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_景觀建築設計
教學目標
1.景觀建築專業的理論建構 2.景觀建築設計實務操作/工程類目應用介紹 2.當代國內外景觀建築案例作品研討 3.典範案例現場參訪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景觀建築的專業範疇整體介紹(3週) 2.建築設計與景觀建築設計的同異分析(2週) 3.國內外景觀建築設計典範案例研討(4週) 4.期中考(1週) 5.國內外景觀建築設計施工圖說介紹(3週) 6.現場參訪(2週) 7.期末專題報告(2週) 8.教學學習成效動態檢討(1週)
教科書/參考書
核心--自訂教材
評分標準
上課出席-20 上課發言-20 期中考-30 期末專題-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25
1.景觀建築專業的理論建構 2.景觀建築設計實務操作/工程類目應用介紹 2.當代國內外景觀建築案例作品研討 3.典範案例現場參訪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景觀建築的專業範疇整體介紹(3週) 2.建築設計與景觀建築設計的同異分析(2週) 3.國內外景觀建築設計典範案例研討(4週) 4.期中考(1週) 5.國內外景觀建築設計施工圖說介紹(3週) 6.現場參訪(2週) 7.期末專題報告(2週) 8.教學學習成效動態檢討(1週)
教科書/參考書
核心--自訂教材
評分標準
上課出席-20 上課發言-20 期中考-30 期末專題-3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25
108-2_建築設計(八)A
教學目標
期許同學由自身所熟悉的「地方」空間中尋求個人對於或空間設計的態度與價值,並嘗試與其所奠基的物質基礎產生連繫,進而反身延伸至欲面對處理的設計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 第 二 週 2.設計研討 第 三 週 3.評圖 第 四 週 4.設計研討 第 五 週 5.設計研討 第 六 週 6.設計研討 第 七 週 7.設計研討 第 八 週 8.設計研討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期中評圖 第十一週 11.設計研討 第十二週 12.設計研討 第十三週 13.設計研討 第十四週 14.設計研討 第十五週 15.設計研討 第十六週 16.期末評圖 第十七週 17.設計修正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謝英俊、阮慶岳 (2003) 《屋頂上的石斛蘭:關於建築與文化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 2.賴青松 (2007) 《青松ê種田筆記:穀東俱樂部》,台北:心靈工坊。 4.伊東豐雄建築塾 (2007)《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5.Bow-Wow, Aatelier (2007) 《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華譯,台北:田園城市。 6.Graafland, Aarie (2005) 《建築的社會場域》,葉朝憲譯,台北:田園城市。 7.Kojima, Kazuhiro (2005)《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8.《da:夯》,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30%,期中30%,期末40%。
學分數
6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516
修課人數
21
期許同學由自身所熟悉的「地方」空間中尋求個人對於或空間設計的態度與價值,並嘗試與其所奠基的物質基礎產生連繫,進而反身延伸至欲面對處理的設計課題。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 第 二 週 2.設計研討 第 三 週 3.評圖 第 四 週 4.設計研討 第 五 週 5.設計研討 第 六 週 6.設計研討 第 七 週 7.設計研討 第 八 週 8.設計研討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期中評圖 第十一週 11.設計研討 第十二週 12.設計研討 第十三週 13.設計研討 第十四週 14.設計研討 第十五週 15.設計研討 第十六週 16.期末評圖 第十七週 17.設計修正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謝英俊、阮慶岳 (2003) 《屋頂上的石斛蘭:關於建築與文化的對話》,台北:田園城市。 2.賴青松 (2007) 《青松ê種田筆記:穀東俱樂部》,台北:心靈工坊。 4.伊東豐雄建築塾 (2007)《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5.Bow-Wow, Aatelier (2007) 《後泡沫城市的汪工房》,林建華譯,台北:田園城市。 6.Graafland, Aarie (2005) 《建築的社會場域》,葉朝憲譯,台北:田園城市。 7.Kojima, Kazuhiro (2005)《設計活動吧!-以學校空間為主軸所進行的Study》,謝宗哲譯,台北:田園城市。 8.《da:夯》,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平時成績30%,期中30%,期末40%。
學分數
6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516
修課人數
21
108-2_建築設計(六)A
教學目標
大三設計著重學生的整合能力,綜合大一大二所學之空間基本能力,加上對於都市涵構的了解及建築計畫之擬定。對於複合性機能建築之處理以及對於社會議題之討論亦是教學重點之一。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小組討論-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第一次作業發題 第二週 設計發想 第三週 小組評圖 第四週 設計發展 第五週 全體草評 第六週 設計定案 第七週 總評 第八週 第二次作業發題 第九週 設計發想 第十週 小組評圖 第十一週 設計發展 第十二週 設計發展 第十三週 小組評圖 第十四週 設計發展 第十五週 設計發展 第十六週 全體草評 第十七週 設計定案 第十八週 總評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6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6
大三設計著重學生的整合能力,綜合大一大二所學之空間基本能力,加上對於都市涵構的了解及建築計畫之擬定。對於複合性機能建築之處理以及對於社會議題之討論亦是教學重點之一。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0.00%;實驗-0.00%;其他:小組討論-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第一次作業發題 第二週 設計發想 第三週 小組評圖 第四週 設計發展 第五週 全體草評 第六週 設計定案 第七週 總評 第八週 第二次作業發題 第九週 設計發想 第十週 小組評圖 第十一週 設計發展 第十二週 設計發展 第十三週 小組評圖 第十四週 設計發展 第十五週 設計發展 第十六週 全體草評 第十七週 設計定案 第十八週 總評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學分數
6
授課時數(周)
8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6
108-2_創意設計(六)-B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引導畢業班影像組學生完成畢業製作,課程設計以畢業展作品的第4次審查時間(第二週)與第5次審查時間(第8週)分為三個段落。課程延續上期學生所提出畢業製作的企劃書持續修正與討論;配合校外展出空間的要求,使學生能在本學期順利通過畢業展之第4次與第5次審查,完成校內與校外的展出。 課程提供透過材質,自由發揮創意設計之創作舞台,透過不同方式與嘗試形塑創作之獨特風格,無論是意象寓意成就其對傳統的理解,或對族群、生活、文化的省思與懷念…,期許承接傳統工藝菁華與東方思維後能活用並結合現代造形元素或複合媒材,將傳統題材另具新意突破,形塑當代新工藝語彙與價值,提昇工藝創作的能見度與工藝生活化之最終目標。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校外教學-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畢業展兩個系列作品確認與討論 2.第四次審查 3.討論空間規劃 4.展覽空間的規劃(新一代設計展) 5.創作實務 6.創作實務 7.創作實務 8.創作實務 9.第五次審查 10.展覽空間的規劃,展覽的準備工作 11.創作實務 12.創作實務 13.創作實務 14.新一代畢業展準備 15.畢業成果報告書的撰寫格式說明 16.畢業成果報告書的撰寫格式說明 17.畢業成果報告書的完成與檢討 18.畢業成果報告書與展覽總檢討
教科書/參考書
1.John Berger著,張世倫譯(1982.2007):《另一種影像敘事》。台北:三言社。 2.蘇珊宋塔著,陳耀成譯(2004):《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麥田出版社。 3.瑞‧巴瑞德著,陳敬寶翻譯(2008):《攝影評論學─影像解讀導讀》。台北:影像視覺藝術事業有限公司。
評分標準
依照創設六(畢業專題)評分標準給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4
開課班級
A10516
修課人數
13
