展望
第5週: 台灣綠色電力發展之配套與對策
第6週: 綠電憑證與品質標籤
第7週: 電力排放係數與再生能源憑證
第8週: 再生能源憑證與碳權之比較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憑證與溫室氣體間接排放源最佳可行技術
第11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
第12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I)
第13週: I-REC的第三方查核機制
第14週: I-REC的第三方查核實務
第15週: T-REC申請流程與衍伸議題
第16週: 就業市場/碳專業人員新商機
第17週: 期末報告
第18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期中考(20%)、作業(20%)、報告(50%)、上課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876
修課人數
7
1. 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制度(Taiwan Renewable Energy Certificate, T-REC)已於2017年正式上路,對於這個制度背後發展的理論基礎、國外實務經驗、以及對台灣能源政策之影響,皆是一個全新的經驗。在台灣,這個領域不論是對環境管理、能源政策、綠色經濟等,皆會帶來新的影響,進而創造新的產業與研究內容。因此,本課程針對國內外再生能源憑證做學理與實務應用的深入介紹,並結合校外實作課程,培養國內在這一全新領域的專業人才。
2.本學期課程配合2020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舉辦,課程中教學習如何計算估計本次本次全大運的碳排量,並提出碳中和之可行方法。
3.本課程為本校創新學院與工學院合開"再生能源科技管理與應用微學程"之核心選修課程。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第2週: 氣候變遷歷史與再生能源憑證制度概念介紹
第3週: 由碳權到再生能源憑證I-REC:外加性探討
第4週: 綠電市場自由化之展望
第5週: 台灣綠色電力發展之配套與對策
第6週: 綠電憑證與品質標籤
第7週: 電力排放係數與再生能源憑證
第8週: 再生能源憑證與碳權之比較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憑證與溫室氣體間接排放源最佳可行技術
第11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
第12週: I-REC的市場交易實務(II)
第13週: I-REC的第三方查核機制
第14週: I-REC的第三方查核實務
第15週: T-REC申請流程與衍伸議題
第16週: 就業市場/碳專業人員新商機
第17週: 期末報告
第18週: 期末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講義
評分標準
期中考(20%)、作業(20%)、報告(50%)、上課表現(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876
修課人數
7
108-2_隔震與被動消能系統
教學目標
1.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base-isolation and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
簡介隔震與被動消能系統設計所需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之基本觀念
2. Helping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esign process of special structures in Taiwan and the relevant building codes and design guidelines
增進同學對於台灣特殊建築結構設計之各項設計規範與法令之瞭解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Review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覆習工程力學與結構動力
2. Introduction to numerical integration and the accuracy 簡介數值積分與精度
3. Introduction to seismic response spectra of structures and the applications
簡介結構受震反應譜與工程應用
4. Simulation of seismic responses for base-isolation systems
隔震系統受震反應模擬
5. Simulation of seismic responses for passive energy-dissipation systems
被動消能系統受震反應模擬
6. Case studies of advanced structural systems in Taiwan
案例研究-臺灣先進結構系統
教科書/參考書
Handouts
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participation 20% + take-home assignments 40% + mid-term and final exam 40%
課程參與*20%+課後演習*40%+期中期末考*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5
1.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base-isolation and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
簡介隔震與被動消能系統設計所需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之基本觀念
2. Helping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design process of special structures in Taiwan and the relevant building codes and design guidelines
增進同學對於台灣特殊建築結構設計之各項設計規範與法令之瞭解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Review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and structural dynamics
覆習工程力學與結構動力
2. Introduction to numerical integration and the accuracy 簡介數值積分與精度
3. Introduction to seismic response spectra of structures and the applications
簡介結構受震反應譜與工程應用
4. Simulation of seismic responses for base-isolation systems
隔震系統受震反應模擬
5. Simulation of seismic responses for passive energy-dissipation systems
被動消能系統受震反應模擬
6. Case studies of advanced structural systems in Taiwan
案例研究-臺灣先進結構系統
教科書/參考書
Handouts
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participation 20% + take-home assignments 40% + mid-term and final exam 40%
課程參與*20%+課後演習*40%+期中期末考*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5
108-2_地震及防災工程
教學目標
This course introduces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s. Covers strong ground motion measurements,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ground response analysis, dynamic soil properties, liquefacti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eismic slope stability, and seismic design of retaining structures. Application of commercial software for earthquake analysis and immediate disaster response is introduced and emphasized.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地震與防災工程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Week Topics
1、 Introduction, Fundamentals of Vibration
2、 Free and Forced Vibrations, with and without Damping (including solutions)
3、 Foundation – Vibrations / Foundation - Bearing Capacity Considering Earthquake Loading / 1D Wave Propagation
4、 Resonant Column Device /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for Gmax
5、 2D Wave Propagation /Cyclic Behavior of Soils/ Lab and In-Situ Tests
6、 Soil Models for Cyclic Loading(1)/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7、 Seismic Slope Instability/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s
8、 Soil Liquefaction/ Response and Liquefaction of Ocean Bed Subject to Wave Loading
9、 Midterm Exams
10、 Soil Models for Cyclic Loading (2)
11、 Composite Breakwater/Caisson under Water Wave Impact
12、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 USGS Earthquake Hazards Program
13、 Visit to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 of Kaohsiung City
14、 Earthquake Risk Analysis - Taiwan Earthquake Loss Evaluation System (TELES)
15、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Earthquake Sensor
16、 Design of Seismic Disaster Prevention Campus
17、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System in NUK
18、 Exhibition & Presentation
教科書/參考書
1.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Kramer, S.L., Prentice Hall, Inc., 653 pp., 1996.