本課程旨在引導畢業班影像組學生完成畢業製作,課程設計以畢業展作品的第4次審查時間(第二週)與第5次審查時間(第8週)分為三個段落。課程延續上期學生所提出畢業製作的企劃書持續修正與討論;配合校外展出空間的要求,使學生能在本學期順利通過畢業展之第4次與第5次審查,完成校內與校外的展出。 課程提供透過材質,自由發揮創意設計之創作舞台,透過不同方式與嘗試形塑創作之獨特風格,無論是意象寓意成就其對傳統的理解,或對族群、生活、文化的省思與懷念…,期許承接傳統工藝菁華與東方思維後能活用並結合現代造形元素或複合媒材,將傳統題材另具新意突破,形塑當代新工藝語彙與價值,提昇工藝創作的能見度與工藝生活化之最終目標。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校外教學-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畢業展兩個系列作品確認與討論 2.第四次審查 3.討論空間規劃 4.展覽空間的規劃(新一代設計展) 5.創作實務 6.創作實務 7.創作實務 8.創作實務 9.第五次審查 10.展覽空間的規劃,展覽的準備工作 11.創作實務 12.創作實務 13.創作實務 14.新一代畢業展準備 15.畢業成果報告書的撰寫格式說明 16.畢業成果報告書的撰寫格式說明 17.畢業成果報告書的完成與檢討 18.畢業成果報告書與展覽總檢討
教科書/參考書
1.John Berger著,張世倫譯(1982.2007):《另一種影像敘事》。台北:三言社。 2.蘇珊宋塔著,陳耀成譯(2004):《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麥田出版社。 3.瑞‧巴瑞德著,陳敬寶翻譯(2008):《攝影評論學─影像解讀導讀》。台北:影像視覺藝術事業有限公司。
評分標準
依照創設六(畢業專題)評分標準給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4
開課班級
A10516
修課人數
13
108-2_創意設計(六)-A
教學目標
本課程「創意設計」將著重讓學生了解創意設計方法與媒材運用,探討設計美學為導向之設計作品在相關產業的應用,以美學角度出發探討創意設計在各種不同實務案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應用方法,以及創意設計的實際成果案例賞析;並加以探討各種傳統與數位工具應用於設計探索,包括由視覺、影像、數位媒材所發展出之創意設計作品。 藉由獨立或團體,透過系統化方法與流程實際創作,養成解決設計實務問題能力,並瞭解創意設計流程運用方法。本課程以創作為導向,讓同學在創意設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進行應用與實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15.00%;實驗-0.00%;其他:設計實務與展演-5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一、課程要求及評量標準說明 二、創意設計的概念發想與思考 三~九、創意設計的企劃實務 十~十三、創意設計的設計實務一 十四~十七、創意設計的設計實務二 十八、期末展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期中成績30% 期末成績30% 學習態度(課堂師生討論互動情形、學期出席率、繳交所有作業狀況)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4
開課班級
A10516
修課人數
21
本課程「創意設計」將著重讓學生了解創意設計方法與媒材運用,探討設計美學為導向之設計作品在相關產業的應用,以美學角度出發探討創意設計在各種不同實務案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應用方法,以及創意設計的實際成果案例賞析;並加以探討各種傳統與數位工具應用於設計探索,包括由視覺、影像、數位媒材所發展出之創意設計作品。 藉由獨立或團體,透過系統化方法與流程實際創作,養成解決設計實務問題能力,並瞭解創意設計流程運用方法。本課程以創作為導向,讓同學在創意設計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進行應用與實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10.00%;田野調查-15.00%;實驗-0.00%;其他:設計實務與展演-5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一、課程要求及評量標準說明 二、創意設計的概念發想與思考 三~九、創意設計的企劃實務 十~十三、創意設計的設計實務一 十四~十七、創意設計的設計實務二 十八、期末展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期中成績30% 期末成績30% 學習態度(課堂師生討論互動情形、學期出席率、繳交所有作業狀況)4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4
開課班級
A10516
修課人數
21
108-2_都市設計
教學目標
本課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高雄大學部學生有關都市設計的知識應用,不僅要探討由各種不同觀點提出的都市設計理論,還將藉由都市設計工具的操作及案例的分析,學習如何透過都市形式的干預推促都市意義的轉化,乃至現實層面各種管制與獎勵準則的擬定。並從課堂學習中認識當代都市設計基本理論、文獻、重要議題;認識基本設計原則,並透過案例與週遭環境的對照,強化脈絡思考、引用合宜的概念;建立理論與實際對話的概念,具備都市環境分析的基本概念;提升專業表達能力。 本課程由淺入深地研析各單元,剖析都市設計的學理,並有系統的運用實例解析基地設計之操作。教學目標為:1.介紹都市設計屬性與概念領域、核心關懷與原則、當代議題與理論、以及重要實踐經驗,讓建築人對此領域有基本概念。2.介紹關鍵文獻(理論、案例、規範;人物、著作等)供後續探索。3.建立設計回應都市條件的基本概念,略知基本分析方法與工具。4.藉由案例實際設計操作促使學生瞭解理論與實務狀況,熟悉都市設計之操作。4.掌握核心價值、場所精神、疊圖的基本概念等。 本課程研習的方式除了輔以2本書籍(圖解都市計畫、圖解都市景觀)閱讀外,並將精選一個都市設計案例,分組進行實地操作演練,目的在測驗學生是否能應用其知識(knowledge)和經驗(experience)處理基地特性之能力,如掌握核心價值、場所精神,運用疊圖基本概念、向度內涵等,並具有創造性、機能性和藝術性的構想,並透過分組的模式進行良性競爭。成果展現方式將視修課成效做機動性調整,期達到創意、創新、創造三創能力之建築及都市環境規劃設計訓練。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5.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一 課程要求、內容說明、分組(以學生修課人數,呈現方式將會做機動性調整)、發題 二 案例介紹、紋理分析、黑白圖的分析 三 學生家鄉街區分析 空間內容、氛圍 四 都市設計的本質與原則;從理論到實際;都市設計實踐與參與 五 都市設計基本體系、法令等介紹;都市品質與規劃設計 六 台灣都市設計體制發展歷程;分組操作報告 都市設計-設計審議、公共領域計畫、法令檢討 七 從工具、表達看都市設計的內涵;都市的尺度,不是建築設計的擴大 八 精選都市設計案例 分組操作報告 九 精選都市設計案例 綜合討論 十 精選都市設計案例 初步成果 十一 期末成果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A. 蔡燕寶譯。2012。PRINZ,DIETER原著,《圖解都市計畫》,台灣,詹氏書局。 B. 蔡燕寶譯。2012。PRINZ,DIETER原著,《圖解都市景觀》,台灣,詹氏書局。 C. 城市的遠見系列DVD。 1. 巴塞隆納-都市設計的一般議題、公共領域經營基地 2. 柏林:跨越歷史的圍牆-都市再發展、全球化的影響、IBA 3. 蛻變中的魯爾工業區 4. 高雄:愛.河.港.市_ 再生、人文 5. 宜蘭-大格局及長程環境經理的台灣經驗
評分標準
A.口頭報告和書面報告都看重過程(和老師、助教的互動;作業的推進)和結果,甚至更在乎過程中所反映的學習態度。 B.不鼓勵抄書或只是網路下載資料,總要有些自己親證、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東西。兩者都需要有充實的內容、合理的架構、適切的表達方式。 C.若上課、報告狀況或到課率極不理想,學期課堂中將穿插筆試方式進行測驗,筆試範圍為上課教材及口述之補充資料。 可檢核學生學習成果之具體證據 (如考試、作業、報告、專題、競賽等) a. 上課出席與討論 20% b. 課堂筆記 20% c. 分組簡報 20% d. 期中期末作業 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3