2. Principles of Soil Dynamics, Das, B.M., PWS Publishing Company, 592 pp., 1993.
評分標準
Mid-Term Exam 25%
Final Exam 25%
Homework 25%
Attendance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1
This course introduces seismology and earthquakes. Covers strong ground motion measurements,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ground response analysis, dynamic soil properties, liquefaction,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eismic slope stability, and seismic design of retaining structures. Application of commercial software for earthquake analysis and immediate disaster response is introduced and emphasized.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地震與防災工程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Week Topics
1、 Introduction, Fundamentals of Vibration
2、 Free and Forced Vibrations, with and without Damping (including solutions)
3、 Foundation – Vibrations / Foundation - Bearing Capacity Considering Earthquake Loading / 1D Wave Propagation
4、 Resonant Column Device /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for Gmax
5、 2D Wave Propagation /Cyclic Behavior of Soils/ Lab and In-Situ Tests
6、 Soil Models for Cyclic Loading(1)/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7、 Seismic Slope Instability/ Earth Retaining Structures
8、 Soil Liquefaction/ Response and Liquefaction of Ocean Bed Subject to Wave Loading
9、 Midterm Exams
10、 Soil Models for Cyclic Loading (2)
11、 Composite Breakwater/Caisson under Water Wave Impact
12、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 USGS Earthquake Hazards Program
13、 Visit to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er of Kaohsiung City
14、 Earthquake Risk Analysis - Taiwan Earthquake Loss Evaluation System (TELES)
15、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Earthquake Sensor
16、 Design of Seismic Disaster Prevention Campus
17、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Disaster Prevention Information System in NUK
18、 Exhibition & Presentation
教科書/參考書
1. Geotechnical Earthquake Engineering, Kramer, S.L., Prentice Hall, Inc., 653 pp., 1996.
2. Principles of Soil Dynamics, Das, B.M., PWS Publishing Company, 592 pp., 1993.
評分標準
Mid-Term Exam 25%
Final Exam 25%
Homework 25%
Attendance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1
108-2_工程管理實務
教學目標
對營建工程各項施工圖表、進度排程及建管作業之說明,以決定工程進度與執行效率的首要準則; 淺談施工要領,為各項工程擬定施工要領,並談述工法施行常見之問題與對策,解決工地現場難題的技巧。 特運用建築風水體現對環境的感知與心理需求,用科學的方法剖析人為因素、環境選擇、建築營造、風險評估等等,追求各專業的和諧共存,操作過程啟用衛星地圖與相關圖資,呈現了創新的共構模式,來滿足實際需求。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實際操作-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單元 工地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單元 工地環境風險評估 第三單元 (易經)哲理之基本概念 第四單元 環境評估影響因子之推演 第五單元 工安之發生與對策 第六單元 工地實務分析 第七單元 校外工地參訪
教科書/參考書
1.施工計畫與管理(詹氏出版社) 2.2020年陽宅風水指南(瑞成書局出版) 3.胡肇台建築風水實踐案例(瑞成書局出版)
評分標準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27
對營建工程各項施工圖表、進度排程及建管作業之說明,以決定工程進度與執行效率的首要準則; 淺談施工要領,為各項工程擬定施工要領,並談述工法施行常見之問題與對策,解決工地現場難題的技巧。 特運用建築風水體現對環境的感知與心理需求,用科學的方法剖析人為因素、環境選擇、建築營造、風險評估等等,追求各專業的和諧共存,操作過程啟用衛星地圖與相關圖資,呈現了創新的共構模式,來滿足實際需求。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實際操作-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單元 工地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單元 工地環境風險評估 第三單元 (易經)哲理之基本概念 第四單元 環境評估影響因子之推演 第五單元 工安之發生與對策 第六單元 工地實務分析 第七單元 校外工地參訪
教科書/參考書
1.施工計畫與管理(詹氏出版社) 2.2020年陽宅風水指南(瑞成書局出版) 3.胡肇台建築風水實踐案例(瑞成書局出版)
評分標準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27
108-2_建築結構檢測
教學目標
本課程包括基礎工程檢測鑒定與加固、混凝土結構的檢測鑒定與加固、砌體結構的檢測鑒定與加固、鋼結構的檢測鑒定與加固、抗震與火災結構檢測鑒定與加固等,提供學生未來從事結構檢測鑒定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相關工作的參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3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5