本課程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高雄大學部學生有關都市設計的知識應用,不僅要探討由各種不同觀點提出的都市設計理論,還將藉由都市設計工具的操作及案例的分析,學習如何透過都市形式的干預推促都市意義的轉化,乃至現實層面各種管制與獎勵準則的擬定。並從課堂學習中認識當代都市設計基本理論、文獻、重要議題;認識基本設計原則,並透過案例與週遭環境的對照,強化脈絡思考、引用合宜的概念;建立理論與實際對話的概念,具備都市環境分析的基本概念;提升專業表達能力。 本課程由淺入深地研析各單元,剖析都市設計的學理,並有系統的運用實例解析基地設計之操作。教學目標為:1.介紹都市設計屬性與概念領域、核心關懷與原則、當代議題與理論、以及重要實踐經驗,讓建築人對此領域有基本概念。2.介紹關鍵文獻(理論、案例、規範;人物、著作等)供後續探索。3.建立設計回應都市條件的基本概念,略知基本分析方法與工具。4.藉由案例實際設計操作促使學生瞭解理論與實務狀況,熟悉都市設計之操作。4.掌握核心價值、場所精神、疊圖的基本概念等。 本課程研習的方式除了輔以2本書籍(圖解都市計畫、圖解都市景觀)閱讀外,並將精選一個都市設計案例,分組進行實地操作演練,目的在測驗學生是否能應用其知識(knowledge)和經驗(experience)處理基地特性之能力,如掌握核心價值、場所精神,運用疊圖基本概念、向度內涵等,並具有創造性、機能性和藝術性的構想,並透過分組的模式進行良性競爭。成果展現方式將視修課成效做機動性調整,期達到創意、創新、創造三創能力之建築及都市環境規劃設計訓練。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5.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5.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一 課程要求、內容說明、分組(以學生修課人數,呈現方式將會做機動性調整)、發題 二 案例介紹、紋理分析、黑白圖的分析 三 學生家鄉街區分析 空間內容、氛圍 四 都市設計的本質與原則;從理論到實際;都市設計實踐與參與 五 都市設計基本體系、法令等介紹;都市品質與規劃設計 六 台灣都市設計體制發展歷程;分組操作報告 都市設計-設計審議、公共領域計畫、法令檢討 七 從工具、表達看都市設計的內涵;都市的尺度,不是建築設計的擴大 八 精選都市設計案例 分組操作報告 九 精選都市設計案例 綜合討論 十 精選都市設計案例 初步成果 十一 期末成果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A. 蔡燕寶譯。2012。PRINZ,DIETER原著,《圖解都市計畫》,台灣,詹氏書局。 B. 蔡燕寶譯。2012。PRINZ,DIETER原著,《圖解都市景觀》,台灣,詹氏書局。 C. 城市的遠見系列DVD。 1. 巴塞隆納-都市設計的一般議題、公共領域經營基地 2. 柏林:跨越歷史的圍牆-都市再發展、全球化的影響、IBA 3. 蛻變中的魯爾工業區 4. 高雄:愛.河.港.市_ 再生、人文 5. 宜蘭-大格局及長程環境經理的台灣經驗
評分標準
A.口頭報告和書面報告都看重過程(和老師、助教的互動;作業的推進)和結果,甚至更在乎過程中所反映的學習態度。 B.不鼓勵抄書或只是網路下載資料,總要有些自己親證、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東西。兩者都需要有充實的內容、合理的架構、適切的表達方式。 C.若上課、報告狀況或到課率極不理想,學期課堂中將穿插筆試方式進行測驗,筆試範圍為上課教材及口述之補充資料。 可檢核學生學習成果之具體證據 (如考試、作業、報告、專題、競賽等) a. 上課出席與討論 20% b. 課堂筆記 20% c. 分組簡報 20% d. 期中期末作業 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3
108-2_漆器工藝專題(二)
教學目標
本課程是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創意設計學程,選修課程。漆器工藝乃是亞洲諸族的特有傳統工藝之一。若以台灣為中心,北面的日本,韓國,琉球,以及南方的越南緬甸寮國等,都可以在其傳統工藝中發現漆器工藝的蹤跡。與台灣一水之隔的中國大陸,更是漆器文化的大國。在其淵遠流長的歷史中,發展出許多令人驚訝的漆工藝技術與作品。隨著中國大陸沿海住民的遷台開墾,作為生活工藝之一的漆器工藝,亦隨著移民傳入台灣。經過清領,日治,與國民政府遷台至今,逐漸演化成為台灣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本課程的目的,是介紹台灣漆器工藝,加強本系同學在台灣工藝文化之學養與鑑賞能力。並透過實際的創作學習,深度認知漆器工藝的美感表現,補強本系同學在工藝作品的表面處理知識與實作之能力。
本課程所訓練之內容具有上下學期連貫性,若無選修上學期,不建議貿然選修下學期。
注 意:
本學期課程設定為,上學期四小板作為四種基礎裝飾技法(蛋殼+貼貝+雷射沈金+絞漆)的練習外,要求每位同學完成兩項立體作品,其中一項為10X10X10cm以內,脫胎或不脫胎皆可。第二項立體物件不限定大小,但必須為具有發光效果的發光體功能之物件。第二項發光體物件,要求必須經過設計提案->討圖討論->可行性討論->製作,等產設計開發階段。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實作-7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 內容
1 2/25 基本漆工藝裝飾技法練習 課程說明、個人材料工具準備說明,打掃教室
2 3/03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3 3/10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4 3/17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5 3/24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6 3/31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7 4/07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8 4/14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9 4/21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0 4/28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1 5/05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2 5/12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3 5/19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4 5/26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5 6/02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6 6/09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7 6/16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8 6/23 期末作品展示審查(需有個人A2看板+心得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 張建成譯,產品設計—設計基礎和方法論,六合出版社。
2. 深澤直人著,DESIGN的輪廓,TOTO出版。
3. 研 原哉著,設計中的設計
4. 千文萬華-繽紛的漆藝世界,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ISBN 978-986-02-4772-5
5.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典藏專輯-漆器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可在官網下載
6. 台灣工藝文化叢書-繽紛漆彩-台灣漆工藝文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評分標準
本次課程將著重在設計流程的參與及操作,將依照設計流程各階段之發表與討論,評量。
除平時成績20%之外,其他評量點之分數比例配重,請參考課程進度與內容表。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0
本課程是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創意設計學程,選修課程。漆器工藝乃是亞洲諸族的特有傳統工藝之一。若以台灣為中心,北面的日本,韓國,琉球,以及南方的越南緬甸寮國等,都可以在其傳統工藝中發現漆器工藝的蹤跡。與台灣一水之隔的中國大陸,更是漆器文化的大國。在其淵遠流長的歷史中,發展出許多令人驚訝的漆工藝技術與作品。隨著中國大陸沿海住民的遷台開墾,作為生活工藝之一的漆器工藝,亦隨著移民傳入台灣。經過清領,日治,與國民政府遷台至今,逐漸演化成為台灣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本課程的目的,是介紹台灣漆器工藝,加強本系同學在台灣工藝文化之學養與鑑賞能力。並透過實際的創作學習,深度認知漆器工藝的美感表現,補強本系同學在工藝作品的表面處理知識與實作之能力。
本課程所訓練之內容具有上下學期連貫性,若無選修上學期,不建議貿然選修下學期。
注 意:
本學期課程設定為,上學期四小板作為四種基礎裝飾技法(蛋殼+貼貝+雷射沈金+絞漆)的練習外,要求每位同學完成兩項立體作品,其中一項為10X10X10cm以內,脫胎或不脫胎皆可。第二項立體物件不限定大小,但必須為具有發光效果的發光體功能之物件。第二項發光體物件,要求必須經過設計提案->討圖討論->可行性討論->製作,等產設計開發階段。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1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實作-7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週次 日期 單元 內容
1 2/25 基本漆工藝裝飾技法練習 課程說明、個人材料工具準備說明,打掃教室
2 3/03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3 3/10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4 3/17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5 3/24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6 3/31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討論