本課程包括基礎工程檢測鑒定與加固、混凝土結構的檢測鑒定與加固、砌體結構的檢測鑒定與加固、鋼結構的檢測鑒定與加固、抗震與火災結構檢測鑒定與加固等,提供學生未來從事結構檢測鑒定的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相關工作的參考。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3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5
108-2_室內空氣品質
教學目標
室內空氣品質是老師的專長,室內空氣品質與大家健康息息相關。台灣目前也是全球第二個通過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國家,且已經開始實行。老師這幾年也投入不少時間在台灣相關教材的編撰或審查及現場輔導,過去的SARS及最近的COVID-19(新冠肺炎)都和這門課學到的知識相關。這門課學習到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你守護你和你家人一輩子的健康。 (1)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broad field of indoor air quality, (2)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specific indoor air pollutants and their sources, particularly as related to gaseous pollutants, (3)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affect emissions to indoor environments, (4)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that affect the fate of gaseous indoor pollutants, (5) provide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tools that will allow them to predict the levels, fate, and potential impact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n buildings, (6)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ol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Introduction - Importance and impacts of indoor air quality - Comparis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atmospheres Fundamental Principles - Units of measurement - Reactor models - Important variables Constituents of Indoor Air - Inorganic Gases (H2O, CO2, CO, NOx, NH3, HNO3, HONO, O3, Rn) - Organic Gases (VOCs and Carbonyls) Exposure Analysis -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gaseous pollutants - Inhalation/exhalation quant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 Personal exposure concentration - Intake fraction Interactions with Indoor Surfaces: Chemical Reactions -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 Sorption kinetics: non-porous materials/ porous materials Interactions with Indoor Surfaces: Chemical Reaction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 Deposition velocity - Deposition theory - Reaction probability - Some observed by-products of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zone-Initiated Homogeneous Chemistry in Building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mono and bi-molecular reactions in building environments) - Ozone-NOx chemistry - Ozone-alkene chemistry - Hydroxyl radical yields and chemistry Emission Sources - Importance of indoor sources of gaseous pollutants - Building materials; Architectural coatings; Consumer products; Indoor water; Electronic equipments; Bio-organisms; Soil vapor intrusion (focus on Radon) Combustion Source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combustion stoichiometry and mechanisms for pollutant formation) - Stoves; Space heaters;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Candles (scented and unscente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Gaseous Pollutants - Reduction of emissions - Bake-out strategies - Improved ventilation strategies - Reduced indoor air chemistry - Control by adsorption processes - Other
教科書/參考書
No one text covers all of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course. Several reference texts may be useful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are listed below. Lidia Morawska, Tunga Salthammer, Indoor Environment: Airborne Particles and Settled Dust, WILEY VCH(2004). Spengler, J. D.; Samet, J. M; McCarthy, J. F., Indoor air quality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2000) Hinds, W.C., Aerosol technology: properties, behavior, and measurement of airborne particles, New York: Wiley (1999). Journal articles from Indoor Ai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and so on.
評分標準
Attendance 10 % Exam 45% Term Project 4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8
室內空氣品質是老師的專長,室內空氣品質與大家健康息息相關。台灣目前也是全球第二個通過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國家,且已經開始實行。老師這幾年也投入不少時間在台灣相關教材的編撰或審查及現場輔導,過去的SARS及最近的COVID-19(新冠肺炎)都和這門課學到的知識相關。這門課學習到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你守護你和你家人一輩子的健康。 (1)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broad field of indoor air quality, (2)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specific indoor air pollutants and their sources, particularly as related to gaseous pollutants, (3)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affect emissions to indoor environments, (4)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that affect the fate of gaseous indoor pollutants, (5) provide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tools that will allow them to predict the levels, fate, and potential impact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n buildings, (6)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rol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reduce the impacts of gaseous pollutants in indoor environment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5.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Introduction - Importance and impacts of indoor air quality - Comparison of indoor and outdoor atmospheres Fundamental Principles - Units of measurement - Reactor models - Important variables Constituents of Indoor Air - Inorganic Gases (H2O, CO2, CO, NOx, NH3, HNO3, HONO, O3, Rn) - Organic Gases (VOCs and Carbonyls) Exposure Analysis - Huma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gaseous pollutants - Inhalation/exhalation quantities and characteristics - Personal exposure concentration - Intake fraction Interactions with Indoor Surfaces: Chemical Reactions -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cesses - Sorption kinetics: non-porous materials/ porous materials Interactions with Indoor Surfaces: Chemical Reaction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 Deposition velocity - Deposition theory - Reaction probability - Some observed by-products of heterogeneous reactions Ozone-Initiated Homogeneous Chemistry in Building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mono and bi-molecular reactions in building environments) - Ozone-NOx chemistry - Ozone-alkene chemistry - Hydroxyl radical yields and chemistry Emission Sources - Importance of indoor sources of gaseous pollutants - Building materials; Architectural coatings; Consumer products; Indoor water; Electronic equipments; Bio-organisms; Soil vapor intrusion (focus on Radon) Combustion Sources - Conceptual development (combustion stoichiometry and mechanisms for pollutant formation) - Stoves; Space heaters;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Candles (scented and unscented) Control Strategies for Gaseous Pollutants - Reduction of emissions - Bake-out strategies - Improved ventilation strategies - Reduced indoor air chemistry - Control by adsorption processes - Other
教科書/參考書
No one text covers all of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course. Several reference texts may be useful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are listed below. Lidia Morawska, Tunga Salthammer, Indoor Environment: Airborne Particles and Settled Dust, WILEY VCH(2004). Spengler, J. D.; Samet, J. M; McCarthy, J. F., Indoor air quality handbook, New York: McGraw-Hill (2000) Hinds, W.C., Aerosol technology: properties, behavior, and measurement of airborne particles, New York: Wiley (1999). Journal articles from Indoor Ai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and so on.
評分標準
Attendance 10 % Exam 45% Term Project 4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8
108-2_空氣污染控制設計
教學目標
Students will learn to design ai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s that meet appropriat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Introduction Definitions and types of pollutants Pollutants of global concern Control Equipment Selection Overview Gener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Air Pollutants & Associated Problems Material balances and energy balances Process flow sheets Regulatory Aspects Legislative and regulatory trends Cost Estimation Methodology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ntrol equipment cost estimation Preliminary fixed capitol cost estimates for pollution Annual operating cost estimates Incineration Theory Design considerations Thermal oxidizers Catalytic oxidizers Heat recovery Flares Absorption Principles & Design Gas absorption equipment Absorption tower design Stripping operations Adsorption Principles & Design Adsorption theor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dsorbents Fixed-bed adsorption systems Fluidized-bed adsorbers Control of Sulfur Oxides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SO2 removal techniques Limestone scrubbing A Particle Control Problem Problem statement Options for final control Major items of equipment Cooler Cyclone Baghous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Wet Collection of Particles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ing A physical explanation of dispersion The Gaussian Model Tall stacks and plume rise Mobile sources and line source models
教科書/參考書
No one text covers all of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course. Several reference texts may be useful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are listed below. Cooper, C.D. and Alley, F.C. Air Pollution Control: A Design Approach. Illinois: Waveland Press, Inc. (2002) Wark, K., Warner, C.F and Davis, W.T. Air Pollution: Its Origin and Control. CA: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998) Davis, W.T. Air Pollution Engineering Manual.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0)
評分標準
Term Project 40% Homework and Exams 50% Attendance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2
Students will learn to design ai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s that meet appropriat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Introduction Definitions and types of pollutants Pollutants of global concern Control Equipment Selection Overview Gener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Air Pollutants & Associated Problems Material balances and energy balances Process flow sheets Regulatory Aspects Legislative and regulatory trends Cost Estimation Methodology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ntrol equipment cost estimation Preliminary fixed capitol cost estimates for pollution Annual operating cost estimates Incineration Theory Design considerations Thermal oxidizers Catalytic oxidizers Heat recovery Flares Absorption Principles & Design Gas absorption equipment Absorption tower design Stripping operations Adsorption Principles & Design Adsorption theor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adsorbents Fixed-bed adsorption systems Fluidized-bed adsorbers Control of Sulfur Oxides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SO2 removal techniques Limestone scrubbing A Particle Control Problem Problem statement Options for final control Major items of equipment Cooler Cyclone Baghous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Wet Collection of Particles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ing A physical explanation of dispersion The Gaussian Model Tall stacks and plume rise Mobile sources and line source models
教科書/參考書
No one text covers all of the material presented in the course. Several reference texts may be useful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are listed below. Cooper, C.D. and Alley, F.C. Air Pollution Control: A Design Approach. Illinois: Waveland Press, Inc. (2002) Wark, K., Warner, C.F and Davis, W.T. Air Pollution: Its Origin and Control. CA: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1998) Davis, W.T. Air Pollution Engineering Manual.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0)
評分標準
Term Project 40% Homework and Exams 50% Attendance 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2
108-2_環工生物原理
教學目標
Study the biological proces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2. Foundamental phenonom 3. wastewater biology 4. soil and groundwater biology
教科書/參考書
廢污水創新處理與再生 葉琮裕
評分標準
quess and questions 10% Midterms (I) 30% Midterm (II) 30% Final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872
修課人數
6
Study the biological proces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7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Introduction 2. Foundamental phenonom 3. wastewater biology 4. soil and groundwater biology
教科書/參考書
廢污水創新處理與再生 葉琮裕
評分標準
quess and questions 10% Midterms (I) 30% Midterm (II) 30% Final 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872
修課人數
6
108-2_專題討論(2)
教學目標
經由文獻收集與整理,藉以發掘問題,並設定主題,使同學學習相關研究或規劃從目標訂定、實驗設計、執行操作、成果評估及修正改善等各階段所需具備之各項知識,並建立獨立研究或團隊工作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每週安排研一與研二同學分別就研究主題作報告,同時也會邀請不同專業領域學者作專題演講,每週進度將會於規劃後公告。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評分標準
1.口頭報告(30%) 2.心得報告(30%) 請於每場演講後一週內繳交,以撰寫或列印於A4紙張 3.出席率(30%) 4.課堂討論(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4