7 4/07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8 4/14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9 4/21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0 4/28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1 5/05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2 5/12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3 5/19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4 5/26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5 6/02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6 6/09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7 6/16 1四小板裝飾技法-示範+各人操作 2.立體作品實作
18 6/23 期末作品展示審查(需有個人A2看板+心得報告)
教科書/參考書
1. 張建成譯,產品設計—設計基礎和方法論,六合出版社。
2. 深澤直人著,DESIGN的輪廓,TOTO出版。
3. 研 原哉著,設計中的設計
4. 千文萬華-繽紛的漆藝世界,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ISBN 978-986-02-4772-5
5.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典藏專輯-漆器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可在官網下載
6. 台灣工藝文化叢書-繽紛漆彩-台灣漆工藝文化,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評分標準
本次課程將著重在設計流程的參與及操作,將依照設計流程各階段之發表與討論,評量。
除平時成績20%之外,其他評量點之分數比例配重,請參考課程進度與內容表。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0
108-2_互動科技藝術
教學目標
本課程「互動科技藝術」將著重讓學生運用媒材及操作數位化電腦工具。課程內容包括互動設計思考、數位藝術媒材知識,發展具概念性作品,教學活動包括介面設計、媒材運用、設計整合、作品評析等。並就作品之設計、製作、應用等面向加以探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介紹
(2)互動&科技藝術
(3)互動設計-創意思考
(4)互動設計程序
(5)互動的認識與概念化
(6)瞭解使用者
(7)互動設計的合作及溝通
(8)專題作品規劃與討論
(9)專題作品製作與報告
(10)互動設計程序
(11)確認需要及建立需求
(12)原型製作及建構
(13)互動設計與評估
(14)互動設計與實作-媒材介紹
(15)互動設計與實作與整合(一)
(16)互動設計與實作與整合(二)
(17)專題成果發表
(18)專題成果展示
教科書/參考書
‧新媒體技術與藝術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of arts and technology in new media/作者:丘星星/出版社:藝術家
‧情感@設計:為什麼有些設計讓你一眼就愛上Emotional Design/作者: Donald A. Norman/譯者:王鴻祥、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出版社:遠流
‧互動設計(二版)/作者: 陳建雄/出版社:全華圖書
評分標準
(1)平時成績 20%
(2)期中分組報告20%
(3)作品成果展示30%
(4)競賽參與 10%
(4)專案書面報告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2
本課程「互動科技藝術」將著重讓學生運用媒材及操作數位化電腦工具。課程內容包括互動設計思考、數位藝術媒材知識,發展具概念性作品,教學活動包括介面設計、媒材運用、設計整合、作品評析等。並就作品之設計、製作、應用等面向加以探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介紹
(2)互動&科技藝術
(3)互動設計-創意思考
(4)互動設計程序
(5)互動的認識與概念化
(6)瞭解使用者
(7)互動設計的合作及溝通
(8)專題作品規劃與討論
(9)專題作品製作與報告
(10)互動設計程序
(11)確認需要及建立需求
(12)原型製作及建構
(13)互動設計與評估
(14)互動設計與實作-媒材介紹
(15)互動設計與實作與整合(一)
(16)互動設計與實作與整合(二)
(17)專題成果發表
(18)專題成果展示
教科書/參考書
‧新媒體技術與藝術互動設計Interaction design of arts and technology in new media/作者:丘星星/出版社:藝術家
‧情感@設計:為什麼有些設計讓你一眼就愛上Emotional Design/作者: Donald A. Norman/譯者:王鴻祥、翁鵲嵐、鄭玉屏、張志傑/出版社:遠流
‧互動設計(二版)/作者: 陳建雄/出版社:全華圖書
評分標準
(1)平時成績 20%
(2)期中分組報告20%
(3)作品成果展示30%
(4)競賽參與 10%
(4)專案書面報告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2
108-2_企業識別體系
教學目標
CI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設計概念於60年代由美國首先提出,它是將企業經營理念於精神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系統),傳達給企業內部與大眾,並使其對企業生產一致的認同感或價值觀,從而達到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促銷產品的設計系統。 企業形象識別系統規劃設計,在當今國際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是產品、質量、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已發展為多元化的整體的競爭。現在的市場競爭,首先是形象的競爭,推行企業形象設計,實施企業形象的競爭,推行企業形象設計實施企業形象戰略。為統一和提升企業的形象力,使企業形象表現出符合社會價值觀要求。 CI設計系統是以企業定位或企業經營理念為核心的,對包括企業內部管理、對外關係活動、廣告宣傳以及其他以視覺和音響為手段的宣傳活動在內的各個方面,進行組織化、系統化、統一性的綜合設計,力求使企業以統一的形態顯現於社會大眾面前,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來提高企業及產品的知名度,增強社會大眾對企業形象的記憶使企業產品更為暢銷,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營效益。 CI系統是由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 簡稱MI)、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 簡稱BI)和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 簡稱 VI)三方面所構成。 本課程教學目標主要: 1.了解CIS規劃設計之定義及內容作用 2.如何規劃開發設計完整之企業識別系統 3.如何製作識別設計手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CIS的定義 2.CIS三大構成要素 3.如何開發及導入CIS 4.CIS開發作業程序 7.視覺識別開發 8.基本設計系統 9.應用設計系統 10.識別設計手冊 製作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實務設計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27
CI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設計概念於60年代由美國首先提出,它是將企業經營理念於精神文化,運用整體傳達系統(特別是視覺傳達系統),傳達給企業內部與大眾,並使其對企業生產一致的認同感或價值觀,從而達到形成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促銷產品的設計系統。 企業形象識別系統規劃設計,在當今國際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已不是產品、質量、技術等方面的競爭,已發展為多元化的整體的競爭。現在的市場競爭,首先是形象的競爭,推行企業形象設計,實施企業形象的競爭,推行企業形象設計實施企業形象戰略。為統一和提升企業的形象力,使企業形象表現出符合社會價值觀要求。 CI設計系統是以企業定位或企業經營理念為核心的,對包括企業內部管理、對外關係活動、廣告宣傳以及其他以視覺和音響為手段的宣傳活動在內的各個方面,進行組織化、系統化、統一性的綜合設計,力求使企業以統一的形態顯現於社會大眾面前,建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來提高企業及產品的知名度,增強社會大眾對企業形象的記憶使企業產品更為暢銷,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營效益。 CI系統是由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 簡稱MI)、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 簡稱BI)和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 簡稱 VI)三方面所構成。 本課程教學目標主要: 1.了解CIS規劃設計之定義及內容作用 2.如何規劃開發設計完整之企業識別系統 3.如何製作識別設計手冊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出席-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CIS的定義 2.CIS三大構成要素 3.如何開發及導入CIS 4.CIS開發作業程序 7.視覺識別開發 8.基本設計系統 9.應用設計系統 10.識別設計手冊 製作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實務設計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27
108-2_塑性媒材創作(四)
教學目標
本課程以陶土材料進行創作,除了了解陶土材料的特性,並學習拉胚與模製技法,能熟練運用各種成形技法、裝飾技法進行創作,同時認識陶藝創作概念與知識、國內外陶藝創作類型,以及相關的創作理念。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6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介紹、國內外陶藝作品賞析2.拉胚練習(一)3.拉胚練習(二)4.拉胚練習(三)5.模具製作(一)6.模具製作(二)7.壓模製作8.壓模製作9.期中作品討論10.創作主題說明11.創作提案討論12.創作練習13.創作練習14.創作練習15.創作練習16.創作練習17.期末作品展示佈展18.期末作品評論
教科書/參考書
陶藝技法123,李亮一著,雄獅美術,1986/02/15 陶藝創作:生活、創意與技法,羅森豪著,雄獅美術,2013/01/18
評分標準
作品提案與討論20% 個案分析20% 創作技法40% 創作報告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5
本課程以陶土材料進行創作,除了了解陶土材料的特性,並學習拉胚與模製技法,能熟練運用各種成形技法、裝飾技法進行創作,同時認識陶藝創作概念與知識、國內外陶藝創作類型,以及相關的創作理念。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6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課程介紹、國內外陶藝作品賞析2.拉胚練習(一)3.拉胚練習(二)4.拉胚練習(三)5.模具製作(一)6.模具製作(二)7.壓模製作8.壓模製作9.期中作品討論10.創作主題說明11.創作提案討論12.創作練習13.創作練習14.創作練習15.創作練習16.創作練習17.期末作品展示佈展18.期末作品評論
教科書/參考書
陶藝技法123,李亮一著,雄獅美術,1986/02/15 陶藝創作:生活、創意與技法,羅森豪著,雄獅美術,2013/01/18
評分標準
作品提案與討論20% 個案分析20% 創作技法40% 創作報告2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5
108-2_玉石媒材創作(二)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訓練學生對雕刻玉石入門的工具應用,可雕刻之各種玉石材料的認識。對於玉石運用之基礎組織能力,使學生能將各種寶石之材質與實務相互結合。課程內容將透過技術指導的基本理論傳授,探討雕刻製作形成原理與造形基礎的技術,分析歸納出玉石或雕塑方法及雕製物件用途,以建立學生在雕刻設計之理論基礎。透過雕刻造形技法練習與設計創作,使學生能將各種玉石材質運用雕刻工具將自己想呈現之主題雕製成功。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指導學生對於玉石礦物材質雕刻的表現技術。 2.對於同一物質如何雕製出多層次及不同質感的雕刻技藝。 3.雕刻的基礎原理,及選擇不同玉石媒材的應用。再視個人進度給于個別指導。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作業與練習70%,出席與學習態度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4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1
本課程旨在訓練學生對雕刻玉石入門的工具應用,可雕刻之各種玉石材料的認識。對於玉石運用之基礎組織能力,使學生能將各種寶石之材質與實務相互結合。課程內容將透過技術指導的基本理論傳授,探討雕刻製作形成原理與造形基礎的技術,分析歸納出玉石或雕塑方法及雕製物件用途,以建立學生在雕刻設計之理論基礎。透過雕刻造形技法練習與設計創作,使學生能將各種玉石材質運用雕刻工具將自己想呈現之主題雕製成功。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指導學生對於玉石礦物材質雕刻的表現技術。 2.對於同一物質如何雕製出多層次及不同質感的雕刻技藝。 3.雕刻的基礎原理,及選擇不同玉石媒材的應用。再視個人進度給于個別指導。
教科書/參考書
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作業與練習70%,出席與學習態度30%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4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1
108-2_數位內容設計
教學目標
本課程「數位內容設計」將著重讓學生運用媒材及操作數位化電腦工具。課程內容包括多媒體概論、媒材知識,發展具概念性作品,教學活動包括介面設計、媒材運用、設計整合、作品評析等。並就作品之設計、製作、應用等面向加以探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課程介紹
第二週: 多媒體概論
第三週: 多媒體的演進與應用
第四週: 影像處理
第五週: 音訊處理
第六週: 作品案例分析
第七週: 多媒體網頁
第八週: 多媒體文件、簡報整合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動畫導論與實務
第十一週: 網站建置工具介紹
第十二週: 網站建置整合環境操作
第十三週: 多媒體設計
第十四週: 廣告應用
第十五週: 作品案例分析
第十六週: 數位學習
第十七週: 期末作品討論、實作
第十八週: 期末成果展示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1)平時成績 20%
(2)期中分組報告20%
(3)作品成果展示30%
(4)競賽參與 10%
(4)專案書面報告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6
本課程「數位內容設計」將著重讓學生運用媒材及操作數位化電腦工具。課程內容包括多媒體概論、媒材知識,發展具概念性作品,教學活動包括介面設計、媒材運用、設計整合、作品評析等。並就作品之設計、製作、應用等面向加以探討。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4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一週: 課程介紹
第二週: 多媒體概論
第三週: 多媒體的演進與應用
第四週: 影像處理
第五週: 音訊處理
第六週: 作品案例分析
第七週: 多媒體網頁
第八週: 多媒體文件、簡報整合
第九週: 期中考
第十週: 動畫導論與實務
第十一週: 網站建置工具介紹
第十二週: 網站建置整合環境操作
第十三週: 多媒體設計
第十四週: 廣告應用
第十五週: 作品案例分析
第十六週: 數位學習
第十七週: 期末作品討論、實作
第十八週: 期末成果展示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1)平時成績 20%
(2)期中分組報告20%
(3)作品成果展示30%
(4)競賽參與 10%
(4)專案書面報告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6
108-2_數位立體造型設計
教學目標
課程旨在讓學生學習3D數位建模與雕刻之軟體,並引導學生利用軟體製作出屬於自己的3D模型。課程教授軟體為業界現役的ZBrush,學習本軟體可減少學生與業界之距離。除軟體學習外也帶入造型設計、角色公仔製作、藝用解剖與3D列印等相關知識,進而增加未來專業領域之競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ZBrush軟體介紹與基本功能講解 2.gizmo3D與常用Brush介紹 3.dynamesh之使用時機與原理 4.Mask與顯示/隱藏功能講解 5.簡易公仔製作 6.入門人臉雕刻 7.玩具公仔設計與建模 8.渲染設定 9.3D列印輸出設定與注意事項
教科書/參考書
ZBrush Creature Design : Creating Dynamic Concept Imagery for Film and Games
評分標準
1.上課出席簽到 30% 2.3次小型範例實作 30% 3.完整公仔設計實作 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4
課程旨在讓學生學習3D數位建模與雕刻之軟體,並引導學生利用軟體製作出屬於自己的3D模型。課程教授軟體為業界現役的ZBrush,學習本軟體可減少學生與業界之距離。除軟體學習外也帶入造型設計、角色公仔製作、藝用解剖與3D列印等相關知識,進而增加未來專業領域之競爭力。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ZBrush軟體介紹與基本功能講解 2.gizmo3D與常用Brush介紹 3.dynamesh之使用時機與原理 4.Mask與顯示/隱藏功能講解 5.簡易公仔製作 6.入門人臉雕刻 7.玩具公仔設計與建模 8.渲染設定 9.3D列印輸出設定與注意事項
教科書/參考書
ZBrush Creature Design : Creating Dynamic Concept Imagery for Film and Games
評分標準
1.上課出席簽到 30% 2.3次小型範例實作 30% 3.完整公仔設計實作 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4
108-2_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發展
教學目標