經由文獻收集與整理,藉以發掘問題,並設定主題,使同學學習相關研究或規劃從目標訂定、實驗設計、執行操作、成果評估及修正改善等各階段所需具備之各項知識,並建立獨立研究或團隊工作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每週安排研一與研二同學分別就研究主題作報告,同時也會邀請不同專業領域學者作專題演講,每週進度將會於規劃後公告。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評分標準
1.口頭報告(30%) 2.心得報告(30%) 請於每場演講後一週內繳交,以撰寫或列印於A4紙張 3.出席率(30%) 4.課堂討論(1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M10852
修課人數
14
108-2_測量學實習
教學目標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與土環系B班測量學同時修習,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852
修課人數
23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與土環系B班測量學同時修習,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B10852
修課人數
23
108-2_測量學實習
教學目標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修畢土環系A班測量學,且學期成績達60以上,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36
配合測量學的相關理論,訓練學生手腦並用,能在營造現場發揮所學。以高雄大學校園為主要實習場所,進行距離、高程、方向、導線及三角測量實作。著重於熟悉各種測量程序與儀器操作、瞭解可能誤差及其校正、並能正確處理觀測結果。本學期結束前,將循例對校園內數個往年所測定之控制點做複測檢查。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9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課程簡介
第2週:距離估測
第3週:平坦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4週:傾斜地捲尺距離測量
第5週:水準儀視距測量
第6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7週:水準高程測量
第8週:面積水準高程測量
第9週:期中考
第10週:方向與角度測量
第11週:經緯儀傾斜地視距距離測量
第12週:經緯儀高程測量
第13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4週:三角高程測量
第15週:導線測量
第16週:導線測量
第17週:平板測量
第18週: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測量學,何維信 著
參考書:平面測量學,史惠順 著
評分標準
須修畢土環系A班測量學,且學期成績達60以上,方可選修本課程
作業與實習報告 10%
課堂表現(發問、答問、出席與操作) 3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學分數
1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752
修課人數
36
108-2_業界實習(2)
教學目標
為增進學生對實務工作之了解並培養良好的專業實務能力,使所學更能符合產業界需求,提昇未來就業競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由實習單位指定
教科書/參考書
由實習單位指定
評分標準
由實習單位評定分數占50% 本校教師評定分數占50%
學分數
9
授課時數(周)
1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1
為增進學生對實務工作之了解並培養良好的專業實務能力,使所學更能符合產業界需求,提昇未來就業競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由實習單位指定
教科書/參考書
由實習單位指定
評分標準
由實習單位評定分數占50% 本校教師評定分數占50%
學分數
9
授課時數(周)
1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1
108-2_營建與環保法規實務
教學目標
營建與環保法規種類繁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訓練學生進入職場前,具有初步的法學素養,以處理營建與環保工作上可能面對的法律問題。 本課程的設計以主題(案例)教學為主:首先由授課教師先引進一法律案件與判決,讓同學了解案件中的事實及法律的適用情形,以建立學生事實行為與法規範體系的初步雛形,進而解說營建土木與環保法規(主要為行政法規)相關的基礎課程,接著搭配國內營建與環保的實際案例進行討論,培養學生具備處理及分析營建與環保法規的實務能力,成為具有法學素養的工程專業人員,以勝任未來的工作挑戰,提升職場競爭優勢。 預期學習成果: 1. 瞭解營建與環保法規(主要為行政法規)的原理原則。 2. 針對開發行為具有鑑別與適用營建與環保法規的基本能力。 3. 能依法與主管機關溝通與申請各項許可的能力(或依法行政的基本能力)。 4. 具備分析營建與環保爭議案件事實及正確適用法律規定的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2/26) 介紹課程大綱、參考書目、學習成果評量、分組等 Week 2 (3/4) 案例討論:永揚廢棄物處理場環評案 Week 3 (3/11) 案例討論:永揚廢棄物處理場環評案(續) Week 4 (3/18) 基礎課程(1):法律體系/行政機關之組織與執掌/司法系統簡介 Week 5 (3/25) 基礎課程(2):環境保護法規架構/營建土木法規架構(如何進行法規查詢與鑑別) Week 6 (4/1) 校慶活動補假 Week 7 (4/8) 課程(3):行政法的原理原則 Week 8 (4/15) 基礎課程(4):法律案件評析 (法律三段論法) Week 9 (4/22) 期中報告 (Proposal) Week 10 (4/29) 案例討論 Week 11 (5/6) 案例討論 Week 12 (5/13)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 I) Week 13 (5/20)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I) Week 14 (5/27)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II) Week 15 (6/3)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V) Week 16 (6/10)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V) Week 17 (6/17) 期末報告(I) Week 18 (6/23) 期末報告(II)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目: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三刷,三民書局出版,臺北,(2006)。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修訂三版,元照出版公司,臺北,(2011)。 石鳳城,《環境保護法規概論》,二版,新京文開發出版,臺北,(2009)。 其他參考教材: 考選部,https://wwwc.moex.gov.tw/main/home/wfrmHome.aspx 行政院,https://www.ey.gov.tw/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https://www.pcc.gov.tw/ 內政部營建署,https://www.cpami.gov.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s://www.epa.gov.tw/ 司法院,https://www.judicial.gov.tw/tw/mp-1.html 法務部,https://www.moj.gov.tw/mp-001.html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
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 1. 期中考:期中報告(30%):分組報告預定探討案件題目及內容架構(Proposal)。 2. 期末考:期末報告(40%):分組報告案件探討內容與結果。 3. 上課參與:出席率(10%)、上課討論(20%)。 [作業評分重點] 1. 格式與整理(10%) 2. 結果分析(30%) 3. 討論與建議(30%) 4. 心得(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56