如果說現代主義建築是建立在技術理性之上,那麼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則是藉由對技術理性的批判基礎,進行文化層面上的反思。本課程擬透過對現代主義之後建築設計論述方面的探討,協助同學理解建築的思想是如何地發展和轉變,以及分別對設計論述造成了哪些的影響。希望透過本課程的教學,培養並建立學習者具有更深度的建築知識與設計內涵,以及具批判性的建築態度。狹義目標,在於協助各位研擬出畢業設計的方向:妳/你認為的建築問題是什麼?何以值得討論?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內容以相關設計的理論介紹為主,除了引介同學對於特定之建築設計理論與設計活動、作品案例的認識外,本課程也將適度勾勒出當代西方建築論述設計發展與其所處之歷史、社會與文化脈絡的關係,以提供予同學能夠更完整地認識西方現代建築設計理論的變遷。 本課程主要採取「簡報」、多媒體和報告討論等教學方式進行,並配合講義的授課方式共同進行。其中,「簡報」、多媒體部分佔三分之二內容的比重,報告討論則佔三分之一。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反思現代主義建築 第 二 週 2.建築的複雜與矛盾 第 三 週 3.建築設計象徵論/新理性主義設計 第 四 週 4.新地域主義設計 第 五 週 5.新現代主義設計 第 六 週 6.春假 第 七 週 7.高科技設計 第 八 週 8.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再利用設計思潮的探討 第十一週 11.永續設計的探討 第十二週 12.弱建築取向 第十三週 13.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Ⅰ 第十四週 14.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Ⅱ 第十五週 15.社會性設計 第十六週 16.期末報告(一)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二)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Ghirardo, Diane(2001)《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台北:龍溪圖書。 2.Thackara, John (ed.)(1998)《超物論:一些現代主義以後的設計思考》(Beyond the Object: Design after Modernism),台北:田園城市。 3.Kuma, Kengo(2010)《負建築》(負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4.Kuma, Kengo(2010)《自然的建築》(自然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5.Venturi, Robert(1993)《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台北:尚林出版社。 6.Baudrillard, Jean & Nouvel, Jean(2002)《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Les Objects Singuliers: Architecture et Philosophie),台北:田園城市。 7.Chaslin, François(2003)《庫哈斯談庫哈斯》(Deux Conversation Avec Rem Koolhaas et caetera),台北:田園城市。 8.Graafland, Arie(2005)《建築的社會場域》(The Sociu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9.Leach, Neil(2005)《建築之麻醉》(The Anaesthetic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課程評分以期中與期末報告為主,並建議可從設計課程中有關案例分析的工作進行連結,以達有效率的學習。課程參與佔40﹪,期中、末報告成績分別為30﹪和30﹪,共6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3
如果說現代主義建築是建立在技術理性之上,那麼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則是藉由對技術理性的批判基礎,進行文化層面上的反思。本課程擬透過對現代主義之後建築設計論述方面的探討,協助同學理解建築的思想是如何地發展和轉變,以及分別對設計論述造成了哪些的影響。希望透過本課程的教學,培養並建立學習者具有更深度的建築知識與設計內涵,以及具批判性的建築態度。狹義目標,在於協助各位研擬出畢業設計的方向:妳/你認為的建築問題是什麼?何以值得討論?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40.00%;專題實作與報告-3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本課程內容以相關設計的理論介紹為主,除了引介同學對於特定之建築設計理論與設計活動、作品案例的認識外,本課程也將適度勾勒出當代西方建築論述設計發展與其所處之歷史、社會與文化脈絡的關係,以提供予同學能夠更完整地認識西方現代建築設計理論的變遷。 本課程主要採取「簡報」、多媒體和報告討論等教學方式進行,並配合講義的授課方式共同進行。其中,「簡報」、多媒體部分佔三分之二內容的比重,報告討論則佔三分之一。 第 一 週 1.課程導論:反思現代主義建築 第 二 週 2.建築的複雜與矛盾 第 三 週 3.建築設計象徵論/新理性主義設計 第 四 週 4.新地域主義設計 第 五 週 5.新現代主義設計 第 六 週 6.春假 第 七 週 7.高科技設計 第 八 週 8.解構以來的設計 第 九 週 9.期中考 第 十 週 10.再利用設計思潮的探討 第十一週 11.永續設計的探討 第十二週 12.弱建築取向 第十三週 13.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Ⅰ 第十四週 14.日本當代的建築設計Ⅱ 第十五週 15.社會性設計 第十六週 16.期末報告(一) 第十七週 17.期末報告(二) 第十八週 18.期末考
教科書/參考書
1.Ghirardo, Diane(2001)《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Architecture After Modernism),台北:龍溪圖書。 2.Thackara, John (ed.)(1998)《超物論:一些現代主義以後的設計思考》(Beyond the Object: Design after Modernism),台北:田園城市。 3.Kuma, Kengo(2010)《負建築》(負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4.Kuma, Kengo(2010)《自然的建築》(自然建築),台北:博雅書屋。 5.Venturi, Robert(1993)《建築中的複雜與矛盾》(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rchitecture),台北:尚林出版社。 6.Baudrillard, Jean & Nouvel, Jean(2002)《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Les Objects Singuliers: Architecture et Philosophie),台北:田園城市。 7.Chaslin, François(2003)《庫哈斯談庫哈斯》(Deux Conversation Avec Rem Koolhaas et caetera),台北:田園城市。 8.Graafland, Arie(2005)《建築的社會場域》(The Sociu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9.Leach, Neil(2005)《建築之麻醉》(The Anaesthetics of Architecture),台北:田園城市。
評分標準
課程評分以期中與期末報告為主,並建議可從設計課程中有關案例分析的工作進行連結,以達有效率的學習。課程參與佔40﹪,期中、末報告成績分別為30﹪和30﹪,共6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3
108-2_建築法規
教學目標
本課程將教導學生認識建築法規的層級架構及範圍、了解其立法精神及管制規定,進而具備基本法學知識,提升職場就業之工作能力,並能作為一般大學建築科系學子的建築法規入門外,亦能提供擬準備參加相關高普(或公職)考試或建築師考試之考生在營建法規學科考試獲取優良成績的暖身運動。另外,同學畢業後,若對營建法令有興趣或基於工作上需要,本課程也是基礎的認識。 建築法規多如牛毛又生澀難懂,對初學者而言,一本厚厚之法規條文往往不知如何閱讀。但從建築實務而言,建築法規是必要而且是重要的工具。本課程將由淺入深、漸進式教導學生讀懂法規。 基本上,建築法規課程內容包含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建築法」為主,探討國家及地方行政部門主管建築機關對於建築行為所制訂的建築管理內涵及其制度等,尚包含其相關的姊妹法諸如都市計畫法、營造業法、建築師法、政府採購法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等。第二部分屬於建築技術的法規,以「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為主,規定建築物應具備最基本的安全設施要求,讓擔當建築設計者有所遵循。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 中央法規標準法 / 法規常用術語 第2週: 建築法概論 / 用語定義 第3週: 建築法概論 / 建築許可管理 第4週: 建築法概論 / 施工管理 第5週: 建築法概論 / 使用管理 第6週: 建築法概論 / 使用管理 第7週: 土地使用管制與建築管理之關係 第8週: 建築師法 / 建築師獎懲 / 行政訴訟與訴願 第9週: 期中考試 第10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總則編 / 用語定義 第11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一般設計通則 第12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防火建築及避難設施 第13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容積設計 / 高層建築 / 綜合設計 第14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橘色科技) 無障礙設施 / 老人住宅 第15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綠色科技) 綠建築基準 第16週:營造業法 / 政府採購規定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及相關規定 第17週:其他相關法規導讀 第18週:期末考試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1.上課講義 (依教學進度公布於學校網路教學平台) 2.教師自編教材 3.建築技術規則,詹氏書局(年度更新版) 參考書 1.建築法規彙編,詹氏書局(年度更新版) 2.建築法規導讀,賀士麃 實力圖書出版 3.建管法規暨實務,張德周 文笙書局 4.3D圖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謝仰泰 詹氏書局
評分標準
1.表現30﹪(出席率、上課表現) 2.作業30﹪(平時作業、簡報) 3.考試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6
本課程將教導學生認識建築法規的層級架構及範圍、了解其立法精神及管制規定,進而具備基本法學知識,提升職場就業之工作能力,並能作為一般大學建築科系學子的建築法規入門外,亦能提供擬準備參加相關高普(或公職)考試或建築師考試之考生在營建法規學科考試獲取優良成績的暖身運動。另外,同學畢業後,若對營建法令有興趣或基於工作上需要,本課程也是基礎的認識。 建築法規多如牛毛又生澀難懂,對初學者而言,一本厚厚之法規條文往往不知如何閱讀。但從建築實務而言,建築法規是必要而且是重要的工具。本課程將由淺入深、漸進式教導學生讀懂法規。 基本上,建築法規課程內容包含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建築法」為主,探討國家及地方行政部門主管建築機關對於建築行為所制訂的建築管理內涵及其制度等,尚包含其相關的姊妹法諸如都市計畫法、營造業法、建築師法、政府採購法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等。第二部分屬於建築技術的法規,以「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為主,規定建築物應具備最基本的安全設施要求,讓擔當建築設計者有所遵循。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85.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0.00%;田野調查-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課程介紹 / 中央法規標準法 / 法規常用術語 第2週: 建築法概論 / 用語定義 第3週: 建築法概論 / 建築許可管理 第4週: 建築法概論 / 施工管理 第5週: 建築法概論 / 使用管理 第6週: 建築法概論 / 使用管理 第7週: 土地使用管制與建築管理之關係 第8週: 建築師法 / 建築師獎懲 / 行政訴訟與訴願 第9週: 期中考試 第10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總則編 / 用語定義 第11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一般設計通則 第12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防火建築及避難設施 第13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容積設計 / 高層建築 / 綜合設計 第14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橘色科技) 無障礙設施 / 老人住宅 第15週:建築技術規則解說 / (綠色科技) 綠建築基準 第16週:營造業法 / 政府採購規定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及相關規定 第17週:其他相關法規導讀 第18週:期末考試
教科書/參考書
教科書 1.上課講義 (依教學進度公布於學校網路教學平台) 2.教師自編教材 3.建築技術規則,詹氏書局(年度更新版) 參考書 1.建築法規彙編,詹氏書局(年度更新版) 2.建築法規導讀,賀士麃 實力圖書出版 3.建管法規暨實務,張德周 文笙書局 4.3D圖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謝仰泰 詹氏書局
評分標準
1.表現30﹪(出席率、上課表現) 2.作業30﹪(平時作業、簡報) 3.考試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6
108-2_創意設計(四)
教學目標
畢製提案企劃書:對於學生即將在學期中旬提交畢業製作提案企劃書之際,本單元規劃五週的時間,帶領同學一同思考畢製主題、企劃書撰寫與修改,以及提案發表訓練,期盼學生更能掌握畢業製作的方向,向未來的指導老師遞交一份可行性更高的企劃書。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畢製提案1:主題發想
畢製提案2:畢製創作提案簡報-第一次發表
畢製提案3:企劃書討論1
畢製提案4:企劃書撰寫方法、分組名單確認、企劃書討論2
畢製提案5:畢製創作提案簡報-第二次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27
畢製提案企劃書:對於學生即將在學期中旬提交畢業製作提案企劃書之際,本單元規劃五週的時間,帶領同學一同思考畢製主題、企劃書撰寫與修改,以及提案發表訓練,期盼學生更能掌握畢業製作的方向,向未來的指導老師遞交一份可行性更高的企劃書。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20.00%;專題實作與報告-50.00%;田野調查-0.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畢製提案1:主題發想
畢製提案2:畢製創作提案簡報-第一次發表
畢製提案3:企劃書討論1
畢製提案4:企劃書撰寫方法、分組名單確認、企劃書討論2
畢製提案5:畢製創作提案簡報-第二次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教師自編教材
評分標準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27
108-2_田野調查(二)
教學目標
(1)透過田野調查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對傳統工藝調查的實務能力。 (2)文化資產保存概念的理解與實踐。 (3)引導學生瞭解南部地區傳統工藝資源,並建立匠師的譜系表。 (4)配合深耕計劃,探討眷村文化內涵與歷史記憶再生的可能性。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30.00%;實驗-0.00%;其他:校外教學-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上學期報告檢討。日本市川町社造成果討論。 2.探討文資法中傳統工藝技藝保存策略與政府政策。上學期研究報告檢討。 3.學生演出上學期的調查心得。 4.台灣的眷村。 5.校外教學。 6.左營眷村與海軍(演講 1)。 7.左營眷村與海軍(演講 2)。 8.小組討論。 9.期中簡報。(訪談眷村人物) 10.空間再利用概念介紹。 11.空間再利用概念介紹。 12.地方文化館介紹。 13.校外教學。 14.地方文化館與空間再利用政策。 15.地方文化館案例分析。 16.探討眷村再生的可能性工作坊。 17.期末簡報。 18.期末總檢討。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期中簡報10% 期中書面報告40% 期末簡報10% 期末書面報告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28
(1)透過田野調查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對傳統工藝調查的實務能力。 (2)文化資產保存概念的理解與實踐。 (3)引導學生瞭解南部地區傳統工藝資源,並建立匠師的譜系表。 (4)配合深耕計劃,探討眷村文化內涵與歷史記憶再生的可能性。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30.00%;實驗-0.00%;其他:校外教學-1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上學期報告檢討。日本市川町社造成果討論。 2.探討文資法中傳統工藝技藝保存策略與政府政策。上學期研究報告檢討。 3.學生演出上學期的調查心得。 4.台灣的眷村。 5.校外教學。 6.左營眷村與海軍(演講 1)。 7.左營眷村與海軍(演講 2)。 8.小組討論。 9.期中簡報。(訪談眷村人物) 10.空間再利用概念介紹。 11.空間再利用概念介紹。 12.地方文化館介紹。 13.校外教學。 14.地方文化館與空間再利用政策。 15.地方文化館案例分析。 16.探討眷村再生的可能性工作坊。 17.期末簡報。 18.期末總檢討。
教科書/參考書
評分標準
期中簡報10% 期中書面報告40% 期末簡報10% 期末書面報告4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28
108-2_台灣建築史