營建與環保法規種類繁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訓練學生進入職場前,具有初步的法學素養,以處理營建與環保工作上可能面對的法律問題。 本課程的設計以主題(案例)教學為主:首先由授課教師先引進一法律案件與判決,讓同學了解案件中的事實及法律的適用情形,以建立學生事實行為與法規範體系的初步雛形,進而解說營建土木與環保法規(主要為行政法規)相關的基礎課程,接著搭配國內營建與環保的實際案例進行討論,培養學生具備處理及分析營建與環保法規的實務能力,成為具有法學素養的工程專業人員,以勝任未來的工作挑戰,提升職場競爭優勢。 預期學習成果: 1. 瞭解營建與環保法規(主要為行政法規)的原理原則。 2. 針對開發行為具有鑑別與適用營建與環保法規的基本能力。 3. 能依法與主管機關溝通與申請各項許可的能力(或依法行政的基本能力)。 4. 具備分析營建與環保爭議案件事實及正確適用法律規定的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Week 1 (2/26) 介紹課程大綱、參考書目、學習成果評量、分組等 Week 2 (3/4) 案例討論:永揚廢棄物處理場環評案 Week 3 (3/11) 案例討論:永揚廢棄物處理場環評案(續) Week 4 (3/18) 基礎課程(1):法律體系/行政機關之組織與執掌/司法系統簡介 Week 5 (3/25) 基礎課程(2):環境保護法規架構/營建土木法規架構(如何進行法規查詢與鑑別) Week 6 (4/1) 校慶活動補假 Week 7 (4/8) 課程(3):行政法的原理原則 Week 8 (4/15) 基礎課程(4):法律案件評析 (法律三段論法) Week 9 (4/22) 期中報告 (Proposal) Week 10 (4/29) 案例討論 Week 11 (5/6) 案例討論 Week 12 (5/13)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 I) Week 13 (5/20)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I) Week 14 (5/27)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II) Week 15 (6/3)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IV) Week 16 (6/10) 開發案行為法規適用實例介紹 (V) Week 17 (6/17) 期末報告(I) Week 18 (6/23) 期末報告(II)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目: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三刷,三民書局出版,臺北,(2006)。 陳慈陽,《環境法總論》,修訂三版,元照出版公司,臺北,(2011)。 石鳳城,《環境保護法規概論》,二版,新京文開發出版,臺北,(2009)。 其他參考教材: 考選部,https://wwwc.moex.gov.tw/main/home/wfrmHome.aspx 行政院,https://www.ey.gov.tw/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https://www.pcc.gov.tw/ 內政部營建署,https://www.cpami.gov.tw/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https://www.epa.gov.tw/ 司法院,https://www.judicial.gov.tw/tw/mp-1.html 法務部,https://www.moj.gov.tw/mp-001.html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s://law.moj.gov.tw/ LinkedIn,https://www.linkedin.com/
評分標準
[評分標準] 1. 期中考:期中報告(30%):分組報告預定探討案件題目及內容架構(Proposal)。 2. 期末考:期末報告(40%):分組報告案件探討內容與結果。 3. 上課參與:出席率(10%)、上課討論(20%)。 [作業評分重點] 1. 格式與整理(10%) 2. 結果分析(30%) 3. 討論與建議(30%) 4. 心得(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56
108-2_基礎科技英文讀寫
教學目標
To enhance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cluding writ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reading.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writing 2. listening 3. speaking 4. reading
教科書/參考書
1.The ACS style guide jannet Dodd 2. water chemistry Snoeyink;Jenkins
評分標準
communication skill evaluation oral presentations; take turn within all participants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72
修課人數
21
To enhance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y including writing, listening, speaking, and reading.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writing 2. listening 3. speaking 4. reading
教科書/參考書
1.The ACS style guide jannet Dodd 2. water chemistry Snoeyink;Jenkins
評分標準
communication skill evaluation oral presentations; take turn within all participants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872
修課人數
21
108-2_環境規劃與管理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了解環境規劃與管理涵蓋之範疇與所需具備之觀念。
2. 建立學生宏觀與整合分析環境問題之基本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續論
2.環境問題之起源與因應
3.環境政策
4.環境影響評估
5.環境經濟分析(1)
6.環境經濟分析(2)
7.環境質量管理(1)
8.環境質量管理(2)
9.期中考、專題報告主題確認
10.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1)
11.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2)
12.能源與環境(1)
13.能源與環境(2)
14.案例探討(1)
15.案例探討(2)
16.專題期末報告(1)
17.專題期末報告(2)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課 本:「環境規劃與管理」,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參考書籍:
1.陳鶴文,「環境規劃與管理」,五南。
2.林駿「環境規劃與管理(上、下)」,鼎茂。
3.於幼華,「台灣環境議題特論」,五南。
4.張揚祺等,「環境資訊管理與決策分析」,滄海。
5.Ni-Bin Chang, “Systems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2010
6.Thomas H. Tietenber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6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3.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
期末報告:40%
作業:20%
課堂討論:10%
* 期末報告題目及內容大綱須於第九週前與授課老師討論後確認。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10
1. 使學生了解環境規劃與管理涵蓋之範疇與所需具備之觀念。
2. 建立學生宏觀與整合分析環境問題之基本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5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續論
2.環境問題之起源與因應
3.環境政策
4.環境影響評估
5.環境經濟分析(1)
6.環境經濟分析(2)
7.環境質量管理(1)
8.環境質量管理(2)
9.期中考、專題報告主題確認
10.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1)
11.環境規劃原理與方法(2)
12.能源與環境(1)
13.能源與環境(2)
14.案例探討(1)
15.案例探討(2)
16.專題期末報告(1)
17.專題期末報告(2)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課 本:「環境規劃與管理」,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
參考書籍:
1.陳鶴文,「環境規劃與管理」,五南。
2.林駿「環境規劃與管理(上、下)」,鼎茂。
3.於幼華,「台灣環境議題特論」,五南。
4.張揚祺等,「環境資訊管理與決策分析」,滄海。
5.Ni-Bin Chang, “Systems Analysis for Sustainable Engineer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McGraw-Hill. 2010
6.Thomas H. Tietenberg, “Environmental and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6th ed.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3.