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大學部三年級學生必修課,課程內容介紹了台灣建築的發展歷史。教導學生從歷史背景看生活環境的生成,並使學生同時了解到建築技術的發展與變遷。藉由了解歷史,可以知道自然資源枯竭的原由與過程。盼望可以鑑往知來,為未來環境合理使用上尋求解決的對策。 本課程研習的方式,以斷代分別從社會背景、建築型式和建築技術三方面作介紹。透過角色扮演的假述性操作,讓同學們可以更加設身處地的去談論城市中面對不同環境所衍生出的建築發展。透過討論與實際操作的過程,從鑑往知來的角度,帶領同學認識及探討台灣建築史觀、規劃適合台灣發展的建築樣式和技術工法。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緒論】:台灣建築史的界定 第2週 【第一講】:台灣建築史大觀 第3週 【第二講】:中國建築史 第4週 【第三講】:原住民建築 第5週 【第四講】:荷西時期建築 第6週 【第五講】:明鄭時期建築 第7週 【第六講】:清治時期建築 第8週 【演講1】:日治時期建築營繕組組織 【演講2】:日治時期建築技術發展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第七講】:日治時期建築-樣式 第11週 【第八講】:日治時期建築-技術 第12週 【演講3】:磚造與RC造建築受震行為 【演講4】:RC造建築耐久性評估實務 第13週 【校外參訪】:歷史建築物修復現場 第14週 【第九講】:戰後建築史 第15週 【第十講】:戰後建築-樣式 第16週 【第十一講】:戰後建築-技術 第17週 【演講5】:戰後RC建築技術發展 【演講6】:鋼結構建築設計與施工實務 第18週 期末成果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本課程每堂課皆有自編教材,並有下列指定參考書籍幫助學生預習課程內容。 1. 藤島亥治郎(1993)《臺灣的建築》,台原出版社,台北 2. 李乾朗(1993)《臺灣建築史》,雄獅美術,台北 3. 梁思成(1984)《中國建築史》,明文出版社,台北 4. 劉敦楨(2000)《中國古代建築史》,明文出版社,台北 5. 王嵩山(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聯經出版社,台北 6. 林會承(1987)《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7. 傅朝卿(2000)《日治時期台灣建築》,大地地理,台北 8. 李筱峰(2013)《台灣史101問》,玉山社,台北 9. 洪千惠(1992)《金門傳統民宅營造法之研究》,成功大學碩論,台南 10. 張宇彤(1991)《澎湖地方傳統民宅營造法探微》,東海大學碩論,台中 11. 李乾朗(2004)《古蹟入門》,遠流,台北 12. 傅朝卿(1996)《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台南市政府,台南 13. 傅朝卿(2006) 《台灣建築摩登化的故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南
評分標準
1.期中實作與期末考試45% 2.指定作業35% 3.課堂表現與出席率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5
本課程為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大學部三年級學生必修課,課程內容介紹了台灣建築的發展歷史。教導學生從歷史背景看生活環境的生成,並使學生同時了解到建築技術的發展與變遷。藉由了解歷史,可以知道自然資源枯竭的原由與過程。盼望可以鑑往知來,為未來環境合理使用上尋求解決的對策。 本課程研習的方式,以斷代分別從社會背景、建築型式和建築技術三方面作介紹。透過角色扮演的假述性操作,讓同學們可以更加設身處地的去談論城市中面對不同環境所衍生出的建築發展。透過討論與實際操作的過程,從鑑往知來的角度,帶領同學認識及探討台灣建築史觀、規劃適合台灣發展的建築樣式和技術工法。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3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30.00%;專題實作與報告-20.00%;田野調查-20.00%;實驗-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第1週 【緒論】:台灣建築史的界定 第2週 【第一講】:台灣建築史大觀 第3週 【第二講】:中國建築史 第4週 【第三講】:原住民建築 第5週 【第四講】:荷西時期建築 第6週 【第五講】:明鄭時期建築 第7週 【第六講】:清治時期建築 第8週 【演講1】:日治時期建築營繕組組織 【演講2】:日治時期建築技術發展 第9週 期中考 第10週 【第七講】:日治時期建築-樣式 第11週 【第八講】:日治時期建築-技術 第12週 【演講3】:磚造與RC造建築受震行為 【演講4】:RC造建築耐久性評估實務 第13週 【校外參訪】:歷史建築物修復現場 第14週 【第九講】:戰後建築史 第15週 【第十講】:戰後建築-樣式 第16週 【第十一講】:戰後建築-技術 第17週 【演講5】:戰後RC建築技術發展 【演講6】:鋼結構建築設計與施工實務 第18週 期末成果發表
教科書/參考書
本課程每堂課皆有自編教材,並有下列指定參考書籍幫助學生預習課程內容。 1. 藤島亥治郎(1993)《臺灣的建築》,台原出版社,台北 2. 李乾朗(1993)《臺灣建築史》,雄獅美術,台北 3. 梁思成(1984)《中國建築史》,明文出版社,台北 4. 劉敦楨(2000)《中國古代建築史》,明文出版社,台北 5. 王嵩山(2001)《台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聯經出版社,台北 6. 林會承(1987)《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藝術家出版社,台北 7. 傅朝卿(2000)《日治時期台灣建築》,大地地理,台北 8. 李筱峰(2013)《台灣史101問》,玉山社,台北 9. 洪千惠(1992)《金門傳統民宅營造法之研究》,成功大學碩論,台南 10. 張宇彤(1991)《澎湖地方傳統民宅營造法探微》,東海大學碩論,台中 11. 李乾朗(2004)《古蹟入門》,遠流,台北 12. 傅朝卿(1996)《光復後台南市現代建築》,台南市政府,台南 13. 傅朝卿(2006) 《台灣建築摩登化的故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南
評分標準
1.期中實作與期末考試45% 2.指定作業35% 3.課堂表現與出席率20%
學分數
2
授課時數(周)
2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5
108-2_金屬媒材創作(四)
教學目標
(1)透過主題設定與提案企畫培養設計邏輯與創意思考的核心能力 (2)造型符碼的設計應用 (3)與生活結合的實用金工設計 (4)具當代及地域特色的金工創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5.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實施綜合說明 2. 金工設計主題討論 3. 校外參訪 4. 金屬表面染色技法示範~PATINA金屬上色 5. 金屬表面染色技法實習~色鉛筆上色 6. 琺瑯與燒結金屬上色示範 7. 實作與討論 8. 討論與修正 9. 期中考試-進度評量 10. 琺瑯處理上色實務(造型、材質、工法) 11. 實體作品製作 12. 實體作品製作 13. 實體作品製作 14. 討論與修正 15. 實體作品製作 16. 實體作品製作 17. 實體作品完成與自審討論 18. 期末總評-每位同學皆須將主題金工設計作品提交受評。
教科書/參考書
1.生活從想法開始:系統傢俱樂活居家實踐誌 歐德設計師團隊 ,麥浩斯 2.設計。品:浩漢設計與陳文龍的美學人生 陳文龍 李俊明 ,高寶 3.設計快遞-產品設計 Gerhhhard heufler ,龍溪 4.設計中的設計 DESIGN OF DESIGN 原研哉 ,龍溪 5.玩‧金‧術 趙丹綺 王意婷 鍊丹場珠寶金工工作室 6.工藝之世紀-----明治的置物與現代美術 朝日新聞社 7.Goldsmithing & Silver Works Carles Codina 8.包浩斯 王建柱
評分標準
平時(出席狀況、學習態度)10% 期中評量30% 期末評量50% 其他10% 備註: 無故缺席每次扣學期成績總分一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4
(1)透過主題設定與提案企畫培養設計邏輯與創意思考的核心能力 (2)造型符碼的設計應用 (3)與生活結合的實用金工設計 (4)具當代及地域特色的金工創作
授課形式
理論講述與討論-20.00%;個案分析或作品賞析-15.00%;專題實作與報告-40.00%;田野調查-15.00%;實驗-10.00%;其他-0.00%
課程內容與進度
1. 課程實施綜合說明 2. 金工設計主題討論 3. 校外參訪 4. 金屬表面染色技法示範~PATINA金屬上色 5. 金屬表面染色技法實習~色鉛筆上色 6. 琺瑯與燒結金屬上色示範 7. 實作與討論 8. 討論與修正 9. 期中考試-進度評量 10. 琺瑯處理上色實務(造型、材質、工法) 11. 實體作品製作 12. 實體作品製作 13. 實體作品製作 14. 討論與修正 15. 實體作品製作 16. 實體作品製作 17. 實體作品完成與自審討論 18. 期末總評-每位同學皆須將主題金工設計作品提交受評。
教科書/參考書
1.生活從想法開始:系統傢俱樂活居家實踐誌 歐德設計師團隊 ,麥浩斯 2.設計。品:浩漢設計與陳文龍的美學人生 陳文龍 李俊明 ,高寶 3.設計快遞-產品設計 Gerhhhard heufler ,龍溪 4.設計中的設計 DESIGN OF DESIGN 原研哉 ,龍溪 5.玩‧金‧術 趙丹綺 王意婷 鍊丹場珠寶金工工作室 6.工藝之世紀-----明治的置物與現代美術 朝日新聞社 7.Goldsmithing & Silver Works Carles Codina 8.包浩斯 王建柱
評分標準
平時(出席狀況、學習態度)10% 期中評量30% 期末評量50% 其他10% 備註: 無故缺席每次扣學期成績總分一分
學分數
3
授課時數(周)
3
開課班級
A10616
修課人數
14