評分標準
期中考:30%
期末報告:40%
作業:20%
課堂討論:10%
* 期末報告題目及內容大綱須於第九週前與授課老師討論後確認。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10
108-2_污水工程
教學目標
To understand wastewater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design including sewerage design as well as sludge disposal proces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污水工程概論介紹
污水下水道工程設計
的物理化學處理單元介紹
勻池設計
初沈池設計
終沈池設計
1.Introduction 2.wastewater sources and composition 3. pretreatment process 4.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5.advance treatment process 6.sludge disposal 6.sewerage design 8. related issues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廢污水創新處理與再生 葉琮裕
Water supply and pollution control, W. Viessman Jr. etal., 2014 (第8版)
評分標準
出席情形、作業、小考 25%; 期中考 Ⅰ 25%; 期中考 Ⅱ 25%; 期末考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27
To understand wastewater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design including sewerage design as well as sludge disposal process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6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污水工程概論介紹
污水下水道工程設計
的物理化學處理單元介紹
勻池設計
初沈池設計
終沈池設計
1.Introduction 2.wastewater sources and composition 3. pretreatment process 4.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5.advance treatment process 6.sludge disposal 6.sewerage design 8. related issues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廢污水創新處理與再生 葉琮裕
Water supply and pollution control, W. Viessman Jr. etal., 2014 (第8版)
評分標準
出席情形、作業、小考 25%; 期中考 Ⅰ 25%; 期中考 Ⅱ 25%; 期末考 25%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27
108-2_營建管理
教學目標
使學生了解工程規劃與控制之理論與內容,培養學生工程規劃與控制相關技術與資訊工具之操作技能,課程中並藉由完整的實務案例介紹、討論與演練,期使同學對理論與實務應用能有更深入之瞭解,提升同學進入業界的競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3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38
使學生了解工程規劃與控制之理論與內容,培養學生工程規劃與控制相關技術與資訊工具之操作技能,課程中並藉由完整的實務案例介紹、討論與演練,期使同學對理論與實務應用能有更深入之瞭解,提升同學進入業界的競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3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552
修課人數
38
108-2_專題研究〈二〉
教學目標
透過主題之設定,使同學學習相關研究或規劃從目標訂定、實驗設計、執行操作、成果評估及修正改善等各階段所需具備之各項知識,並建立獨立研究或團隊工作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請注意: 1. 本課程須選定指導老師,並繳交指導老師確認單(請至系辦網頁下載填寫),如無指導老師則無期末成績。 2. 本課程須修滿一年(上下學期各一次)始可獲得3學分,如僅修一學期則不列入畢業學分。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評分標準
由各指導老師評定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1
透過主題之設定,使同學學習相關研究或規劃從目標訂定、實驗設計、執行操作、成果評估及修正改善等各階段所需具備之各項知識,並建立獨立研究或團隊工作之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0.00%;專題實作與報告-8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請注意: 1. 本課程須選定指導老師,並繳交指導老師確認單(請至系辦網頁下載填寫),如無指導老師則無期末成績。 2. 本課程須修滿一年(上下學期各一次)始可獲得3學分,如僅修一學期則不列入畢業學分。
教科書/參考書
由各指導老師指定
評分標準
由各指導老師評定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1
108-2_房屋結構設計
教學目標
1.建立同學對於建築結構設計所需理論基礎與實務之基本觀念
2.增進同學對於建築結構設計之各項設計規範與法令之瞭解
3.培養同學設計各種建築結構之基本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房屋建築結構設計概論 (1週)
2.設計規範與設計方法 (2週)
3.建築結構載重 (2週)
4.建築結構應力分析 (2週)
5.建築結構之動力分析 (2週)
6.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設計 (2週)
7.鋼結構建築結構設計 (2週)
8.設計案例討論 (6週)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
建築法,建築技術規則,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結構混凝土設計規範
鋼結構容許應力設計法規範及解說,鋼結構極限設計法規範及解說
陳清泉,“建築結構設計原理”
評分標準
課程參與(attendance)*20%+課後練習(assignments)*40%+期中期末考*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22
1.建立同學對於建築結構設計所需理論基礎與實務之基本觀念
2.增進同學對於建築結構設計之各項設計規範與法令之瞭解
3.培養同學設計各種建築結構之基本能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房屋建築結構設計概論 (1週)
2.設計規範與設計方法 (2週)
3.建築結構載重 (2週)
4.建築結構應力分析 (2週)
5.建築結構之動力分析 (2週)
6.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設計 (2週)
7.鋼結構建築結構設計 (2週)
8.設計案例討論 (6週)
教科書/參考書
參考書:
建築法,建築技術規則,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結構混凝土設計規範
鋼結構容許應力設計法規範及解說,鋼結構極限設計法規範及解說
陳清泉,“建築結構設計原理”
評分標準
課程參與(attendance)*20%+課後練習(assignments)*40%+期中期末考*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22
108-2_環境品質檢測分析
教學目標
了解各種環境檢驗分析方法/設備之原理,建立檢測之正確理念。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9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監測數據處理、第三章 實驗品質管理程序、第四章 樣品之採集、分離與收集、第五章 化學分析法、第六章 色層分析法。
教科書/參考書
環境分析與監測,黃秀蓮、張大年、何燧源編著,科技圖書公司,2005。迴歸分析-理論與應用,吳宗正著,復文書局。
評分標準
期中考40%、期末考50%、出席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4
了解各種環境檢驗分析方法/設備之原理,建立檢測之正確理念。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9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監測數據處理、第三章 實驗品質管理程序、第四章 樣品之採集、分離與收集、第五章 化學分析法、第六章 色層分析法。
教科書/參考書
環境分析與監測,黃秀蓮、張大年、何燧源編著,科技圖書公司,2005。迴歸分析-理論與應用,吳宗正著,復文書局。
評分標準
期中考40%、期末考50%、出席1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52
修課人數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